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4760U - 隧道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隧道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4760U
CN210264760U CN201921338304.3U CN201921338304U CN210264760U CN 210264760 U CN210264760 U CN 210264760U CN 201921338304 U CN201921338304 U CN 201921338304U CN 210264760 U CN210264760 U CN 210264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tunnel
fender
laid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83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科
吴胜忠
朱仁景
皮小强
江星宏
肖博
方林
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83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4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4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47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在拟开挖隧道两侧施作围护桩,在既有地面拉槽开挖施作纵横梁,在纵横梁内浇筑顶板。在顶板上铺设防水板,将防水板的两侧延伸到纵横梁的外侧以下,在防水板上铺设保护层,在保护层上铺设路面,以恢复地表交通。进行盖挖逆作施工,开挖同排围护桩间的岩土,以预留安装空间,紧贴围岩铺设排水管,且将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在同排围护桩间施作挡土板,且将挡土板的上部与顶板连接,下部与底板连接,在围护桩和挡土板的表面施作防水层,在防水层和顶板内侧施作侧墙。上述隧道防水结构,能够缩短地表建设周期,采用不连续的防水铺设形式,采用排水管和防水层等措施,确保防水有效。

Description

隧道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中的隧道工程渐渐增多,尤其在城市核心区,隧道的施工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周围人群的日常生活,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给周围人群出行带来不便。隧道的设计施工需要进行改进,开发新的设计施工模式,以降低市区中的隧道施工所带来的不便。
在盖挖逆作法施工中,临永结合的框架隧道结构防水问题往往是隧道设计施工的重点难点,在一般的盖挖法施工中,防水设施的布设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给日后的通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防水布设模式,以改善现有的盖挖法的防水布设,增强盖挖法隧道的设施安全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一般的盖挖法施工中,防水设施的布设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给日后的通行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防水结构。
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包括:
围护桩,布置于隧道的两侧;
纵横梁,设置于所述围护桩的桩顶,以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围护桩;
顶板防水结构,包括顶板、防水板及保护层,所述顶板浇筑于所述纵横梁内,且所述顶板与所述纵横梁的顶面平齐,所述防水板铺设于所述顶板上,且所述防水板的两侧延伸到所述纵横梁的外侧,所述保护层铺设于所述防水板上,所述保护层上能够铺设路面,以恢复地表交通;及
侧墙防水结构,包括排水管、挡土板、防水层及侧墙,所述排水管铺设于围岩上,所述排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所述挡土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围护桩之间以遮挡所述排水管,且所述挡土板的上部连接所述顶板,下部与隧道内的底部连接;所述防水层铺设在所述挡土板和所述围护桩的表面上,所述侧墙施作在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顶板的内侧,且所述侧墙的下部与底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横梁包括冠梁和横撑,所述冠梁连接同一排的所述围护桩,所述横撑连接位于不同排相邻的两个所述围护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的两侧延伸到所述冠梁的外侧,所述防水板和所述冠梁的外侧之间设有密封胶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和所述保护层之间铺设有混凝土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和所述防水层均为HDPE复合防水卷材。
上述隧道防水结构,在周边环境受限,地表交通需要快速恢复的条件下,采用临时围护结构与永久框架隧道结构相结合的方式,缩短地表建设周期,快速恢复地面交通。采用顶板和侧墙不连续的防水铺设形式,注重防排水构造设计,使其更适用于临永结合的框架隧道结构,并确保防水有效。采用了边墙局部设置竖向排水管、附加防水层等措施,完善临永结合结构防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隧道防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隧道防水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隧道防水结构,用于盖挖逆作法施工中,确保防水有效。具体地,该隧道防水结构包括围护桩100、纵横梁200、顶板防水结构300及侧墙防水结构400。
围护桩100布置于拟开挖隧道的两侧,作为隧道永久框架结构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围护桩100设置两排,两排围护桩100分别位于隧道的两侧。当然,围护桩100不限于设置两排,可以根据路面的宽度,具体设置多排,中间的围护桩100作为内部柱结构。具体地,围护桩100的截面尺寸为1.5×1.5m,桩长共13m,同一排相邻的两个围护桩100的间距为3.0m。
