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5868U - 手持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5868U
CN212465868U CN202021830567.9U CN202021830567U CN212465868U CN 212465868 U CN212465868 U CN 212465868U CN 202021830567 U CN202021830567 U CN 202021830567U CN 212465868 U CN212465868 U CN 212465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yclones
cyclone
airflow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05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imei Lif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imei Lif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imei Lif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imei Lif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05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5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5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5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旋风分离器以及过滤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旋风器,所述旋风器包括第一组旋风器和第二组旋风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旋风器的气流下游,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共同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以形成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二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共同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以形成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道共同连通至下游气流出口管道。本实用新型可增大过滤面积,减小吸尘阻力。

Description

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旋风分离器以及过滤器,旋风分离器包括有多个小型旋风器,旋风器用于过滤体积相对较大的尘垢,过滤器用于对旋风分离器过滤后的气体再次过滤。现有的过滤器为单个过滤单元,即旋风分离器的所有旋风器所排出的气体均流入至一个过滤单元中,这样会存在大的吸尘阻力,进而影响气体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增大过滤面积,减小吸尘阻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旋风分离器以及过滤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旋风器,所述旋风器包括第一组旋风器和第二组旋风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旋风器的气流下游,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共同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以形成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二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共同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以形成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道共同连通至下游气流出口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位于至少部分所述旋风器的上方的空腔中,所述空腔经隔板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经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经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旋风器和所述第二组旋风器均绕轴线分布,所述第一组旋风器位于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外围,所述隔板为环状。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隔板内侧,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叠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绕所述轴线的第一环状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绕所述轴线的第二环状滤芯,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的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环状滤芯的中部后通过所述第一环状滤芯过滤,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二环状滤芯的中部后通过所述第二环状滤芯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滤芯和所述第二环状滤芯的外侧均具有环形气流通道,两个所述环形气流通道在同一侧共同连通至所述气流出口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处的壳体的顶部设有可开合的盖,打开所述盖以取放所述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盖使所述过滤器竖直地压紧在所述空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盖为一体,所述过滤器随所述盖插入所述腔体或从所述腔体取出;或者,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盖可分离。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单元,第一组旋风器的每个旋风器所流出的气体经第一通气道进入到第一过滤单元中,第二组旋风器的每个旋风器所流出的气体经第二通气道进入到第二过滤单元中,从而将气流分流,使得两组旋风器所流出的气体互不干扰地分别再次通过过滤单元过滤,进而增大了过滤面积,气流流经过滤器的阻力减小,减少气流流速损失,经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气体在下游汇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前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后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旋风分离器与过滤网旋转卡卡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气流出口管道与气流进口管道对接密封示意图。
