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2767U -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2767U
CN212452767U CN202021046114.7U CN202021046114U CN212452767U CN 212452767 U CN212452767 U CN 212452767U CN 202021046114 U CN202021046114 U CN 202021046114U CN 212452767 U CN212452767 U CN 212452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ulvert
early
underpass
underground
underground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61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敏
雷崇
曹文轩
余行
高福华
雷铎
尹进
赵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461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2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2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2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包括迁改后箱涵、地下通道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迁改后箱涵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本实用新型先施工局部盖挖支护结构,为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提供盖挖条件,再将原箱涵迁改至设计位置,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时,可不再从地面明挖,直接对迁改后箱涵下方的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的盖挖预留通道中的土方进行水平开挖,在盖挖预留通道内施工地下通道,使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一般沿道路平行布置,为实现过街条件,相应设置地下通道。车站主体围护施工前需将与主体结构纵向平行的既有大型箱涵迁改至道路另一侧,迁改后的箱涵势必与地下通道相交。在施工地下通道前需将箱涵二次改迁复原。该方法迁改次数多,费用高,工期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包括迁改后箱涵、地下通道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迁改后箱涵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位于车站主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包括先期围护结构和临时盖板,所述地下通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先期围护结构,所述临时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地下通道两侧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的顶部连接;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和所述临时盖板形成所述盖挖预留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包括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
更进一步地,所述先期围护墙或所述先期围护桩的顶部设有先期冠梁,所述临时盖板的两侧分别所述地下通道两侧的所述先期冠梁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下通道的顶面与所述临时盖板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与所述地下通道上下垂直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
(2)本实用新型先在原箱涵的迁改设计位置的正下方与地下通道设计位置相交处施工局部盖挖支护结构,为后期在相交处施工地下通道提供盖挖施工条件,再将原箱涵迁改至设计位置,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时,可不再从地面明挖,直接对迁改后箱涵下方的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的盖挖预留通道中的土方进行水平开挖,在盖挖预留通道内施工地下通道,实现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避免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时还要再次迁改箱涵,且地下通道的整体性和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图中:1、车站主体,2、地下通道,3、原箱涵,4、迁改后箱涵,5、局部盖挖支护结构,6、先期围护桩,7、先期冠梁,8、临时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包括迁改后箱涵4、地下通道2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所述迁改后箱涵4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2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2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2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本实施例在迁改后箱涵4的正下方与待施工地下通道2相交处施工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为盖挖施工提供条件,后期相交处施工地下通道2时,可不再从地面明挖,直接对迁改后箱涵4下方的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内的盖挖预留通道中的土方进行水平开挖,在盖挖预留通道内施工地下通道,实现地下通道2下穿迁改后箱涵4,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可以应用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技术领域。
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4位于车站主体1的一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将原箱涵3迁改至车站主体1的一侧,避免与车站主体1冲突。
进一步地,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包括先期围护结构和临时盖板8,所述地下通道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先期围护结构,所述临时盖板8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地下通道2两侧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的顶部连接;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和所述临时盖板8形成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为盖挖施工地下通道2提高条件。本实施例中,临时盖板8在地下通道2施工完成后可以拆除,也可以保留。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为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6。更进一步地,所述先期围护墙或所述先期围护桩6的顶部还设有先期冠梁7,所述临时盖板8的两侧分别所述地下通道2两侧的所述先期冠梁7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下通道2的顶面与所述临时盖板8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4与所述地下通道2上下垂直布置,以节省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的造价和工期。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的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原箱涵3的迁改设计位置的正下方与地下通道2设计位置相交处施工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为后期在相交处施工地下通道2提供盖挖施工条件;
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的具体施工步骤为:先在地下通道2设计位置的两侧施工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6,然后开挖土方,在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6的顶部施工先期冠梁7,并在先期冠梁7之间施工临时盖板8,同时使临时盖板8的两端与其两侧的先期冠梁7连接固定,盖板8、先期冠梁7和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6围成盖挖预留通道;
2)待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满足强度要求后,迁改原箱涵3至迁改设计位置,迁改后箱涵4经过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的正上方;
3)后期施工地下通道2,在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的位置处,可不再从地面明挖,采用盖挖工法,对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内的盖挖预留通道中的土方进行水平开挖,然后在盖挖预留通道内施工地下通道2,实现地下通道2下穿迁改后箱涵4。
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常规迁改次数多,费用高,工期长等问题,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避免后期施工地下通道2时还要再次迁改箱涵,且地下通道2的整体性和防水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迁改后箱涵、地下通道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迁改后箱涵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迁改后箱涵位于车站主体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包括先期围护结构和临时盖板,所述地下通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先期围护结构,所述临时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地下通道两侧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的顶部连接;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和所述临时盖板形成所述盖挖预留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包括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期围护墙或所述先期围护桩的顶部设有先期冠梁,所述临时盖板的两侧分别所述地下通道两侧的所述先期冠梁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的顶面与所述临时盖板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迁改后箱涵与所述地下通道上下垂直布置。
CN202021046114.7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Active CN212452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6114.7U CN212452767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6114.7U CN212452767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2767U true CN212452767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9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6114.7U Active CN212452767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2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4957B (zh) 一种用于浅埋大型地下结构建造的棚架法
CN104632235A (zh) 一种用桩拱墙支撑扩挖大直径盾构隧道建地铁车站的方法
CN100487224C (zh) 小断面突变至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方法
CN104533426B (zh) 超浅埋下穿高速公路大跨度盖挖法的隧道施工方法
CN107142948A (zh) 一种高速公路无预留下穿高铁高架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1139837A (zh) 一种软土地区十字交叉地铁处多基坑同时开挖方法
CN103527204B (zh) 一种先墙后拱交叉中隔壁的隧道施工方法
CN102410031A (zh) 桩墙法建造地下空间结构
CN204457789U (zh) 一种用桩拱墙支撑扩挖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的地铁车站
CN111779023A (zh)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2452767U (zh)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CN111255462B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建造的管幕盖挖逆作施工方法
CN105804084B (zh) 一种临近已开挖深基坑的小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CN107905795A (zh) 一种运营条件下地铁车站逆作拓建方法
CN107190630A (zh) 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
CN110939139A (zh) 基于桩后异型挡墙刚性接触的桩板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111779024A (zh) 地下出入口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64760U (zh) 隧道防水结构
CN211172073U (zh) 半幅盖挖地铁车站龙门吊基础与渣土坑挡墙合建结构
CN210529754U (zh) 地铁车站与市政管沟共建的结构
CN212506407U (zh) 一种地下出入口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CN209523205U (zh) 车站不对称开挖支护结构
CN220414786U (zh) 狭窄空间基坑内侧施工平台结构
CN205662916U (zh) 一种地下构筑物外墙与围护结构
CN216012206U (zh) 一种暗挖施工立体变形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