CN212499969U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9969U
CN212499969U CN202021050854.8U CN202021050854U CN212499969U CN 212499969 U CN212499969 U CN 212499969U CN 202021050854 U CN202021050854 U CN 202021050854U CN 212499969 U CN212499969 U CN 212499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lectric bicycle
cable
electric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08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伟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lvl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lvl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lvl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lvl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508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9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9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9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包括主电箱、充电装置、电源控制器以及充电桩体,所述充电装置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内设置有充电头收线盘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体外并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连接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所述充电线缆以及所述充电装置,即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进行控制,以保证整个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电动自行车具有对大气无污染、省力、速度快、比汽车灵巧轻便且不堵车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老少皆宜的特点,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交通出行代步的最佳工具。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将充电器的一端连接于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孔上,充电器另一端的插头插入到插座上以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然而,这种充电方式直接从插座中取电,存在充电难、充电不安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旨在提高电动自行车充电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包括:
主电箱;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设备电性连接;
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内设置有充电头收线盘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体外并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漏电保护装置,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连接于外部电源设备与所述充电装置之间。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电箱包括面板以及防水锁,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防水锁装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电箱包括侧板以及设于所述侧板上的过线孔,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穿过所述过线孔并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电箱包括背板以及设于所述背板上的挂墙孔,所述挂墙孔用于将所述主电箱挂设于墙体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装设于所述充电桩体上,用于锁定待充电电动自行车。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充电线缆绕设在所述转动件上,且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出端从所述第一通孔处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头收线盘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头收线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的保护盖,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护盖连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所述充电头收线盘还包括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从所述第三通孔延伸至所述保护盖的内部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线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上设置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电源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包括主电箱、充电装置、电源控制器以及充电桩体,所述充电装置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内设置有充电头收线盘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体外并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连接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所述充电线缆以及所述充电装置,以使所述充电装置向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即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进行控制,以保证整个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示例性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例性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头收线盘以及充电线缆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电箱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电箱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头收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头收线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包括主电箱1、充电装置2、电源控制器3以及充电桩体4,所述充电装置2设于所述主电箱1内,且所述充电装置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3设于所述主电箱1内,且所述电源控制器3与所述充电装置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4内设置有充电头收线盘41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41内的充电线缆42,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体4外并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3连接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41内的所述充电线缆42以及所述充电装置2,以使所述充电装置2向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即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3进行控制,以保证整个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控制器3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缆42与所述充电装置2连接,或者,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缆42与所述充电装置2断开。比如,在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未连接时,或者,所述电源控制器3检测到充电电流/电压过大时,或者,所述电源控制器3检测到电量到达阈值或停电时,所述充电线缆42与所述充电装置2断开,以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控制器3还可用于其他功能,比如:检测充电电流/电压或者计量电量的使用情况,在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2为铝电充电器或铅酸充电器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铝电充电器可以锂电池进行充电,所述铅酸充电器可以对铅酸电池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2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2具有两种供电电压,比如:36V和48V。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漏电保护装置5,所述漏电保护装置5连接于外部电源设备与所述充电装置2之间。即所述漏电保护装置5为漏电开关,用于在所述主电箱1或所述充电桩体4出现故障时,断开外部电源装置与所述充电装置2,以保护用电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电箱1包括面板11以及防水锁12,所述面板11上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所述防水锁12装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用于防止水分进入所述主电箱1内,以避免损坏所述主电箱1内的电路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箱1包括侧板13以及设于所述侧板13上的过线孔14,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入端穿过所述过线孔14并与所述电源控制器3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箱1包括背板15以及设于所述背板上的挂墙孔16,所述挂墙孔16用于将所述主电箱1挂设于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箱1为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高压桩体,所述充电桩体4为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低压桩体,且所述主电箱1以及所述充电桩体4为间隔设置,即本实施例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采用高低压分离的桩体,使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时,只与低压的所述充电桩体4进行接触,从而避免充电过程中接触到高压的所述主电箱1导致触电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锁定装置(图未示),所述锁定装置装设于所述充电桩体4上,用于锁定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即充电过程中,先将待充电电动自行车通过所述锁定装置进行锁定,此时,将所述充电线缆41的输出端插设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并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3进行控制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充电头收线盘41包括壳体43以及转动件44,所述壳体4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31,所述转动件44设于所述壳体43内,所述充电线缆42绕设在所述转动件44上,且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从所述第一通孔431处延伸至所述壳体43的外部。即通过在所述壳体43内设置所述转动件44并将所述充电线缆42绕设在所述转动件44上,以在所述转动件44的转动,从而将绕设于所述转动件44上的回收至所述壳体43内,以防止所述充电线缆42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进而提高所述充电线缆4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43包括第一壳体432以及第二壳体433,所述第一壳体432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二壳体433内,且所述第一壳体432与所述第二壳体433之间形成容纳腔(图未示),所述转动件44设于该容纳腔内,且可在所述容纳腔内转动,以能够回收绕设于所述转动件44上的所述充电线缆42。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44为收卷轮。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44可以为其他转动装置,所述转动件44只要通过转动将所述充电线缆42回收至所述壳体43内即可,本实施例中并不对所述转动件44的结构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壳体43的外部,即所述充电线缆42可从所述壳体43内拉出,并直接与待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无需通过充电器从供电设备中取电后向电动自行车充电,这样,可以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可以为DC头、航空头、视频头、卡农头、公插头以及方头中的任意一种,在此并无限定。
