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7467U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97467U CN212497467U CN202021022660.7U CN202021022660U CN212497467U CN 212497467 U CN212497467 U CN 212497467U CN 202021022660 U CN202021022660 U CN 202021022660U CN 212497467 U CN212497467 U CN 2124974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movable clamp
- movable
- main body
- wre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包括主体框架、第一活动钳和第二活动钳,第一活动钳和第二活动钳位于主体框架上端左右两侧,主体框架上端开设有滑动槽,第一活动钳下部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第一活动钳在滑动件的作用下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活动钳方向移动,主体框架上端开设有用于与第二活动钳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槽,滑槽上端朝向远离第一活动钳方向设置,第二活动钳底部设有驱动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第二活动钳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其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活动钳缩回至滑槽内,容纳腔变小,容纳腔与待旋拧部件处于夹紧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活动钳伸出滑槽,容纳腔变大,容纳腔与待旋拧部件处于松开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扳手大都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功能,如呆扳手,只能拧固定大小的螺丝,活动扳手可以拧紧大小不同的螺丝,但是其不能连续快速拧紧螺丝,棘轮扳手虽然可以连续拧紧螺丝,但是一般只能拧紧固定大小的螺丝。需要拧不同大小的螺丝时,棘轮扳手一般要更换头部,很不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扳手几乎没有既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螺丝同时又可以在不脱离螺帽的前提下连续快速拧动螺丝,即使有也是力学结构一般都比较差,扭力小,无法达到工业级别的扳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其操作简便,既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螺丝,同时又可以在不脱离螺帽的前提下快速连续对其拧动,而且其力学结构稳定,可以达到工业级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包括主体框架、第一活动钳和第二活动钳,所述第一活动钳和所述第二活动钳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端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活动钳和所述第二活动钳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待旋拧部件的容纳腔,所述主体框架上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活动钳下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第一活动钳在滑动件的作用下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活动钳方向移动,所述主体框架上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动钳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上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活动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活动钳底部设有驱动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活动钳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第二活动钳缩回至滑槽内,容纳腔变小,容纳腔与待旋拧部件处于夹紧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第二活动钳伸出滑槽,容纳腔变大,容纳腔与待旋拧部件处于松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弹性件和按钮,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钳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主体框架内底部第二调节螺丝相连接,所述按钮滑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外侧,且所述按钮背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按钮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使用时,通过向上或向下推动按钮,即可带动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活动钳沿滑槽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第二活动钳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化,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即可使第二连接件自动复位,进而实现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活动钳的快速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活动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按钮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上移动。