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3126U -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3126U
CN212473126U CN202021283581.1U CN202021283581U CN212473126U CN 212473126 U CN212473126 U CN 212473126U CN 202021283581 U CN202021283581 U CN 202021283581U CN 212473126 U CN212473126 U CN 212473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control box
plug
electric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35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艳奇
田宇威
林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Basb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Basb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Basb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Basb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35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3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3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3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包括:模式二控制盒、充电桩总成及外设输电部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的一端设有插座,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电动车可拆式连接的第一电枪;所述充电桩总成设有与所述插座相适配的充电桩插头,所述外设输电部件设有与所述插座相适配的外设插头;所述模式二控制盒可通过所述插座与所述充电桩总成可拆式连接,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连接的电动车固定充电;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还可通过所述插座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可拆式连接,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连接的电动车随车放电或者充电。该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充电桩总成、模式二控制盒及外设输电部件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固定充电及随车充电或放电。

Description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及其充电桩的不断普及,电动车充电需求越来越多,目前现有的交流充电桩需要固定的充电设施才能为电动车充电,而不能随车随时为电动车充电;现有的模式二控制盒虽然可实现随车随时为电动车充电,但无法实现 V2V放电及V2L放电功能,若同时实现以上功能,需要多种产品共同实现,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交流充电桩不能随车随时为电动车充电及模式二控制盒不能实现电动车之间充电及电动车与外部设备充电或放电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中,包括:模式二控制盒、充电桩总成及外设输电部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的一端设有插座,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电动车可拆式连接的第一电枪;所述充电桩总成设有与所述插座相适配的充电桩插头,所述外设输电部件设有与所述插座相适配的外设插头;所述模式二控制盒可通过所述插座与所述充电桩总成可拆式连接,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连接的电动车固定充电;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还可通过所述插座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可拆式连接,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连接的电动车随车放电或者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模式二控制盒上靠近所述插座处设有插头锁紧机构,所述外设插头设有与所述插头锁紧机构相适配的凹槽,以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实现可拆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锁紧机构包括锁紧件、第一转轴及扭簧;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插座附近,所述扭簧套嵌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插座的外侧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的中部固定,所述锁紧件靠近所述凹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固定卡扣,并通过所述扭簧的作用力卡合于所述凹槽实现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包括电枪输电部件,所述外设插头包括第一外设插头,所述电枪输电部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外设插头,所述电枪输电部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枪,所述电枪输电部件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连接实现电动车之间的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包括放电插排部件,所述外设插头包括第二外设插头,所述放电插排部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外设插头,所述放电插排部件的另一端设有放电插排,所述放电插排部件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连接实现电动车对外放电。
进一步地,所述外设输电部件还包括供电部件,所述供电部件的一端设有第三外设插头,所述供电部件的另一端设有供电接头,所述供电部件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连接实现对电动车随车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总成包括上壳体、中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中壳体设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并形成所述充电桩总成的内腔,所述内腔设有所述充电桩插头及能够承载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移动与所述充电桩插头对接的对接运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运动机构包括手柄、手柄旋转轴及载体机构;所述手柄旋转轴固定于所述内腔的侧壁上,所述手柄能够绕所述手柄旋转轴转动,且所述手柄还与所述载体机构连接以控制所述载体机构沿所述内腔底部的运动导轨移动,从而牵引固定于所述载体机构上的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移动,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与所述充电桩插头连接或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机构包括载体件、弹性固定件及导轨件;其中,所述载体件的前端侧壁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载体件的后端两侧相对设有所述弹性固定件,所述弹性固定件的末端设有弹性卡扣,以固定所述模式二控制盒,所述导轨件设于所述载体件下方以使所述载体件能够沿所述运动导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件的两侧设有限位件,所述内腔的侧壁对应所述运动导轨末端的位置设有宽度收窄的窄部,所述限位件配合所述窄部对所述载体件的移动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包括模式二控制盒、充电桩总成及外设输电部件,通过模式二控制盒与充电桩总成连接实现电动车的固定充电;通过模式二控制盒与外设输电部件连接实现随车进行电动