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7325U -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7325U
CN212457325U CN202021006377.5U CN202021006377U CN212457325U CN 212457325 U CN212457325 U CN 212457325U CN 202021006377 U CN202021006377 U CN 202021006377U CN 212457325 U CN212457325 U CN 212457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plate
plate
longitudinal guid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63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秀珍
苏秋卫
张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h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h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h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h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63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7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7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7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帘隔离系统,包括送风机、风帘器、集风罩和抽风机,送风机通过管路与风帘器的进气端连通,风帘器排出的风吹向集风罩,集风罩上安装有所述的抽风机,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机箱、导辊组、滤布卷、退绕轴和绕布轴,送风机位于机箱内,导辊组设在送风机的进风口的两侧,退绕轴和绕布轴设在机箱内,滤布卷的中心孔穿插在退绕轴上,滤布卷上的滤布一端从导辊组绕过并固定在绕布轴上时,滤布将送风机的进风口遮住。当需要更换滤布时,转动绕布轴,使退绕轴上的滤布卷转动,滤布卷上退绕的新滤布将进风口遮住,脏的滤布被绕制在绕布轴上,滤布的更换非常方便并且具有过滤病毒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风帘隔离系统,都没有安装过滤空气用的滤布,所以只具有风帘隔离的效果,没有空气过滤的效果,个别的风帘隔离系统装上了滤网,但是滤网一般只有坏时,进行维修时,才能更换新的,并且滤网只能过滤大颗粒的灰尘,不具有过滤病毒的功能。
另外,现有的风帘器,大都是在壳体上布置一排出风孔,通过出风孔向外吹风,以形成一条风幕,上述结构形成的风帘或风幕不完整,对于隔热没有问题,但是隔离病毒的效果差。
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7月31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207674680U的专利文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流风幕机,包括壳体、风机、导流罩、喷嘴和表冷器,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喷嘴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导流罩连接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管道之间,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导流罩和所述喷嘴,所述表冷器设置在所述风机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该射流风幕机安装于房间内门口的上方,气流从房间内门口正上方吹下,形成无形的风帘,隔断室内外的空气,防止房间内冷量或热量的损失,同时也防止室外空气及灰尘进入室内。喷嘴采用内外球形设计,可万向调节,射流方向随意调整,简单方便,灵活机动,可实现大倾角喷射。
再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4月16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9631224A的专利文献,一种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板、顶盖、两个风机箱、工作台面和支撑架;其中,所述顶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风机箱的顶部连通,所述两个风机箱的底部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面连通,使得所述顶盖、所述两个风机箱和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循环风道;所述工作台面设置在所述两个风机箱与所述支撑架之间,且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条形出风口,以使所述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所述条形出风口后形成风帘;所述风机箱包括传感器、风机控制盒、风机和消杀模块;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风机控制盒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风机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空气中的PM2.5浓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所述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向所述风机控制盒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机控制盒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以调节风帘的出风风速。