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1432U -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 Google Patents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1432U
CN212431432U CN202021396848.8U CN202021396848U CN212431432U CN 212431432 U CN212431432 U CN 212431432U CN 202021396848 U CN202021396848 U CN 202021396848U CN 212431432 U CN212431432 U CN 212431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old storage
drainage
panel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68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建生
邱慧峰
李帅
赵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ld chain cube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ato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ato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ato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68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1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1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1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所述蓄冷条包括:蓄冷管套,包括:安装面板,弧形面板,两个侧面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弧形面板之间;两个端板,盖设在所述安装面板、所述弧形面板和所述两个侧面板的两端;蓄冷管,设于所述蓄冷管套内,且其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端板;多个第一导热肋片,分别连接所述蓄冷管;排水槽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弧形面板远离所述安装面板的一侧;排水槽,连接在所述排水槽连接杆远离所述弧形面板一端;相变材料层,填充所述蓄冷管套和所述蓄冷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冷条能够收集并排出冷凝水。

Description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冷条、一种蓄冷组件和一种冷藏车。
背景技术
在物流运输中,人们对物品的保鲜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因能够满足物品的保鲜要求而得以普遍应用。冷链物流主要采用冷藏车运输需要冷藏的物品例如需要保鲜的食材等,该冷藏车的冷藏车厢内设有蓄冷条,而蓄冷条通过充冷机进行充冷而获得足够的冷量,并且在冷藏车运输过程中保持冷藏车厢为低温状态,从而实现冷链运输。
但是,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由于蓄冷条因持续释放冷量而产生冷凝水,并且冷凝水在蓄冷条的外表面凝结形成水滴,并最终滴落在冷藏车厢内存放的待运输物品上,从而污染了待运输物品,并且有可能使得待运输物品因冷凝水的浸泡而导致腐烂变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蓄冷条、一种蓄冷组件和一种冷藏车,能够收集并排出冷凝水。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冷条,包括:蓄冷管套,包括:安装面板,弧形面板,两个侧面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弧形面板之间;两个端板,盖设在所述安装面板、所述弧形面板和所述两个侧面板的两端,且与所述安装面板、所述弧形面板、和所述两个端板形成蓄冷管容纳腔;蓄冷管,设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位于所述两个侧面板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端板;多个第一导热肋片,分别位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且分别连接所述蓄冷管;排水槽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弧形面板远离所述安装面板的一侧,且其端部设有排水槽连接头;排水槽,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接头相匹配的连接凹槽,所述排水槽连接头套接在所述连接凹槽内;相变材料层,填充所述蓄冷管容纳腔、且包裹所述蓄冷管和所述多个第一导热肋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罐包括:两个排水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弧形面板相对的两侧,且每一个所述排水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排水翅片,连接在所述弧形面板靠近所述侧面板的位置,且朝向所述侧面板设置;第二排水翅片,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翅片,且朝向所述侧面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包括:第一排水挡板;第二排水挡板,与所述第一排水挡板之间设有间隔,所述排水槽连接杆夹设于所述间隔内;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水挡板和所述第二排水挡板分别远离所述排水槽连接杆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排水挡板和所述第二排水挡板形成所述连接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冷条包括:多个连接杆,分别连接在所述蓄冷管和所述安装面板、所述蓄冷管和所述弧形面板之间,每一个所述连接杆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其交叉的第二导热肋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热肋片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其交叉的第二导热肋片;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热肋片连接的所述第二导热肋片交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冷条包括:多个第三导热肋片,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侧面板分别位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的一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冷组件,包括:载冷剂输入集管,设有输入开口;载冷剂输出集管,设有输出开口;多个