车之间的充电及电动车与外部设备的充电或放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充电桩总成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电枪输电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放电插排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供电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的半剖面示意图,其展示了外设插头与模式二控制盒插座的连接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充电桩总成的上壳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充电桩总成的中壳体与下壳体装配后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充电桩总成的剖视图,其展示了限位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充电桩总成装配后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电枪输电部件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放电插排部件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模式二控制盒与供电部件连接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中,包括:模式二控制盒10、充电桩总成20及外设输电部件30;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一端设有插座11,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电动车可拆式连接的第一电枪12;所述充电桩总成20设有与所述插座11相适配的充电桩插头21,所述外设输电部件 30设有与所述插座11相适配的外设插头31;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充电桩总成20可拆式连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12连接的电动车固定充电;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一端还能够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可拆式连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12连接的电动车随车放电或者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该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能够实现电动车的固定充电及随车充电或放电的功能。所述充电桩总成20的充电桩插头21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的外设插头31为同一型号的插头,且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插座11相适配。在电动汽车固定充电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所述插座11与所述充电桩总成20的充电桩插头21连接,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所述第一电枪12与电动汽车连接,即可实现电动车的固定充电;进一步地,实际应用中,若电动车需要进行随机充电或放电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插座11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的所述外设插头31连接,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再与外部设备连接,即可通过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及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对电动汽车进行放电或充电。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上靠近所述插座 11处设有插头锁紧机构13,所述外设插头31设有与所述插头锁紧机构13相适配的凹槽131,以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实现可拆式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上靠近所述插座11处的上方或者下方设有所述插头锁紧机构13,用于锁紧固定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连接的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上设有与所述插头锁紧机构13相适配的所述凹槽131,通过所述插头锁紧机构13与所述凹槽131的配合,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避免在电动汽车在充电或者放电的使用过程中因连接抖动或者其他外力因素而轻易断开连接,造成漏电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锁紧机构13包括锁紧件132、第一转轴133及扭簧134;其中,所述第一转轴133设置于所述插座11附近,所述扭簧134套嵌于所述第一转轴133上,所述扭簧134的一端与所述插座11的外侧固定,所述扭簧134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132的中部固定,所述锁紧件132靠近所述凹槽13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131相适配的固定卡扣135,并通过所述扭簧134 的作用力卡合于所述凹槽131实现锁紧。
在本方案的提供的模式二控制盒10上靠近所述插座11设有所述插头锁紧机构13,其包括所述锁紧件132、所述第一转轴133及所述扭簧134;其中,所述锁紧件132为末端设有卡扣的长形板块,所述锁紧件132可采用金属一体加工成型为金属锁紧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锁紧件132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如塑料、碳纤材质加工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133固定设置于所述插座11附近,所述扭簧134 通过套嵌于所述第一转轴133上,从而实现所述扭簧134位置的固定,所述扭簧134的一端与所述插座11的外侧固定,所述扭簧134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132的中部固定;在使用者不对所述锁紧件132施加压力时,所述锁紧件132 靠近所述凹槽13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131相适配的固定卡扣135,所述锁紧件132在所述扭簧134的作用力下,通过其末端的固定卡扣135卡合于所述插头的凹槽131处,实现对所述外设插头31的锁紧固定;若需要使所述插头脱离所述插座11,对所述锁紧件132远离所述固定卡扣135的一端施加压力,所述锁紧件132受到压力而克服所述扭簧134的作用力,使所述锁紧件132的固定卡扣135脱离所述凹槽131,从而解锁使所述外设插头31脱离所述插座11。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包括电枪输电部件32,所述外设插头31包括第一外设插头311,所述电枪输电部件3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外设插头311,所述电枪输电部件3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枪321,所述电枪输电部件32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连接实现电动车之间的充电。
具体实施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能够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连接,实现电动汽车随车进行充电或放电,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包括所述电枪输电部件 32,其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外设插头311,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电枪321;实际应用时,所述电枪输电部件32的所述第一外设插头311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 的插座11连接,所述第一电枪12与所述第二电枪321分别连接两辆电动车,从而实现电动车之间的充电。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还包括放电插排部件33,所述外设插头31包括第二外设插头312,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的一端设有第二外设插头312,所述放电插排部件的另一端设有放电插排331,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连接实现电动车对外放电。
