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3640U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73640U CN212473640U CN202021727901.8U CN202021727901U CN212473640U CN 212473640 U CN212473640 U CN 212473640U CN 202021727901 U CN202021727901 U CN 202021727901U CN 212473640 U CN212473640 U CN 2124736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asing
- wall
- control device
- steering spi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包括壳体、转向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壳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转向轴,转向轴的底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且转向轴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从动齿轮,并且从动齿轮上方的转向轴外壁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侧的壳体内部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远离转向轴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导轴,并且导轴远离第一齿轮一侧的壳体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确保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传动效率,而且避免了控制装置手动驾驶时受到第一齿轮干扰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进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而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进行转向处理,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控制装置。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控制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控制装置不便于快速拆装处理,导致其检修维护时有所不便,还需加以改善;
(2)现有的此类控制装置不便于对转轴部位进行润滑处理,导致其易因磨损而产生钝化的现象,进而影响其传动效率;
(3)现有的此类控制装置不便于调节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间距,导致其手动驾驶时易受到第一齿轮干扰的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控制装置不便于快速拆装处理、不便于对转轴部位进行润滑处理以及不便于调节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间距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包括壳体、转向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壳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转向轴,转向轴的底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且转向轴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从动齿轮,并且从动齿轮上方的转向轴外壁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侧的壳体内部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远离转向轴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导轴,并且导轴远离第一齿轮一侧的壳体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导轴的一端相连接,且转轴上方的壳体顶部设有润滑结构,并且壳体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侧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的内壁上皆固定有定位板,且定位板靠近侧板一侧的外壁上设有两组螺纹孔,并且螺纹孔位置处的侧板外壁上安装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一端贯穿侧板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便对侧板进行快速拆装处理。
优选的,所述转向轴远离导轴一侧的壳体底部铰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安装有手轮,并且一端的外壁固定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以便手动进行转向操作。
优选的,所述润滑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手柄、复位弹簧、活塞板、滴嘴、蓄液箱以及注液管,所述转轴上方的壳体顶部固定有蓄液箱,且蓄液箱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滴嘴,滴嘴的顶端延伸至蓄液箱的内部,并且蓄液箱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注液管,注液管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以便对润滑液进行存储与排出处理。
优选的,所述注液管上方的蓄液箱内部设有活塞板,且活塞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手柄,手柄远离活塞板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且蓄液箱内部的手柄表面缠绕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顶端与蓄液箱的顶部相连接,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活塞板的顶端相连接,使得蓄液箱内部的润滑液滴落至转轴的外壁进行润滑处理。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一侧的定位板外壁上皆设有销孔,且销孔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销轴,销轴的一端延伸至销孔的外部并与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便将侧板校准于壳体两侧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端安装有承载台,且承载台远离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端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以便带动第一齿轮进行升降处理。
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靠近转向轴一侧的壳体底部设有限位框,且限位框内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框的外部并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远离限位块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的外壁相连接,以便对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幅度进行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不仅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确保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传动效率,而且避免了控制装置手动驾驶时受到第一齿轮干扰的现象;
