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0070U - 一种地动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动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0070U
CN212460070U CN202022134748.4U CN202022134748U CN212460070U CN 212460070 U CN212460070 U CN 212460070U CN 202022134748 U CN202022134748 U CN 202022134748U CN 212460070 U CN212460070 U CN 212460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group
amplifying
contact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47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347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0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0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0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动仪,包括壳体、地盘、悬垂摆机构、砣盘、方位指示机构和测震机构,地盘设置在壳体内部将壳体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室内设置有砣盘,悬垂摆机构一端与地盘相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砣盘,砣盘分别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悬垂摆机构和测震机构相连接,测震机构包括支撑杠杆、末级杠杆、放大杠杆组Ⅰ、球体Ⅰ、连接杠杆Ⅰ、加力杠杆、挂件组和放大杠杆组Ⅱ,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灵敏度高,通过设置的测震机构,在地震时,能够将地震时P波产生对壳体的微量位移进行机械的放大,使设置的不同方位中的球体Ⅰ掉落或者滑道翻转来精确的测量出地震的的具体方位。

Description

一种地动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震源方位测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动仪。
背景技术
地动仪亦称为机械式方位验震器,是专门检测地震震源方位的力学机械装置,但带有震源方位信息的地震波仅有P波,P波为纵波,其水平分量微小,所引起的地动水平位移仅以微米计量,现有各种地动仪装置,如现有公开的CN201120229579.0 机械式地动检测仪,因灵敏度太低,无法被P波触发,而无法达到精准检测震源方位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动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动仪,包括壳体、地盘、悬垂摆机构、砣盘、方位指示机构和测震机构,地盘设置在壳体内部将壳体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室内设置有砣盘,悬垂摆机构一端与地盘相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砣盘,砣盘分别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悬垂摆机构和测震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测震机构包括支撑杠杆、末级杠杆、放大杠杆组Ⅰ、球体Ⅰ、连接杠杆Ⅰ、加力杠杆、挂件组和放大杠杆组Ⅱ,末级杠杆靠近壳体中心部位的一侧设置有配重,支撑杠杆的顶部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另一侧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末级杠杆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上腔室,其端部与方位指示机构上的滑道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下腔室与放大杠杆组Ⅰ中的首端杠杆Ⅰ相配合,放大杠杆组Ⅰ的末端杠杆Ⅰ的末端设置有球体Ⅰ,放大杆组Ⅰ中的杠杆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球体Ⅰ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杠杆Ⅰ,连接杠杆Ⅰ一侧与