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2800U -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2800U
CN212452800U CN202020963750.XU CN202020963750U CN212452800U CN 212452800 U CN212452800 U CN 212452800U CN 202020963750 U CN202020963750 U CN 202020963750U CN 212452800 U CN212452800 U CN 212452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wall
pillar
adjusting seat
cast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37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玉贵
宋辉
宋惺明
徐剑
奚玉
朱小林
鞠国辉
叶鼎
叶天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alongx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alongx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alongx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alongx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37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2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2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2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涉及后浇带施工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板跨度较长,在对其敲击时容易造成模板受力不均匀,导致模板损毁较大,难以重复利用,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调节座、位于调节座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以及分别设置在调节座两侧壁上的若干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第二模板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包括若干侧模板,相邻侧模板之间设有弹性卡接件相互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远离调节座的一端均设有连接件与侧模板相连;该支护结构,方便支设模板,以便对模板回收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施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目前对于楼板的后浇带施工,板面通常捆扎有两层钢筋,传统模板的支设与钢筋的捆扎同步进行,至少在下层钢筋捆扎完成后就必须支设后浇带模板,现有的模板通常一体设置,模板上开设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支设模板时,将模板下方的卡槽卡于钢筋,同时绑扎上层钢筋时,将上层钢筋嵌入模板上方的卡槽内,在施加一些辅助固定措施。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若模板长期未拆除,极易沉积一些施工过程的建筑垃圾在后浇带,因此,需要将模板拆除,并对后浇带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否则会影响后浇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留下了安全隐患。
由于现有的模板一体成型,导致在拆卸模板时,需要将模板敲下,敲下后的模板难以去除,且模板跨度过长,人员对模板敲击时的施力不均匀,导致模板敲落后损毁较大,难以继续利用,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方便支设模板,以便对模板回收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包括调节座、位于调节座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以及分别设置在调节座两侧壁上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第二模板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包括若干侧模板,相邻所述侧模板之间设有弹性卡接件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均沿调节座的轴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远离调节座的一端均设有连接件与侧模板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利用弹性卡接件将若干侧模板拼装成所需尺寸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然后利用连接件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与侧模板相连,实现了第一、第二支柱与侧模板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支设侧模板,且可对侧模板稳定支撑,避免在浇筑滚凝土时,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发生位移,影响浇筑过程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后浇带支护结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由若干侧模板拼装成型,使得在拆除第一、第二模板时,可对单个的侧模板进行敲击,使得侧模板受力均匀,方便拆除模板,单个的侧模板敲落后损伤较少,可回收再次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弹性片、与弹性片两端相连的导向块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侧模板相对边壁上的连接块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设有供连接块插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其槽口相邻的两侧槽壁均设有供导向槽,其中一个导向块固定在导向槽内,另一个所述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移,所述连接块朝向导向槽的侧壁设有弧形槽,所述弹性片的外弧壁紧抵在弧形槽的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块插入连接槽内,由于弹性片具有一定的弹力,当连接块抵触到弹性钢片的外弧壁时,弹性片发生形变,带动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移,此时两个导向块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