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2720U -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2720U
CN212492720U CN202020954924.6U CN202020954924U CN212492720U CN 212492720 U CN212492720 U CN 212492720U CN 202020954924 U CN202020954924 U CN 202020954924U CN 212492720 U CN212492720 U CN 212492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dosing
mixing
valve
do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49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德军
陈玉
薛天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xin Waterproof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xin Yuwa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xin Yuwa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xin Yuwa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49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2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2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2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包括第一配剂系统、第二配剂系统、混合系统和预成品系统,第一配剂系统和第二配剂系统通过第一管道与混合系统连通,混合系统通过第二管道与预成品系统连通且在第二管道上设有胶体磨;还包括沥青管路和水管路,沥青管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配剂系统连通,水管路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二配剂系统连通;在第一管道上设有动力泵,混合系统为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敞口的预混罐。该系统的改进不仅解决了因压力过大易冒罐,胶体磨易粘结,消泡剂用量大等一系列问题,给生产带来而来方便,还简单直观,容易操作。

Description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为带有以减压罐为混合系统的封闭式生产系统,从原材料到成品是在封闭的管路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因压力过大易冒罐,胶体磨易粘结,消泡剂用量大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包括第一配剂系统、第二配剂系统、混合系统和预成品系统,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第二配剂系统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混合系统连通,所述混合系统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预成品系统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胶体磨;所述预成品系统设有带阀门的放料口;还包括沥青管路和水管路,所述沥青管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连通,所述水管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配剂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均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动力泵,且所述动力泵设在所述第一阀门远离所述混合系统的一端;在所述第一配剂系统、所述第二配剂系统、所述混合系统和所述预成品系统中均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混合系统为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敞口的预混罐。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第二配剂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且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动力泵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所述支路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通过设置能连通第一配剂系统或第二配剂系统的支路管道构成一个循环回路,通过动力泵将第一配剂系统或第二配剂系统中的物料循环抽回第一配剂系统或第二配剂系统中,以实现对物料的均匀混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热油供油管路和导热油回油管路,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第二配剂系统均为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双层混料罐,所述双层混料罐的双层之间设有缠绕在罐体上的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供油管路与所述导热油管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导热油回油管路与所述导热油管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导热油供油管路和所述导热油回油管路上均设有导热油开关阀门。通过利用厂区其他生产系统中的导热油对配剂系统中需要加热的物料进行加热,不仅充分利用了厂区中导热油的热量,还可减少利用电加热对电能源的消耗。
进一步的,所述预成品系统为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外壁设有环状冷却水管,所述环状冷却水管上靠近所述搅拌罐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淋头;所述环状冷却水管并与外部水源连通。带有喷淋头的环状冷却水管通过喷水加快对预成品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缩短了预成品系统放料的等待时间,进而提高而来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有集水箱,通过集水箱实现对所喷淋的冷却水进行收集,以避免冷却水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并可进一步将收集的冷却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进行循环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二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设有第四阀门,第四阀门靠近第一配剂系统或第二配剂系统,当整个系统中有一处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关闭第四阀门,以避免过多物料在第一管道中停留凝结而造成管道的堵塞而影响之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二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设有过滤器,过滤器可对第一配剂系统或第二配剂系统中未搅拌散或未混匀的物料进行截留,以避免其加大动力泵的工作负荷,进而造成动力泵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配剂系统还设有助剂投加口和带有阀门的排液口,助剂投加口的设置方便根据配剂需要添加其他成分;当需要对第二配剂系统进行清洗是时,将将清洗的废液从带有阀门的排液口中放出,以避免启动整个生产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预成品系统上还设有配料投加口,根据终成品的特殊需要,可通过配料投加口加入需要的配料,经过预成品系统的搅拌机构将其混合到预成品中形成终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泵为齿轮泵,齿轮泵可更好地输送粘度较大的沥青等液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敞口的预混罐代替减压罐作为混合系统,首先,能有效地防止物料冒罐;其次,工作人员可通过敞口向预混罐中滴加消泡剂消除泡沫,相对之前在预成品系统中添加消泡剂消除泡沫来说,其消泡剂的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再次,工作人员可通过敞口肉眼直接观察到预混罐中液位,能够很好地控制第一配剂系统和第二配剂系统向预混罐中的输送物料的量,以避免预混罐中太多物料长时间停留在预混罐中不能被胶体磨及时研磨,而出现分层破乳的情况。