球体Ⅰ、地盘延长架、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Ⅰ分别形成接触,连接杠杆Ⅰ的另一侧上端部设置有球体Ⅱ,球体Ⅱ另一侧设置有加力杠杆,加力杠杆一端通过球体Ⅱ与连接杠杆Ⅰ配合,连接杠杆Ⅰ和砣盘支撑Ⅰ形成接触与连接杠杆Ⅰ和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的两个接触之间的连接杠杆Ⅰ的部位与加力杠杆另一端相接触,球体Ⅱ夹设在加力杠杆与连接杠杆Ⅰ之间,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首端杠杆Ⅱ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加力杠杆穿过连接杠杆Ⅰ与末端杠杆Ⅱ形成接触,挂件组与加力杠杆相铰接,并悬挂在悬垂摆机构上。
进一步的,放大杠杆组Ⅰ中的杠杆为杠杆挂设在另一个杠杆上的结构,每个杠杆的首端均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其中放大杠杆组Ⅰ的首端杠杆Ⅰ挂设在末级杠杆上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球体Ⅰ相接触,末端杠杆Ⅱ与连接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杠杆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至杠杆上挂设点之间的部位长度小于另一端的长度。
进一步的,地盘延长架一侧与放大杠杆组Ⅰ相接触,另一侧与连接杠杆Ⅰ形成接触,该接触与球体Ⅱ之间的连接杠杆Ⅰ的部位与砣盘上的砣盘支撑Ⅰ形成接触。
进一步的,放大杠杆组Ⅱ的杠杆为杠杆的端部压住另一个杠杆的结构,放大杠杆组Ⅱ中的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首端与放大杠杆组Ⅱ中与末端杠杆Ⅱ相邻的杠杆接触,放大杠杆组Ⅱ中除末端杠杆Ⅱ以外的其余杠杆的末端均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首端杠杆Ⅱ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杠杆Ⅱ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到加力杠杆与末端杠杆Ⅱ形成接触之间的长度小于末端杠杆Ⅱ另一端的长度, 放大杠杆组Ⅱ除末端杠杆Ⅱ以外其余的杠杆上杠杆与地盘连接架之间形成的接触与该杠杆与另一杠杆之间形成接触的之间的长度大于该杠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
进一步的,悬垂摆包括连接柱和至少一组悬吊组件,悬吊组件具体包括连接块、支撑块上设置的支撑柱和通过支撑柱进行支撑的支撑块,当悬吊组件为一组时,悬吊组件的连接块与地盘悬吊连接,连接块上设置有支撑柱用于支撑支撑块,支撑块与连接柱相连接,连接柱用于支撑砣盘,当悬吊组件为多组时,首组的悬吊组件的连接块与地盘悬吊连接,首组的悬吊组件的支撑块悬吊有另一组悬吊组件,末组的支撑块上设置有连接柱用于支撑砣盘。
进一步的,挂件组与加力杠杆相铰接,其为一端质量大于另一端质量的结构,质量大的一端朝向壳体中心线方向设置,挂件组悬挂于悬垂摆机构,挂件组上的挂点为挂件组重心至远离壳体中心部的挂件组一端之间。
进一步的, 挂件组为L形挂件组,其竖向部与加力杠杆相铰接,横向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横向部连接的配重组,横向部为朝向壳体中心线方向设置,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处的配重组悬挂在悬垂摆机构。
进一步的,放大杠杆组Ⅰ由单个放大杠杆Ⅰ所替代,末级杠杆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上腔室,其端部与方位指示机构上的滑道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下腔室与放大杠杆Ⅰ的首端相配合,放大杠杆Ⅰ的末端设置有球体Ⅰ,放大杠杆Ⅰ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球体Ⅰ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杠杆Ⅰ。
进一步的,放大杠杆Ⅰ挂设在末级杠杆上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放大杠杆Ⅰ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至放大杠杆Ⅰ上挂设点之间的长度小于放大杠杆Ⅰ另一端的长度。
进一步的,放大杠杆组Ⅱ由单个放大杠杆Ⅱ所替代,放大杠杆Ⅱ中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加力杠杆穿过连接杠杆Ⅰ与放大杠杆Ⅱ形成接触。
进一步的,放大杠杆Ⅱ与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到加力杠杆与放大杠杆Ⅱ形成接触之间的长度小于放大杠杆Ⅱ另一端的长度。
