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70135U -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70135U CN214870135U CN202121001594.XU CN202121001594U CN214870135U CN 214870135 U CN214870135 U CN 214870135U CN 202121001594 U CN202121001594 U CN 202121001594U CN 214870135 U CN214870135 U CN 2148701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handle body
- activity pincers
- state
- side acti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包括左活动钳、右活动钳和手柄体,左活动钳和右活动钳位于多功能扳手上端左右两侧,左活动钳下部设置在滑动槽内,左活动钳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朝向或远离右活动钳方向移动,左活动钳与右活动钳可整体围绕手柄体中的主轴一起转动,通过滑动左活动钳,可瞬间夹紧待拧部件(如螺帽等),再通过卡件卡住左活动钳进行拧动待拧部件,返回时在各部件紧密配合下可实现扳手不脱离待拧部件的前提下连续拧动待拧部件的操作,且其力学结构稳定牢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扳手大都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功能,如呆扳手,只能拧固定大小的待拧部件(如螺帽等),如活动扳手可以拧大小不同的待拧部件,但是其不能连续不间断的快速拧动待拧部件,一般的棘轮扳手虽然可以连续拧动待拧部件,但是一般只能拧固定大小的待拧部件。需要拧不同大小的待拧部件时,棘轮扳手一般要更换头部,很不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扳手几乎没有既可以改变开口大小以适用不同尺寸的待拧部件同时又可以在不脱离待拧部件的前提下连续快速拧动待拧部件,即使有也要事先花较长时间调节开口,才能将开口调节到与待拧部件一样大小,而且力学结构一般都比较差,扭力小,无法达到工业级别的扳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其操作简便,既可以瞬间改变开口大小,同时又可以在不脱离待拧部件的前提下快速连续对其拧动,且其力学结构稳定,可以达到工业级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扳手,包括左活动钳、右活动钳和手柄体,卡件,第一弹簧,第一调节螺杆,第二弹簧,第三弹簧,滑竿等。所述左活动钳可通过设置在右活动钳上端的滑动槽内自由滑动,且所述左活动钳和右活动钳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待旋拧部件的容纳腔,所述左活动钳下部设置在滑动槽内,左活动钳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朝向或远离右活动钳方向移动,所述左活动钳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右活动钳上,当左活动钳与右活动钳夹住待拧部件最小外径时即第一状态,当左活动钳与右活动钳夹住待拧部件最大外径时即第二状态,所述左活动钳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左活动钳被第一弹簧向初始化状态拉动时容纳腔相对变小,容纳腔与待旋拧部件处于夹紧状态,且容纳腔的大小为待拧部件最小外径,也是正式开始旋拧待拧部件的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左活动钳在待拧部件的作用下从滑动槽中向远离右活动钳方向移动,容纳腔相对变大,使容纳腔变为最大状态,也是容纳腔由最大开口向最小开口的开始变化的状态。
所述滑竿设置在手柄体的滑道内,当滑竿从手柄体相对应的滑道中由靠近手柄体中心一侧滑动到靠近手柄体外侧时即滑竿卡入右活动钳的卡口时即可将右活动钳与手柄体锁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多功能扳手的启始状态为初始化状态时,即未对多功能扳手进行任何操作,左活动钳与右活动钳贴合在一起的状态,使用时向手柄体中心部位推动滑竿使右活动钳和手柄体解除锁定,使左活动钳和右活动钳整体围绕主轴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左活动钳的锯齿口脱落卡件的卡齿,然后将左活动钳向背离右活动钳的方向快速移动,当容纳腔的大小大于或等于待拧部件最小外径时直接夹住待拧部件,再稍微调整第一调节螺杆,使卡齿和锯齿口完全啮合在一起,此时也是第一状态。需要对旋拧部件进行拧松或拧紧处理时,用力将扳手以待拧部件中心为圆心按拧松或拧紧的要求转动一定的度数后,当扳手开始回拧转动,如待旋拧部件处于比较紧的状态时,回拧时手柄体会围绕主轴转动,使锯齿口和卡齿慢慢直至完全脱离,这时待旋拧部件的边缘棱角会推动左活动钳沿滑动槽向背离右活动钳方向滑动,此时容纳槽开始变大,所以多功能扳手转动时不会带动待拧部件一起转动,而当扳手回拧转动一定的度数时,除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力外,其他作用力消失时,此时左活动钳则被第一弹簧拉回至第一状态,使得多功能扳手的容纳腔再次夹紧待旋拧部件,此时再继续对待拧部件进行拧动,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连续重复朝一个方向拧动待拧部件。当待拧部件处于较松状态时,扳手回拧时待拧部件的边缘棱角无法提供足够的作用力推动左活动钳沿滑动槽滑动,此时采用普通扳手拧动待拧部件的方式操作即将滑竿向手柄体外侧滑动,即右活动钳和手板体锁定在一起,再旋动第一调节螺杆进行微调,使锯齿口与卡口完全啮合在一起,也就使左活动钳也被锁定在一起,使多功能扳手变成一个普通扳手。
