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2500U -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2500U
CN212452500U CN202021083257.5U CN202021083257U CN212452500U CN 212452500 U CN212452500 U CN 212452500U CN 202021083257 U CN202021083257 U CN 202021083257U CN 212452500 U CN212452500 U CN 212452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
pier
pier body
plate body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32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刚
杨山
龙科模
魏源
龚平
梁肖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China Railway Erju 5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China Railway Erju 5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China Railway Erju 5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j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32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2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2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2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包括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所述墩体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连接,所述墩体一侧面与坝坡坡面连接,所述墩体的顶面高度小于坝体顶面高度;所述板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所述板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墩体的厚度;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侧面连接,若干个所述梁体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墩体、所述板体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该结构体系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较强的防渗功能,施工方法简单,工期短。

Description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坝是拦截水或河工险要处巩固提防的重要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年雨水的冲刷,砌体结构强度会出现劣化的现象,尤其像浆砌石结构的坝体,为了避免坝体随时发生破裂、整体滑移或倾覆的重大险情,对坝采取加固措施是及其重要的。对浆砌石坝现有加固技术中,一般采用抗滑桩、压脚、注浆加固等方法。但是对于坝体周围环境复杂,坝基的地下设置许多管道的情况,现有技术的加固方式会对坝体底部的管体造成破坏,或加固效果不佳,抗滑移稳定性差。
例如,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坝,该坝体原为浆砌石结构,由于该坝体建成年代久远,每逢雨季大量雨水对坝体表面进行冲刷,同时坝体东侧坝肩为场内北侧截洪沟的急流槽,坝体西侧下方为场内南侧截洪沟的箱涵,北侧、南侧截洪沟排水在坝脚处沉砂池汇合,暴雨期间过流量非常大,长此以往的冲刷使坝体表面及基底产生大量空洞,导致坝体随时可能发生破裂、整体滑移或倾覆的重大险情。目前,在对浆砌石坝现有加固技术中,一般采用抗滑桩、压脚、注浆加固等方法。但考虑到渗滤液调节池坝周边环境极为复杂,特别是坝体下游紧邻渗滤液处理厂、填埋气发电厂,坝基下方埋设的渗滤液导排管道错综复杂,并全部与厂内设备相连。如果采用在坝基设置抗滑桩,则桩身施工无法避免对渗滤液管道产生破坏;如果采用对坝体进行注浆加固,则其加固效果不足以在极端不利工况下保证坝体整体抗滑移性,且随着时间推移,砌体结构强度持续劣化降低,容易继续诱发坝体重大险情。
背景技术中关于现有坝体加固技术的描述是发明人对于本发明创新的认知论证分析的一部分,不应该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的现有技术,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本申请方案的新颖性或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对坝体进行加固方法中存在的加固效果不佳,抗滑移稳定性差、对坝体底部的管体造成破坏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利用有限的施工空间对浆砌石坝及时进行了加固,针对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施工可行性高,还能保证坝体及其周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包括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
所述墩体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连接,所述墩体一侧面与坝坡坡面连接,所述墩体的顶面高度小于坝体顶面高度;
所述板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所述板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墩体的厚度;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连接;
每个所述梁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侧面连接,若干个所述梁体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墩体、所述板体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组成的加固结构体系,墩体的存在有效提升了坝体的稳定性,背贴式梁体、板体反压于墩体上,有效提高了加固效果,同时加固结构体系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也加强了坝体的防渗性,本实用新型加固结构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利用有限的施工空间对浆砌石坝及时进行了加固,最大化的减少对原有坝体的扰动,针对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施工可行性高,还能保证坝体及其周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本实用新型梁体的设计在保证良好加固效果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材料用量、减少了工程量,便于施工操作,经济合理性高。
所述梁体的底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板体或墩体的厚度是指板体或墩体远离坝体的一侧与坝体坝坡的水平距离。