(1)通过设置有销孔、锁紧螺栓、螺纹孔、定位板以及销轴,通过反向旋转锁紧螺栓,使其由定位板外壁所设置的螺纹孔内部拧出,再而拉动侧板,使得销轴脱离至销孔的外部,即可将侧板拆离于壳体的外壁,再通过将销轴校准于销孔位置处,再而按压侧板,使得销轴插入至销孔的内部,此时正向旋转锁紧螺栓,使其贯穿侧板并旋入至螺纹孔的内部,即可将侧板安装于壳体的外壁,实现了控制装置快速拆装的功能,以便对其进行检修维护处理,从而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2)通过设置有手柄、复位弹簧、活塞板、滴嘴、蓄液箱以及注液管,通过注液管将润滑液注入至蓄液箱的内部,再而按压手柄,使其带动活塞板位于蓄液箱的内部下移,此时活塞板下方的蓄液箱内部气压则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蓄液箱内部的润滑液经滴嘴滴落至转轴的外壁,随后松开手柄,因复位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使得手柄带动活塞板复位至原处,以便对转轴进行润滑处理,降低其因磨损而产生钝化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传动效率;
(3)通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支撑架、限位块以及限位框,通过操作外部开关控制电动伸缩杆,使其经承载台带动电机向上移动,进而使其依次经转轴与导轴带动第一齿轮同步上移,同时支撑架会带动限位块位于限位框的内部上下移动,以便对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幅度进行限位,以便调节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间距,从而避免了控制装置手动驾驶时受到第一齿轮干扰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手轮;3、转向轴;4、第一齿轮;5、润滑结构;501、手柄;502、复位弹簧;503、活塞板;504、滴嘴;505、蓄液箱;506、注液管;6、侧板;7、导轴;8、第二齿轮;9、从动齿轮;10、转动杆;11、主动齿轮;12、销孔;13、锁紧螺栓;14、螺纹孔;15、定位板;16、销轴;17、转轴;18、电机;19、承载台;20、支撑架;21、电动伸缩杆;22、限位块;23、限位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转向轴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8和从动齿轮9,壳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转向轴3,转向轴3的底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壳体1两端的内壁上皆固定有定位板15,且定位板15靠近侧板6一侧的外壁上设有两组螺纹孔14,并且螺纹孔14位置处的侧板6外壁上安装有锁紧螺栓13,锁紧螺栓13的一端贯穿侧板6并与螺纹孔14螺纹连接,以便对侧板6进行快速拆装处理;
螺纹孔14一侧的定位板15外壁上皆设有销孔12,且销孔1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销轴16,销轴16的一端延伸至销孔12的外部并与侧板6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便将侧板6校准于壳体1两侧的外壁上;
转向轴3远离导轴7一侧的壳体1底部铰接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10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安装有手轮2,并且一端的外壁固定有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9相互啮合,以便手动进行转向操作;
且转向轴3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从动齿轮9,并且从动齿轮9上方的转向轴3外壁上固定有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一侧的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4远离转向轴3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导轴7,并且导轴7远离第一齿轮4一侧的壳体1内部设有电机18,该电机18的型号可为Y90S-2,电机18的底端安装有承载台19,且承载台19远离电机18的一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1,该电动伸缩杆21的型号可为ANT-26,电动伸缩杆21的底端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以便带动第一齿轮4进行升降处理;
电动伸缩杆21靠近转向轴3一侧的壳体1底部设有限位框23,且限位框23内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22,并且限位块22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框23的外部并安装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远离限位块22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21的外壁相连接,以便对电动伸缩杆21的伸缩幅度进行限位;
电机1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7,转轴17远离电机18的一端与导轴7的一端相连接,且转轴17上方的壳体1顶部设有润滑结构5,润滑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有手柄501、复位弹簧502、活塞板503、滴嘴504、蓄液箱505以及注液管506,转轴17上方的壳体1顶部固定有蓄液箱505,且蓄液箱50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滴嘴504,滴嘴504的顶端延伸至蓄液箱505的内部,并且蓄液箱505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注液管506,注液管506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注液管506上方的蓄液箱505内部设有活塞板503,且活塞板503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手柄501,手柄501远离活塞板50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且蓄液箱505内部的手柄501表面缠绕有复位弹簧502,复位弹簧502的顶端与蓄液箱505的顶部相连接,复位弹簧502的底端与活塞板503的顶端相连接;
通过注液管506将润滑液注入至蓄液箱505的内部,再而按压手柄501,使其带动活塞板503位于蓄液箱505的内部下移,此时活塞板503下方的蓄液箱505内部气压则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蓄液箱505内部的润滑液经滴嘴504滴落至转轴17的外壁,随后松开手柄501,因复位弹簧502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使得手柄501带动活塞板503复位至原处,以便对转轴17进行润滑处理,降低其因磨损而产生钝化的现象,确保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传动效率;并且壳体1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侧板6。
工作原理:当控制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操作外部开关控制电机18,使其由转轴17带动导轴7进行旋转,并由导轴7带动第一齿轮4同步旋转,因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使得第一齿轮4带动第二齿轮8进行旋转,并由第二齿轮8带动转向轴3同步旋转,以便对转向轴3的转向进行自动控制处理,再通过旋转手轮2,使其带动转动杆10位于壳体1的底部旋转,并由转动杆10带动主动齿轮11进行旋转,因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9相互啮合,使得主动齿轮11带动从动齿轮9进行旋转,并由从动齿轮9带动转向轴3进行转动,以便手动对转向轴3的转向进行控制处理,之后通过操作外部开关控制电动伸缩杆21,使其经承载台19带动电机18向上移动,进而使其依次经转轴17与导轴7带动第一齿轮4同步上移,同时支撑架20会带动限位块22位于限位框23的内部上下移动,以便对电动伸缩杆21的伸缩幅度进行限位,以便调节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8之间的间距,避免了控制装置手动驾驶时受到第一齿轮4干扰的现象,再通过注液管506将润滑液注入至蓄液箱505的内部,再而按压手柄501,使其带动活塞板503位于蓄液箱505的内部下移,此时活塞板503下方的蓄液箱505内部气压则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蓄液箱505内部的润滑液经滴嘴504滴落至转轴17的外壁,随后松开手柄501,因复位弹簧502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使得手柄501带动活塞板503复位至原处,以便对转轴17进行润滑处理,降低其因磨损而产生钝化的现象,确保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传动效率,最后通过反向旋转锁紧螺栓13,使其由定位板15外壁所设置的螺纹孔14内部拧出,再而拉动侧板6,使得销轴16脱离至销孔12的外部,即可将侧板6拆离于壳体1的外壁,再通过将销轴16