进而弹性片的弧面坡度逐渐减小,以便将连接块插入连接槽内;当弹性片的外弧壁朝向弧形槽时,进而弹性片利用其自身的弹力紧抵在弧形槽的槽壁,从而可将连接块固定在连接槽内,实现了相邻两个侧模板之间的拼装连接,方便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的外弧壁、弧形槽的槽壁均设有橡胶垫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片的弹力,可将橡胶垫紧抵在弧形槽的槽壁,加强了弹性片与弧形槽槽壁之间贴合的紧密度,提高了将连接块固定在连接槽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远离调节座的一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模板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和连接板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与侧模板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以便人员支设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座内设有空腔,所述调节座的两侧壁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远离侧模板的一端穿过通孔并伸入空腔内,所述空腔内设有驱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间距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间距调节件驱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带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便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的间距调整至合适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间距调节件包括分别套设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的螺纹环、与螺纹环螺纹配合的螺母以及设置在通孔孔壁上的滑块,所述螺母转动设置在空腔内壁,所述螺纹环的侧壁且沿其轴向设有供滑块滑移的滑槽,所述空腔内设有驱动若干螺母同步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件驱动若干螺母同步转动,由于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对螺纹环的滑移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进而带动螺纹环在通孔内直线滑移,从而带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在通孔内滑移,实现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间距调节,以便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的间距调节至合适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套设在螺母周壁上的轮齿环、滑移设置在空腔内侧壁上的若干联动块、分别设置在联动块两侧壁上的齿条、与调节座长度方向同向的横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横板两侧边壁上的若干支块,若干所述支块远离横板的一端分别与若干联动块相连,所述联动块位于相邻两个轮齿环之间,所述齿条与轮齿环啮合,两相邻所述螺纹环的螺纹旋向反向,所述调节座的端壁且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开口,所述横板的一端穿过开口并伸出调节座的端壁外,所述横板的端壁设有定位件固定在调节座的端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横板在开口内升降,带动若干联动块同步升降,由于齿条与齿轮环啮合,进而带动联动块两侧的轮齿环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相邻两个螺母反向转动,由于相邻两个螺纹环的外环壁设为反向螺纹,进而若干螺纹环同时靠近或远离侧模板,使得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同时靠近或远离调节座;该驱动方式,操作简单,方便人员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提高了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支设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板、两相互吸和的磁性橡胶垫以及设置在调节座端壁上的竖板,两所述磁性橡胶垫相贴合的侧壁均设为相互啮合的锯齿状,两所述磁性橡胶垫分别设置在定位板的侧壁、竖板的侧壁,所述定位板通过扭簧与横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磁性橡胶垫具有良好的磁性,进而将横板滑移至合适位置后,转动定位板,使得两个磁性橡胶垫相互吸附啮合,进而实现了对横板的定位,可防止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滑移,从而可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发生位移,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由若干侧模板拼装成型,使得在拆除第一、第二模板时,可对单个的侧模板进行敲击,使得侧模板受力均匀,方便拆除模板,单个的侧模板敲落后损伤较少,可回收再次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2、利用弹性片的弹力,可将橡胶垫紧抵在弧形槽的槽壁,加强了弹性片与弧形槽槽壁之间贴合的紧密度,提高了将连接块固定在连接槽内的稳定性;
3、拉动横板在开口内升降,带动若干联动块同步升降,由于齿条与齿轮环啮合,进而带动联动块两侧的轮齿环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若干螺纹环同时靠近或远离侧模板,实现了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以便人员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快速支设至合适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相邻侧模板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本实施例的整体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体现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座;2、第一模板;3、第二模板;4、侧模板;5、第一支柱;6、第二支柱;7、卡槽;8、T型块;9、弹性卡接件;91、弹性片;92、导向块;93、连接块;94、安装块;95、连接槽;96、导向槽;97、弧形槽;10、连接件;101、连接板;102、螺栓;103、连接孔;104、螺纹孔;11、空腔;12、通孔;13、间距调节件;131、螺母、132、螺纹环;133、滑块;134、滑槽;14、驱动件;141、轮齿环;142、联动块;143、齿条;144、横板;145、支块;146、开口;15、定位件;151、定位板;152、磁性橡胶垫;153、竖板;154、扭簧;16、T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包括呈竖直态设置的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对称设置,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卡槽7,卡槽7用于嵌设楼板钢筋。