进一步的,测震机构还包括有连接杠杆Ⅱ,连接杠杆Ⅱ设置于球体Ⅰ与连接杠杆Ⅰ之间,连接杠杆Ⅱ挂设在连接杠杆Ⅰ上,当放大杠杆组Ⅰ由多个杠杆组成时,连接杠杆Ⅱ上端部与除末级杠杆Ⅰ以外的放大杠杆组任意一个另外的杠杆的末端相接触,连接杠杆Ⅱ的下端部与末端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放大杠杆组Ⅰ由单个放大杠杆Ⅰ所替代时,连接杠杆Ⅱ的上端部与末级杠杆的底部相接触,连接杠杆Ⅱ的下端部与放大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灵敏度高,通过设置的测震机构,在地震时,能够将地震时P波产生对壳体的微量位移进行机械的放大,使设置的不同方位中的球体Ⅰ掉落或者滑道翻转来精确的测量出地震的的具体方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局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垂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杠杆Ⅱ与放大杠杆组Ⅰ的装配图;
图5为连接杠杆Ⅱ与放大杠杆Ⅰ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地盘,3、悬垂摆机构,4、砣盘,5、方位指示机构,6、支撑杠杆,7、末级杠杆,8、放大杠杆组Ⅰ,9、球体Ⅰ,10、连接杠杆Ⅰ,11、加力杠杆,12、挂件组,13、放大杠杆组Ⅱ,14、滑道,15、首端杠杆Ⅰ,16、末端杠杆Ⅰ,17、地盘延长架,18、砣盘支撑Ⅰ,19、球体Ⅱ,20首端杠杆Ⅱ,21、末端杠杆Ⅱ,22、砣盘支撑Ⅱ,23、配重,24、连接柱,25、连接块,26、支撑块,27、支撑柱,28、竖向部,29、横向部,30、配重组件,31、挂件配重,32、连接杠杆Ⅱ,33、放大杠杆Ⅰ。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动仪,包括壳体1、地盘2、悬垂摆机构3、砣盘4、方位指示机构5和测震机构,地盘设置在壳体内部将壳体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室内设置有砣盘,悬垂摆机构一端与地盘相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砣盘,使砣盘悬空于下腔室内部,砣盘上悬挂有挂件配重31,通过悬垂摆机构连接砣盘,在发生地震时,延缓地动位移传导至砣盘的时间,砣盘分别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悬垂摆机构和测震机构相连接,测震机构包括支撑杠杆6、末级杠杆7、放大杠杆组Ⅰ8、球体Ⅰ9、连接杠杆Ⅰ10、加力杠杆11、挂件组12和放大杠杆组Ⅱ13,末级杠杆靠近壳体中心部位的一侧设置有配重23,支撑杠杆的顶部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另一侧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末级杠杆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上腔室,其端部与方位指示机构上设置的滑道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下腔室与放大杠杆组Ⅰ中的首端杠杆Ⅰ15相配合,放大杠杆组Ⅰ的末端杠杆Ⅰ16的末端设置有球体Ⅰ,放大杆组Ⅰ中的杠杆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17形成接触,球体Ⅰ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杠杆Ⅰ,连接杠杆Ⅰ一侧与球体Ⅰ、地盘延长架、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Ⅰ18分别形成接触,测震机构可增设连接杠杆Ⅱ32时,连接杠杆Ⅱ设置于球体Ⅰ与连接杠杆Ⅰ之间,连接杠杆Ⅱ挂设在连接杠杆Ⅰ上,放大杠杆组Ⅰ由多个杠杆组成时,连接杠杆Ⅱ上端部与除末级杠杆Ⅰ以外的放大杠杆组任意一个另外的杠杆的末端相接触,连接杠杆Ⅱ的下端部与末端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连接杠杆Ⅰ的另一侧上端部设置有球体Ⅱ19,球体Ⅱ另一侧设置有加力杠杆,加力杠杆一端通过球体Ⅱ与连接杠杆Ⅰ配合,连接杠杆Ⅰ和砣盘支撑Ⅰ形成接触与连接杠杆Ⅰ和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的两个接触之间的连接杠杆Ⅰ的部位与加力杠杆另一端相接触,球体Ⅱ夹设在加力杠杆与连接杠杆Ⅰ之间,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首端杠杆Ⅱ20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末端杠杆Ⅱ21的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22形成接触,加力杠杆穿过连接杠杆Ⅰ与末端杠杆Ⅱ形成接触,挂件组与加力杠杆相铰接,并悬挂在悬垂摆机构上。