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蓄冷条,间隔连接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之间,其中,每个所述蓄冷条的所述蓄冷管分别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组件还包括:载冷剂中转集管,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之间;其中,所述多个蓄冷条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蓄冷条间隔连接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之间,所述多个蓄冷条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蓄冷条间隔连接于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蓄冷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蓄冷条分别沿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于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的不同位置。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藏车,包括冷藏车车体,设有冷藏车厢,其中,所述冷藏车厢设有载冷剂输入端、载冷剂输出端和排水口;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蓄冷组件,设于所述冷藏车厢内;其中,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输入开口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入端,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输出开口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出端,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排水槽连通至所述排水口。
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所述蓄冷管套的弧形面板上连接排水槽,因此,所述蓄冷管套外壁上形成的冷凝水会沿着所述蓄冷管套的外表面流至所述排水槽内,所述排水槽再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冷条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蓄冷条100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蓄冷条100的蓄冷管2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蓄冷条100的蓄冷管套1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蓄冷条100的排水槽70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蓄冷组件20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蓄冷组件20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为蓄冷条;10为蓄冷管套;11为安装面板;12为侧面板;13为弧形面板; 14为端板;15为相变材料层;20为蓄冷管;30为连接杆;40为第一导热肋片;41为第二导热肋片;42为第三导热肋片;50为排水组件;51为第一排水翅片;52为第二排水翅片;60为排水槽连接杆;70为排水槽;71为第一排水挡板;72为第二排水挡板;73为连接件;
200为蓄冷组件;210为载冷剂输入集管;211为输入开口;220为载冷剂输出集管;221为输出开口;230为载冷剂中转集管;240为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冷条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蓄冷条100例如包括蓄冷管20、套设在蓄冷管20外部的蓄冷管套10、以及连接所述蓄冷管套10的排水槽70。
具体的,蓄冷管套10包括安装面板11、两个侧面板12、弧形面板13以及两个端板14;其中,两个侧面板12分别连接在安装面板11和弧形面板13之间,两个端板14分别盖设在安装面板11、两个侧面板12和弧形面板13的两端,并且两个侧面板12、安装面板11、弧形面板13和两个端板14形成蓄冷管容纳腔(图中未标识)。举例来说,安装面板11、两个侧面板12、弧形面板13以及两个端板14分别为铝合金材质的板材,可以是整体铝挤成型并得到蓄冷管套10,当然还可以是焊接成型以得到蓄冷管套10。
其中,蓄冷管20从其中一个端板14处穿入蓄冷管套10,并穿过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再从另一个端板14穿出蓄冷管套10,且蓄冷管20的两端分别暴露在两个端板14 的外侧;优选的,可以将蓄冷管20夹设在两个侧面板12之间。举例来说,蓄冷管20 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且为铝合金材质的圆管,两个端板14的中间位置开有与所述圆管相匹配的圆形开孔,蓄冷管20从其中一个端板14上的所述圆形开孔插入蓄冷管套 10内,穿过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并从另一个端板14上的所述圆形开孔穿出,并且蓄冷管20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的部分分别暴露在蓄冷管套10的外部。当然,蓄冷管套10 还可以完全包裹蓄冷管20,且蓄冷管20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端板14分别开设的所述圆形开孔。
其中,排水槽70连接在弧形面板13远离两个侧面板12以及安装面板11的一侧。举例来说,弧形面板13远离两个侧面板12的一侧连接有排水槽连接杆60,排水槽连接杆60远离弧形面板13的一端设置有排水槽连接头,所述排水槽连接头与排水槽70 嵌合连接。
为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施例,下面结合图2-图5,对本实施例的蓄冷条100 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优选的,蓄冷条100例如还包括:多个连接杆30,连接在蓄冷管20和蓄冷管套 10之间,用于将蓄冷管20稳固在蓄冷管套10内并保证蓄冷管20和蓄冷管套10之间的稳固性。
具体的,连接杆30例如有两根,且分别连接在蓄冷管20和安装面板11之间、以及蓄冷管20和弧形面板13之间。举例来说,其中一个连接杆30的一端垂直连接在安装面板11的中部,该连接杆30的另一端与蓄冷管20的外壁连接;与之对应的,另一个连接杆30的一端与蓄冷管20的外壁连接,该连接杆30的另一端连接在弧形面板 13的中部。当然,蓄冷管20和侧面板12之间也可以连接有连接杆30,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蓄冷条100例如还包括:多个第一导热肋片40和相变材料层15;其中,多个第一导热肋片40分别位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且分别周向均匀连接在蓄冷管 20的外壁;而相变材料层15填充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均匀夹设在蓄冷管20与蓄冷管套10之间以及多个第一导热肋片40之间。其中,多个第一导热肋片40用于增大蓄冷管20与相变材料层15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充冷效率,降低充冷时间。举例来说,相变材料层15例如为一级相变材料,可优选潜热大、相变过程可逆性良好、无毒无害、对金属无腐蚀性的相变材料,例如采用水和添加剂的混合物,该添加剂可以是现有的蓄冷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层40在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的填充率为80%~85%;而蓄冷管20内可以流动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具有无毒无害、化学稳定性好、比热大、粘度小、导热系数尽可能大等特点,优选为50%乙二醇水溶液。