参照图1,为方便人员支设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在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之间设有调节座1,调节座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第二模板3的长度方向同向,调节座1的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均沿调节座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的轴向垂直于调节座1的长度方向,若干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与若干侧模板4一一对应,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远离调节座1的一端均设有连接件10与侧模板4相连,以便对侧模板4支撑,避免在浇筑时,侧模板4不易被水泥浆推动形成位移,提高了浇筑质量。
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均由若干侧模板4拼装成型,相邻两个侧模板4之间设有弹性卡接件9相互连接,方便人员拼装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实现了相邻两个侧模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在拆除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时,对单独的侧模板4进行敲击,使得侧模板4在敲落时受力更加均匀,且单个的侧模板4敲落后损伤较少,可回收再次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参照图2和图3,弹性卡接接件包括弹性片91、与弹性片91两端相连的导向块92以及相互凹凸配合的连接块93和安装块94,安装块94的侧壁设有供连接块93插入的连接槽95,安装块94和连接块93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侧模板4的相对边壁上,连接槽95与其槽口相邻的两侧槽壁均设有用于导向槽96,其中一个导向块92在导向槽96内滑移,另一个导向块92固定在导向槽96内,连接块93朝向导向槽96的槽壁设有弧形槽97,弹性片91的外弧壁紧抵在弧形槽97的槽壁,弹性片91的外弧壁朝向弧形槽97。
安装时,将连接块93插入连接槽95内,由于弹性片91具有一定的弹力,当连接块93抵触到弹性钢片的外弧壁时,弹性片91发生形变,带动导向块92在导向槽96内滑移,此时两个导向块9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进而弹性片91的弧面坡度逐渐减小,以便将连接块93插入连接槽95内;当弹性片91的外弧壁朝向弧形槽97时,进而弹性片91利用其自身的弹力紧抵在弧形槽97的槽壁,从而可将连接块93固定在连接槽95内,实现了相邻两个侧模板4之间的拼装连接,方便拆装。
本实施例中,弹性片91的外弧壁设有橡胶垫(图中未示出)并紧抵在弧形槽97的槽壁,橡胶垫的设置,加强了弹性片91与弧形槽97槽壁之间贴合的紧密度,提高了将连接块93固定在连接槽95内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4,连接件10包括连接板101以及螺栓102,连接板101分别与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远离调节座1的一端相连,连接板101的侧壁设有连接孔103,侧模板4的侧壁设有与连接孔103相应的螺纹孔104,将螺栓102由外至内依次插入连接孔103、螺纹孔104内,进而可将两连接板101固定在侧模板4的侧壁,进而实现了第一、第二支柱6与侧模板4的相连,以便将侧模板4稳定支撑。
参照图5,由于在实际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将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之间的间距调节至合适距离,调节座1内设有空腔11,调节座1的两侧壁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通孔12,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远离侧模板4的一端穿过通孔12并伸入空腔11内,空腔11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间距调节件13。
参照图5和图6,间距调节件13包括螺纹环132、与螺纹环132螺纹配合的螺母131以及设置在通孔12孔壁上的滑块133,螺纹环132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第二支柱6远离侧模板4的一端,螺母131转动设置在空腔11内壁,螺纹环132的侧壁且沿其轴向设有供滑块133滑移的滑槽134,空腔11内设有驱动若干螺母131同步转动的驱动件14。
调节时,利用驱动件14驱动若干螺母131同步转动,由于滑槽134和滑块133的配合,对螺纹环132的滑移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将转动运动转变为滑移运动,进而带动螺纹环132在通孔12内直线滑移,进而带动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在通孔12内滑移,实现了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之间的间距调节,以便将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之间的间距调节至合适位置。
参照图5和图6,驱动件14包括分别套设在螺母131周壁上的轮齿环141、滑移设置在空腔11两侧内壁上的若干联动块142、分别设置在联动块142两侧壁上的齿条143、与调节座1长度方向同向的横板144以及分别设置在横板144两侧边壁上的若干支块145,若干支块145远离横板144的一端分别与若干联动块142相连,联动块142位于相邻两个轮齿环141之间,齿条143与轮齿环141啮合,调节块的一侧端壁且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开口146(图7),横板144的一端穿过开口146并伸出调节座1的端壁外,进而方便人员拉动横板144在开口146内升降。
当横板144升降时,带动若干联动块142同步升降,由于齿条143与齿轮环啮合,进而带动联动块142两侧的轮齿环141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若干螺母131转动,为实现将若干螺纹环132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侧模板4,沿调节座1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螺纹环132中,相邻两个螺纹环132的外环壁设为反向螺纹,进而带动相邻两个螺纹环132同步滑移,从而带动若干螺纹环132同时靠近或远离侧模板4,使得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同时靠近或远离调节座1;该驱动方式,操作简单,方便人员对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提高了对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的支设效率。