校准于销孔12位置处,再而按压侧板6,使得销轴16插入至销孔12的内部,此时正向旋转锁紧螺栓13,使其贯穿侧板6并旋入至螺纹孔14的内部,即可将侧板6安装于壳体1的外壁,实现了控制装置快速拆装的功能,以便对其进行检修维护处理,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从而完成控制装置的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转向轴(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8)和从动齿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转向轴(3),转向轴(3)的底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且转向轴(3)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从动齿轮(9),并且从动齿轮(9)上方的转向轴(3)外壁上固定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一侧的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4)远离转向轴(3)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导轴(7),并且导轴(7)远离第一齿轮(4)一侧的壳体(1)内部设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7),转轴(17)远离电机(18)的一端与导轴(7)的一端相连接,且转轴(17)上方的壳体(1)顶部设有润滑结构(5),并且壳体(1)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侧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端的内壁上皆固定有定位板(15),且定位板(15)靠近侧板(6)一侧的外壁上设有两组螺纹孔(14),并且螺纹孔(14)位置处的侧板(6)外壁上安装有锁紧螺栓(13),锁紧螺栓(13)的一端贯穿侧板(6)并与螺纹孔(14)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3)远离导轴(7)一侧的壳体(1)底部铰接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10)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安装有手轮(2),并且一端的外壁固定有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9)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有手柄(501)、复位弹簧(502)、活塞板(503)、滴嘴(504)、蓄液箱(505)以及注液管(506),所述转轴(17)上方的壳体(1)顶部固定有蓄液箱(505),且蓄液箱(505)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滴嘴(504),滴嘴(504)的顶端延伸至蓄液箱(505)的内部,并且蓄液箱(505)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注液管(506),注液管(506)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506)上方的蓄液箱(505)内部设有活塞板(503),且活塞板(503)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手柄(501),手柄(501)远离活塞板(50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且蓄液箱(505)内部的手柄(501)表面缠绕有复位弹簧(502),复位弹簧(502)的顶端与蓄液箱(505)的顶部相连接,复位弹簧(502)的底端与活塞板(503)的顶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4)一侧的定位板(15)外壁上皆设有销孔(12),且销孔(1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销轴(16),销轴(16)的一端延伸至销孔(12)的外部并与侧板(6)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8)的底端安装有承载台(19),且承载台(19)远离电机(18)的一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1),电动伸缩杆(21)的底端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21)靠近转向轴(3)一侧的壳体(1)底部设有限位框(23),且限位框(23)内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22),并且限位块(22)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框(23)的外部并安装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远离限位块(22)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21)的外壁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27901.8U CN212473640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27901.8U CN212473640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73640U true CN212473640U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448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2790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73640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736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4412A (zh) * | 2020-08-12 | 2020-12-25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
2020
- 2020-08-12 CN CN202021727901.8U patent/CN2124736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4412A (zh) * | 2020-08-12 | 2020-12-25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473640U (zh)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
CN111676886A (zh) | 一种节能型道路清洁用洒水装置 | |
CN112124412A (zh) | 一种汽车无人驾驶控制装置 | |
CN219078989U (zh) | 汽车升降机构用驱动模块及汽车升降机构 | |
CN215964336U (zh) | 一种内外涂塑钢管 | |
CN213556093U (zh) | 一种旋转式高压高空喷雾桩 | |
CN214947767U (zh) | 一种旋转式会议一体机 | |
CN214462236U (zh) | 一种室内装修用高效喷漆设备 | |
CN212143790U (zh) | 一种高压水管道清洗机器人 | |
CN212052245U (zh) | 一种具有自动驱动切割盘的道路施工切割装置 | |
CN211646220U (zh) | 一种基于环卫车的环保洒水降尘装置 | |
CN114481774A (zh) |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标准化施工的抑尘布铺设装置 | |
CN112677705A (zh) | 一种方便拆卸汽车轮毂的装置 | |
CN220181023U (zh) | 一种电动车后轮制动毂闸 | |
CN220647821U (zh) | 一种支撑块润滑装置 | |
CN219550172U (zh) | 一种便携式润滑泵 | |
CN213980132U (zh) | 一种立体车库升降机构 | |
CN221855490U (zh) | 一种夯实装置 | |
CN219131679U (zh) | 一种移动式切削液加注装置 | |
CN220742999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刹车泵 | |
CN221762495U (zh) | 一种提升润滑性能及机械强度的刹车执行器驱动机构 | |
CN220791995U (zh) | 一种螺旋锥齿轮箱 | |
CN114211948B (zh) | 一种低速新能源电动汽车底盘蓄电池安装结构 | |
CN212311896U (zh) | 一种动车的车门踏板转动轴的拆卸装置 | |
CN216474732U (zh) | 一种可多方位调节的清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