附图标记:手持式吸尘器100;前端部分10;后端部分20;旋风分离装置11;吸入管道12;壳体21;上壳211;前壳212;下壳 213;把手214;第一旋风分离器110;筒体111;过滤罩112;底盖 113;第一开口111A;第二开口111B;滑板2131;卡勾2132;操作端2133;第二旋风分离器120;外壳121;旋风器122;空腔123;腔壳124;气流进口1221;气流出口1222;灰尘出口1223;第一卡扣结构1211;第二卡扣结构1111;第三卡扣结构1212;第四卡扣结构1121;定位结构101;旋风腔102;第一L形卡勾31;第一插槽 2121;第二L形卡勾32;第二插槽2111;挡片111C;转轴2122;挡部2123;第一端子111D;第二端子2124;收集腔103;气流腔104;第一环臂201;第二环臂202;过滤器40;盖50;第一过滤单元41;第二过滤单元42;气流出口管道125;第一腔体1231;第二腔体1232;隔板1233;水平隔板43;后端面1251;前端面2113;密封件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一种手持式吸尘器100包括前端部分10和后端部分20。
如图2所示,所述前端部分10包括旋风分离装置11以及设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前端的吸入管道12,所述吸入管道12的前端为吸入口,所述吸入管道12用于安装吸尘头以连通所述吸入口。
如图3所示,所述后端部分20包括壳体2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21内的气流发生器、电池组件(未示出),所述壳体21包括上壳211、前壳212、下壳213以及把手214,所述前壳212的上端可连接所述上壳211,下端可连接所述下壳213,所述把手214的上端可连接所述上壳211,下端可连接所述下壳213,所述前壳212位于所述把手 214的前端,所述把手214与所述前壳212之间的空隙供收容使用者握持把手214的手指。
所述气流发生器和所述电池组件可设于所述上壳211内并且所述气流发生器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前端,所述电池组件用于给所述气流发生器供电以提供电能,所述气流发生器则用于气流提供流经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的动力。
所述前端部分10与所述后端部分20连通,通过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过滤后的气流从所述前端部分10进入到所述后端部分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部分10的后端与所述后端部分20的前端插接,插接方向为竖直方向。如此,可以将所述手持式吸尘器 100拆分为两个主体,一个为独立的所述前端部分10,另一个为独立的所述后端部分20,若所述前端部分10或所述后端部分20损坏而需要维修,则可以仅将需要维修的部分携带即可,无需将整个手持式吸尘器100携带。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 110,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110为上游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110包括筒体111以及设于所述筒体111内的过滤罩112,所述过滤罩112为环状。所述筒体111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111A,所述筒体111的下端具有第二开口111B。在所述第二开口111B处铰接有底盖113,所述底盖113可通过设于所述下壳213上的滑板2131的前端卡勾2132连接,以使所述底盖113盖住或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11B。所述滑板2131的操作端2133位于所述把手214下方,这样使用者在操作端2133操作所述滑板2131而使所述卡勾2132脱离所述底盖113,从而使所述底盖113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11B以释放所述筒体111内的尘垢,由于操作端2133远离所述第二开口111B,尘垢飘扬到使用者手上的概率更低。
继续参阅图4,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包括第二旋风分离器120,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为上游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 120包括外壳121以及多个旋风器122,所述旋风器122可通过所述外壳121安装而为一体。所述外壳121可构成一空腔123,所述空腔123为所述旋风器122的上方。所述旋风器122大致为锥形,其锥端在下端,所述旋风器122包括靠近上端的气流进口1221、气流出口 1222以及灰尘出口1223,所述旋风器122的上端可通过所述壳体21 的隔板1233安装使得所述气流出口1222连通所述空腔123。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的外壳121上设有第一卡扣结构1211,所述筒体111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卡扣结构1111。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的外壳121上设有第三卡扣结构1212,其中,所述第三卡扣结构1212位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1211的下方,所述过滤罩112的上端设有第四卡扣结构1121,并且所述过滤罩112 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111的直径,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和所述过滤罩112上设有相应的定位结构101。
优先将所述过滤罩112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可分离地旋转卡接,卡接过程中,定位结构配合实现所述过滤罩112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的卡紧定位以防止所述过滤罩112轻易相对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而退出卡接。然后将携带有所述过滤罩112的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从所述筒体111的第一开口111A插入至所述筒体111 内,使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相对于所述筒体111水平旋转卡接在一起。
上述操作完成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111A,并且所述过滤罩112置于所述筒体111内,所述过滤罩112与所述筒体111之间形成的环形腔体102,该环形腔体102则构成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110的旋风腔102,所述旋风腔102与所述吸入管道12连通,进入所述吸入管道12的气流涡旋进入所述旋风腔102并经所述过滤罩112过滤而进入所述过滤罩112的内侧。
返回参阅图2和图3,所述筒体111的后侧设有相对的第一L形卡勾31,一所述第一L形卡勾31的勾部朝左,另一所述第一L形卡勾31的勾部朝右,在所述前壳212处设有供所述第一L形卡勾31 的勾部竖直插入的第一插槽2121,所述第一插槽2121为竖直槽。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上设有第二L形卡勾32,所述第二L形卡勾32的勾部朝上,所述上壳211设有供所述第二L形卡勾32的勾部竖直插入的第二插槽2111,所述第二插槽2111为竖直槽。当所述前端部分10和所述后端部分20竖直插接时,所述第一L形卡勾31的勾部插入所述第一插槽2121中,所述第二L形卡勾32插入所述第二插槽2111中,L形卡勾阻碍所述后端部分20相对于所述前端部分 10向后移动分离,所述第一L形卡勾31和所述第二L形卡勾32将使所述后端部分20全方面与所述前端部分10接合,不易晃动。
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筒体111的外侧延伸有挡片111C,所述后端部分20设有转轴2122。所述转轴2122延伸方向与插接方向 (本实施方式为竖直向下)相同,所述转轴2122的端部优选延伸至所述下壳213的下表面,以便于将所述转轴2122隐藏。所述转轴2122 侧边具有挡部2123,旋转所述转轴2122使所述挡部2123与所述挡片111C错开以便于所述后端部分20与所述筒体111插接后的分离,旋转所述转轴2122使所述挡部2123与所述挡片111C抵接以限制所述后端部分20与所述筒体111插接后的分离。
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筒体111的外后侧设有第一端子111D,所述第一端子111D连接的导体经所述筒体111延伸至前端的所述吸入管道12,在所述吸入管道12处可设有连接所述导体的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用于电连接所述吸入管道12连接的吸尘头。所述前壳 212设有第二端子2124,所述第二端子2124与所述后端部分20内的控制器件电连接,所述后端部分20与所述筒体111插接后,所述第一端子111D与所述第二端子2124接触导通,如此可通过所述电池组件为所述吸尘头供电或可控制所述吸尘头的运转。
