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1293U - 集成电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成电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1293U
CN212461293U CN202020817938.3U CN202020817938U CN212461293U CN 212461293 U CN212461293 U CN 212461293U CN 202020817938 U CN202020817938 U CN 202020817938U CN 212461293 U CN212461293 U CN 212461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agnetic core
magnetic
hole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179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平长
李化良
魏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tak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tak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ak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tak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179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1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1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1293U/zh
Priority to US17/245,314 priority patent/US20210358674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66Combination of wires and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感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每一个包括三个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之间的三个柱状磁芯;以及三个电感线圈,所述三个电感线圈的每一个缠绕在相应的柱状磁芯的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相应的两个区域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电感装置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集成电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电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相交流或三路交错并联电感装置包括三个独立布置的电感,每一个电感均具有各自的磁芯和电感线圈,三个电感以一定的间隔布置。因此现有的电感装置占据了较大空间,集成度很低,降低了所适用场所的功率密度和空间利用率,同时原材料的使用量较大,不利于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感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每一个包括三个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之间的三个柱状磁芯;以及三个电感线圈,所述三个电感线圈的每一个缠绕在相应的柱状磁芯的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相应的两个区域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呈三角形板状。
优选的,所述三个电感线圈分别包括第一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和第三旋转轴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和第三旋转轴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和第三旋转轴线中任意两个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上设有与所述三个柱状磁芯的一端的形状相适配且供其嵌入的三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端部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端部磁芯的第四端面上设有与所述三个柱状磁芯的另一端的形状相适配且供其嵌入的三个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具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第一磁芯通孔,所述第一磁芯通孔位于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的中间;所述第二端部磁芯具有贯穿所述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第二磁芯通孔,所述第二磁芯通孔位于所述三个第二凹槽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集成电感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所述三个电感线圈之间的第一绝缘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磁芯和所述三个电感线圈之间的第二绝缘盖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盖板与第二绝缘盖板相同,所述第一绝缘盖板包括:绝缘片,其形状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的形状相同,且设有与所述三个第一凹槽分别对齐的三个通孔;环状凸缘,其固定在所述绝缘片的边缘处,且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磁芯的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伸出;以及位于所述绝缘片上的三个卡合环,所述三个卡合环朝向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的方向伸出,且分别与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的内侧壁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盖板具有盖板通孔,所述盖板通孔位于所述三个通孔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集成电感装置还包括套在所述三个柱状磁芯的外侧壁上的三个绝缘纸。
优选的,所述三个电感线圈的每一个包括两个出线端,所述三个电感线圈的出线端上固定有绝缘标记物。