所述顶盖、所述两个风机箱和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具体为:所述两个风机箱的底部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面连接,所述顶盖架设于两个所述风机箱的顶部并连接两个所述风机箱,所述顶盖设有顶部腔室,所述风机箱设有中部腔室,所述支撑架设有底部腔室,所述顶部腔室、所述中部腔室以及所述底部腔室依次连通构成所述循环风道;所述顶部腔室设置有抽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消杀模块设于所述中部腔室内。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底部腔室连通的风道凹槽;所述条形出风口正对所述风道凹槽的槽口,以使所述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所述条形出风口后形成风帘。上述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就存在出风口处的气流不均匀,不能形成完整风幕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滤病毒功能的风帘隔离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包括送风机、风帘器、集风罩和抽风机,送风机通过管路与风帘器的进气端连通,风帘器排出的风吹向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上安装有所述的抽风机,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机箱、导辊组、滤布卷、退绕轴和绕布轴,所述送风机位于机箱内,导辊组设在送风机的进风口的两侧,退绕轴和绕布轴设在机箱内且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的两侧,滤布卷的中心孔穿插在退绕轴上,滤布卷上的滤布一端从导辊组绕过时,滤布将送风机的进风口遮住,从导辊组绕过后的滤布一端固定在绕布轴上。当需要更换滤布时,转动绕布轴,使退绕轴上的滤布卷转动,滤布卷上退绕的新滤布将进风口遮住,脏的滤布被绕制在绕布轴上,滤布的更换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绕布轴采用手动或电动的驱动方式。
进一步地,包括步进电机和控制器,步进电机与绕布轴联接,控制器用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圈数以控制滤布缠绕量。
进一步地,所述集风罩和风帘器中分别安装有气压传感器A和气压传感器B,所述气压传感器A和气压传感器B分别将集风罩和风帘器中的气压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气压量对送风机和抽风机进行变速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集风罩中安装有杀菌灯。
进一步地,所述风帘器,包括外壳、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所述外壳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在外壳内沿着气流方向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为气流外排通道,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的下边缘处为气流外排通道的入气口,所述入气口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由小逐渐变大;所述纵向导流板A上和纵向导流板B上分别安装有布气导板A和布气导板B;所述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间隔分布有多个长度相同的限位隔板,所述的限位隔板固定在纵向导流板A或纵向导流板B上。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导流板A的板面上和纵向导流板B板面上分别对应设有安装孔A和安装孔B,螺栓穿过纵向导流板A的安装孔A和纵向导流板B的安装孔B,用螺母固定,所述螺栓上且位于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设有限位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顶面开口的平底U形结构,外壳顶面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固定板A和安装固定板B,所述固定板A和安装固定板B上分别开有通孔A和通孔B;所述纵向导流板A的上边缘和纵向导流板B的上边缘分别连接有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纵向导流板A与横向挡板A形成L形结构且一体成型,纵向导流板B与横向挡板B形成L形结构且一体成型;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上分别开有安装通孔A和安装通孔B,螺钉A穿过安装通孔A和通孔A将横向挡板A固定在安装固定板A上, 