或者,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包括DC头、航空头、视频头、卡农头、公插头以及方头中的任意两种或以上接头,且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转动件44转动,本实施例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壳体43内壁上的动力装置45,所述动力装置45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44连接,即通过所述动力装置45的输出端的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件44转动。比如,当需要回收所述充电线缆42时,所述动力装置45的输出端带动所述转动件44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将所述充电线缆42回收到所述壳体43内;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45的输出端带动所述转动件44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所述充电线缆42回收到所述壳体43内。
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45为电机或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45还可以为其他动力装置,比如:气动传动装置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壳体43的外部,即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壳体43内,此时,为了能够保护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入端,本实施例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保护盖46,所述保护盖46连接于所述壳体43的外壁上。
具体地,所述壳体43与所述保护盖46连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34,所述保护盖46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图未示),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连接线缆47,所述连接线缆47的一端从所述第三通孔延伸至所述保护盖46的内部并穿过所述第二通14孔与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连接线缆47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即所述保护盖46用于保护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入端以及与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入端连接的连接线缆47。
可选地,所述连接线缆47为导线,即所述连接线缆47可从外部供电设备中取电并传输至所述充电线缆42中,以通过所述充电线缆42向电动自行车输出充电电压,从而进行充电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缆42上设置有限位部421,所述限位部421用于限制所述充电线缆42从所述壳体43内的拉出位置,防止所述充电线缆421被拉断。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421为绕设于所述充电线缆42上的电工胶,其中,上述电工胶可通过粘贴的方式设于所述充电线缆4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21还可以为其他限位结构,在此并不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限位部421的位置更加明显,以便于用户观察,本实施例所述限位部421可以采用颜色标记的方式进行标记,比如,所述限位部421为红色电工胶等,在此并不限定。
或者,为了使所述限位部421的位置更加明显,所述限位部421为设置在所述充电线缆42上的荧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421与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4m~1.5m。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421与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m,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拉出所述充电线缆42,并防止所述充电线缆42被拉断。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上设置有显示装置(图未示),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电源控制器3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电量使用状态、充电状态等。
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设于所述充电桩体4上的二维码,比如,用户可以通过下载与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匹配的应用程序(APP),以通过该应用程序扫描二维码,从而对用户进行认证。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所述充电装置2的输入端连接于外部电源设备上,所述充电装置2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缆42的输入端连接,此时,所述充电电缆42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体4外并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连接。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用户终端上装载的应用程序扫描设于所述充电桩体4上的二维码,以进行用户认证,在认证成功后,所述电源控制器3控制所述充电装置2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缆42的输入端连接,以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所述充电线缆42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未连接、检测到充电电流/电压过大、检测到电量到达阈值或检测到停电时,所述电源控制器3控制所述充电线缆42与所述充电装置2断开,以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包括主电箱、充电装置、电源控制器以及充电桩体,所述充电装置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体内设置有充电头收线盘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体外并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连接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所述充电线缆以及所述充电装置,以使所述充电装置向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即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器进行控制,以保证整个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包括:
主电箱;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设备电性连接;
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设于所述主电箱内,且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充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内设置有充电头收线盘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内的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体外并与待充电电动自行车内的电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漏电保护装置,所述漏电保护装置连接于外部电源设备与所述充电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箱包括面板以及防水锁,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防水锁装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箱包括侧板以及设于所述侧板上的过线孔,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穿过所述过线孔并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箱包括背板以及设于所述背板上的挂墙孔,所述挂墙孔用于将所述主电箱挂设于墙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还包括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装设于所述充电桩体上,用于锁定待充电电动自行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充电线缆绕设在所述转动件上,且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出端从所述第一通孔处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收线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的保护盖,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护盖连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所述充电头收线盘还包括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从所述第三通孔延伸至所述保护盖的内部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充电线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上设置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电源控制器连接。
CN202021050854.8U 2020-06-08 2020-06-08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Active CN212499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0854.8U CN212499969U (zh) 2020-06-08 2020-06-08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0854.8U CN212499969U (zh) 2020-06-08 2020-06-08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9969U true CN212499969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9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0854.8U Active CN212499969U (zh) 2020-06-08 2020-06-08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9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2494B2 (en) EV connector having visual indicator
CN20548881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枪
CN10712388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
CN21133561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设备
CN20335222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
CN111572393A (zh)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CN10447711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箱
CN212499969U (zh)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CN20677475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
CN110790155B (zh) 插销式起重机臂及起重机
TWM516535U (zh) 模組化急救電池
CN21154329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0111234U (zh) 无线缆式取电枪
CN212893294U (zh) 收线盘及充电桩
CN20790219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
KR102225222B1 (ko) 무선 충전을 통한 자기 방전을 방지하는 납축전지
CN210027083U (zh) 便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操作的充电桩组件
CN210137072U (zh) 一种电池包组用高压配电盒
CN213768250U (zh) 一种蓄电池电气柜及工程车辆
CN211017546U (zh) 一种多功能插线板
CN109818197B (zh) 智能便携式充电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13007658U (zh) 电动汽车模式二充电装置
CN204190756U (zh) 太阳能车载蓝牙对讲机
CN216128154U (zh) 一种充放电系统
CN220368190U (zh) 一种电动车电源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