在使用时,将地动仪放置于水平静止的地面,地动仪可根据想要测量方位的个数成对的放置滑道并设置与滑道个数相匹配的测震机构,使滑道与末级杠杆相挤压配合并使滑道指向要测量的方位,当未发生地震,地动仪在静止时,挂件组对加力杠杆施加压力,加力杠杆受到的压力分别传递至与其接触的连接杠杆Ⅰ和末端杠杆Ⅱ,连接杠杆Ⅰ将压力传递至地盘延长架和砣盘,地盘延长架抵住连接杠杆Ⅰ,因测震机构为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另一个挂件组施加于砣盘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砣盘保持受力平衡,进而使砣盘抵住连接杠杆Ⅰ,末端杠杆Ⅱ受到的压力分别传递至砣盘和通过放大杠杆组Ⅱ传递至支撑杠杆,支撑杠杆将力传递至末级杠杆并支撑末级杠杆,成为末级杠杆的支点,末级杠杆上设置有配重,配重通过重力对末级杠杆产生斜向下的力,末级杠杆的顶端对于方位指示机构上的滑道14提供向中心方向上的压力,方位指示机构可以使用现有专利号2011202295790公开的现有指示柱支座上设置的指示机构的技术方案,指示柱支座设置在地盘上,滑道为铰接设置,离近中心的部位为铰接部位,滑道远离中心部位的端部的质量大于另一端,滑道因末级杠杆的阻挡未发生下落翻转,滑道对末级杠杆施加的力的其中一个分力为向壳体外部方向的水平分力,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Ⅰ之间或者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Ⅱ之间,当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Ⅰ之间时,因连接杠杆Ⅰ上受到的力通过砣盘和地盘延长架的抵消,连接杠杆Ⅰ不对球体Ⅰ施加压力,因此仅末端杠杆Ⅰ对球体Ⅰ施加压力,球体Ⅰ上产生向壳体中心方向的反作用力通过放大杠杆组Ⅰ传递至末级杠杆,当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Ⅱ之间,因连接杠杆Ⅰ上受到的力通过砣盘和地盘延长架的抵消,连接杠杆Ⅱ仅挂设在连接杠杆Ⅰ上,因此连接杠杆Ⅱ不对球体Ⅰ施加压力,此时仅末端杠杆Ⅰ对球体Ⅰ施加压力,球体Ⅰ上产生向壳体中心方向的反作用力通过放大杠杆组Ⅰ传递至末级杠杆,配重通过重力对末级杠杆产生斜向下的力的向壳体中心方向的水平分力与支撑杠杆向壳体中心方向的水平力相互叠加,共同抵消滑道对末级杠杆施加的向壳体外部方向的水平分力,末级杠杆对滑道形成平衡的挤压配合,保证滑道在静止状态下处于水平的状态,同时球体Ⅰ也处于夹紧状态,因测震机构为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另一个挂件组施加于砣盘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砣盘保持受力平衡,进而使砣盘抵住末端杠杆Ⅱ。
当地震发生时,参考图1-2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当地震发生时,初动P波首先传导至地动仪的壳体,使地动仪的壳体产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向左方向的微量位移,与壳体连接的地盘跟随壳体发生向左方向的移动,通过悬垂摆机构连接砣盘,在发生地震时,延缓地动位移传导至砣盘的时间,当壳体瞬时移动时,砣盘还未发生移动,此时壳体带动地盘和地盘连接架向左移动,当地盘连接架向左移动时,地盘连接架不再抵住右侧测震装置的连接杠杆Ⅰ,此时连接杠杆Ⅰ与砣盘支撑Ⅰ接触处成为翘点,连接杠杆Ⅰ下端部向左移动,上端部向右移动,使整个连接杠杆Ⅰ发生倾斜,同时加力杠杆对与连接杠杆Ⅰ的接触部位的连接杠杆Ⅰ施加压力,推动连接杠杆Ⅰ下部更加快速的向壳体中心方向倾斜,连接杠杆Ⅰ上端部倾斜对球体Ⅱ施加压力,球体Ⅱ将压力传递至加力杠杆上端部,使加力杠杆发生与连接杠杆Ⅰ相同角度的倾斜,加力杠杆与首端杠杆Ⅱ不再接触,不再对首端杠杆Ⅱ产生压力,即支撑杠杆不再对末级杠杆施加向壳体中心方向的水平力,但支撑杠杆还对末级杠杆产生支撑作用,同时当地盘连接架向左移动时,地盘连接架对放大杠杆组Ⅰ与地盘连接架的接触部施加向左的压力,当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Ⅰ之间时,放大杠杆组Ⅰ对连接杠杆Ⅰ的下端部施加向右方向的力,当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Ⅱ之间时,放大杠杆组Ⅰ对连接杠杆Ⅱ的下端部施加向右方向的力,当静止状态的时候,配重通过重力对末级杠杆产生斜向下的力的向壳体中心方向的水平力与支撑杠杆向壳体中心方向的水平力相互叠加,共同抵消滑道对末级杠杆施加的向壳体外部方向的水平分力,此时支撑杠杆底部与地盘延长架接触成为末级杠杆的下支点,支撑杆顶部成为末级杠杆的支点,放大杠杆组Ⅱ向支撑杠杆施加的向壳体中心方向上的水平分力被滑道对末级杠杆施加的向壳体外部方向的水平分力抵消,使支撑杠杆处于竖向平衡状态,地震发生时,支撑杠杆不再受到放大杠杆组Ⅱ施加的压力,即支撑杠杆的上端部不再对末级杠杆施加向壳体方向的水平力,滑道对末级杠杆施加的向壳体外部方向的水平分力大于配重通过重力对末级杠杆产生斜向下力的向壳体中心方向的水平力,此时末级杠杆与滑道的接触部向壳体外部的方向移动,因支撑杠杆底部与地盘延长架接触成为末级杠杆的下支点,支撑杆顶部成为末级杠杆的支点,同时支撑杠杆不再受到放大杠杆组Ⅱ施加的压力,支撑杠杆底部跟随地盘延长架移动,支撑杠杆的顶部与末级杠杆一起向壳体外部方向移动,支撑杠杆发生倾斜反转,此时末级杠杆底部向壳体中心方向移动,末级杠杆上部向壳体外部方向移动,支撑杠杆的顶部与末级杠杆一起向壳体外部方向移动,使末级杠杆顶部的水平位移距离远远大于末级杠杆底部向壳体中心方向移动的距离,使地盘在受到地震影响发生轻微位移的移动时,末级杠杆顶部发生的位移距离远远大于地盘发生的位移距离末级杠杆顶部发生的位移且末级杠杆顶部发生的位移方向与地盘方的位移方向相反,滑道发生翻转,滑道翻转的方向即为地震的震源方位。