在蓄冷管20中通入所述载冷剂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层15通过其与蓄冷管20的直接接触以及与第一导热肋片40的直接接触,以吸收所述载冷剂的冷量,从而快速高效的完成充冷过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导热肋片40可以上下对称和/或左右对称周向连接在蓄冷管20的外壁;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分布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蓄冷条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热肋片41,第二导热肋片41与第一导热肋片40交叉连接,第二导热肋片41最好与第一导热肋片40垂直交叉。举例来说,每一个导热肋片40分别交叉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导热肋片41,且相邻两个导热肋片41 之间设有一定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一导热肋片40分别连接的第二导热肋片41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连接杆30上也可以连接第二导热肋片41,多个第二导热肋片42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热肋片41的作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有多个第二导热肋片41的第一导热肋片40可以与另一个连接有多个第二导热肋片41的第一导热肋片40相邻,也可以与连接有一个第二导热肋片41的第一导热肋片40相邻;与之相应的,连接有一个第二导热肋片41的第一导热肋片40也可以与另一个连接有一个第二导热肋片41的第一导热肋片40相邻。具体可参见图3所示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蓄冷条100例如还包括:位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的多个第三导热肋片42,多个第三导热肋片42均匀连接至两个侧面板12的内壁。多个第三导热肋片42增加了蓄冷管套10与箱变材料层15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了蓄冷条100的冷量释放效率,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优选的,蓄冷条100例如还包括两个排水组件50,两个排水组件50分别连接在弧形面板13分别与两个侧面板12的连接处,且分别用于收集两个侧面板12流向弧形面板13的冷凝水。
具体的,排水组件50例如包括:第一排水翅片51和第二排水翅片52。第一排水翅片51的一端连接在弧形面板13靠近一个侧面板12的位置,其另一端朝向该侧面板 12的方向倾斜;第二排水翅片52的一端连接第一排水翅片51的所述另一端,第二排水翅片52的另一端朝向该侧面板12的方向倾斜当然,第二排水翅片52最好与侧面板 12平行设置(也即竖直设置)。其中,第二排水翅片52与侧面板12之间具有间隔,以收集从侧面板12上直接落下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不能沿着侧面板12滑落至弧形面板13。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侧面板12可以分别垂直连接安装面板11,安装面板11分别靠近两个侧面板12的两侧分别伸出连接耳(图中未标识),两个所述连接耳用于将蓄冷条100安装至在目标位置;当然为了保证安装强度,两个所述连接耳的厚度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以满足相应的安装强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侧面板12远离安装面板11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弧形面板13的两端。其中,弧型面板13的弧面可采用弧度大的椭圆面,便于弧形面板13 上的冷凝水汇聚至弧形面板13底端。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排水槽70例如包括:第一排水挡板71、与第一排水挡板71设有间隔的第二排水挡板72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件73。其中,连接件 73与第一排水挡板71和第二排水挡板72之间形成与排水槽连接杆60的所述排水槽连接头匹配的凹槽,且所述排水槽连接头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排水槽连接杆60靠近所述排水槽连接头的部分夹设在所述间隔内。
蓄冷条100的蓄冷管20、蓄冷管套10、多个连接杆30多种第一导热肋片41、多个第二导热肋片42、多个第三导热肋片43以及排水组件均可为铝合金材质。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蓄冷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蓄冷组件200例如包括:载冷剂输入集管210、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以及连通在两者之间的多个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蓄冷条100。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载冷剂输入集管210的一端设有输入开口211,另一端封闭;载冷剂输出集管220的一端设有输出开口221,另一端封闭;每一个蓄冷条100 的蓄冷管20两端的开口分别连通至载冷剂输入集管210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举例来说,载冷剂输入集管210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上分别开有多个蓄冷条连接开口(图中未标识),所述蓄冷条连接开口例如设有内螺纹,蓄冷管20两端的开口处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将多个蓄冷管20分别连接在载冷剂输入集管210 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之间;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蓄冷管20可拆卸的连接在载冷剂输入集管210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之间,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蓄冷组件200例如还包括至少一个载冷剂中转集管230,至少一个载冷剂中转集管230设置在载冷剂输入集管210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之间。举例来说,在设有一个载冷剂中转集管230,多个蓄冷条100呈两排分布,其中一部分蓄冷条100 连通在载冷剂输入集管210和载冷剂中转集管230之间,另一部分蓄冷条100连通在载冷剂输出集管220和载冷剂中转集管230之间,且多个蓄冷条100在载冷剂中转集管230上的连接位置不同。当然设置两个以上载冷剂中转集管230可将多个蓄冷条100 呈三排以上的形式连接在载冷剂输入集管210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之间。