使用时,通过滑动件移动第一活动钳,进而调整容纳腔的大小以适应待旋拧部件,当开口刚好夹紧待旋拧部件时,当待旋拧部件处于拧紧状态,需要对其进行拧松处理时,用力将扳手以待旋拧部件为圆心按拧松方向转动一定的度数后,当扳手开始回拧转动时,由于待旋拧部件比较紧,待旋拧部件的边缘棱角向上推动第二活动钳沿滑槽向上滑动,第二活动钳可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按钮和第一弹性件向上移动,此时容纳槽突然变大,所以扳手转动时可做到不带动待旋拧部件一起转动,而当扳手回拧转动一定的度数时,第二活动钳则被第一弹性件拉回至滑槽内底部,使得第二活动钳恢复初始状态,扳手再次夹紧待旋拧部件,此时再朝拧松方向继续拧动待旋拧部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连续重复朝向一个方向拧动待旋拧部件;当待旋拧部件处于较松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拧松处理时,将扳手以待旋拧部件为圆心朝拧松方向转动一定的度数后,当扳手需要回转转动时,此时需要向上推动按钮,其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向上移动,即可带动第二活动钳沿滑槽向上滑动,容纳槽开口变大,此时以待旋拧部件为圆心扳手回转转动时,可以做到扳手转动时不带动待旋拧部件一起转动,当扳手回转转动至一定的度数后,放开按钮,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可将第二活动钳拉回至滑槽内底部,第二活动钳恢复初始状态,扳手再次夹紧待旋拧部件,此时再朝拧松方向继续拧动待旋拧部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连续重复朝向一个方向拧动待旋拧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活动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按钮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下移动,当第二连接杆移动至最底部时,所述按钮通过卡合机构卡合固定在主体框架外侧。此时,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二活动钳大部分是伸出主体框架滑槽即前面叙述的第二活动钳的第二状态,使用时,通过按钮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下滑动,第二弹性件拉动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拉动第二活动钳向下滑动至最底部,此时通过滑动件移动第一活动钳,进而调整容纳腔的大小以适应待旋拧部件,如果待旋拧部件比较松则每次拧动待旋拧部件时重复前面的动作即向下拉动按钮的动作,夹紧待旋拧部件后再转动扳手拧动待旋拧部件;如果待旋拧部件比较紧时,向下拉动按钮到最底部,通过卡合机构将按钮固定在主体框架上,此时,放开按钮,待旋拧部件即被夹紧在容纳腔内,在第二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即可做到扳手转动时不带动待旋拧部件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还连接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一调节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且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可通过调节工具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主体螺纹孔内移动。通过第三弹性件和第一调节螺丝的配合作用,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丝前进或后退来调节第二弹性件的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底部设有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二调节螺丝下端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尾部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调节螺丝可通过调节工具可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尾部螺纹孔内移动。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丝的前进或后退来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整体弹力适中,方便扳手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钳下部朝向所述第二活动钳一端设有供第一连接杆通过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其中一个槽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柱,所述开口槽内设有卡件,所述卡件与所述开口槽的两个槽面相垂直,所述卡件一端通过第四弹性件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所述卡件另一端与所述开口槽另一个槽面相垂直,且所述卡件另一端与所述开口槽另一个槽面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当使用扳手对尺寸较小的待旋拧部件进行拧动操作时,由于第一连接杆的设置,阻挡了第一活动钳靠近于第二活动钳,通过在第一活动钳下部开设开口槽,可供第一连接杆通过,从而使得容纳腔顺利的从较大调节变小,但是由于开设开口槽,降低了第一活动钳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卡件,可顶住开口槽的槽壁,起到增加第一活动钳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卡件另一端通过第四弹性件与凹槽内的支撑柱相连接,当第一连接杆在移动过程中碰到卡件时,卡件会被第一连接杆推动向另外一侧转动,当卡件与第一连接杆分离时,卡件在第四弹性件的弹力下恢复至与开口槽槽面相垂直的位置,从而继续对第一活动钳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按钮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外部相对两侧。通过设置,扳手正反面均可操作,使用更加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包括调节转轮、转轴和第五弹性件,所述主体框架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转轮位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调节转轮内部设有转轴,且所述调节转轮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第五弹性件,所述调节转轮与所述第一活动钳下部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远离所述第二活动钳一侧设有截止柱,所述第一活动钳朝向所述截止柱一侧开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卡口槽。