本实施例中,联动块142的侧壁设有T型块8,空腔11的内侧壁且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供T型块8滑移的T型槽16,T型块8和T型槽16的配合,对联动块142的滑移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使得联动块142能够稳定升降。
参照图6和图7,为避免横板144在开口146内滑移,横板144的端壁设有定位件15固定在调节座1的端壁,定位件15包括设置在调节座1端壁上的竖板153、与横板144铰接的定位板151以及两个相互吸和的磁性橡胶垫152,两个磁性橡胶垫152分别设置在定位板151的侧壁和竖板153的侧壁,利用磁性橡胶垫152的磁性,可将定位板151始终吸和在竖板153的侧壁,定位板151通过扭簧154与横板144铰接,进而利用扭簧154的弹力,进一步加强了定位板151贴合在竖板153侧壁上的稳定性,且当需要调节横板144时,转动定位板151,使得定位板151远离竖板153,此时可拉动横板144在开口146内滑移。
两个磁性橡胶垫152相互吸和侧壁均设为相互啮合的锯齿状,进而可避免横板144在开口146内滑移,本实施例中,竖板153的长度方向与调节座1的高度方向同向,使得横板144滑移至合适位置时,转动定位板151,使得两个磁性橡胶垫152相互吸附啮合,进而实现了对横板144的定位,可防止第一支柱5(图5)和第二支柱6(图5)滑移,从而可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第一模板2(图5)和第二模板3(图5)发生位移,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稳定性。
实施原理:当需要支设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时,首先将连接块93插入连接槽95内,当连接块93抵触到弹性片91的外弧壁时,弹性片91受外力挤压并发生形变,进而导向块92在导向槽96内滑移,此时弹性片91的外弧壁的弧面坡度逐渐减小,以便将连接块93插入连接槽95内;当弹性片91的外弧壁对准弧形槽97时,利用弹性片91的弹力,可将橡胶垫紧抵在弧形槽97的槽壁,以便对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的拼装成型。
其次通过螺栓102将连接板101固定在连接槽95内,实现了第一支柱5、第二支柱6与侧模板4的连接。
然后转动定位板151,使得两个磁性橡胶垫152相互远离,此时可拉动横板144在开口146内升降,带动若干联动块142同步升降,进而带动相邻两个轮齿环141反向转动,使得相邻两个螺母131反向转动,由于相邻两个螺纹环132的螺纹旋向设为反向,进而带动若干螺纹环132同时靠近或远离侧模板4,实现了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之间的间距调节。
最后放开定位板151,利用扭簧154的复位能力,定位板151朝向竖板153方向转动,进而两个磁性橡胶垫152相互吸附啮合,实现了对横板144的定位,进而对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稳定支设,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座(1)、位于调节座(1)两侧的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以及分别设置在调节座(1)两侧壁上的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所述第一、第二模板(3)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嵌设楼板钢筋的卡槽(7),所述第一模板(2)和第二模板(3)包括若干侧模板(4),相邻所述侧模板(4)之间设有弹性卡接件(9)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均沿调节座(1)的轴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远离调节座(1)的一端均设有连接件(10)与侧模板(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9)包括弹性片(91)、与弹性片(91)两端相连的导向块(92)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侧模板(4)相对边壁上的连接块(93)和安装块(94),所述安装块(94)的侧壁设有供连接块(93)插入的连接槽(95),所述连接槽(95)与其槽口相邻的两侧槽壁均设有供导向槽(96),其中一个导向块(92)固定在导向槽(96)内,另一个所述导向块(92)在导向槽(96)内滑移,所述连接块(93)朝向导向槽(96)的侧壁设有弧形槽(97),所述弹性片(91)的外弧壁紧抵在弧形槽(97)的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91)的外弧壁、弧形槽(97)的槽壁均设有橡胶垫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远离调节座(1)的一端的连接板(101),所述连接板(101)通过螺栓(102)固定在侧模板(4)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1)内设有空腔(11),所述调节座(1)的两侧壁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通孔(12),所述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远离侧模板(4)的一端穿过通孔(12)并伸入空腔(11)内,所述空腔(11)内设有驱动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间距调节件(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件(13)包括分别套设在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上的螺纹环(132)、与螺纹环(132)螺纹配合的螺母(131)以及设置在通孔(12)孔壁上的滑块(133),所述螺母(131)转动设置在空腔(11)内壁,所述螺纹环(132)的侧壁且沿其轴向设有供滑块(133)滑移的滑槽(134),所述空腔(11)内设有驱动若干螺母(131)同步转动的驱动件(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4)包括套设在螺母(131)周壁上的轮齿环(141)、滑移设置在空腔(11)内侧壁上的若干联动块(142)、分别设置在联动块(142)两侧壁上的齿条(143)、与调节座(1)长度方向同向的横板(144)以及分别设置在横板(144)两侧边壁上的若干支块(145),若干所述支块(145)远离横板(144)的一端分别与若干联动块(142)相连,所述联动块(142)位于相邻两个轮齿环(141)之间,所述齿条(143)与轮齿环(141)啮合,两相邻所述螺纹环(132)的螺纹旋向反向,所述调节座(1)的端壁且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开口(146),所述横板(144)的一端穿过开口(146)并伸出调节座(1)的端壁外,所述横板(144)的端壁设有定位件(15)固定在调节座(1)的端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5)包括定位板(151)、两相互吸和的磁性橡胶垫(152)以及设置在调节座(1)端壁上的竖板(153),两所述磁性橡胶垫(152)相贴合的侧壁均设为相互啮合的锯齿状,两所述磁性橡胶垫(152)分别设置在定位板(151)的侧壁、竖板(153)的侧壁,所述定位板(151)通过扭簧(154)与横板(144)铰接。