螺钉B穿过安装通孔B和通孔B将横向挡板B固定在安装固定板B上;还包括两块连接板,连接板分别通过螺钉A和螺钉B将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固定连接在一起,两块连接板位于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的表面且位于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导流板B的下边缘与外壳底面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由小逐渐变大,所述的缝隙为气流外排通道的入气口;所述纵向导流板A分为封闭段和缝隙渐变段,所述封闭段与外壳底面板之间无缝隙,缝隙渐变段与外壳底面板之间留有渐变缝隙,所述渐变缝隙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的方向由小逐渐变大;所述布气导板B设有多个,多个布气导板B在外壳内沿着气流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布气导板A安装在纵向导流板A的缝隙渐变段。
进一步地,所述布气导板A和布气导板B结构相同,布气导板B包括宽度相同的固定板、过度连接板和布风板,固定板通过过度连接板与布风板的一端连接,过度连接板相对固定板倾斜,布风板相对过度连接板倾斜,所述固定板、过度连接板和布风板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纵向导流板B的板面上;所述固定板焊接在纵向导流板B的板面上,所述布风板的另一端朝向外壳的进气端,从布风板的一端到另一端离纵向导流板B的距离逐渐变大,布风板的另一端与外壳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并且布气导板B的上侧边与横向挡板的板面接触,布气导板B的下侧边与外壳底面板接触。由于布气导板上述的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阻隔部分的气流,还能确保气流在外壳中的流通,以实现极佳的气流导向分布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空气过滤装置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当需要更换滤布时,转动绕布轴,使退绕轴上的滤布卷转动,滤布卷上退绕的新滤布将进风口遮住,脏的滤布被绕制在绕布轴上,滤布的更换非常方便并且具有过滤病毒的功能;
由于在集风罩和风帘器中分别安装有气压传感器A和气压传感器B,控制器根据气压传感器A和气压传感器B传送过来的气压量对送风机和抽风机进行变速控制,当风帘器中的风压达不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会增大送风机的转速,同样,在工作时,集风罩内的风压应为负压,只有是负压,才能保证将风帘器中吹出的风全部抽走,当集风罩内的风压不符合设定值时,控制器会增大抽风机的转速,当负压过大,将抽风机的转速调低。
由于在集风罩中增设了杀菌灯,能对流动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
对风帘器的结构改进后,风帘器出风口的各个区段出风更加均匀,能形成一道完整的风幕,使风幕具有很好的空气阻隔效果,在病毒隔离方面效果更佳,可以安装在办公桌上、办公窗口处或防疫检测点等场所。
由于在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增设了尺寸相同的限位隔板,能够确保在安装时,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保持平行,不仅使其间的气流外排通道各段宽度一致,而且限位隔板对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的板面具有支撑作用,使两板不容易发生变形。
由于采用平底U形结构的外壳和两个L形结构的导流板的结构组合,大大方便了安装,安装时,先将布气导板焊接分别焊接在两个L形结构的导流板上,再用螺丝将两个导流板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导流组件,把导流组件能容易地安装到外壳上,且能保证导流组件的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风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后视图;
图6为图4所示沿A-A线的剖视放大图;
图7为图4所示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立体图;
图9为图4所示外壳的立体图;
图10为图6所示布气导板B和布气导板A的布置安装图。
图中:1、外壳; 2、进气端; 3、封闭端; 4、连接板; 5、纵向导流板A;6、纵向导流板B;7、气流外排通道;8、外壳底面板;9、入气口;10、布气导板B;11、布气导板A;12、限位隔板;13、螺栓;14、螺母;15、限位锁紧螺母;16、螺钉A;17、横向挡板A;18、横向挡板B;19、安装固定板A;20、安装孔A;21、安装孔B;22、通孔A;23、安装通孔A; 24、安装通孔B;25、安装固定板B;26、通孔B;27、螺钉B;28、缝隙;29、封闭段;30、缝隙渐变段;31、渐变缝隙;32、固定板;33、过度连接板;34、布风板;35、送风机;36、空气过滤装置;37、控制器;38、气压传感器B;39、风帘器;40、集风罩;41、抽风机;42、杀菌灯;43、气压传感器A;44、机箱;45、进风口;46、导辊组;47;48、退绕轴;49、滤布卷;50、绕布轴;51、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表面”、“下表面”、“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正转”、“反转”、“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风帘隔离系统,包括送风机35、空气过滤装置36、控制器37、风帘器39、集风罩40和抽风机41,送风机35通过管路52与风帘器39的进气端连通,风帘器39排出的风吹向集风罩40,所述集风罩40上安装有所述的抽风机41,所述集风罩40和风帘器39中分别安装有气压传感器A43和气压传感器B38,所述气压传感器A43和气压传感器B38分别将集风罩40和风帘器39中的气压传送给控制器37,控制器37根据气压量对送风机35和抽风机41进行变速控制。具体来说,当风帘器中的风压达不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会增大送风机的转速,同样,在工作时,集风罩内的风压应为负压,只有是负压,才能保证将风帘器中吹出的风全部抽走,当集风罩内的风压不符合设定值时,控制器会增大抽风机的转速,当负压过大,将抽风机的转速调低。