因为测震机构为对称设置,当地盘向左移动时,具体对左侧的测震机构进行分析,地盘向左移动,地盘连接架向左移动,地盘连接架与放大杠杆组Ⅰ不再接触,产生间隙,该机构的连接杠杆Ⅰ向左移动,当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Ⅰ之间时,左侧的球体Ⅰ脱落;当球体Ⅰ夹设在末端杠杆Ⅰ和连接杠杆Ⅱ之间时,第一步地盘连接架向左移动使放大杠杆组与地盘连接架首先不再接触,方位指示机构与地盘相连接,并跟随地盘上进行轻微的向左位移,左侧滑道会推动末级杠杆的上端轻微向左移动,末级杠杆的下端会向右移动,第二步地盘延长架推动连接杠杆Ⅰ向左移动,连接杠杆Ⅰ带动连接杠杆Ⅱ向左移动,末级杠杆带动放大杠杆组Ⅰ向右移动,第三步当在非地震时,放大杠杆组Ⅰ对小球Ⅰ施加向左方向的推力并传递至连接杠杆Ⅱ的下端,根据杠杆原理,该力变换方向并传递至连接杠杆Ⅱ的上端,连接杠杆Ⅱ的上端被与其接触的放大杠杆组Ⅰ所抵住,保持了连接杠杆Ⅱ的平衡状态,当末级杠杆带动放大杠杆组Ⅰ向右移动后,放大杠杆组不再与连接杠杆Ⅱ相接触,连接杠杆Ⅱ的上端部向放大杠杆组Ⅰ移动,此时将连接杠杆组的上端部的长度小于下端部的长度,使下端水平移动的速度大于上端水平移动的速度,能够缩短连接杠杆Ⅱ与球体Ⅰ的分离时间,第四步因末级杠杆带动放大杠杆组Ⅰ向右移动,地盘延长架向左移动,首端杠杆Ⅰ将力传递至末端杠杆Ⅰ,使末端杠杆Ⅰ 下端向远离球体Ⅰ方向移动,松开球体Ⅰ,使球体Ⅰ脱落,通过设置连接杠杆Ⅱ,能够缩短连接杠杆Ⅱ与球体Ⅰ的分离时间,使测震时间更加迅速提高了测震机构的精确度,通过该方式的左侧的球体Ⅰ也可以确定震源方位,即左侧的球体Ⅰ脱落的对称方向为震源方位。
放大杠杆组Ⅰ中的杠杆为杠杆挂设在另一个杠杆上的结构,每个杠杆的首端均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其中放大杠杆组Ⅰ的首端杠杆Ⅰ挂设在末级杠杆上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球体Ⅰ相接触,末端杠杆Ⅱ与连接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杠杆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至杠杆上挂设点之间的部位长度小于另一端的长度,通过此方式设置,通过放大杠杆组Ⅰ中杠杆的,使地盘移动较小的位移距离时,其杠杆下部开合的水平位移距离远远大于地盘的移动距离,放大了壳体实际水平的位移量,使震源侧的测震机构的小球夹的更紧,使震源相对侧的测震机构松开小球时,更迅速。
地盘延长架一侧与放大杠杆组Ⅰ相接触,另一侧与连接杠杆Ⅰ形成接触,该接触与球体Ⅱ之间的连接杠杆Ⅰ的部位与砣盘上的砣盘支撑Ⅰ形成接触,
放大杠杆组Ⅱ的杠杆为杠杆的端部压住另一个杠杆的结构,放大杠杆组Ⅱ中的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首端与放大杠杆组Ⅱ中与末端杠杆Ⅱ相邻的杠杆接触,用于压住与其接触的杠杆,放大杠杆组Ⅱ中除末端杠杆Ⅱ以外的其余杠杆的末端均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首端杠杆Ⅱ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杠杆Ⅱ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到加力杠杆与末端杠杆Ⅱ形成接触之间的长度小于末端杠杆Ⅱ另一端的长度,放大杠杆组Ⅱ除末端杠杆Ⅱ以外其余的杠杆上杠杆与地盘连接架之间形成的接触与该杠杆与另一杠杆之间形成接触的之间的长度大于该杠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通过设置放大杠杆组Ⅱ,放大了放大杠杆组上段水平位移的移动长度,在地震时,使震源侧的放大杠杆组Ⅱ上的杠杆与支撑杠杆接触部的端部更迅速的远离支撑杠杆,使震源相对侧的放大杠杆组Ⅱ上的杠杆更紧密的贴合支撑杠杆。
悬垂摆包括连接柱24和至少一组悬吊组件,悬吊组件具体包括连接块25、连接块上设置的支撑柱27和通过支撑柱进行支撑的支撑块26,当悬吊组件为一组时,悬吊组件的连接块与地盘悬吊连接,连接块上设置有支撑柱用于支撑支撑块,支撑块与连接柱相连接,连接柱用于支撑砣盘;当悬吊组件为多组时,首组的悬吊组件的连接块与地盘悬吊连接,首组的悬吊组件的支撑块悬吊有另一组悬吊组件,末组的支撑块上设置有连接柱用于支撑砣盘,悬垂摆可用此实用新型新设计的悬垂摆,也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悬垂摆机构,只要达到在发生地震时,延缓地动位移传导至砣盘的时间即可,砣盘悬空于下腔室内部,通过悬垂摆机构连接砣盘,在发生地震时,延缓地动位移传导至砣盘的时间。