优选的,所述三个电感线圈为扁平导线立式绕线,且具有相同的匝数和缠绕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形状相同,所述三个电感线圈的形状相同,所述三个柱状磁芯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电感具有较小的体积,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通过对称设置使磁通量分布更为均匀,以及通过在端部磁芯非主磁场处进行挖空处理而节约材料,在保持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电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沿着箭头A1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沿着箭头A2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沿着箭头A3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集成电感装置的分解图;
图7是图6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在组装状态下从第一端部磁芯向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集成电感装置在组装状态下从第一端部磁芯向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电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集成电感装置1大体上呈三棱柱状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位于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之间的三个柱状磁芯(下面结合图5详细介绍);缠绕在三个柱状磁芯的侧面上的电感线圈13、14、15;位于电感线圈13、14、15的一端和第一端部磁芯11之间的绝缘盖板16;以及位于电感线圈13、14、15的另一端和第二端部磁芯12之间的绝缘盖板17。
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呈三角形板状,且平行布置。第一端部磁芯11包括三个区域113、114、115,位于该磁芯的三个顶点附近,且第二端部磁芯12包括相对应的三个区域213、214、215。
电感线圈13位于第一端部磁芯11的区域113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区域213之间,电感线圈14位于第一端部磁芯11的区域114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区域214之间,电感线圈15位于第一端部磁芯11的区域115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区域215之间。电感线圈13、14、15都由扁平导线缠绕而成,电感线圈13包括第一出线端1321和第二出线端1322,电感线圈14包括第一出线端1421和第二出线端1422,且电感线圈15包括第一出线端1521和第二出线端(图1未示出)。其中电感线圈13的第一出线端1321、电感线圈14的第一出线端1421和电感线圈15的第一出线端1521靠近第一端部磁芯11,且电感线圈13的第二出线端1322、电感线圈14的第二出线端1422和电感线圈15的第二出线端靠近第二端部磁芯12。
图2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1沿着箭头A1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1沿着箭头A2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图3未示出被电感线圈13遮挡的电感线圈14。如图2和3所示,第一端部磁芯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图2-3中未示出),第二端部磁芯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21和第二端面(图2-3中未示出),且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平行于第二端部磁芯12的第二端面。绝缘盖板16覆盖在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上,绝缘盖板17覆盖在第二端部磁芯12的第二端面上。电感线圈13、14、15分别具有轴线L1、L2和L3,轴线L1、L2和L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第二端面。电感线圈13、14和15具有相同的匝数,由此电感线圈13、14、15被紧固地夹持在绝缘盖板16和绝缘盖板17之间。
图4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1沿着箭头A3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感线圈13、14、15分别位于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相应两个区域之间,其中电感线圈13、14、15的轴线L1、L2、L3(图4以黑色圆点示出)中任意两个的间距相等。
电感线圈13的第一出线端1321、第二出线端1322以及电感线圈14的第一出线端1421、第二出线端1422平行且沿着远离电感线圈15的方向向外延伸。电感线圈15的第一出线端1521和第二出线端1522平行且沿着远离电感线圈13、14的方向向外延伸。
图5是图1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的分解图。如图5所示,集成电感装置1还包括柱状磁芯131、141、151,以及绝缘纸181、182、183。
柱状磁芯131、141、151具有相同的形状。下面仅以柱状磁芯131为例说明。柱状磁芯1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311和第二端部131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中间部1313。柱状磁芯131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第二端面122。
绝缘纸181、182和183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其分别用于包裹或套在柱状磁芯131、141和151的外侧壁上。
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相同,且关于垂直于电感线圈13的旋转轴线L1的平面(图5未示出)对称布置。下面以第二端部磁芯12为例进行介绍,第二端部磁芯12的第二端面122上设有与柱状磁芯131、141、151的第二端部的形状相适配且供其嵌入的凹槽1221、1222、1223。同样,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上也设有与柱状磁芯131、141、151的第一端部的形状相适配且供其嵌入的三个凹槽(图5未示出)。
电感线圈13、14、15大体上呈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在此仅以电感线圈13为例进行介绍。电感线圈13被构造成绕其轴线L1沿着顺时针方向缠绕形成,电感线圈13的内侧壁限定了容纳空间1325,其中容纳空间1325用于容纳柱状磁芯131的中间部1313。