所述集风罩40中安装有杀菌灯42。在集风罩中增设了杀菌灯,能对流动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
如图2、3所示,所述空气过滤装置36包括机箱44、导辊组46、滤布卷49、退绕轴48和绕布轴50,所述送风机35位于机箱44内,导辊组46设在送风机35的进风口45的两侧,退绕轴48和绕布轴50设在机箱44内且位于送风机35的进风口45的两侧,滤布卷49的中心孔穿插在退绕轴48上,滤布卷49上的滤布47一端从导辊组46绕过时,滤布47将送风机的进风口45遮住,从导辊组46绕过后的滤布47一端固定在绕布轴50上。当需要更换滤布时,转动绕布轴50,带动退绕轴48上的滤布卷转动,滤布卷49上退绕的新滤布将进风口45遮住,脏的滤布被绕制在绕布轴50上,滤布的更换非常方便。
所述绕布轴50采用手动或电动的驱动方式。本专利以电动的驱动方式展开描述:它包括步进电机51,步进电机51与绕布轴50联接,控制器37用以控制步进电机51的转动圈数以控制滤布47的缠绕量。
另外,必要时,也可以将空气过滤装置36集成到集风罩中,具体可以将机箱44设计成集风罩的形状,使集风罩也具有空气过滤的作用。
如图4、5、6、7、8、9所示,一种风帘器,包括外壳1、纵向导流板A5和纵向导流板B6,所述外壳1的一端为进气端2,另一端为封闭端3,在外壳1内沿着气流方向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纵向导流板A5和纵向导流板B6,纵向导流板A5和纵向导流板B6之间为气流外排通道7,纵向导流板A5和纵向导流板B6的下边缘处为气流外排通道7的入气口9,所述入气口9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由小逐渐变大;所述纵向导流板A上和纵向导流板B上分别安装有布气导板A11和布气导板B10。本专利中,气流外排通道上下贯通,两侧边被外壳封闭。在外部风机的作用下,气流经外壳的进气端进入外壳内,一部分风被布气导板A11和布气导板B10阻隔,经入气口9的窄缝部分进入气流外排通道7,气流由下向上吹出,另一部分气流在外壳内继续向前流动,依次经布气导板B10阻隔后,最后经入气口9的宽缝部分进入气流外排通道7,气流由下向上吹出。上述结构用以使气流外排通道的各部分都有气流吹出,并且使气流外排通道中各部分的气流尽量保持均衡,从而形成一道完整的风幕。
所述纵向导流板B6的下边缘与外壳底面板8之间留有缝隙28,所述缝隙28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由小逐渐变大,所述的缝隙28为气流外排通道的入气口;所述纵向导流板A5分为封闭段29和缝隙渐变段30,所述封闭段29与外壳底面板8之间无缝隙,缝隙渐变段与外壳底面板之间留有渐变缝隙31,所述渐变缝隙31从外壳1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的方向由小逐渐变大。所述布气导板B10设有多个,多个布气导板B10在外壳1内沿着气流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布气导板A11安装在纵向导流板A5的缝隙渐变段30。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使风帘器出风口的各个区段出风更加均匀,能形成一道完整的风幕,使风幕具有很好的空气阻隔效果。
纵向导流板A5和纵向导流板B6之间间隔分布有多个长度相同的有限位隔板12,所述有限位隔板12固定在纵向导流板A5上。在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增设了尺寸相同的限位隔板,能够确保在安装时,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保持平行,不仅使其间的气流外排通道各段宽度一致,而且限位隔板对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的板面具有支撑作用,使两板不容易发生变形。
纵向导流板A5的板面上和纵向导流板B6的板面上分别对应设有安装孔A20和安装孔B21,螺栓13穿过纵向导流板A5的安装孔A20和纵向导流板B6的安装孔B21,用螺母14固定。所述螺栓13上且位于纵向导流板A5和纵向导流板B6之间设有限位锁紧螺母15。由于用螺丝将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固定,使两板形成一个整体,以增强抗风压的能力,尤其是利用限位锁紧螺母的锁紧功能,具有很好的防松脱效果。
外壳1为顶面开口的平底U形结构,外壳1顶面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固定板A19和安装固定板B25,所述固定板A19和安装固定板B25上分别开有通孔A22和通孔B26;所述纵向导流板A5的上边缘和纵向导流板B6的上边缘分别连接有横向挡板A17和横向挡板B18,纵向导流板A5与横向挡板A17形成L形结构且一体成型,纵向导流板B6与横向挡板B18形成L形结构且一体成型;横向挡板A17和横向挡板B18上分别开有安装通孔A23和安装通孔B24,螺钉A16穿过安装通孔A23和通孔A22将横向挡板A17固定在安装固定板A19上, 螺钉B27穿过安装通孔B24和通孔B26将横向挡板B18固定在安装固定板B25上;还包括两块连接板4,连接板4分别通过螺钉A16和螺钉B27将横向挡板A17和横向挡板B18固定连接在一起,两块连接板4位于横向挡板A17和横向挡板B18的表面且位于横向挡板A17和横向挡板B18的两端。采用平底U形结构的外壳和两个L形结构的导流板的结构组合,大大方便了安装,安装时,先将布气导板焊接分别焊接在两个L形结构的导流板上,再用螺丝将两个导流板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导流组件,把导流组件能容易地安装到外壳上,且能保证导流组件的安装精度。