挂件组与加力杠杆相铰接,其为一端质量大于另一端质量的结构,质量大的一端朝向壳体中心线方向设置,挂件组悬挂于悬垂摆机构,挂件组上的挂点为挂件组重心至远离壳体中心部的挂件组一端之间,具体的挂件组为L形挂件组,其竖向部28与加力杠杆相铰接,横向部29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横向部连接的配重组30,其连接方式优选铰接,横向部为朝向壳体中心线方向设置,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处的配重组悬挂在悬垂摆机构,延时了L形挂件组的移动时间,优选的可与支撑块悬吊连接,通过L形挂件组支撑并压紧加力杠杆,为放大杠杆组Ⅱ提供向壳体中心方向的合抱力源,通过L形挂件组使加力杠杆对放大杠杆组Ⅱ和连接杠杆Ⅰ分别施加压力,
为了简化测震机构,放大杠杆组Ⅰ由单个放大杠杆Ⅰ33所替代,末级杠杆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上腔室,其端部与方位指示机构上的滑道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下腔室与放大杠杆Ⅰ的首端相配合,放大杠杆Ⅰ的末端设置有球体Ⅰ,放大杠杆Ⅰ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球体Ⅰ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杠杆Ⅰ,放大杠杆Ⅰ挂设在末级杠杆上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放大杠杆Ⅰ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至放大杠杆Ⅰ上挂设点之间的长度小于放大杠杆Ⅰ另一端的长度;放大杠杆组Ⅱ由单个放大杠杆Ⅱ所替代,放大杠杆Ⅱ中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加力杠杆穿过连接杠杆Ⅰ与放大杠杆Ⅱ形成接触,放大杠杆Ⅱ与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到加力杠杆与放大杠杆Ⅱ形成接触之间的长度小于放大杠杆Ⅱ另一端的长度,当放大杠杆组Ⅰ由单个放大杠杆Ⅰ所替代时,连接杠杆Ⅱ的上端部与末级杠杆的底部相接触,连接杠杆Ⅱ的下端部与放大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地动仪,包括壳体、地盘、悬垂摆机构、砣盘、方位指示机构和测震机构,地盘设置在壳体内部将壳体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室内设置有砣盘,悬垂摆机构一端与地盘相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砣盘,砣盘分别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悬垂摆机构和测震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测震机构包括支撑杠杆、末级杠杆、放大杠杆组Ⅰ、球体Ⅰ、连接杠杆Ⅰ、加力杠杆、挂件组和放大杠杆组Ⅱ,末级杠杆靠近壳体中心部位的一侧设置有配重,支撑杠杆的顶部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另一侧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末级杠杆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上腔室,其端部与方位指示机构上的滑道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下腔室与放大杠杆组Ⅰ中的首端杠杆Ⅰ相配合,放大杠杆组Ⅰ的末端杠杆Ⅰ的末端设置有球体Ⅰ,放大杆组Ⅰ中的杠杆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球体Ⅰ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杠杆Ⅰ,连接杠杆Ⅰ一侧与球体Ⅰ、地盘延长架、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Ⅰ分别形成接触,连接杠杆Ⅰ的另一侧上端部设置有球体Ⅱ,球体Ⅱ另一侧设置有加力杠杆,加力杠杆一端通过球体Ⅱ与连接杠杆Ⅰ配合,连接杠杆Ⅰ和砣盘支撑Ⅰ形成接触与连接杠杆Ⅰ和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的两个接触之间的连接杠杆Ⅰ的部位与加力杠杆另一端相接触,球体Ⅱ夹设在加力杠杆与连接杠杆Ⅰ之间,放大杠杆组Ⅱ中的首端杠杆Ⅱ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加力杠杆穿过连接杠杆Ⅰ与末端杠杆Ⅱ形成接触,挂件组与加力杠杆相铰接,并悬挂在悬垂摆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放