为了电动汽车出行生活的便利,所述电动汽车可以通过所述模式二控制盒 10及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实现电动汽车对外部设备供电,即电动汽车可作为一个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源使用,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还包括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外设插头312,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的另一端设有放电插排331;具体应用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所述第一电枪12与电动汽车连接,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所述插座11与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的第二外设插头312连接,从而实现电动汽车对所述放电插排331 供电。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还包括供电部件34,所述外设插头31包括第三外设插头313,所述供电部件34的一端设有第三外设插头313,所述供电部件34的另一端设有供电接头341,所述供电部件34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连接实现对电动车随车充电。
实际应用时,电动汽车可以通过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及所述供电部件34 进行随车充电,所述供电部件34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外设插头313,所述供电部件34的另一端设有供电接头341,所述供电接头341为平常居民用电的三孔电线接头或两孔电线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枪12与电动汽车连接,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插座11与所述供电部件34连接,所述供电接头与平常居民用电的电压为220V的电源插座连接,即可实现电动汽车的随车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枪输电部件32、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所述供电部件34相互独立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连接使用,且所述电枪输电部件32、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所述供电部件34共同组成该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的所述外设输电部件30;外设输电部件30包括所述电枪输电部件32、所述放电插排部件33和所述供电部件34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设插头311、所述第二外设插头312及所述第三外设插头313均为同一型号的所述外设插头31,且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所述插座11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总成20包括上壳体22、中壳体23及下壳体24;所述中壳体23设于所述上壳体22与所述下壳体24之间,并形成所述充电桩总成20的内腔25,所述内腔25设有所述充电桩插头21及能够承载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移动与所述充电桩插头21对接的对接运动机构26。
所述充电桩总成20的用于电动汽车的固定充电,所述充电桩总成20由所述上壳体22及所述下壳体24形成外部包围,用于保护所述中壳体23及其形成的内腔25。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22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轴221与阻尼222 连接,并与所述下壳体24的一侧连接;其中,所述阻尼222套嵌于所述第二转轴221上,这样可以实现所述上壳体22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4能够以任意角度稳定开启,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最多开启角度为120°,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上壳体22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4的最大开启角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调整,如最大开启角度为150°或180°等。
所述内腔25设置有所述充电桩插头21及能够承载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移动的对接运动机构26,通过所述对接运动机构26可以实现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与所述内腔25里面的所述充电桩插头21连接,对电动车进行固定充电。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运动机构26包括手柄27、手柄旋转轴28及载体机构29;所述手柄旋转轴28固定于所述内腔25的侧壁上,所述手柄27能够绕所述手柄旋转轴28转动,且所述手柄27还与所述载体机构29连接以控制所述载体机构29沿所述内腔25底部的运动导轨251移动,从而牵引固定于所述载体机构29上的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移动,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 10与所述充电桩插头21连接或脱离。
具体实施时,所述对接运动机构26包括所述手柄27、所述手柄旋转轴28 及所述载体机构29;其中,所述手柄27、所述手柄旋转轴28及所述载体机构 29均采用金属材质加工形成,所述手柄27通过所述手柄旋转轴28固定于所述内腔25的侧壁上,所述手柄27能够按预先设定的角度绕所述手柄旋转轴28转动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在本方案中设定所述手柄27可转动角度为90°;所述手柄27还与所述载体机构29连接,从而将转动所述手柄27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载体机构29上;其中,所述手柄旋转轴28成对对称固定于所述内腔25的内侧壁上,所述手柄27通过手柄旋转轴28转动实现动力方向转换,将动力传递至所述载体机构29,进而控制所述载体机构29沿所述内腔25底部的运动导轨251 移动,从而牵引固定于所述载体机构29上的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移动,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与所述充电桩插头21连接或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机构29包括载体件291、弹性固定组件292及导轨件 293;其中,所述载体件291的前端侧壁与所述手柄27固定连接,所述载体件 291的后端两侧相对设有所述弹性固定件292,所述弹性固定件292的末端设有弹性卡扣,以固定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所述导轨件293设于所述载体件291 下方以使所述载体件291能够沿所述运动导轨251移动。
具体应用时,所述载体件291的前端内侧壁上还设有凸起件294,所述凸起件294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的插头锁紧机构13契合,使得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固定于所述载体件291时,使所述插头锁紧机构13始终处于解锁状态,仅由转动所述手柄27控制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与所述充电桩总成20的连接或脱离;所述手柄27绕所述手柄旋转轴28转动,所述载体件291的前端侧壁与所述手柄27固定连接,所述载体件291的后端两侧相对设有所述弹性固定件 292,所述弹性固定件292的末端设有弹性卡扣,以固定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具体地,所述弹性卡扣292将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与所述载体件291相对固定,从而通过转动所述手柄27带动所述载体件291沿所述运动导轨251移动,牵引固定于所述载体机构29上的所述模式二控制盒10移动,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 10与所述充电桩插头21连接或脱离。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件291的两侧设有限位件295,所述内腔25的侧壁对应所述运动导轨251末端的位置设有宽度收窄的窄部252,所述限位件295配合所述窄部252对所述载体件291的移动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包括模式二控制盒、充电桩总成及外设输电部件,通过模式二控制盒与充电桩总成连接实现电动车的固定充电;通过模式二控制盒与外设输电部件连接实现随车进行电动车之间的充电及电动车与外部设备的充电或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式二控制盒、充电桩总成及外设输电部件;