纵横梁200设置于围护桩100的桩顶,以连接相邻两个围护桩100,将围护结构连接为整体。具体地,纵横梁200包括冠梁210和横撑,冠梁210连接同一排的围护桩100,横撑连接位于不同排相邻的两个围护桩100。纵横梁200施作时,可以在既有地面拉槽开挖出相应沟槽,然后在沟槽内浇筑出纵横梁200。本实施方式中,冠梁210的截面尺寸为1.5×1.0m,横撑的截面尺寸为1.0×1.0m。
顶板防水结构300包括顶板310、防水板320及保护层(图未示)。顶板310浇筑于纵横梁200内,且顶板310与纵横梁200的顶面平齐。具体地,顶板310的板厚为50cm,顶板310与冠梁210外侧平齐,与横撑等平面高度。
防水板320铺设于顶板310上,且防水板320的两侧延伸到纵横梁200的外侧。具体地,防水板320为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防水卷材。防水板320的两侧延伸到冠梁210的外侧以下,并与冠梁210等深,即是防水板320向下延伸的深度为1m。防水板320和冠梁210之间设有密封胶330密封,保证密封完好。具体地,密封胶为聚硫密封胶。在防水板320外侧采用混凝土340填平,混凝土340的厚度为150mm。
保护层铺设于防水板320上,保护层用于保护防水板320。保护层上能够铺设路面,以恢复地表交通。具体地,保护层铺设在混凝土上,保护层铺设后,将开挖沟槽填平,保证上部正常行车。保护层具体可以为混泥土浇筑而成。
侧墙防水结构400包括排水管410、挡土板420、防水层430及侧墙440。排水管410铺设于围岩上,排水管410与排水沟20连通。具体地,在顶板防水结构300施作完成后,在隧道的两侧进行盖挖逆作施工,开挖同排围护桩100间的岩土,作为挡土板420和排水管410的安装空间。排水管410铺设在围岩上,排水管410竖向布置。排水管410布置多个,多个排水管410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排水管410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方便围岩内的水进入到排水管410内。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管410的孔径为50mm,相邻两个排水管410的间距为1m。
挡土板420设置于相邻两个围护桩100之间,并遮挡排水管410,且挡土板420的上部连接顶板310,下部与隧道内的底板10连接。具体地,挡土板420的板厚为30cm,挡土板420的高度为7m。挡土板420施作后,挡土板420的内壁与围护桩100相平齐,方便后续防水层430的安装。
防水层430铺设在挡土板420和围护桩100的表面上。本实施方式中,防水层430也为HDPE复合防水卷材,防水层430与挡土板420同高度设置,保证防水层430完全覆盖挡土板420。侧墙440施作在防水层430和顶板310的内侧,且侧墙440的下部与隧道的底板10连接。具体地,侧墙440的上部制作倒角,倒角尺寸为1.3×0.65m,侧墙440的厚度为30cm。
请参阅图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隧道防水方法。为实现该隧道防水方法,其采用上述隧道防水结构。该隧道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在拟开挖隧道两侧施作围护桩100,作为隧道永久框架的一部分。
具体地,围护桩100施工完成后,围护桩100不仅作为隧道开挖中的支护结构,也作为隧道永久框架的一部分,采用临时围护结构与永久框架隧道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缩短地表建设周期,快速恢复地面交通。
步骤S120:在既有地面拉槽开挖施作纵横梁200,在纵横梁200内浇筑顶板310。
具体地,纵横梁200包括冠梁210和横撑,冠梁210连接同一排的围护桩100,横撑连接位于不同排相邻的两个围护桩100。在既有地面拉槽开挖出相应沟槽后,然后在沟槽内浇筑出纵横梁200。可以理解的是,纵横梁200可以预先浇筑,然后直接将纵横梁200与围护桩100连接,以加快施工进度。顶板310浇筑于纵横梁200内,顶板310的板厚为50cm,顶板310与冠梁210外侧平齐,与横撑等平面高度。
步骤S130:在顶板310上铺设防水板320,将防水板320的两侧延伸到纵横梁200的外侧以下。
具体地,防水板320为HDPE复合防水卷材。防水板320的两侧延伸到冠梁210的外侧以下,并与冠梁210等深,即是防水板320向下延伸的深度为1m。防水板320和冠梁210之间通过密封胶330密封,保证密封完好。具体地,密封胶为聚硫密封胶。在防水板320外侧采用混凝土340填平,混凝土340的厚度为150mm。
步骤S140:在防水板320上铺设保护层,在保护层上铺设路面,以恢复地表交通。
具体地,保护层用于保护防水板320,保护层铺设后,将开挖沟槽填平,保证上部正常行车,以恢复地表交通。保护层可以是混泥土浇筑而成。
步骤S150:进行盖挖逆作施工,开挖同排所述围护桩100间的岩土,以预留安装空间。
具体地,隧道两侧开挖时,沿围护桩100的侧面平齐开挖,保证安装挡土板420后,挡土板420与围护桩100之间没有岩土。围护桩100间的开挖相较围护桩100的内表面入土深30cm,为挡土板420的安装预留空间。
步骤S160:紧贴围岩铺设排水管410,且将排水管410与排水沟20连通。
具体地,排水管410竖向布置,排水管410的一端连接到冠梁210上,排水管410的另一端连通排水沟20。排水管410布置多个,多个排水管410沿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排水管410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方便围岩内的水进入到排水管410内。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管410的孔径为50mm,相邻两个排水管410的间距为1m。
步骤S170:在同排围护桩100间施作挡土板420,且将挡土板420的上部与顶板310连接,下部与底板10连接。
具体地,挡土板420布置在相邻两个围护桩100之间,挡土板420用于挡住围岩,且遮挡住排水管410,避免围岩垮塌掉落到隧道中。挡土板420施作后,挡土板420的内壁与围护桩100相平齐,方便后续防水层430的安装。挡土板420的上部与顶板310连接,下部与隧道内的底板10连接,保证挡土板420安装紧固,避免被垮塌的岩土冲下。
步骤S180:在围护桩100和挡土板420的表面施作防水层430。
具体地,挡土板420施作完成后,在围护桩100和挡土板420的表面,采用HDPE复合防水卷材连续布设,防水层430可以避免水从挡土板420和围护桩100间的间隙流出,实现进一步防水。防水层430的高度与挡土板420的高度应相同,保证防水层430完全覆盖遮挡挡土板420,保证防水效果。
步骤S190:在防水层430和顶板310内侧施作侧墙440,且使侧墙440的下部与底板10连接。
具体地,侧墙440用于覆盖防水层430,避免防水层430被损坏,同时作为隧道的进一步支护。侧墙440的上部制作有倒角,倒角尺寸为1.3×0.65m,使侧墙440受力效果更好。