大杠杆组Ⅰ中的杠杆为杠杆挂设在另一个杠杆上的结构,每个杠杆的首端均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其中放大杠杆组Ⅰ的首端杠杆Ⅰ挂设在末级杠杆上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球体Ⅰ相接触,末端杠杆Ⅱ与连接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杠杆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至杠杆上挂设点之间的部位长度小于另一端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地盘延长架一侧与放大杠杆组Ⅰ相接触,另一侧与连接杠杆Ⅰ形成接触,该接触与球体Ⅱ之间的连接杠杆Ⅰ的部位与砣盘上的砣盘支撑Ⅰ形成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放大杠杆组Ⅱ的杠杆为杠杆的端部压住另一个杠杆的结构,放大杠杆组Ⅱ中的末端杠杆Ⅱ的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首端与放大杠杆组Ⅱ中与末端杠杆Ⅱ相邻的杠杆接触,放大杠杆组Ⅱ中除末端杠杆Ⅱ以外的其余杠杆的末端均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放大杠杆组中Ⅱ中的首端杠杆Ⅱ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杠杆Ⅱ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到加力杠杆与末端杠杆Ⅱ形成接触之间的长度小于末端杠杆Ⅱ另一端的长度,放大杠杆组Ⅱ除末端杠杆Ⅱ以外其余的杠杆上杠杆与地盘连接架之间形成的接触与该杠杆与另一杠杆之间形成接触的之间的长度大于该杠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悬垂摆包括连接柱和至少一组悬吊组件,悬吊组件具体包括连接块、支撑块上设置的支撑柱和通过支撑柱进行支撑的支撑块,当悬吊组件为一组时,悬吊组件的连接块与地盘悬吊连接,连接块上设置有支撑柱用于支撑支撑块,支撑块与连接柱相连接,连接柱用于支撑砣盘,当悬吊组件为多组时,首组的悬吊组件的连接块与地盘悬吊连接,首组的悬吊组件的支撑块悬吊有另一组悬吊组件,末组的支撑块上设置有连接柱用于支撑砣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挂件组与加力杠杆相铰接,其为一端质量大于另一端质量的结构,质量大的一端朝向壳体中心线方向设置,挂件组悬挂于悬垂摆机构,挂件组上的挂点为挂件组重心至远离壳体中心部的挂件组一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为L形挂件组,其竖向部与加力杠杆相铰接,横向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横向部连接的配重组,横向部为朝向壳体中心线方向设置,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处的配重组悬挂在悬垂摆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放大杠杆组Ⅰ由单个放大杠杆Ⅰ所替代,末级杠杆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上腔室,其端部与方位指示机构上的滑道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地盘延伸入下腔室与放大杠杆Ⅰ的首端相配合,放大杠杆Ⅰ的末端设置有球体Ⅰ,放大杠杆Ⅰ与地盘延伸入下腔室内部的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球体Ⅰ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杠杆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放大杠杆Ⅰ挂设在末级杠杆上与末级杠杆形成接触,放大杠杆Ⅰ与地盘延长架形成接触至放大杠杆Ⅰ上挂设点之间的长度小于放大杠杆Ⅰ另一端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放大杠杆组Ⅱ由单个放大杠杆Ⅱ所替代,放大杠杆Ⅱ中的首端与支撑杠杆形成接触,末端与砣盘上设置的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加力杠杆穿过连接杠杆Ⅰ与放大杠杆Ⅱ形成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放大杠杆Ⅱ与砣盘支撑Ⅱ形成接触到加力杠杆与放大杠杆Ⅱ形成接触之间的长度小于放大杠杆Ⅱ另一端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8或10所述的一种地动仪,其特征在于:测震机构还包括有连接杠杆Ⅱ,连接杠杆Ⅱ设置于球体Ⅰ与连接杠杆Ⅰ之间,连接杠杆Ⅱ挂设在连接杠杆Ⅰ上,当放大杠杆组Ⅰ由多个杠杆组成时,连接杠杆Ⅱ上端部与除末级杠杆Ⅰ以外的放大杠杆组任意一个另外的杠杆的末端相接触,连接杠杆Ⅱ的下端部与末端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放大杠杆组Ⅰ由单个放大杠杆Ⅰ所替代时,连接杠杆Ⅱ的上端部与末级杠杆的底部相接触,连接杠杆Ⅱ的下端部与放大杠杆Ⅰ共同夹住球体Ⅰ。