如图10所示,所述布气导板A11设有一个;所述布气导板B10设有6个,所述6个布气导板B10分布在外壳1的进气端与外壳中部之间的区域内。所述布气导板A11和布气导板B10结构相同,现以布气导板B为例展开说明。布气导板B10包括宽度相同的固定板32、过度连接板33和布风板34,固定板32通过过度连接板33与布风板34的一端连接,过度连接板33相对固定板32倾斜,布风板34相对过度连接板33倾斜,所述固定板32、过度连接板33和布风板34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32固定连接在纵向导流板B6的板面上。
固定板32焊接在纵向导流板B10的板面上,所述布风板34的另一端朝向外壳1的进气端,从布风板34的一端到另一端离纵向导流板B10的距离逐渐变大,布风板34的另一端与外壳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并且布气导板B10的上侧边与横向挡板B18的板面接触,布气导板B10的下侧边与外壳底面板8接触。这种结构就是用以调整和解决气流外排通道中,离进风口近的区域气流大,离进风口远的区域气流大的问题。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机、风帘器、集风罩和抽风机,送风机通过管路与风帘器的进气端连通,风帘器排出的风吹向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上安装有所述的抽风机,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机箱、导辊组、滤布卷、退绕轴和绕布轴,所述送风机位于机箱内,导辊组设在送风机的进风口的两侧,退绕轴和绕布轴设在机箱内且位于送风机的进风口的两侧,滤布卷的中心孔穿插在退绕轴上,滤布卷上的滤布一端从导辊组绕过时,滤布将送风机的进风口遮住,从导辊组绕过后的滤布一端固定在绕布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布轴采用手动或电动的驱动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步进电机和控制器,步进电机与绕布轴联接,控制器用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圈数以控制滤布缠绕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和风帘器中分别安装有气压传感器A和气压传感器B,所述气压传感器A和气压传感器B分别将集风罩和风帘器中的气压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气压量对送风机和抽风机进行变速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中安装有杀菌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帘器,包括外壳、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所述外壳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在外壳内沿着气流方向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为气流外排通道,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的下边缘处为气流外排通道的入气口,所述入气口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由小逐渐变大;所述纵向导流板A上和纵向导流板B上分别安装有布气导板A和布气导板B;所述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间隔分布有多个长度相同的限位隔板,所述的限位隔板固定在纵向导流板A或纵向导流板B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流板A的板面上和纵向导流板B板面上分别对应设有安装孔A和安装孔B,螺栓穿过纵向导流板A的安装孔A和纵向导流板B的安装孔B,用螺母固定,所述螺栓上且位于纵向导流板A和纵向导流板B之间设有限位锁紧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顶面开口的平底U形结构,外壳顶面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固定板A和安装固定板B,所述固定板A和安装固定板B上分别开有通孔A和通孔B;所述纵向导流板A的上边缘和纵向导流板B的上边缘分别连接有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纵向导流板A与横向挡板A形成L形结构且一体成型,纵向导流板B与横向挡板B形成L形结构且一体成型;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上分别开有安装通孔A和安装通孔B,螺钉A穿过安装通孔A和通孔A将横向挡板A固定在安装固定板A上, 螺钉B穿过安装通孔B和通孔B将横向挡板B固定在安装固定板B上;还包括两块连接板,连接板分别通过螺钉A和螺钉B将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固定连接在一起,两块连接板位于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的表面且位于横向挡板A和横向挡板B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流板B的下边缘与外壳底面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由小逐渐变大,所述的缝隙为气流外排通道的入气口;所述纵向导流板A分为封闭段和缝隙渐变段,所述封闭段与外壳底面板之间无缝隙,缝隙渐变段与外壳底面板之间留有渐变缝隙,所述渐变缝隙从外壳的进气端到封闭端的方向由小逐渐变大;所述布气导板B设有多个,多个布气导板B在外壳内沿着气流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布气导板A安装在纵向导流板A的缝隙渐变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帘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导板A和布气导板B结构相同,布气导板B包括宽度相同的固定板、过度连接板和布风板,固定板通过过度连接板与布风板的一端连接,过度连接板相对固定板倾斜,布风板相对过度连接板倾斜,所述固定板、过度连接板和布风板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纵向导流板B的板面上;所述固定板焊接在纵向导流板B的板面上,所述布风板的另一端朝向外壳的进气端,从布风板的一端到另一端离纵向导流板B的距离逐渐变大,布风板的另一端与外壳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并且布气导板B的上侧边与横向挡板的板面接触,布气导板B的下侧边与外壳底面板接触。