进一步第一弹簧的设置可改为第四弹簧的设置方式或第五弹簧的设置方式。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还可以改为以第一斜面为截面,后端部分全部截除,后半部分形成椎体,或直接将包括第一斜面在内的后端部分全部截除,后半部分形成圆柱体。
进一步所示手柄体内还可以设置有微调件和第二调节螺杆用以取代第一调节螺杆,起到同样的使卡件左右移动的微调作用。
进一步所述手柄体可设置成弯折结构,用以适应特殊的狭小的空间。
进一步的整个多功能扳手还可设置成可通过压力传感器、电源及处理中心、调节按键、显示器来实时显示扭力大小的多功能扭力扳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可使左活动钳、右活动钳和手柄体按需要分离或锁定在,为达到瞬间改变容纳腔大小创造调节,通过第一调节螺杆或第二调节螺杆和微调件进行对卡件的左右移动的微调,以达到任何待拧部件的精确尺寸。在待拧部件的作用下可带动左活动钳沿滑动槽滑动,使得左活动钳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当待拧部件比较紧时,在扳手回拧一定的角度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左活动钳回到第一状态,达到改变容纳腔的大小再次夹紧待拧部件,实现快速的不脱离待拧部件的前提下连续拧动待拧部件。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左活动钳不允许在滑动槽内自由滑动,此时可让多功能扳手转变成普通扳手即左活动钳、右活动钳和手柄体锁定在一起,从而达到多功能和普通扳手功能自由切换的状态。且此新型多功能扳手还可以可设置成可显示扭力大小扭力扳手,且力学结构稳定,可以达到工业级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扳手正面透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扳手拆开透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多功能扳手背面透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手柄体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多功能扳手局部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多功能扳手局部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中为第一调节螺杆另外两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5中多功能扳手的手柄体另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6中多功能扳手手柄体可弯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A剖面图;
图11为实施例7中多功能扭力扳手示意图。
其中:左活动钳1,滑动槽1-1,容纳腔1-2,右活动钳2,手柄体3,锯齿口4,第一弹簧5,卡口6,第二斜面7,卡齿8,第一固定杆9,第二弹簧10,卡件 11,第三弹簧12,斜边12-1,弹性垫圈13,滑竿14,第一斜面15,第一调节螺杆16,螺纹孔16-1,主轴17,限位件18,第三弹簧滑道19,第四弹簧滑道20,第二固定杆21,第四弹簧22,第三固定杆23,第五弹簧24,微调件25,第二调节螺杆25-1,第六弹簧25-2,齿轮边26,次轴26-1,调节件27,按柄28,卡头29,压力传感器一30,导线31,压力传感器二32,电源及处理中心33,调节按键34,显示器3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多功能扳手未进行任何操作的状态即为初始化状态,当有待拧部件需要拧紧时(一般为顺时针方向旋拧),首先将滑竿14滑动到手柄体3内侧一端,因为弹性垫圈13的作用,当放开滑竿14时,其会被固定在原地不动,这时多功能扳手处在解锁状态,将左活动钳1和右活动钳2作为一个整体开始围绕主轴17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右活动钳2与手柄体3会分离成一定角度的缺口,使卡件11的卡齿8与左活动钳1上的锯齿口4完全脱离啮合状态,然后将左活动钳 1沿滑动槽1-1背离右活动钳2的方向快速滑动,使容纳腔1-2快速变大,因为有限位件18的存在,所以左活动钳1不会脱离滑动槽1-1,当其大小大于待拧部件最小外径时,直接将容纳腔1-2套在待拧部件上,然后放开左活动钳1,因第一弹簧5一端固定在左活动钳1,另一端用第一固定杆9将之与右活动钳2固定在一起,所以此时左活动钳1和右活动钳2在第一弹簧5的拉力作用下,将待拧部件紧紧夹住,待拧部件的两个平行侧面与容纳腔1-2的两个平行侧面紧紧贴合在一起,又因为第三弹簧12被设置在图3中的第三弹簧滑道19中,所以在第三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左活动钳1和右活动钳2会自动围绕主轴17逆时针转动,直至刚刚右活动钳2与手柄体3形成的一定角度的缺口消失,此为第一状态。因第二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使卡件8的第二斜面7与第一斜面15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始终紧紧贴合在一起,因为旋转第一调节螺杆16是通过螺纹孔16-1如螺杆一般旋转进入手柄体内3的,所以此时根据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第一调节螺杆16,会慢慢进入或退出手柄体3内,使第一斜面15与第二斜面7之间的互动,使卡件左或右移动,最终使卡齿8与锯齿口4完全啮合在一起。