通过截止柱与卡口槽的配合,可对第一活动钳向外移动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活动钳从滑动槽内脱离,保证了扳手的正常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滑动件带动第一活动钳朝向或远离第二活动钳方向移动,可以调整容纳腔的大小,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旋拧部件,通过将第二活动钳滑动设置在倾斜设置的滑槽内,在驱动件作用下可带动第二活动钳沿滑槽滑动,使得第二活动钳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可以瞬间改变容纳腔的大小,实现了快速的在不脱离待旋拧部件的前提下快速连续对其拧动,而且其力学结构稳定,可以达到工业级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新型活动扳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新型活动扳手的左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新型活动扳手去除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新型活动扳手去除主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第一活动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2中新型活动扳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新型活动扳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按钮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主体框架1,滑动槽2,截止柱3,第一活动钳4,卡口槽5,开口槽6,凹槽7,支撑柱8,卡件9,第四弹性件10,调节槽11,调节转轮12,转轴13,第五弹性件14,第二活动钳15,滑槽16,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第一弹性件19,第二调节螺丝20,按钮21,第二弹性件22,卡合件23,卡扣24,第三弹性件25,第一调节螺丝26,容纳腔2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主体框架1、第一活动钳4和第二活动钳15,第一活动钳4和第二活动钳15位于主体框架1上端左右两侧,且第一活动钳4和第二活动钳15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待旋拧部件的容纳腔27,主体框架1上端开设有滑动槽2,第一活动钳4下部滑动设置在滑动槽2内,第一活动钳4在滑动件的作用下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活动钳15方向移动,主体框架1上端开设有用于与第二活动钳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槽16,滑槽16上端朝向远离第一活动钳4方向设置,第二活动钳15底部设有驱动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第二活动钳15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其中,在第一状态下为,第二活动钳15缩回至滑槽16内,容纳腔27变小,容纳腔27与待旋拧部件处于夹紧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为,第二活动钳15伸出滑槽16,容纳腔27变大,容纳腔27与待旋拧部件处于松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新型活动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一状态,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第一弹性件19和按钮21,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第一弹性件19位于主体框架1内部,第一连接杆17一端与第二活动钳15底部相连接,第一连接杆17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8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8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19与第二调节螺丝20相连,第二调节螺丝20设于主体框架1的尾部螺纹孔内,第二调节螺丝20可通过调节工具可在主体框架1的尾部螺纹孔内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17与第二活动钳15、第一连接杆17与第二连接杆18均采用轴连接,按钮21滑动设置于主体框架外侧,且按钮21背面与第二连接杆18固定连接,可采用螺丝和螺纹孔连接的方式将按钮21与第二连接杆18固定连接,按钮21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18向上移动。
使用时,通过滑动件移动第一活动钳4,进而调整容纳腔27的大小以适应待旋拧部件,当开口刚好夹紧待旋拧部件时,若待旋拧部件处于拧紧状态,需要对其逆时针进行拧松处理时,用力将扳手以待旋拧部件为圆心按拧松方向转动一定的度数后,当扳手开始回拧转动时,由于待旋拧部件比较紧,待旋拧部件的边缘棱角向上推动第二活动钳15沿滑槽16向上滑动,第二活动钳15可带动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按钮21和第一弹性件19向上移动,此时容纳腔27突然变大,所以扳手转动时可做到不带动待旋拧部件一起转动,而当扳手回拧转动一定的度数时,第二活动钳15则被第一弹性件19拉回至滑槽16内底部,使得第二活动钳15恢复初始状态,所以扳手转动时可不带动待旋拧部件一起转动,扳手再次夹紧待旋拧部件,此时再朝拧松方向继续拧动待旋拧部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连续重复朝向一个方向拧动待旋拧部件;若当待旋拧部件处于较松的状态,需要对其进一步拧松处理时,将扳手以待旋拧部件为圆心朝拧松方向转动一定的度数,当扳手需要回转转动时,此时需要向上推动按钮21,其带动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向上移动,即可带动第二活动钳15沿滑槽16向上滑动,容纳槽开口变大,此时以待旋拧部件为圆心扳手回转转动时,可以做到扳手转动时可做到不带动待旋拧部件一起转动,当扳手回转转动至一定的度数后,放开按钮21,在第一弹性件19的作用下可将第二活动钳15拉回至滑槽16内底部,第二活动钳15恢复初始状态,扳手再次夹紧待旋拧部件,此时再朝拧松方向继续拧动待旋拧部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连续重复朝向一个方向拧动待旋拧部件。