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参见图7,蓄冷组件2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例如为:载冷剂输入集管210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之间通过连接软管240连通有多排蓄冷条100;连接软管240可以为橡胶软管,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质的软管。举例来说,载冷剂输入集管210连通接入第一排的四个蓄冷条100,第一排四个蓄冷条100 分别通过四个连接软管240分别连通第二排的四个蓄冷条100;第二排的四个蓄冷条 100再分别通过四个连接软管240分别连通第三排的四个蓄冷条100;第三排的四个蓄冷条100再分别通过四个连接软管240分别连通载冷剂输出集管220。当然,蓄冷组件200的排数以及每排的蓄冷条100的数量不限于此,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蓄冷组件200的工作方式可以为:载冷剂输入集管210通过输入开口211连接至充冷机的载冷剂输出端,而载冷剂输出集管220通过输出开口221连接至所述充冷机的载冷剂回流端;启动所述充冷机,所述充冷机通过所述载冷剂输出端输出载冷剂至载冷剂输入集管210;所述载冷剂在载冷剂输入集管210中分别流入第一排的多个蓄冷条100内,并且依次流经第二排的多个蓄冷条100,直至流至连通载冷剂输出集管 220的最后一排的多个蓄冷条100;最后,所述载冷剂再通过所述载冷剂回流端回流至所述充冷机。
【第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图中未示出),所述冷藏车包括冷藏车车体和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蓄冷组件200,其中所述冷藏车车体设有冷藏车厢,蓄冷组件200例如设于所述冷藏车厢内,例如蓄冷组件200可以安装在冷藏车厢内部的顶面上。
优选的,所述冷藏车厢还设有载冷剂输入端、载冷剂输出端和排水口;蓄冷组件200的输入开口211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入端处,蓄冷组件200的输出开口221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出端处,所述蓄冷组件200的所述排水槽70连通至所述排水口。
优选的,可根据所述车厢的长度布置蓄冷组件200,因此可以根据车厢的长度设置蓄冷组件200为具有一排蓄冷条100或多排蓄冷条100;具体参照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所述冷藏车厢还可以设有多组载冷剂输入端和载冷剂输出端,其中每一组载冷剂输入端和载冷剂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单排结构的蓄冷组件200;这样在充冷过程中,每一个蓄冷条100均能够与具有充足冷量的载冷剂相接触,温差相对较大,从而提高了冷量传递效率。
可以采用充冷机对所述冷藏车进行充冷,其过程例如包括:将所述充冷机用于输出具有充足冷量的载冷剂的管道连接至所述载冷剂输入端,将所述充冷机用于回收冷量不足的载冷剂的管道连接至所述载冷剂输出端;开启所述充冷机,将所述具有充足冷量的载冷剂泵入蓄冷组件200中的每一个蓄冷条100,然后将完成充冷的所述冷量不足的载冷剂回流至充冷机,直至完成对蓄冷组件200的多个蓄冷条100的充冷。
所述冷藏车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每一个蓄冷条100产生的冷凝水分别收集在排水组件50以及排水槽70内,并且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蓄冷组件200还可以用在冷藏库等不可移动的冷藏设备中,例如设置在所述冷藏库的顶部并且通过定期为蓄冷组件200进行充冷,以保持冷藏库中的低温环境。具体的,蓄冷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冷藏库中的方式与所述冷藏车的方式可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蓄冷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冷管套,包括:
安装面板;
弧形面板;
两个侧面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弧形面板之间;
两个端板,盖设在所述安装面板、所述弧形面板和所述两个侧面板的两端,且与所述安装面板、所述弧形面板、和所述两个端板形成蓄冷管容纳腔;
蓄冷管,设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位于所述两个侧面板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端板;
多个第一导热肋片,分别位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内,且分别连接所述蓄冷管;
排水槽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弧形面板远离所述安装面板的一侧,且其端部设有排水槽连接头;
排水槽,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接头相匹配的连接凹槽,所述排水槽连接头套接在所述连接凹槽内;
相变材料层,填充所述蓄冷管容纳腔、且包裹所述蓄冷管和所述多个第一导热肋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排水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弧形面板相对的两侧,且每一个所述排水组件分别包括:
第一排水翅片,连接在所述弧形面板靠近所述侧面板的位置,且朝向所述侧面板设置;
第二排水翅片,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翅片,且朝向所述侧面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槽包括:
第一排水挡板;
第二排水挡板,与所述第一排水挡板之间设有间隔,所述排水槽连接杆夹设于所述间隔内;
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水挡板和所述第二排水挡板分别远离所述排水槽连接杆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排水挡板和所述第二排水挡板形成所述连接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连接杆,分别连接在所述蓄冷管和所述安装面板、所述蓄冷管和所述弧形面板之间,每一个所述连接杆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其交叉的第二导热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条,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热肋片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其交叉的第二导热肋片;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热肋片连接的所述第二导热肋片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三导热肋片,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侧面板分别位于所述蓄冷管容纳腔的一侧。