所述墩体、所述板体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是指所述墩体的一侧面、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坝坡坡面之间为无缝连接,紧贴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顶面位于坝体的中部高度处或中上部高度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为重力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通过若干个第一锚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一侧面与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二锚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三锚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与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四锚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梁体的底面与所述墩体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五锚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梁体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通过若干个第六锚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梁体和所述板体为一体式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嵌入坝脚外部基底的长度至少为0.5m,合适的嵌入长度有利于提高新建加固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露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为0.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嵌入坝坡坡面的长度至少为0.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露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为0.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墩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梁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一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二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三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四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五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第六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墩体的两端设置有台阶。暴雨期间,雨水直接冲刷墩顶可以通过台阶跌水消能后再让水利沿墩表面排放,防止长时间直接冲刷墩;同时,台阶式便于运营期间管理人员在墩顶行走、检查,保证检查人员安全,同时外观效果更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一种上述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建造墩体:
将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一部分嵌入坝脚外部基底,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
将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的一部分嵌入坝坡坡面,坝坡坡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的另一部分;
然后,在坝脚外部基底上方,紧邻坝坡坡面搭建所述墩体的钢筋框架,向所述墩体的钢筋框架中浇筑第一混凝土材料,得到墩体;
其中,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坝坡坡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的另一部分均置于所述墩体内;
步骤2、
建造板体:
将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墩体顶面,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的另一部分;
将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的一部分嵌入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的另一部分;
然后,在所述墩体顶面上方,紧邻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搭建所述板体的钢筋框架,向所述板体的钢筋框架中浇筑第二混凝土材料,得到板体;
其中,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的另一部分、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的另一部分均置于所述板体内;
步骤3:
建造若干个梁体:
将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墩体顶面,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的另一部分;
将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的另一部分;
然后,在所述墩体顶面上方,紧邻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搭建所述梁体的钢筋框架,向所述梁体的钢筋框架中浇筑第二混凝土材料,得到梁体;
其中,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的另一部分、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的另一部分均置于所述梁体内。
上述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具有简单的结构形式,操作简单,对施工速度和质量都能提供有效的保证,同时可用于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工期短;利用了原有坝体,在原有坝体不能破坏的基础上,采用这种施工方式将对原坝体的扰动性降到最低,及保证了加固效果,又保证了坝体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主要包括步骤1和步骤2,其中,步骤2、建造板体和若干个梁体:
将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墩体顶面,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的另一部分;
将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的一部分嵌入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的另一部分;
