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6835U -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6835U
CN212476835U CN202022147725.7U CN202022147725U CN212476835U CN 212476835 U CN212476835 U CN 212476835U CN 202022147725 U CN202022147725 U CN 202022147725U CN 212476835 U CN212476835 U CN 212476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ual stress
stress relief
relief mechanism
back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77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财水
张瑞安
曾美祥
范丹
郭冬伟
黄湘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77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6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6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6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残余应力消除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包括垫板和激振器,至少两个模具铸件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所述模具铸件通过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所述激振器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参与应力消除机构,以达到共振频率扫描时间短、降低振动时效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提高振动时效处理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残余应力消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制造工艺流程依次为模具设计、模具铸造、机械加工、模具装配、模具调试和模具交付,其中,在模具铸造和机械加工这两个工序中会造成铸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铸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逐渐释放,从而导致模具铸件在后续的模具装配和模具调试过程中,模具铸件会发生变形,从而影响模具的制造精度。
根据发明人了解到的相关技术,为了消除模具铸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通常在每个模具铸件上设置有一个激振器,以对模具铸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同时在对模具铸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之前,需要对模具铸件进行频率扫描,以找到模具铸件的共振点频率,但是由于模具铸件的固有频率较高,通过扫频得到的模具铸件的共振频率也相对较高,由此,在频率扫描这个阶段中,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找到共振频率,耗费较多的工时,此外,频率扫描得到的共振频率也较高,振动产生的噪音较大;另外,由于一个激振器只能对一个模具铸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当需要对同批次的多个模具铸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时,需要耗费较多的工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参与应力消除机构,以达到共振频率扫描时间短、降低振动时效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提高振动时效处理效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用于消除模具铸件的残余应力,其包括:
垫板,至少两个所述模具铸件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所述模具铸件通过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
激振器,所述激振器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板具有多列间隔设置的垫板单元,相邻的所述垫板单元之间形成两侧开口的卡槽;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支撑件、压板、锁紧杆和卡接块,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垫板单元的顶端,所述压板设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且压紧于所述模具铸件的顶端,所述锁紧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压板,所述卡接块设于所述锁紧杆的底端,且所述卡接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设有限制所述卡接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止档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接块的纵向横截面均呈倒立的“T”字型。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模具铸件通过多个所述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模具铸件通过四个所述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且四个所述锁紧装置沿所述模具铸件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板单元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紧孔,所述模具铸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锁紧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所述垫板单元的所述锁紧孔等距间隔设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垫板单元之间的锁紧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垫板单元的横向方向平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板的长度为4000-5000mm,所述垫板的宽度为2000-2500m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板的长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为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垫板的顶端可以放置至少两个模具铸件,激振器可以同时为至少两个模具铸件同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由此可以提高振动时效处理的效率;
此外,激振器对模具铸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的同时,各个模具铸件之间也会产生振动,每个模具铸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其它模具铸件,从而使得模具铸件的共振频率降低,进而使得共振频率更容易获取;另外,模具铸件的共振频率降低,模具铸件所产生的噪音也会降低,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块和卡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板;2、垫板单元;3、锁紧装置;31、支撑件;32、压板;33、锁紧杆;34、卡接块;4、卡槽;5、锁紧孔;6、模具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用于消除模具铸件6的残余应力,其包括垫板1和激振器,至少两个模具铸件6设置于垫板1的顶端,模具铸件6通过锁紧装置3设置于垫板1的顶端;激振器设置于垫板1的顶端。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垫板1的顶端可以放置至少两个模具铸件6,激振器可以同时为至少两个模具铸件6同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由此可以提高振动时效处理的效率;
此外,激振器对模具铸件6进行振动时效处理的同时,各个模具铸件6之间也会产生振动,每个模具铸件6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其它模具铸件6,从而使得模具铸件6的共振频率降低,进而使得共振频率更容易获取;另外,模具铸件6的共振频率降低,模具铸件6所产生的噪音也会降低,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3和4所示,垫板1具有多列间隔设置的垫板单元2,相邻的垫板单元2之间形成两侧开口的卡槽4;