绝缘盖板16和绝缘盖板17具有相同结构,在此仅以绝缘盖板16为例进行介绍。绝缘盖板16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大体上呈三角形片状。绝缘盖板16包括绝缘片161,在绝缘片161的边缘处的环状凸缘162,环状凸缘162朝向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的方向伸出。绝缘片161的形状与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的形状基本相同,由此绝缘盖板16能紧密地覆盖在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上。绝缘片161上具有通孔163、164、165,以及位于绝缘片161上的卡合环1631、1641和1651。通孔163、164和165分别与第一端部磁芯11上的第二端面112上的三个凹槽(图5未示出)相对齐。卡合环1631、1641和1651朝向第一端部磁芯11上的三个凹槽的方向伸出,且分别与通孔163、164和165的侧壁相对。卡合环1631、1641和1651的内侧壁分别与柱状磁芯131、141、151外侧壁相适配,且其外侧壁分别与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上的三个凹槽的内侧壁相适配,由此卡合环1631、1641和1651能够与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上的三个凹槽的内侧壁相卡接。
下面简述集成电感装置1的组装过程。将绝缘纸181、182、183分别包裹或套在柱状磁芯131、141、151的外侧壁上,将三条扁平导线分别缠绕在柱状磁芯131、141和151上形成电感线圈13、14、15或将已经成型的电感线圈13、14、15分别套在柱状磁芯131、141、151的外侧壁上。将绝缘盖板16上的卡合环1631、1641和1651与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上的三个凹槽(图5未示出)相对齐后将其覆盖在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112上,且将绝缘盖板17上的三个卡合环(图5未示出)与第二端部磁芯12的三个凹槽1221、1222、1223一一对齐后将其覆盖在第二端部磁芯12的第二端面122上。再将电感线圈13、14、15放置在绝缘盖板16和17之间,将柱状磁芯131、141、和151的一端分别穿过绝缘盖板16上的通孔163、164和165后紧密地嵌入在第一端部磁芯11上的三个凹槽中,同时将柱状磁芯131、141、15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绝缘盖板17上的三个通孔后紧密地嵌入在第二端部磁芯12的凹槽1221、1222和1223中。
根据本领域惯用评估集成电感装置的电感性能的手段,对本实施例的集成电感装置1施加直流偏置测试其在直流电流增加的过程中电感量的数值,结果示于下列表1中。
表1不同直流偏置电流强度下集成电感装置1的电感值
Figure BDA0002493409340000061
从表1可见,随着直流偏置电流强度的提高,集成电感线圈1中的电感线圈的电感量都非线性降低,这是合理的。
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呈三角形板状,且电感线圈13、14、15分别位于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相对应的两个区域之间,由此集成电感装置1大体上呈三棱柱状,具有较小的体积,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电感线圈13、14、15的轴线L1、L2和L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使得集成电感装置1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和较小的体积。
电感线圈13、14、15的轴线L1、L2和L3中任意两个的间距相等,使得三个分立的电感线圈13、14、15中的磁通量更均匀地分布。
第一端部磁芯11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和第二端部磁芯12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使得柱状磁芯能够牢固地嵌入其中,使得集成电感装置1的结构更加稳固,同时还能减少磁材料。
绝缘盖板16和绝缘盖板17用于将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与电感线圈13、14、15进行电隔离的作用,同时避免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损坏电感线圈13、14、15上的漆包层或绝缘层。
绝缘盖板16上的环形凸缘和卡合环使其与第一端部磁芯11紧密配合连接,同样绝缘盖板17上的环形凸缘和卡合环使其与第二端部磁芯12紧密配合连接,同时绝缘面积进一步增加。
第一端部磁芯11和第二端部磁芯12具有相同的形状,盖板16和盖板17具有相同的形状,电感线圈13、14、15具有相同的形状,且柱状磁芯131、141、151相同,减少了模具的需求量,降低了集成电感装置的制造成本,且更加适于装配。
实施例2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集成电感装置的分解图。如图6所示,集成电感装置2与图5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第一端部磁芯21具有贯穿其第一端面211和第二端面212的第一磁芯通孔213,且第一磁芯通孔213呈三角形且位于第一端部磁芯21的第二端面212上的三个凹槽(图6未示出)的中间;第二端部磁芯22具有贯穿其第一端面221和第二端面222的第二磁芯通孔223,第二磁芯通孔223呈三角形且位于第二端部磁芯22的第二端面222上的三个凹槽2221、2222、2223的中间;
绝缘盖板26包括呈三角形的盖板通孔266和卡合环2661,盖板通孔266位于绝缘盖板26上的三个通孔263、264、265中间,卡合环2661与盖板通孔266的侧壁相对齐且朝向第一磁芯通孔213伸出;绝缘盖板27包括呈三角形的盖板通孔276和卡合环(图6未示出),盖板通孔276位于绝缘盖板27上的三个通孔273、274、275中间,且绝缘盖板27上的卡合环与盖板通孔276的侧壁相对且朝向第二磁芯通孔223伸出。
图7是图6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在组装状态下从第一端部磁芯向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磁芯通孔213、第二磁芯通孔223、盖板通孔266和盖板通孔276具有相同的尺寸,且在沿着与电感线圈23、24、25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相对齐,由此图7仅示出了第一磁芯通孔213。对集成电感装置2施加直流偏置测试其在直流电流增加的过程中电感量的数值,结果示于下列表2中。
表2不同直流偏置电流强度下集成电感装置2的电感值
Figure BDA0002493409340000081
从表2可知,随着直流偏置电流强度的提高,集成电感线圈2中的电感线圈的电感量都非线性降低,这是合理的。
对比表1和表2可知,在相同的直流偏置电流强度下,集成电感装置2的电感量数值与集成电感装置1的电感量数值基本相同,因此集成电感装置2的第一磁芯通孔213、第二磁芯通孔223、盖板通孔266和盖板通孔276并未影响其电感参数。与集成电感装置1相比,集成电感装置2在基本上不降低其磁感应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省制造磁芯所需材料的用量,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进一步降低了集成电感装置2的材料、重量和成本。