一并参阅图1,所述上壳21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 接触形成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将限制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与所述筒体111卡接后的旋转。因此,拆卸时,应首先将所述后端部分20 从所述前端部分10上拆卸后方可从所述筒体111上拆卸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进而才能够将过滤罩112拆卸,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 120与所述筒体111卡接时,可以不需要在卡位处再另外设置定位结构来将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与所述筒体111旋转卡接后的固定,通过所述后端部分20即可完成对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的旋转限制。
继续参阅图4,所述过滤罩112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卡接后形成有收集腔103,所述旋风器122的灰尘出口1223位于所述收集腔103的上方,尘垢排入至所述收集腔103内被收集。在所述收集腔103与所述旋风腔102之间具有供气流进入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 120入口的气流腔104,经所述过滤罩112过滤后的气流,进入所述气流腔104并流动至所述旋风器122上方的所述气流进口1221而进入所述旋风器122。
所述收集腔103通过环臂限定,所述环臂的下端延伸至与所述底盖113抵接,打开所述底盖113可将所述收集腔103的下端开口打开,关闭所述底盖113后将封闭所述收集腔103。所述旋风腔102位于所述收集腔103的外围,打开所述底盖113后,同时打开所述收集腔103和所述旋风腔102,可以同时清除留在所述收集腔103内的小尘垢和留在所述旋风腔102内的大尘垢。
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还包括位于底部的腔壳124,所述腔壳 124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一环臂201,所述灰尘出口1223连通所述腔壳 124,所述过滤罩112的内侧具有第二环臂202,所述过滤罩112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120卡接后,所述第一环臂201和所述第二环臂 202对接构成所述收集腔103,由此可知,当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 120上拆卸所述过滤罩112后,所述第一环臂201和所述第二环臂202 分开,方便于擦拭所述过滤罩112内侧壁、所述第一环臂201的内外壁、所述第二环臂202的内外壁。
继续参阅图4,在所述旋风器122的上方空腔123中设有过滤器 40,所述外壳121上设有可开合的盖50,打开所述盖50以从所述空腔123中取放所述过滤器40,方便于使用者直接更换过滤器40,无需送至维修点进行更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50设于所述外壳 121的顶部,所述盖50可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或者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壳121上。
所述过滤器40包括第一过滤单元41和第二过滤单元42。所述旋风器122包括第一组旋风器和第二组旋风器,所述第一组旋风器和所述第二组旋风器可包括多个旋风器122,所述第一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122的气流出口1222共同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1以形成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二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122的气流出口1222共同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2以形成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道共同连通至设置于所述外壳121上的下游气流出口管道125,气流再次在所述气流出口管道125中汇聚,进而汇聚进入所述后端部分20。
气流在所述空腔123内分流,使得两组旋风器122所流出的气体互不干扰地分别再次通过过滤单元41、42过滤,进而增大了过滤面积,气流流经所述过滤器40的阻力减小,减少气流流速损失,有效提高吸尘吸的吸尘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123经隔板1233分隔为第一腔体1231 和第二腔体1232,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1经所述第一腔体1231连通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的每个所述旋风器122的气流出口1222,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2经所述第二腔体1232连通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每个所述旋风器122的气流出口1222。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组旋风器和所述第二组旋风器均绕竖直轴线分布,所述第一组旋风器位于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外围,所述隔板 1233为环状,经所述隔板1233将所述空腔123分为内腔体1231以及外围腔体1232。所述过滤器40设于所述隔板1233内侧,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1叠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2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单元 41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2之间设置的水平隔板43与所述隔板1233 将所述空腔123分隔为所述第一通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道,使得过滤器40更加规整被收容在所述空腔123内。
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1包括绕所述轴线的第一环状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2包括绕所述轴线的第二环状滤芯,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的气流出口1222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外围腔体的顶部进入内腔体 (隔板1233顶部设有气口),并从所述第一环状滤芯的中部向外扩散而通过所述第一环状滤芯过滤,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气流出口1222 流出的气流直接流经所述第二环状滤芯的中部后通过所述第二环状滤芯过滤,充分利用了所述空腔123的空间,减小所述空腔123的体积。
所述第一环状滤芯和所述第二环状滤芯的外侧均可具有环形气流通道,两个所述环形气流通道在同一侧共同连通至所述气流出口管道125,进入所述环状滤芯的气流能够从所述环状滤芯的各个方向向外侧的环形气流通道扩散,进而增大气流在滤芯处的过滤面积,减小吸尘阻力。
所述盖50位于所述过滤器40的上方,所述过滤器40与所述盖50可为一体结构,所述过滤器40随所述盖50插入所述腔体或从所述腔体取出,或者所述过滤器40与所述盖50可分离,通过所述盖 50使所述过滤器40竖直地压紧在所述内腔体中,所述气流出口管道 125的位于所述过滤器40的后侧边处以连接所述上壳211。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所述上壳211具有气流进口管道2112,当所述后端部分20与所述前端部分10插接后,所述气流进口管道 2112与所述气流出口管道125对接,使得所述气流出口管道125连通所述气流发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进口管道2112即为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入口,当所述后端部分20与所述前端部分10插接后,所述气流发生器直接对准所述空腔123形成强力的负压。