如果此时待拧部件是比较松弛的状态(如螺帽和螺杆刚刚套在一起时),则此时须要将推动滑竿 14滑动到手柄体3外侧一端,滑竿14中间部位进入右活动钳2的卡口6中,此时左活动钳1、右活动钳2,手柄体3紧紧锁定在一起此为锁定状态,也使多功能扳手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活动扳手,按普通活动扳手顺时针方向拧动待拧部件即可。如果此时待拧部件比较紧,则将滑竿14滑向手柄体3内侧一端,使多功能扳手处在解锁状态,按顺着方向拧动待拧部件,当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逆时针方向转动扳手即开始返回时,因为此时待拧部件比较紧,且多功能扳手处于解锁状态,所以手柄体3会先围绕主轴17转动一定角度,使卡齿8与锯齿口4完全脱离,使得手柄体3的斜边12-1,顶住右活动钳对应的部位,继续返回逆时针转动扳手时,使右活动钳2与左活动钳1一起围绕待拧部件逆时针转动,因为待拧部件比较紧,使待拧部件的边缘顶住容纳腔两侧,导致左活动钳1沿滑动槽1-1背离右活动钳2方向移动,使容纳腔1-2慢慢变大,当容纳腔1-2等于最大待拧部件外径时,此为第二状态,当继续返回时,待拧部件相对于容纳腔的外径开始变小,此时左活动钳1在第一弹簧5的拉力作用下开始向靠近右活动钳2 的方向滑动,最终回到第一状态,形成了一个循环,然后循环往复前面的动作,直至待拧部件被拧到需要的紧固状态。如果是需要拧松(一般为逆时针方向)待拧部件,只要把扳手的正面和背面互换下位置再进行前面的操作即可。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操作方式相同,只是将实施例1中的第一弹簧5改为图5 中的第四弹簧22,将其设置在第四弹簧滑道20中,第二固定杆21将第四弹簧 22一端与左活动钳1固定在一起,第三固定杆23将另一端与右活动钳2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操作方式相同,只是将实施例1中的第一弹簧5改为图6 中的第五弹簧24。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扳手的其他部分不变,操作方式不变,只是将第一调节螺杆 16改为图7中的左边或右边的结构部件。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多功能扳手的其他部件不变,手柄体3及其内部结构改为如图8所示,一开始在滑动左活动钳1使容纳腔1-2变大前,先将滑竿14沿其对应的手柄3中的滑道向下滑动到滑道竖向的大约中间位置停止,当左活动钳 1和右活动钳2处于第一状态时,即左活动钳1和右活动钳2刚好夹住待拧部件,此时根据卡齿8与锯齿口4的咬合程度,即卡件11是需要左移还是右移才能使卡齿8与锯齿口4完全啮合在一起,再判断是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滑竿14,同时在第六弹簧25-2的弹力作用下,微调件25则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使卡齿8 与锯齿口4紧紧啮合在一起时,停止滑竿14的滑动,因为弹性垫圈13的作用,滑竿14即停止不动,此时实施例1中的第一调节螺杆16改为第二调节螺杆25-1 (与实施例4中的结构相同,如图7),旋转第二调节螺杆25-1,使微调件25被紧紧的固定住无法自由滑动,再正式开始按需要的方向拧动待拧部件,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至5中的多功能扳手的手柄体3改为可弯折的结构,当在拧动待拧部件时,手柄体3的扫过的位置有障碍物时,这时需要将手柄体进行弯折操作,用力向手柄体3内部方向按压调节件27伸出手柄体外的按柄28,使卡头27脱离锯齿边26,然后将手柄体3弯折的下半部分围绕次轴26-1旋转,当旋转到需要的状态时,松开按柄28,卡头27在其左边的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又回到初始位置,使手柄体3的弯折的上下部分不可再相对旋转,即可进行拧动待拧部件操作,其他操作与实施1相同。
实施例7
实施例1至5均可实现显示扭力的扭力扳手,将压力传感器一30(或者压力传感器二32)安装在图11中的位置,用导线31连接至电源及信号处理中心33,当需要显示扭力时,打开调节按键中34中的开关,压力传感器一30(或压力传感器二32)将压力数据由导线31输送至电源及信号处理中心33,经过处理后,将信号发送至显示器35显示出扭力的大小。其他拧动待拧部件的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包括左活动钳(1),右活动钳(2),手柄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活动钳(1)可通过设置在右活动钳(2)上端的滑动槽(1-1)内可沿朝向或远离右活动钳(2)方向滑动,所述左活动钳(1)和右活动钳(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待旋拧部件的容纳腔(1-2),所述右活动钳(2),左活动钳(1),第一弹簧(5),第一固定杆(9),第二弹簧(10),卡件(11),第一调节螺杆(16)可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围绕固定于手柄体(3)上的主轴(17)转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以自由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容纳腔(1-2)与待旋拧部件处于夹紧状态即容纳腔大小等于待拧部件最小外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容纳腔大小等于待拧部件最大外径,所述第一弹簧(5)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杆(9)与右活动钳(2)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固定在左活动钳(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活动钳(1)与卡件(11)相互