申请人对第一磁芯通孔213和第二磁芯通孔223的外形特征以及相对应的磁感应性能的对应关系作了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端部磁芯21和第二端部磁芯22在与三个柱状磁芯接触部位附近的磁场为主磁场,而围绕主磁场的周围区域非主磁场,并认为在不影响主磁场的磁路的情况下,可以对周围非主磁场的端部磁芯本体进行挖空,尽可能在不损失磁感应性能的前提下增大第一磁芯通孔213和第二磁芯通孔223。第一磁芯通孔213与第二磁芯通孔223相同,仅以第一磁芯通孔213为例说明,在图7中,垂直贯通第一端部磁芯21的第一磁芯通孔213所呈的三角形基本上与第一端部磁芯21形成同心三角形。并且所述三角形的中空区域大小被限定为与其三个顶角附近各自的凹槽相分隔或不重叠,因此当从图7的角度看时(其中第一端部磁芯21的第二端面212上三个凹槽2121、2122、2123分别以圆形虚线示出),三个凹槽2121、2122、2123与第一磁芯通孔213所呈的三角形相分隔或不重叠。这样设计的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能够保证布置在所述两者之间的柱状磁芯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完全与第一端部磁芯或第二端部磁芯的相应凹槽底壁的磁芯本体部分接触贴合,而不会暴露在第一磁芯通孔213或者第二磁芯通孔223这一自由空间内,因此排除了磁场从柱状磁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发生漏磁的可能,从而确保柱状磁芯中的磁场被引导为单一的通过第一端部磁芯21或者第二端部磁芯22,减少了磁泄露引起的损耗。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从第一端部磁芯向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垂直贯通第一端部磁芯21的第一磁芯通孔所限定的中空部分还可以比图7中所展示的第一磁芯通孔213更大,比如使得第一磁芯通孔所呈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与相应近邻的凹槽2121、2122、2123相接,但是其形状不重叠。
在作为进一步变体的其他实施例中,从第一端部磁芯向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第一磁芯通孔也不必要是三角形,而是可以在除去三个凹槽占据的圆形之外的第一端部磁芯的本体部分内进一步扩展的其他形状,只要其确保第一端部磁芯的凹槽部分与第一磁芯通孔不重叠,不导致柱状磁芯端面暴露于外部环境即可。
这样布置的两种第一或第二磁芯通孔可以在保证磁场较少的漏磁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磁材料的使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并不意欲限定第一磁芯通孔213、第二磁芯通孔223、盖板通孔266和盖板通孔276的形状为三角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芯通孔213、第二磁芯通孔223、盖板通孔266和盖板通孔276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边形、多边形或其组合形成的其他形状。
实施例3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集成电感装置在组装状态下从第一端部磁芯向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集成电感装置3与图4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电感线圈33的第一出线端3321、电感线圈34的第一出线端3421和电感线圈35的第一出线端3521上分别套有绝缘标记物3323、3423、3523。
绝缘标记物3323、3423、3523可以是绝缘套管、色标套环或绝缘胶带,或具有呈“AC”字形、“A”字形、“B”字形或“C”字形的涂层、凹槽或凸起,用于标示出其用于连接至三相交流电的电源端子。
当集成电感装置3接入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时,将套有绝缘标记物3323、3423、3523的第一出线端3321、第一出线端3421和第一出线端3521分别连接至三相交流电的电源端子,由此使得电感线圈33、电感线圈34和电感线圈35产生相同方向的磁场。由此避免了电感线圈的误接线,并且减少了检测时间和装配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集成电感装置与图8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3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绝缘标记物3523套在电感线圈35的第二出线端3522上。当该集成电感装置接入单相交错并联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或者交错并联DC-DC电路的情况,将设置有绝缘标记物的出线端连接至电源端子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集成电感装置与图4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感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同,第三电感线圈绕着相反的方向缠绕,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出线端、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出线端(靠近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三电感线圈的第二出线端(靠近第二端部磁芯)上设有绝缘标记物。当该集成电感装置接入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时,将设有绝缘标记物的出线端连接至电源端子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集成电感装置与图4所示的集成电感装置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感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同,第三电感线圈绕着相反的方向缠绕,在靠近第一端部磁芯一侧,第一电感线圈的第一出线端、第二电感线圈的第一出线端和第三电感线圈的第一出线端上设有绝缘标记物。当该集成电感装置接入单相交错并联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或者交错并联DC-DC电路时,将设置有绝缘标记物的出线端连接至电源端子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三个电感线圈的匝数可不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柱状磁芯为圆柱体、长方体、六棱柱体或者其他柱状,同时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上的凹槽的形状与相应的柱状磁芯的端部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上不设置凹槽,其中柱状磁芯的相对两端分别贴合于第一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和第二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缠绕在柱状磁芯外侧的电感线圈是圆形漆包线、圆形电缆或者其他横截面形状的导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每一个顶部包括三个区域;
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之间的三个柱状磁芯;以及