将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墩体顶面,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的另一部分;
然后,在所述墩体顶面上方,紧邻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搭建所述板体和若干个所述梁体的钢筋框架,浇筑第二混凝土材料,得到板体和若干个所述梁体;所述板体和若干个所述梁体为一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中,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的另一部分、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的另一部分均置于所述板体内;所述墩体顶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的另一部分、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外漏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的另一部分均置于所述梁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嵌入坝脚外部基底的长度至少为0.5m,合适的嵌入长度有利于提高新建加固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步骤1中,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露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为0.5m。
进一步的,步骤1中,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嵌入坝坡坡面的长度至少为 0.5m。
进一步的,步骤1中,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坝脚外部基底表面外露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为0.5m。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之间分散排布。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之间均匀分散排布。
进一步的,步骤1中,将若干个所述第一锚杆的一部分嵌入坝脚外部基底后,向嵌入孔内灌注水泥浆来固定锚杆。
进一步的,步骤1中,将若干个所述第二锚杆的一部分嵌入坝坡坡面后,向嵌入孔内灌注水泥浆来固定锚杆。
进一步的,步骤2中,将若干个所述第三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墩体顶面后,向嵌入孔内灌注水泥浆来固定锚杆。
进一步的,步骤2中,将若干个所述第四锚杆的一部分嵌入墩体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后,向嵌入孔内灌注水泥浆来固定锚杆。
进一步的,步骤3中,将若干个所述第五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墩体顶面后,向嵌入孔内灌注水泥浆来固定锚杆。
进一步的,步骤3中,将若干个所述第六锚杆的一部分嵌入所述板体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后,向嵌入孔内灌注水泥浆来固定锚杆。
进一步的,步骤1中,向所述墩体的钢筋框架中浇筑混凝土材料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
进一步的,步骤2中,向所述板体的钢筋框架中浇筑混凝土材料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
进一步的,步骤3中,向所述梁体的钢筋框架中浇筑混凝土材料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
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可以使得浇筑的材料均匀分散于钢筋框架中,有助于提高钢筋混凝土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步骤1中,浇筑第一混凝土材料后及时进行土工布覆盖保湿养护。
进一步的,步骤2中,浇筑第二混凝土材料后及时进行土工布覆盖保湿养护。
进一步的,步骤3中,浇筑第二混凝土材料后及时进行土工布覆盖保湿养护。
进一步的,步骤1中,建造墩体过程是将所述墩体沿坝坡坡面长度方向分段修建。分段修建可以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坝基暴露时间,缩短工期,同时,有助于把握墩体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的,步骤1中,建造墩体过程是将所述墩体沿坝坡坡面长度方向分段修建,先从中间段向两边方向修建,这种修建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坝基暴露时间,保证施工过程中原有坝体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步骤1中,建造墩体过程是将所述墩体沿坝坡坡面长度方向分段修建,修建每段墩体过程中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嵌入设置步骤也是分段进行。
进一步的,相邻两段墩体之间填充密封胶来做好施工缝隙问题的处理。
进一步的,步骤2中,建造板体过程是将所述板体沿坝坡坡面长度方向分段修建。分段修建可以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坝基暴露时间,缩短工期,同时,有助于把握墩体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的,步骤2中,建造板体过程是将所述板体沿坝坡坡面长度方向分段修建,每段板体的长度与板体底部对应每段墩体的长度相同。进一步的,步骤1中修完一段墩体后即可开始建造该墩体上部的一段板体。
进一步的,在建造墩体过程中,在墩体中预埋测斜管,用于监测加固结构深部位移。
进一步的,在建造墩体过程中,在墩体中预埋渗流水压计,用于监测加固结构的裂变情况。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三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四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五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六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组成的加固结构体系,墩体的存在有效提升了坝体的稳定性,背贴式梁体、板体反压于墩体上,有效提高了加固效果,同时加固结构体系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也加强了坝体的防渗性,本实用新型加固结构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利用有限的施工空间对浆砌石坝及时进行了加固,最大化的减少对原有坝体的扰动,针对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施工可行性高,还能保证坝体及其周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本实用新型梁体的设计在保证良好加固效果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材料用量、减少了工程量,便于施工操作,经济合理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截面示意图。
图2、实施例2加固结构体系示意图。