上述隧道防水结构及隧道防水方法,在周边环境受限,地表交通需要快速恢复的条件下,采用临时围护结构与永久框架隧道结构相结合的方式,缩短地表建设周期,快速恢复地面交通。采用顶板310和侧墙440不连续的防水铺设形式,注重防排水构造设计,使其更适用于临永结合的框架隧道结构,并确保防水有效。采用了边墙局部设置竖向排水管410、附加防水层430等措施,完善临永结合结构防排水系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护桩,布置于隧道的两侧;
纵横梁,设置于所述围护桩的桩顶,以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围护桩;
顶板防水结构,包括顶板、防水板及保护层,所述顶板浇筑于所述纵横梁内,且所述顶板与所述纵横梁的顶面平齐,所述防水板铺设于所述顶板上,且所述防水板的两侧延伸到所述纵横梁的外侧,所述保护层铺设于所述防水板上,所述保护层上能够铺设路面,以恢复地表交通;及
侧墙防水结构,包括排水管、挡土板、防水层及侧墙,所述排水管铺设于围岩上,所述排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所述挡土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围护桩之间以遮挡所述排水管,且所述挡土板的上部连接所述顶板,下部与隧道内的底部连接;所述防水层铺设在所述挡土板和所述围护桩的表面上,所述侧墙施作在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顶板的内侧,且所述侧墙的下部与底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横梁包括冠梁和横撑,所述冠梁连接同一排的所述围护桩,所述横撑连接位于不同排相邻的两个所述围护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的两侧延伸到所述冠梁的外侧,所述防水板和所述冠梁的外侧之间设有密封胶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和所述保护层之间铺设有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和所述防水层均为HDPE复合防水卷材。
CN201921338304.3U 2019-08-16 2019-08-16 隧道防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64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8304.3U CN210264760U (zh) 2019-08-16 2019-08-16 隧道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8304.3U CN210264760U (zh) 2019-08-16 2019-08-16 隧道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4760U true CN210264760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830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64760U (zh) 2019-08-16 2019-08-16 隧道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47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988A (zh) * 2019-08-16 2019-11-08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隧道防水结构及隧道防水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988A (zh) * 2019-08-16 2019-11-08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隧道防水结构及隧道防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4846B (zh) 一种利用预制结构盖挖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CN107558494B (zh)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11779027A (zh) 一种盖挖逆作建造地下车库的施工方法
CN109322330A (zh) 一种避免房屋拆迁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24988A (zh) 隧道防水结构及隧道防水方法
KR20180118009A (ko) 복층터널공법
KR100877452B1 (ko) 쓰리아치 굴착 터널의 중간벽체 시공 방법
HU226433B1 (en) Foundation slab of underground passage for road
CN210264760U (zh) 隧道防水结构
CN214887086U (zh) 坡面泥石流导排式明洞结构
CN107905795B (zh) 一种运营条件下地铁车站逆作拓建方法
CN112031119B (zh) 一种用于山区地形的大断面排洪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144503U (zh)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明洞接长结构
CN209760299U (zh) 一种避免房屋拆迁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
CN104895100B (zh) 建筑物密集区域建造地下空间沉箱施工方法
CN217026767U (zh) 一种明挖隧道上跨既有涵洞结构
CN110939139A (zh) 基于桩后异型挡墙刚性接触的桩板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110820804A (zh) 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半盖挖建造结构及方法
CN105986830A (zh) 路边条状地下车库的暗挖建造方法
CN210459300U (zh) 一种盖挖车站的围护结构
CN207376767U (zh) 一种进水渠结构
CN111501967A (zh) 不中断交通的隧道增设中心沟方案及快速施工方法
CN218562394U (zh) 具有大高差扶壁柱挡土墙的渣土池
CN214530762U (zh) 一种带边沟的挡墙结构
CN217710838U (zh) 一种用于既有管线的盖挖逆作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