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的一端设有插座,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电动车可拆式连接的第一电枪;
所述充电桩总成设有与所述插座相适配的充电桩插头,所述外设输电部件设有与所述插座相适配的外设插头;
所述模式二控制盒可通过所述插座与所述充电桩总成可拆式连接,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连接的电动车固定充电;
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还可通过所述插座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可拆式连接,以实现对与所述第一电枪连接的电动车随车放电或者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上靠近所述插座处设有插头锁紧机构,所述外设插头设有与所述插头锁紧机构相适配的凹槽,以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实现可拆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锁紧机构包括锁紧件、第一转轴及扭簧;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插座附近,所述扭簧套嵌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插座的外侧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件的中部固定,所述锁紧件靠近所述凹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固定卡扣,并通过所述扭簧的作用力卡合于所述凹槽实现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包括电枪输电部件,所述外设插头包括第一外设插头,所述电枪输电部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外设插头,所述电枪输电部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枪,所述电枪输电部件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连接实现电动车之间的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包括放电插排部件,所述外设插头包括第二外设插头,所述放电插排部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外设插头,所述放电插排部件的另一端设有放电插排,所述放电插排部件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连接实现电动车对外放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输电部件包括供电部件,所述外设插头包括第三外设插头,所述供电部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三外设插头,所述供电部件的另一端设有供电接头,所述供电部件通过与所述模式二控制盒连接实现对电动车随车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总成包括上壳体、中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中壳体设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并形成所述充电桩总成的内腔,所述内腔设有所述充电桩插头及能够承载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移动与所述充电桩插头对接的对接运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运动机构包括手柄、手柄旋转轴及载体机构;所述手柄旋转轴固定于所述内腔的侧壁上,所述手柄能够绕所述手柄旋转轴转动,且所述手柄还与所述载体机构连接以控制所述载体机构沿所述内腔底部的运动导轨移动,从而牵引固定于所述载体机构上的所述模式二控制盒移动,使所述模式二控制盒与所述充电桩插头连接或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机构包括载体件、弹性固定件及导轨件;其中,所述载体件的前端侧壁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载体件的后端两侧相对设有所述弹性固定件,所述弹性固定件的末端设有弹性卡扣,以固定所述模式二控制盒,所述导轨件设于所述载体件下方以使所述载体件能够沿所述运动导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件的两侧设有限位件,所述内腔的侧壁对应所述运动导轨末端的位置设有宽度收窄的窄部,所述限位件配合所述窄部对所述载体件的移动进行限位。
CN202021283581.1U 2020-07-03 2020-07-03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Active CN212473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3581.1U CN212473126U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3581.1U CN212473126U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3126U true CN212473126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3581.1U Active CN212473126U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3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1005B2 (en)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US10340623B2 (en) Car charging plug-in connector
EP3299211B1 (en) A vehicle charging interface unit, a system for charging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CN106427613B (zh) 通过模块化电池给电动车辆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08081979B (zh) 充电端口总成和模制方法
CN102470765B (zh) 车辆
CN103648834B (zh) 车辆
CN108631089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汇流排的快速连接组件
DE102012218817B4 (de) Integrierter struktureller und elektrischer verbinder
CN102686442A (zh) 车辆
CN104577510A (zh) 车辆的充电口结构
CN111688514A (zh)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JPH04334906A (ja) 補助電源を備えた電気自動車
CN212473126U (zh) 电动车的多功能充电组件
CN109986981A (zh) 充电总成和利用安装到车轮的充电端口的方法
CN105529763B (zh) 电动车辆充电机
CN113428025A (zh) 用于电动化车辆的充电输入端选择器系统
CN208385737U (zh) 带有楔块锁紧机构的换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KR20210012373A (ko) 일체형 충전 도어장치
US5764026A (en) Spare cellular telephone charging unit
CN110271437A (zh) 电气化车辆的无线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N115476713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设备及存储
CN111845382A (zh) 一种可拖拽式用于电动车辆的增程设备
CN206135552U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无线充电结构
KR20170006754A (ko) 전기 차량들 간의 배터리 전원 공급을 위한 충전용 케이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