锁紧装置3包括支撑件31、压板32、锁紧杆33和卡接块34,支撑件31设置于垫板单元2的顶端,压板32设于支撑件31的顶端且压紧于模具铸件6的顶端,锁紧杆33的顶端固定于压板32,卡接块34设于锁紧杆33的底端,且卡接块34滑动连接于卡槽4内,卡槽4设有限制卡接块3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止档面。由此,当锁紧杆33处于锁紧状态时,即锁紧杆3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于压板32和卡槽4中,压板32将模具铸件6压紧,从而使得模具铸件6在振动时效处理过程中具有稳定的放置状态;当锁紧杆33处于松开状态时,即锁紧杆3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压板32和卡槽4分离,压板32与模具铸件6分离,从而实现模具铸件6放置于垫板1上、以及将振动时效处理完成后的模具铸件6从垫板1取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3和4所示,卡槽4和卡接块34的纵向横截面均呈倒立的“T”字型,换言之,上述设置不仅使得卡槽4和卡接块34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而且使得卡槽4对卡接块34具有限位效果好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每个模具铸件6通过多个锁紧装置3设置于垫板1的顶端,换言之,多个锁紧装置3对模具铸件6的固定效果更好,防止模具铸件6在振动时效处理过程中相对于垫板1发生偏移。优选地,经过测试发现,当每个模具铸件6通过四个锁紧装置3设置于垫板1的顶端,且四个锁紧装置3沿模具铸件6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满足锁紧装置3对模具铸件6的紧固的同时,也能满足锁紧装置3的数量不会过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所示,垫板单元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紧孔5,模具铸件6通过紧固件固定于锁紧孔5,换言之,当紧固件穿过模具铸件6紧固于垫板单元2的锁紧孔5时,模具铸件6固定于垫板单元2中,从而保证模具铸件6在振动时效处理过程中不会相对于垫板1发生偏移;此外,由于每个模具铸件6的尺寸不一样,操作人员可根据每个模具铸件6的尺寸选择相应数量的锁紧孔5,从而使得该残余应力消除机构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类型的模具铸件6。这里的紧固件为螺栓或者螺丝,锁紧孔5为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所示,同一垫板单元2的锁紧孔5等距间隔设置,换言之,当操作者需要沿垫板1的纵向方向设置多个同种类型的模具铸件6时,相邻的模具铸件6之间的间隔相等,从而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5所示,相邻的两个垫板单元2之间的锁紧孔5之间的连线与垫板单元2的横向方向平行,换言之,当模具铸件6固定于垫板1时,模具铸件6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均与垫板1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均平行,从而使得模具铸件6的设置更为合理,进而使得垫板1可以放置更多的模具铸件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1所和5所示,垫板1的长度为4000-5000mm,垫板1的宽度为2000-2500mm,其中,以垫板1的横向方向为长度方向,垫板1的纵向方向为宽度方向,经过测试发现,当垫板1的长度和宽度为上述范围时,垫板1可以放置4-6个模具铸件6,从而提高振动时效处理的效率。这里的垫板1的长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为2:1。
经过测试发现,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模具铸件6的共振点频率可以降低35%-50%,具体为模具逐渐6的共振点频率从8000r/min降低至5000r/min,从而可以使得更容易获取共振频率;此外,模具铸件6的共振频率降低,模具铸件6所产生的噪音也会降低,噪音的分贝可以从80db降低至60db,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用于消除模具铸件的残余应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垫板,至少两个所述模具铸件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所述模具铸件通过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
激振器,所述激振器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具有多列间隔设置的垫板单元,相邻的所述垫板单元之间形成两侧开口的卡槽;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支撑件、压板、锁紧杆和卡接块,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垫板单元的顶端,所述压板设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且压紧于所述模具铸件的顶端,所述锁紧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压板,所述卡接块设于所述锁紧杆的底端,且所述卡接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设有限制所述卡接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止档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接块的纵向横截面均呈倒立的“T”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具铸件通过多个所述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具铸件通过四个所述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端,且四个所述锁紧装置沿所述模具铸件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单元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紧孔,所述模具铸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锁紧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垫板单元的所述锁紧孔等距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垫板单元之间的锁紧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垫板单元的横向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的长度为4000-5000mm,所述垫板的宽度为2000-25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残余应力消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的长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为2:1。
CN202022147725.7U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Active CN212476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7725.7U CN212476835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7725.7U CN212476835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6835U true CN212476835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7725.7U Active CN212476835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68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1027A (zh) * 2022-10-25 2023-03-21 北京翔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超声的残余应力消除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1027A (zh) * 2022-10-25 2023-03-21 北京翔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超声的残余应力消除方法、装置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5906B (zh) 压缩试样对中定位夹紧装置
CN212476835U (zh) 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机构
KR102021528B1 (ko) 언더컷 처리 기구, 성형용 금형 및 성형품
CN109182615A (zh) 一种皮料加工模块化压印机构
CN213714246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的检测模具
CN214921862U (zh) 一种反变形法h形钢焊接夹持装置
CN213917099U (zh) 导轨配件的装夹模具结构
CN213704340U (zh) 空滤注胶模快速定位装置
CN114274066A (zh) 一种长臂半轴高精度定位工装
CN208359257U (zh) 一种新型硅胶按键油压成型机
CN218488174U (zh) 电池固定工装及电池振动测试装置
CN220761705U (zh) 一种汽车气室加工定位工装
CN211805005U (zh) 一种带有插销式固定夹具
CN214868885U (zh) 航空型材通用加工工装
CN217801215U (zh) 一种机械通用零件夹紧夹具
CN219443340U (zh) 一种高精度钢木结合床身木模
CN219293754U (zh) 一种舱体限位块快速定位工装
CN2202070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机柜的振动试验夹具
CN213812795U (zh) 一种机械振动夹具与机械振动试验装置
CN215747794U (zh) 一种零件装夹防颤结构
CN216942667U (zh) 一种综合性电子水泵固定支架
CN211490536U (zh) 用于切割机的辅助切割装置
CN219882753U (zh) 一种混凝土振动台
CN219379755U (zh) 一种汽车零件加工用夹具
CN219016388U (zh) 用于服务器板卡测试的夹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