CN202020963750.XU 2020-05-29 2020-05-29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Active CN212452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3750.XU CN212452800U (zh) 2020-05-29 2020-05-29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3750.XU CN212452800U (zh) 2020-05-29 2020-05-29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2800U true CN212452800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7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3750.XU Active CN212452800U (zh) 2020-05-29 2020-05-29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280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5686A (zh) * 2021-08-24 2021-11-05 无锡市钱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变形缝模板专用支撑装置
CN114673345A (zh) * 2022-03-25 2022-06-28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一种后浇带定型化模板
CN114855523A (zh) * 2022-06-10 2022-08-05 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路基沉降的抬升加固装置及方法
CN115492367A (zh) * 2022-11-05 2022-12-20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地下室砼外墙后浇带模板及浇筑方法
CN114855523B (zh) * 2022-06-10 2024-06-04 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路基沉降的抬升加固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5686A (zh) * 2021-08-24 2021-11-05 无锡市钱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变形缝模板专用支撑装置
CN113605686B (zh) * 2021-08-24 2023-03-07 无锡市钱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变形缝模板支撑装置
CN114673345A (zh) * 2022-03-25 2022-06-28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一种后浇带定型化模板
CN114673345B (zh) * 2022-03-25 2023-11-10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一种后浇带定型化模板
CN114855523A (zh) * 2022-06-10 2022-08-05 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路基沉降的抬升加固装置及方法
CN114855523B (zh) * 2022-06-10 2024-06-04 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路基沉降的抬升加固装置及方法
CN115492367A (zh) * 2022-11-05 2022-12-20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地下室砼外墙后浇带模板及浇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52800U (zh)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支护结构
CN102605858B (zh) 一种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
WO2013139102A1 (zh) 一种用于浇筑含梁、板和柱结构建筑物的早拆模板体系
CN201165756Y (zh) 单侧墙体模板装置
CN202706198U (zh) 一种建筑结构
CN213953148U (zh) 立柱式检查坑预制混凝土轨道立柱
WO2018170934A1 (zh) 塑料模板早拆体系
CN102277920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及施工方法
CN109853946A (zh) 一种柱模板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8966012U (zh) 适于快速组装的建筑模板
CN201428249Y (zh) 建筑模板支撑结构
CN102817482A (zh) 一种钢柱校正装置及其校正施工方法
CN111794284A (zh) 一种用于后浇带的换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8534510U (zh) 一种涵洞施工用的支撑装置
CN206512744U (zh) 一种混凝土坝体内廊道模板支撑架装置
CN21567128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
CN21181784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悬挑脚手架
CN214061677U (zh) 一种可拼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
CN211646867U (zh) 一种房屋建筑快速施工墙体
KR200357642Y1 (ko) 인코너판넬 보강구조
CN111691592B (zh) 用于密肋模板高限位模壳固定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KR200367615Y1 (ko) 거푸집 연결용 수직조절대
CN216142397U (zh) 一种建筑施工高层附墙爬升模板
CN212613267U (zh) 用于密肋模板高限位模壳固定装置
CN216712706U (zh) 一种桥梁预制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8 Xiangrong Road, Taixing City Industrial Park,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3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alongxi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300 room 108, building 10, rongkeyuan, Huangqiao Town, Taixi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Dalongxi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