CN202021006377.5U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Active CN212457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6377.5U CN212457325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6377.5U CN212457325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7325U true CN212457325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6377.5U Active CN212457325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732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4446A (zh) * 2021-03-10 2021-06-11 袁建林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暖气设备
CN113428761A (zh) * 2021-07-16 2021-09-24 临沂大学 可用于疫情防控的电梯轿厢
CN113757887A (zh) * 2021-09-26 2021-12-07 田志爽 一种传染病科室用空气消毒装置
CN113428761B (zh) * 2021-07-16 2024-06-07 临沂大学 可用于疫情防控的电梯轿厢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4446A (zh) * 2021-03-10 2021-06-11 袁建林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暖气设备
CN112944446B (zh) * 2021-03-10 2023-01-20 南京市淑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暖气设备
CN113428761A (zh) * 2021-07-16 2021-09-24 临沂大学 可用于疫情防控的电梯轿厢
CN113428761B (zh) * 2021-07-16 2024-06-07 临沂大学 可用于疫情防控的电梯轿厢
CN113757887A (zh) * 2021-09-26 2021-12-07 田志爽 一种传染病科室用空气消毒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4696B (zh) 立式空调器
WO2018145501A1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CN212457325U (zh) 一种风帘隔离系统
KR101039768B1 (ko) 기류전환용 호퍼와 스윙그릴을 부착한 천장 4방향 에어콘의 실내기
CN111578437A (zh) 一种平行缝隙式风帘隔离系统
KR102081237B1 (ko) 환기 및 에너지 절감형 공기청정기
CN111322694B (zh) 与空调联动的杀菌消毒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205119277U (zh)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及其净化装置
CN204962975U (zh)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JP2004101072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948386U (zh) 一种智能净化新风窗
CN105091107B (zh)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CN212777824U (zh) 一种平行缝隙式风帘隔离系统
CN212673450U (zh) 一种分离型外置窗式新风净化器
CN210118950U (zh) 回风组件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JP4486727B2 (ja) 循環型クリーンルーム
CN210118951U (zh) 回风组件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KR20020023532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8139523U (zh) 新型空气墙
CN111336641B (zh) 一种风帘器
CN110506638A (zh) 一种适用于饲养spf级实验动物设备的通风装置
KR101995119B1 (ko) 창문설치형 공기청정기
CN213316734U (zh) 一种带外气导入功能的通风柜及其外气导入机构
CN219674406U (zh) 实验室洁净度控制系统
CN210522060U (zh) 一种学校教室用防雾霾空气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