三个电感线圈,所述三个电感线圈的每一个缠绕在相应的柱状磁芯的外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的相应的两个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呈三角形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电感线圈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第二端部磁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上设有与所述三个柱状磁芯的一端的形状相适配且供其嵌入的三个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端部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端部磁芯的第四端面上设有与所述三个柱状磁芯的另一端的形状相适配且供其嵌入的三个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具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第一磁芯通孔,所述第一磁芯通孔位于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的中间;以及所述第二端部磁芯具有贯穿所述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第二磁芯通孔,所述第二磁芯通孔位于所述三个第二凹槽的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向所述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所述第一磁芯通孔与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相分隔,或者所述第二磁芯通孔与所述三个第二凹槽相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向所述第二端部磁芯的方向看,所述第一磁芯通孔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呈同心三角形,且所述第一磁芯通孔的三个顶角的边缘分别与近邻的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的边缘相接;以及
所述第二磁芯通孔与所述第二端部磁芯呈同心三角形,且所述第二磁芯通孔的三个顶角的边缘分别与近邻的所述三个第二凹槽的边缘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感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和所述三个电感线圈之间的第一绝缘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磁芯和所述三个电感线圈之间的第二绝缘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盖板与第二绝缘盖板相同,所述第一绝缘盖板包括:
绝缘片,其形状与所述第一端部磁芯的第二端面的形状相同,且设有与所述三个第一凹槽分别对齐的三个通孔;
环状凸缘,其位于所述绝缘片的边缘处,且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磁芯的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伸出;
位于所述绝缘片上的三个卡合环,所述三个卡合环朝向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的方向伸出,且分别与所述三个第一凹槽的内侧壁的形状相适配;以及
所述第一绝缘盖板具有盖板通孔,所述盖板通孔位于所述三个通孔的中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感装置还包括套在所述三个柱状磁芯的外侧壁上的三个绝缘纸。
CN202020817938.3U 2020-05-15 2020-05-15 集成电感装置 Active CN212461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7938.3U CN212461293U (zh) 2020-05-15 2020-05-15 集成电感装置
US17/245,314 US20210358674A1 (en) 2020-05-15 2021-04-30 Integrated inductiv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7938.3U CN212461293U (zh) 2020-05-15 2020-05-15 集成电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1293U true CN212461293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1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17938.3U Active CN212461293U (zh) 2020-05-15 2020-05-15 集成电感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58674A1 (zh)
CN (1) CN21246129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7285Y1 (ko) * 1995-11-21 1999-04-01 김성현 원주철심구조 요크형 리액터
CN101521089A (zh) * 2008-11-19 2009-09-02 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器件及其制做方法
CN205645433U (zh) * 2016-05-12 2016-10-12 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等磁路全粉芯高频立体电抗器
CN107705957A (zh) * 2016-08-08 2018-02-16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的集成电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58674A1 (en)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68745B1 (en) Ferrite cores and devices using such cores
CA1296399C (en) High-voltage winding for core form power transformers
JPH0669010B2 (ja) 1方の巻線が第2巻線の支持体として用いられる低プロフィル型磁気構造
CN109994300B (zh) 电感器
EP3382723B1 (e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former
CN104868569A (zh) 用于无线充电的电磁组件
JPH0366108A (ja) 静止電磁誘導器
EP2787515B1 (en) Inductor gap spacer
CN212461293U (zh) 集成电感装置
CN208478093U (zh) 绕组结构的变压器
JPH0635452Y2 (ja) 高周波トランス
CN216119879U (zh) 共模电感
CN214672140U (zh) 磁芯结构及变压器结构
CN215578109U (zh) 电子变压器的磁芯结构及电子变压器
CN215731264U (zh) 一种5g家电滤波电感装置
US20230230760A1 (en) Magnetic component and transformer
JP4007536B2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15265866U (zh) 一种骨架气隙变压器
CN215868939U (zh) 低漏感一体化谐振变压器
JPH0745938Y2 (ja) トランス用カバー
KR100235202B1 (ko) 토로이달 트랜스포머
CN207282250U (zh) 一种改良型的超薄电感
CN114613576A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和电感的磁集成元件
JPH0534090Y2 (zh)
JP3261658B2 (ja) トラン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