其中,第一弹性件19底部设有第二调节螺丝20,所述第二调节螺丝20下端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尾部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调节螺丝20可通过调节工具可在所述主体框架1的尾部螺纹孔内移动。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丝20的前进或后退来调节第一弹性件19的弹力,使得整体弹力适中,方便扳手的使用。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活动钳4下部朝向第二活动钳15一端设有供第一连接杆17通过的开口槽6,开口槽6的其中一个槽面上开设有凹槽7,凹槽7内设有支撑柱8,开口槽6内设有卡件9,卡件9与开口槽6的两个槽面相垂直,卡件9一端通过第四弹性件10与支撑柱8相连接,卡件9另一端与开口槽6另一个槽面相垂直,且卡件9另一端与开口槽6另一个槽面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当使用扳手对尺寸较小的待旋拧部件进行拧动操作时,由于第一连接杆17的设置,阻挡了第一活动钳4靠近于第二活动钳15,通过在第一活动钳4下部开设开口槽6,可供第一连接杆17通过,从而使得容纳腔27顺利的从较大调节变小,但是由于开设开口槽6,降低了第一活动钳4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卡件9,可顶住开口槽6的槽壁,起到增加第一活动钳4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卡件9另一端通过第四弹性件10与凹槽7内的支撑柱8相连接,当第一连接杆17在移动过程中碰到卡件9时,卡件9会被第一连接杆17推动向另外一侧转动,当卡件9与第一连接杆17分离时,卡件9在第四弹性件10的弹力下恢复至与开口槽6槽面相垂直的位置,从而继续对第一活动钳4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其中,按钮21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个或两个,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按钮,且两个按钮21对称设置在主体框架外部相对两侧,通过设置,扳手正反面均可操作,使用更加便捷。
其中,滑动件包括调节转轮12、转轴13和第五弹性件14,主体框架1上开设有调节槽11,调节转轮12位于调节槽11内,调节转轮12内部设有转轴13,且调节转轮12与转轴13之间设有第五弹性件14,调节转轮12与第一活动钳4下部相啮合。
其中,主体框架1远离第二活动钳15一侧设有截止柱3,第一活动钳4朝向截止柱3一侧开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卡口槽5。通过截止柱3与卡口槽5的配合,可对第一活动钳4向外移动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活动钳4从滑动槽2内脱离,保证了扳手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基本特征相同,两者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新型活动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二状态时,即实施例1中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二活动钳15缩进主体框架1滑槽16内,实施例2中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二活动钳15大部分伸出主体框架1滑槽16内;驱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2,第一连接杆17与第二连接杆18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22,按钮21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18向下移动,当第二连接杆18移动至最底部时,按钮21通过卡合机构卡合固定在主体框架1外侧,卡合机构可以为卡合件23和卡扣24配合的结构。
其中,第一连接杆17底部还连接有第三弹性件25,第三弹性件25远离第一连接杆17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螺丝26,第一调节螺丝26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且所述第一调节螺丝26可通过调节工具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的主体螺纹孔内移动。通过第三弹性件25和第一调节螺丝26的配合作用,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丝26前进或后退来调节第二弹性件22的弹力。
使用时,通过按钮21带动第二连接杆18向下滑动,第二弹性件22拉动第一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7拉动第二活动钳15向下滑动至最底部,此时通过滑动件移动第一活动钳4,进而调整容纳腔27的大小以适应待旋拧部件,如果待旋拧部件比较松则每次拧动待旋拧部件时重复前面的动作即向下拉动按钮21的动作,夹紧待旋拧部件后再转动扳手拧动待旋拧部件;如果待旋拧部件比较紧时,向下拉动按钮21到最底部,通过卡合机构将按钮21固定在主体框架1上,此时,放开按钮21,待旋拧部件即被夹紧在容纳腔27内,在第二弹性件22及第三弹性件25的共同作用下,即可做到扳手转动时可做到不带动待旋拧部件一起转动,其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中待旋拧部件比较紧的拧动方式相同。
本发明中通过滑动件带动第一活动钳4朝向或远离第二活动钳15方向移动,可以调整容纳腔27的大小,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旋拧部件,通过将第二活动钳15滑动设置在倾斜设置的滑槽16内,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可带动第二活动钳15沿滑槽16滑动,使得第二活动钳15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可以瞬间改变容纳腔27的大小,实现了快速的在不脱离待旋拧部件的前提下快速连续对其拧动,而且其力学结构稳定,可以达到工业级别。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第一活动钳和第二活动钳,所述第一活动钳和所述第二活动钳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端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活动钳和所述第二活动钳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待旋拧部件的容纳腔,所述主体框架上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活动钳下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第一活动钳在滑动件的作用下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活动钳方向移动,所述主体框架上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动钳滑动配合的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上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活动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活动钳底部设有驱动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活动钳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第二活动钳缩回至滑槽内,容纳腔变小,容纳腔与待旋拧部件处于夹紧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第二活动钳伸出滑槽,容纳腔变大,容纳腔与待旋拧部件处于松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弹性件和按钮,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钳