CN202022134748.4U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地动仪 Active CN212460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4748.4U CN212460070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地动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4748.4U CN212460070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地动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0070U true CN212460070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4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4748.4U Active CN212460070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地动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0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01111A (en) Force sensor systems especially for determining dynamically the axle load, speed, wheelbase and gross weight of vehicles
CN212460070U (zh) 一种地动仪
JP2012037398A (ja) 落錘式衝撃試験装置及び落錘式衝撃試験方法
CN111794088A (zh) 一种智能摩擦摆隔震支座
CN115561806A (zh) 一种地动仪
CN108896409B (zh) 一种测试材料i型断裂的悬浮式水平三点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1598741A (zh) 利用四光束光纤光阱测量加速度的装置
JPH08136429A (ja) 衝撃破壊試験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964444A (zh) 一种螺纹联接结构实验加载及测试装置
CN105910907B (zh) 一种数字式撕裂强度测试仪
FR3086801B1 (fr) Capteur microelectronique a detection hors-plan offrant une sensibilite transverse maitrisee
CN102305687A (zh) 差动式垂直微力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法
CN202153170U (zh) 差动式垂直微力加载装置
CN113702281A (zh) 一种固液界面粘附力测试方法及系统
JP2001337014A (ja) 大型岩盤試験装置
RU2011126655A (ru) Способ и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выравнива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2158926U (zh) 差动式水平微力加载装置
CN211669043U (zh) 高强度耐磨浇注料用粘结剂抗拉性能快速检测装置
CN217213188U (zh) 一种九轴检测地震波压电式传感器
RU1779969C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сил и моментов при апериодическом перемещении модел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CN218238816U (zh) 一种交通立柱竖直度检测架
CN103323623B (zh) 一种三凸梁式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
CN203365460U (zh) 一种三凸梁式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
CN201984166U (zh) 一种自由落体式重力仪落体棱镜释放装置
CN220730323U (zh) 一种静电吸附装置用检测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