7.一种蓄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冷剂输入集管,设有输入开口;
载冷剂输出集管,设有输出开口;
多个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蓄冷条,间隔连接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之间,其中,每个所述蓄冷条的所述蓄冷管分别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载冷剂中转集管,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之间;
其中,所述多个蓄冷条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蓄冷条间隔连接于所述载冷剂输入集管和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之间,所述多个蓄冷条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蓄冷条间隔连接于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和所述载冷剂输出集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蓄冷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蓄冷条分别沿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于所述载冷剂中转集管的不同位置。
10.一种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藏车车体,设有冷藏车厢,其中,所述冷藏车厢设有载冷剂输入端、载冷剂输出端和排水口;
如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蓄冷组件,设于所述冷藏车厢内;
其中,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输入开口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入端,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输出开口设于所述载冷剂输出端,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排水槽连通至所述排水口。
CN202021396848.8U 2020-07-15 2020-07-15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Active CN212431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848.8U CN212431432U (zh) 2020-07-15 2020-07-15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848.8U CN212431432U (zh) 2020-07-15 2020-07-15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1432U true CN212431432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9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6848.8U Active CN212431432U (zh) 2020-07-15 2020-07-15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14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4258A (zh) * 2020-07-15 2020-10-30 中达通智慧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4258A (zh) * 2020-07-15 2020-10-30 中达通智慧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0781B (zh) 基于整体式蓄冷板的保温集装箱及其充冷供冷方法
US6106972A (en) Battery cooling system
KR101137031B1 (ko) 축냉 열교환기
CN108826758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KR101742587B1 (ko) 증발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EP2653329B1 (en) Evaporator for air conditioning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a thermal syphon operation mode
JPH09126677A (ja) 蓄熱装置動作方法、蓄熱装置及び冷却装置
CN212431432U (zh)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US8991476B2 (en) Thermal storage device
CN111845276A (zh) 可排冷凝水的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WO2005003653A1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with ice-maker
CN215477246U (zh) 一种多温区冷板和冷藏集装箱
CN111731072A (zh)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US20150198386A1 (en) Tube-fin thermal storage evaporator
CN210292461U (zh) 一种制冰蒸发器
CN212242898U (zh)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CN111854258A (zh) 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箱
CN110986462A (zh) 一种高效充冷冰排
CN212422749U (zh) 可排冷凝水的蓄冷条、蓄冷组件和冷藏车
CN216048498U (zh) 换热器及存储设备
CN212431472U (zh) 可更换蓄冷管的蓄冷条、蓄冷组件、冷藏车和冷藏装置
CN212227455U (zh) 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
CN211977354U (zh) 一种高效充冷冰排
CN209877439U (zh) 用于保温集装箱的整体式蓄冷板
CN112033082A (zh) 可更换蓄冷管的蓄冷条、蓄冷组件、冷藏车和冷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9

Address after: Room 1222, 12 / F, building 1, No. 85, Mingnan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0

Patentee after: Cold chain cube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 / F, block a, 1229 Zhoujiazui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2

Patentee before: Zhongdato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