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主体框架内底部相连接,所述按钮滑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外侧,且所述按钮背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按钮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活动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按钮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活动扳手的启始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按钮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下移动,当第二连接杆移动至最底部时,所述按钮通过卡合机构卡合固定在主体框架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还连接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一调节螺丝可通过调节工具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主体螺纹孔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底部设有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二调节螺丝下端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尾部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调节螺丝可通过调节工具可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尾部螺纹孔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钳下部朝向所述第二活动钳一端设有供第一连接杆通过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其中一个槽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柱,所述开口槽内设有卡件,所述卡件与所述开口槽的两个槽面相垂直,所述卡件一端通过第四弹性件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所述卡件另一端与所述开口槽另一个槽面相垂直,且所述卡件另一端与所述开口槽另一个槽面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按钮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外部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调节转轮、转轴和第五弹性件,所述主体框架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转轮位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调节转轮内部设有转轴,且所述调节转轮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第五弹性件,所述调节转轮与所述第一活动钳下部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远离所述第二活动钳一侧设有截止柱,所述第一活动钳朝向所述截止柱一侧开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卡口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22660.7U CN212497467U (zh) | 2020-06-07 | 2020-06-07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22660.7U CN212497467U (zh) | 2020-06-07 | 2020-06-07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97467U true CN212497467U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38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2266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97467U (zh) | 2020-06-07 | 2020-06-07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97467U (zh) |
-
2020
- 2020-06-07 CN CN202021022660.7U patent/CN21249746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75733Y (zh) | 一种活动扳手 | |
CN212497467U (zh)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
US20160361803A1 (en) | Quick detachable wrench braking structure | |
CN113752200A (zh)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
CN2175068Y (zh) | 活动推夹扳手 | |
CN214870135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 |
CN217751211U (zh) | 转轮式多功能扳手 | |
CN216504760U (zh) | 一种开口直拉式扳手 | |
CN211890474U (zh) | 快调鹰嘴钳 | |
CN214490354U (zh) | 快速活扳手 | |
CN211709146U (zh) | 快速调节夹持口大小的扳手 | |
CN208084228U (zh) | 一种自适应扳手头 | |
EP3192613A1 (en) | V-shaped bionic wrench | |
CN112140043A (zh) | 一种方便锁紧的活动扳手及使用方法 | |
CN205237992U (zh) | 一种多功能活动扳手 | |
CN200945591Y (zh) | 按压式快速调整活动扳手 | |
CN220825956U (zh) |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螺母松紧工具 | |
CN115319675A (zh) | 一种多功能扳手 | |
CN220592973U (zh) | 一种用于狭窄部位拆装螺丝的异型扳手 | |
CN215847876U (zh) | 一种适用方便扳手 | |
CN114559391A (zh) | 一种新型扳手 | |
CN201505870U (zh) | 新式活动扳手 | |
CN2145681Y (zh) | 新型活扳钳 | |
CN216504486U (zh) | 一种多功能水泵钳 | |
CN219788172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活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