所述气流出口管道125面的后端面1251为斜面,所述斜面为以所述后端部分20的插接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竖直向下)朝向后端方式倾斜,所述气流进口管道2112的前端面2113与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后端面1251或所述前端面2113上设有环形密封件50,随着所述后端部分20与所述筒体111竖直地插接,所述后端面 1251和所述前端面将逐渐以斜面方式对接靠近,所述密封件50将被非常可靠地压紧在所述后端面1251和所述前端面2113之间,从而通过所述密封件50所述气流进口管道2112与所述气流出口管道125之间的空隙以方式漏气。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 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风分离器以及过滤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旋风器,所述旋风器包括第一组旋风器和第二组旋风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旋风器的气流下游,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共同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以形成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二组旋风器中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共同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以形成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道共同连通至下游气流出口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位于至少部分所述旋风器的上方的空腔中,所述空腔经隔板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经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经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每个所述旋风器的气流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旋风器和所述第二组旋风器均绕轴线分布,所述第一组旋风器位于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外围,所述隔板为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隔板内侧,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叠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绕所述轴线的第一环状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绕所述轴线的第二环状滤芯,所述第一组旋风器的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环状滤芯的中部后通过所述第一环状滤芯过滤,所述第二组旋风器的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二环状滤芯的中部后通过所述第二环状滤芯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滤芯和所述第二环状滤芯的外侧均具有环形气流通道,两个所述环形气流通道在同一侧共同连通至所述气流出口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处的壳体的顶部设有可开合的盖,打开所述盖以取放所述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使所述过滤器竖直地压紧在所述空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盖为一体,所述过滤器随所述盖插入所述腔体或从所述腔体取出;或者,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盖可分离。
CN202021830567.9U 2020-08-27 2020-08-27 手持式吸尘器 Active CN212465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567.9U CN212465868U (zh) 2020-08-27 2020-08-27 手持式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567.9U CN212465868U (zh) 2020-08-27 2020-08-27 手持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5868U true CN212465868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0567.9U Active CN212465868U (zh) 2020-08-27 2020-08-27 手持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5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2563B (zh) 一种吸尘器二级旋风过滤尘杯
EP2064981A1 (en) A dust collector
EP1795102B1 (en) Vacuum cleaner with mounting unit for dust storage chamber
CN110772168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111870180A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2465868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3551531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2213647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0810770U (zh) 真空吸尘器的过滤布结构及真空吸尘器
CN213910028U (zh) 吸尘器气旋滤灰尘仓
CN213371742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1460036U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机构及集尘结构
CN111870181A (zh) 手持式吸尘器
WO2021103689A1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机构及集尘结构
CN211324705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110250997B (zh) 一种吸尘器尘杯
CN210989990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设有其的吸尘器
CN220459276U (zh) 一种多锥旋风分离器
CN210541336U (zh) 一种吸尘器尘杯
CN210989961U (zh) 一种具有旋风结构的卧式吸尘器
CN215128029U (zh) 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及吸尘器
CN217137910U (zh) 基站和清洁设备
CN115067800B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4760863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7447573U (zh) 一种具有多级旋风分离结构的尘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