1-墩体;2-板体;3-梁体;4-第一锚杆;5-第二锚杆;6-坝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包括墩体1、板体2和若干个梁体3;所述墩体1、板体2和若干个梁体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墩体1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通过若干个第一锚杆4连接,所述墩体 1一侧面与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二锚杆5连接,所述墩体1的顶面高度低于坝体6顶面高度;所述墩体1顶面位于坝坡的中部高度
所述板体2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三锚杆连接;所述板体 2的厚度小于所述墩体1的厚度;所述板体2的一侧面与墩体1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四锚杆连接;
每个所述梁体3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五锚杆连接,每个所述梁体3与板体2为一体式结构,若干个所述梁体3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墩体1、所述板体2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其中,每个所述第一锚杆4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二锚杆5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三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四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五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墩体、板体和若干个梁体组成的加固结构体系,墩体的存在有效提升了坝体的稳定性,背贴式梁体、板体反压于墩体上,有效提高了加固效果,同时加固结构体系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也加强了坝体的防渗性,本实用新型加固结构对坝体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抗滑移稳定性强,利用有限的施工空间对浆砌石坝及时进行了加固,最大化的减少对原有坝体的扰动,针对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施工可行性高,还能保证坝体及其周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本实用新型梁体的设计在保证良好加固效果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材料用量、减少了工程量,便于施工操作,经济合理性高。
实施例2
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坝,该坝体6原为浆砌石结构,由于该坝体6建成年代久远,每逢雨季大量雨水对坝体6表面进行冲刷,同时坝体6东侧坝肩为场内北侧截洪沟的急流槽,坝体6西侧下方为场内南侧截洪沟的箱涵,北侧、南侧截洪沟排水在坝脚处沉砂池汇合,暴雨期间过流量非常大,长此以往的冲刷使坝体6表面及基底产生大量空洞,导致坝体6随时可能发生破裂、整体滑移或倾覆的重大险情。渗滤液调节池坝周边环境极为复杂,特别是坝体 6下游紧邻渗滤液处理厂、填埋气发电厂,坝基下方埋设的渗滤液导排管道错综复杂,并全部与厂内设备相连。
修建施工前,先将渗滤液调节池内水位降至安全液位以下;对新建重力墩施工范围内的渗滤液导排管、污水管等管线进行迁改;对原场内北侧截洪沟急流槽进行导改,导改后的北侧截洪沟远离新建重力墩施工范围,接入原有坝体 6南侧渗滤液处理厂内既有箱涵;对原场内南侧截洪沟箱涵进行导改,导改后的南侧截洪沟箱涵远离新建重力墩施工范围,接入原有坝体6南侧渗滤液处理厂内既有箱涵。
对上述浆砌石坝采用本实用新型加固结构体系,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造墩体:
在其位于原有坝体6坝脚汇合处的沉砂池内施作第一锚杆4,如图1所示,第一锚杆4采用HRB400Φ25钢筋,钻孔孔径Φ=70mm,按50cm×50cm间距布置。第一锚杆4伸入沉砂池底板下3m、伸出顶板1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固。第一锚杆4施工完成后,对沉砂池内回填C20混凝土进行封闭。
原有坝体6坝坡表面施作第二锚杆5,第二锚杆5采用HRB400Φ25钢筋,钻孔孔径Φ=70mm,按50cm×50cm间距梅花型布置,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固,锚固长度50cm,外露长度50cm。
如图2所示,新建墩体1长64m,厚6m,最大高度6m,埋入地面下1m,墩顶两端坡面做成台阶形,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新建墩体1从西至东依次划分为6段,其中第1段长9m、第2~5段长12m、第6段长7m。新建墩体1 分三次进行施工,首先施工第3、4段,接着施工第2、5段,最后施工第1、6 段。最大程度减少坝基暴露时间,保证施工过程中原有坝体6的稳定性。新建墩体1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每段墩体1混凝土分三次浇筑,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土工布覆盖保湿养护。在相邻两段新建墩体1间做好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内填充高模量聚氨酯密封胶。新建墩体1表面设置一层
Figure BDA0002537261840000151
抗裂钢筋网片,内部设置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采用DN32钢管,分纵向3层,竖向4层设置。
步骤2、建造板体和梁体
在墩体1的顶部修建板体2和若干个梁体3,板体2和若干个梁体3为一体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简称梁板,如图2所示,梁体3高75cm,宽50cm,每隔6m设置一道,梁体3间板厚0.3m,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新建背贴式梁板每次施工分段长度同墩体1保持一致,每段墩体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开始绑扎对应上部背贴式梁板钢筋。新建背贴式梁板与原有坝体6表面间施作锚筋连接。新建背贴式梁板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每段背贴式梁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土工布覆盖保湿养护。
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通过预埋、安装的监测设施对运营期的坝体6继续进行监测,收集并分析监测数据,以便更好的了解坝体6加固效果。
a.在新建墩体1中预埋3根测斜管,监测加固结构深部位移。
b.在新建墩体1基础内预埋3个渗流水压计,监测加固结构裂变。
c.在原有坝体6东、西侧坝肩上新安装2台GNSS监测站,结合坝顶已安装的2台GNSS监测站,共同对原有坝体6、坝肩表面位移,加固结构表面位移、沉降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在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坝周边环境极为复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创造施工条件,利用有限的施工空间对出现险情的浆砌石坝及时进行了加固,针对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施工可行性高。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坝体监测、稳定性分析、风险评估结果的要求下,创新性的采用了新建“重力墩+背贴式梁板”结构对浆砌石坝进行加固,使新建重力墩、背贴式梁板与原有坝体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在充分加强原有坝体的稳定性和防渗性的同时,节约了混凝土等材料用量、减少了工程量,便于施工操作,经济合理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墩体(1)、板体(2)和若干个梁体(3);