同时,由于能看到液位,可预防第一配剂系统中的沥青流入量太多,而致使胶体磨粘磨。总体来说,该系统的改进不仅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给生产带来而来方便,还简单直观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配剂系统;11、第四阀门;2、第二配剂系统;21、助剂投加口;22、排液口;3、混合系统;4、预成品系统;41、放料口;42、配料投加口;134、第一阀门;123、第一管道;1231、动力泵;1232、支路管道;12321、第三阀门;1233、第二阀门;1234、过滤器;34、第二管道;341、胶体磨;101、第三管道;102、导热油管;1021、导热油开关阀门;201、第四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包括第一配剂系统1、第二配剂系统2、混合系统3和预成品系统4,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的通过第一管道 123与混合系统3的连通,混合系统3的通过第二管道34与预成品系统4的连通且在第二管道34上设有胶体磨341;预成品系统4设有带阀门的放料口41;还包括沥青管路和水管路,沥青管路通过第三管道101与第一配剂系统1的连通,水管路通过第四管道201与第二配剂系统2的连通;第一管道123、第三管道101和第四管道201上均设有第一阀门134;在第一管道123上设有动力泵1231,且动力泵1231设在第一阀门134远离混合系统3的一端;且动力泵1231 为齿轮泵可更好地输送粘度较大的沥青等液体的齿轮泵。在第一配剂系统1、第二配剂系统2、混合系统3和预成品系统4中均设有搅拌机构;混合系统3为带有搅拌机构的敞口的预混罐。用带有搅拌机构的敞口的预混罐代替减压罐作为混合系统3,首先,能有效地防止物料冒罐;其次,工作人员可通过敞口向预混罐中滴加消泡剂消除泡沫,相对之前在预成品系统4中添加消泡剂消除泡沫来说,其消泡剂的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再次,工作人员可通过敞口肉眼直接观察到预混罐中液位,能够很好地控制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向预混罐中的输送物料的量,以避免预混罐中太多物料长时间停留在预混罐中不能被胶体磨341及时研磨,而出现分层破乳的情况。同时,由于能看到液位,可预防第一配剂系统1中的沥青流入量太多,而致使胶体磨341粘磨。总体来说,该系统的改进不仅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给生产带来而来方便,还简单直观容易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管道123上设有支路管道1232,支路管道1232分别与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连通;第一管道123上设有第二阀门1233,且第二阀门1233位于动力泵1231与第一阀门134之间;支路管道1232上设有第三阀门12321。通过设置能连通第一配剂系统1或第二配剂系统2的支路管道 1232构成一个循环回路,通过动力泵1231将第一配剂系统1或第二配剂系统2 中的物料循环抽回第一配剂系统1或第二配剂系统2中,以实现对物料的均匀混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油供油管路和导热油回油管路,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均为带有搅拌机构的双层混料罐,双层混料罐的双层之间设有缠绕在罐体上的导热油管102,导热油供油管路与导热油管102的进油端连通;导热油回油管路与导热油管102的出口端连通;且导热油供油管路和导热油回油管路上均设有导热油开关阀门1021。通过利用厂区其他生产系统中的导热油对配剂系统中需要加热的物料进行加热,不仅充分利用了厂区中导热油的热量,还可减少利用电加热对电能源的消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预成品系统4为带有搅拌机构的搅拌罐,搅拌罐的外壁设有环状冷却水管,环状冷却水管上靠近搅拌罐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淋头;环状冷却水管并与外部水源连通。带有喷淋头的环状冷却水管通过喷水加快对预成品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缩短了预成品系统4放料的等待时间,进而提高而来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搅拌罐的底部设有集水箱,通过集水箱实现对所喷淋的冷却水进行收集,以避免冷却水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并可进一步将收集的冷却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进行循环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管道123上并位于第一配剂系统1和动力泵1231 之间或位于第二配剂系统2和动力泵1231之间设有第四阀门11,第四阀门11 靠近第一配剂系统1或第二配剂系统2,当整个系统中有一处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关闭第四阀门11,以避免过多物料在第一管道123中停留凝结而造成管道的堵塞而影响之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管道123上并位于第一配剂系统1和动力泵1231 之间或位于第二配剂系统2和动力泵1231之间设有过滤器1234,过滤器1234 可对第一配剂系统1或第二配剂系统2中未搅拌散或未混匀的物料进行截留,以避免其加大动力泵1231的工作负荷,进而造成动力泵1231的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配剂系统2还设有助剂投加口21和带有阀门的排液口22,助剂投加口21的设置方便根据配剂需要添加其他成分;当需要对第二配剂系统2进行清洗是时,将将清洗的废液从带有阀门的排液口22中放出,以避免启动整个生产系统。
在上述实施例中,预成品系统4上还设有配料投加口42,根据终成品的特殊需要,可通过配料投加口42加入需要的配料,经过预成品系统4的搅拌机构将其混合到预成品中形成终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描述:
使用时,关上放料口41和排液口22,关闭第一管道123上的第一阀门134,打开第三管道101和第四管道201上的第一阀门134,并打开第二阀门1233、第三阀门12321和第四阀门11,启动动力泵1231,然后将沥青管路和水管路的物料分别抽到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并启动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中搅拌机构使其进行混合,若需要向第二配剂系统2中加入助剂时,可在搅拌的同时将助剂从助剂投加口21中加入,同时在动力泵1231的作用下不断循环,使其均匀混合。当搅拌混匀后,可关闭第三管道101和第四管道201上的第一阀门134,并关闭第三阀门12321,打开第一管道123上的第一阀门134 使物料通过动力泵1231送入混合系统3(即为:带有搅拌机构的敞口的预混罐),工作人员可通过敞口观察预混罐中物料的液位和起泡情况,向混合系统3中滴加消泡剂,同时,混合系统3中物料流入第二管道34,被胶体磨341研磨后,送入预成品系统4中,在预成品系统4中被环状冷却水管上喷淋头喷出的水冷却后,打开放料口41经放出进入下一道工序。在预成品系统4中,若需要投加其他配料,可通过配料投加口42将其加入;当需要对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进行加热时,可以打开导热油开关阀门1021,使导热油流经导热管油管对第一配剂系统1和第二配剂系统2进行加热。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剂系统、第二配剂系统、混合系统和预成品系统,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第二配剂系统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混合系统连通,所述混合系统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预成品系统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胶体磨;所述预成品系统设有带阀门的放料口;还包括沥青管路和水管路,所述沥青管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连通,所述水管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配剂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均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动力泵,且所述动力泵设在所述第一阀门远离所述混合系统的一端;在所述第一配剂系统、所述第二配剂系统、所述混合系统和所述预成品系统中均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混合系统为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敞口的预混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第二配剂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且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动力泵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所述支路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油供油管路和导热油回油管路,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第二配剂系统均为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双层混料罐,所述双层混料罐的双层之间设有缠绕在罐体上的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供油管路与所述导热油管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导热油回油管路与所述导热油管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导热油供油管路和所述导热油回油管路上均设有导热油开关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品系统为带有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外壁设有环状冷却水管,所述环状冷却水管上靠近所述搅拌罐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淋头;所述环状冷却水管并与外部水源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有集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二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设有第四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二配剂系统和所述动力泵之间设有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剂系统还设有助剂投加口和带有阀门的排液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品系统上还设有配料投加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泵为齿轮泵。
CN202020954924.6U 2020-05-30 2020-05-30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Active CN212492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4924.6U CN212492720U (zh) 2020-05-30 2020-05-30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4924.6U CN212492720U (zh) 2020-05-30 2020-05-30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2720U true CN212492720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9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4924.6U Active CN212492720U (zh) 2020-05-30 2020-05-30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2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4331B (zh) 双组份高压力可调比例的防火涂料喷涂设备及方法
CN206262467U (zh) 真空均质乳化机
CN205308207U (zh) 一种润滑油调和系统
CN212492720U (zh) 水性底涂料生产系统
CN204865639U (zh) 一种自动配浆喷浆桶
CN205815535U (zh) 一种可伸缩化工物料搅拌装置
CN216538182U (zh) 一种浆料输送系统
CN207151904U (zh) 一种多功能微量元素喷涂机组
CN108911478A (zh) 一种两阶段污泥水热反应装置
CN108499462A (zh) 一种无泵式一体化的液体物料自动配比设备
CN206173067U (zh) 废弃钻井液絮凝脱水装置
CN108704534A (zh) 一种润滑油调和釜
CN208553993U (zh) 一种无泵式一体化的液体物料自动配比设备
CN208341384U (zh) 一种铜线微拉机拉丝油的辅助循环装置
CN209031208U (zh) 一种鱼饲料喷油装置
CN207641359U (zh) 一种电加热搅拌罐
CN207091395U (zh) 发酵生产过程中降温用节能系统
CN218108099U (zh) 一种药液自动输送系统
CN205990440U (zh) 一种除油树脂再生洗涤装置
CN105821602A (zh) 平幅染色机
CN216947304U (zh) 一种纺丝油剂计量槽
CN207076401U (zh) 一种纺织助剂的混料罐
CN211216337U (zh) 一种悬浮剂助剂稀释及投料装置
CN219483150U (zh) 自清洗连续喷涂机
CN219792761U (zh) 一种简易实用含油污泥处理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3058 No.9, Jinzhu Avenue, new building materials base, Qingyuan overseas Chinese Industrial Park, Donghua Town, Yingde City,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ixin Waterproof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3058 No.9, Jinzhu Avenue, new building materials base, Qingyuan overseas Chinese Industrial Park, Donghua Town, Yingde City,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ixin Yuwa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