配合部分,左活动钳(1)配合部分为齿状的锯齿口(4),卡件(11)配合部分为能与锯齿口(4)完全啮合的卡齿(8),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6)设置在手柄体(3)中的螺纹孔(16-1)中,可旋转前进或后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6)设置有第一斜面(15),所述卡件(11)包括卡齿(8),第二斜面(7),第二弹簧(10),第一斜面(15)与第二斜面(7)为始终贴合在一起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6)还可以改为以第一斜面(15)为截面,后端部分全部截除,后端所形成的椎体,或直接将包括第一斜面(15)在内的后端部分全部截除,后端所形成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体(3)包括主轴(17),滑竿(14),限位件(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竿(14)滑动到手柄体(3)的外侧时可卡入卡口(6)中起到将左活动钳(1),右活动钳(2)及手柄体(3)固定在一起,滑竿(14)滑动到手柄体(3)的内侧时,解除三者的固定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扳手的开始状态为初始化状态,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状态为容纳腔(1-2)刚好夹紧待拧部件的最小外径状态,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状态为左活动钳(1)在待拧部件的作用下沿滑动槽(1-1)向远离右活动钳(2)方向滑动,滑动到容纳腔(1-2)大小刚好等于待拧部件的最大外径时开始返回临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5)设置方式还可以改为第四弹簧(22)设置方式,或第五弹簧(24)设置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11)还可以由微调件(25)对其进行左右移动调节,所述微调件(25)可由滑竿(14)对其向下拉动,微调件(25)复位是由第六弹簧(25-2)弹力提供,所述手柄体(3)还包括第三弹簧滑道(19),其内设置有第三弹簧(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体(3)还可包括压力传感器二(32),电源及处理中心(33),调节按键(34),显示器(35),所述手柄体(3)还可设置成可弯折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01594.XU CN214870135U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01594.XU CN214870135U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70135U true CN214870135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890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0159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70135U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70135U (zh) |
-
2021
- 2021-05-11 CN CN202121001594.XU patent/CN2148701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49426B1 (en) | Adjustable pliers | |
CN201046558Y (zh) | 快速万能管子钳 | |
CN101259604B (zh) | 单手操作大力钳 | |
CN201015848Y (zh) | 可自锁和自动解锁的大力钳 | |
CN214870135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扳手 | |
CN201109088Y (zh) | 棘轮扳手 | |
CN216504760U (zh) | 一种开口直拉式扳手 | |
US7143671B1 (en) | Lever-wrench pliers | |
CN217751211U (zh) | 转轮式多功能扳手 | |
CN214490354U (zh) | 快速活扳手 | |
CN215281724U (zh) |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两用旋扭工具 | |
CN116141242A (zh) | 一种开口直拉式扳手 | |
CN117340822A (zh) | 转轮式多功能扳手 | |
CN212497467U (zh)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
CN115319675A (zh) | 一种多功能扳手 | |
CN108422343A (zh) | 一种可调钳 | |
CN209868416U (zh) | 一种扳手 | |
CN210500004U (zh) | 一种压转螺丝刀 | |
CN100560299C (zh) | 活动扳手 | |
CN2421121Y (zh) | 改良的扳手 | |
CN113752200A (zh) | 一种新型活动扳手 | |
CN221009455U (zh) | 一种多功能压线钳 | |
CN204195613U (zh) | 扳手 | |
CN219005747U (zh) | 一种快调c字夹 | |
CN221160151U (zh) | 枪形螺丝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