所述墩体(1)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连接,所述墩体(1)一侧面与坝坡坡面连接,所述墩体(1)的顶面高度小于坝体(6)顶面高度;
所述板体(2)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连接;所述板体(2)的厚度小于所述墩体(1)的厚度;所述板体(2)的一侧面与墩体(1)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连接;
每个所述梁体(3)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连接,每个所述梁体(3)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2)远离坝坡的侧面连接,若干个所述梁体(3)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墩体(1)、所述板体(2)与坝坡坡面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1)为重力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1)的底部与坝脚外部基底通过若干个第一锚杆(4)连接,和/或,所述墩体(1)一侧面与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二锚杆(5)连接,和/或,所述板体(2)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三锚杆连接,和/或,所述板体(2)的一侧面与墩体(1)顶面上方的坝坡坡面通过若干个第四锚杆连接,和/或,每个所述梁体(3)的底面与所述墩体(1)顶面通过若干个第五锚杆连接,和/或,每个所述梁体(3)的一侧面与所述板体(2)远离坝坡的另一侧面通过若干个第六锚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锚杆(4)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二锚杆(5)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三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四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每个所述第五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每个所述第六锚杆是钢筋材质结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1)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和/或所述板体(2)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和/或每个所述梁体(3)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3)和所述板体(2)为一体式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在墩体(1)的两端设置有台阶。
CN202021083257.5U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Active CN212452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3257.5U CN212452500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3257.5U CN212452500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2500U true CN212452500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92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3257.5U Active CN212452500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2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8616B2 (en) In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deep, large and long pit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suspension-type envelope enclosure
CN103953008B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的改进型混合坝
CN108442382B (zh) 横穿深基坑的压力管线原位保护及围护挡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080254B (zh) 用于斜边坡加固的排水抗滑桩-导水涵洞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131575A (zh) 一种岩溶高度发育地层坝基的堵漏排水方法
CN102345300A (zh) 海岸及人工岛地下结构建造方法
CN111139840B (zh) 一种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9403332B (zh) 砂卵石厚覆盖层宽浅河谷深基坑分层梯段组合开挖方法
CN109208545B (zh) 一种具有消能效果的人工景观溢流坝施工方法
CN113818402A (zh) 黏土心墙堆石坝的补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319501B (zh) 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2647468A (zh) 高边坡可透水场地的填筑结构及方法
CN111636483A (zh) 一种逆做混凝土结构缝隙防水装置以及施工方法
CN212452500U (zh)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
CN105970882A (zh) 解决面板坝施工期坝体反渗水问题的结构及其构造方法
CN206189430U (zh) 用于深覆盖层地基的排水沟
CN109024621A (zh) 路堤高边坡管桩复合挡土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455573U (zh) 一种岩溶地区水库全库盆防渗处理结构
CN111535260A (zh) 一种坝体的加固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19716A (zh) 海涂涌潮区公路隧道修建结构及其方法
CN112832288A (zh) 一种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hen et al. Application of new concept waterproofing in Xiang’an undersea tunnel, China
Scuero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canals with watertight geomembranes, in the dry and underwater
CN212000867U (zh) 一种土工膜水平防渗的封堵结构
CN212337307U (zh) 一种隧道下穿河道的拱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