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4294U -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 Google Patents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24294U
CN212424294U CN202020714470.5U CN202020714470U CN212424294U CN 212424294 U CN212424294 U CN 212424294U CN 202020714470 U CN202020714470 U CN 202020714470U CN 212424294 U CN212424294 U CN 212424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goods
line
conveyor belt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44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道洪
陈勇军
钟大亮
黄林
余连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ji Intelligent System Co.,Ltd.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Tianji Industrial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Tianji Industrial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44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24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24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24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线体,包括:入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以及取放料传送线。入料传送线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转运模组、以及第一扫码模组;第一转运模组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流转方向垂直;出料传送线包括:第二传送带和第二转运模组;第二转运模组的传送方向与第二传送带的流转方向垂直;取放料传送线包括:第三传送带、顶升上料模组、以及第二扫码模组。同时,本申请还提供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以及取放料传送线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Description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仓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搬运线体、一种取放设备、以及一种立体仓库。
背景技术
传统的仓库需要大量的占地面积以适应大量的货物存放,并且需要大量物流人员对货物进行搬运及管理。为解决占地面积过大及人力投入过多且容易出错的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了立体仓库项目,而该项目的存取功能的实现主要由搬运线体及堆垛机完成。搬运线体用于实现货物在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相互流转。而堆垛机则用于将货物从货架的取放点转移至货架指定的收纳位。
一般地,传统的运输线体主要是解决上料点与下料点两者之间的产品转移,而立体仓库还涉及多个货架,需要实现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货物流转,传统的运输线体难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搬运线体,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以及取放料传送线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一种搬运线体,包括:
入料传送线;入料传送线包括:第一传送带、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第一转运模组、以及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第一扫码模组;第一传送带设有第一转运工位和第一等待工位;第一等待工位于第一转运工位的上游;第一转运模组位于第一转运工位,且第一转运模组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流转方向垂直;第一扫码模组位于第一等待工位;
设置于入料传送线一侧的出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包括:与第一传送带反向设置的第二传送带和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第二转运模组;第二传送带设有第二转运工位和第二等待工位;第二等待工位与第一等待工位位于垂直第一传送带的直线上;第二等待工位于第二转运工位的上游;第二转运模组位于第二转运工位,且第二转运模组的传送方向与第二传送带的流转方向垂直;以及
设置于入料传送线相背于出料传送线的一侧的取放料传送线;取放料传送线包括:垂直于第一传送带设置的第三传送带、设置于第三传送带的顶升上料模组、以及设置于第三传送带的第二扫码模组;第二扫码模组位于顶升上料模组的一侧;第三传送带、第一转运工位、以及第二转运工位位于同一直线上;顶升上料模组位于第三传送带背离第一传送带的一端。
上述搬运线体,入料时,货物从入仓口通过入料传送线的第一传送带流转向目标的货架,当货物流转至目标的货架之前,在第一等待工位通过扫码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在进入第一转运工位时,第一转运模组将货物换向并且转运至取放料传送线。取放料传送线的第三传送带将货物流转至货架的取放点,再次通过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将货物从第三传送带上抬起并且等待堆垛机取货。出料时,货物被堆垛机放置在顶起状态的顶升上料模组上,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下沉将货物放到第三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将货物流转回第一传送带上的第一转运模组上,第一转运模组和第二转运模组将货物从第一转运工位带入第二转运工位,货物进入到第二转运工位后,在第二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出仓口流转。通过上述设计,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以及取放料传送线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运模组包括:升降台、连接升降台的升降驱动器、安装在升降台上的输送带、以及连接输送带的转运驱动器。当货物需要转运时,升降驱动器带动升降台抬升,使得货物从第一传送带上抬起,接着,转运驱动器带动输送带动作以将货物转运向预设的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还设有分料工位;分料工位位于第一等待工位的上游;为了避免货物紧挨着进入到第一等待工位中,可以设置分料工位,分料的实现可以通过控制第一传送带的暂停和通过物理拦截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入料传送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阻挡模组;阻挡模组包括:挡料板和连接挡料板的挡料驱动器。挡料驱动器带动挡料板升起,从而拦截货物,可以实现货物在指定位置的停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顶升上料模组包括:升降架和连接升降架的顶升驱动器。工作时,顶升驱动器带动升降架升起,使得位于升降架上的货物被抬起以脱离第三传送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搬运线体还包括:收纳箱;收纳箱用于承载货物并且在入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以及取放料传送线之间流转;收纳箱的外侧设有识别码。收纳箱可以收容货物,使得货物的流转更加稳定,并且有利于货物的存储摆放,同时,识别码可以配合扫码模组实现货物信息和存储信息的识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码包括: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射频标签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应用场景需求,识别码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射频标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入料传送线还包括:位于第一转运工位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电连接第一转运模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转运工位上的货物的有无以避免第一转运模组空载运作;出料传送线还包括:位于第二转运工位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第二转运模组;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转运工位上的货物的有无以避免第二转运模组空载运作。利用第一传感器可以避免第一转运模组出现空载,同理,利用第二传感器可以避免第二转运模组出现空载,提高设备工作的精确性。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取放设备。
一种取放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搬运线体,还包括:堆垛机;堆垛机相邻取放料传送线设置。
上述取放设备,入料时,货物从入仓口通过入料传送线的第一传送带流转向目标的货架,当货物流转至目标的货架之前,在第一等待工位通过扫码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在进入第一转运工位时,第一转运模组将货物换向并且转运至取放料传送线。取放料传送线的第三传送带将货物流转至货架的取放点,再次通过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将货物从第三传送带上抬起并且等待堆垛机取货。出料时,货物被堆垛机放置在顶起状态的顶升上料模组上,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下沉将货物放到第三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将货物流转回第一传送带上的第一转运模组上,第一转运模组和第二转运模组将货物从第一转运工位带入第二转运工位,货物进入到第二转运工位后,在第二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出仓口流转。通过上述设计,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以及取放料传送线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立体仓库。
一种立体仓库,包括上述的取放设备,还包括:货架;货架相邻堆垛机设置。
上述立体仓库,入料时,货物从入仓口通过入料传送线的第一传送带流转向目标的货架,当货物流转至目标的货架之前,在第一等待工位通过扫码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在进入第一转运工位时,第一转运模组将货物换向并且转运至取放料传送线。取放料传送线的第三传送带将货物流转至货架的取放点,再次通过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将货物从第三传送带上抬起并且等待堆垛机取货。出料时,货物被堆垛机放置在顶起状态的顶升上料模组上,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下沉将货物放到第三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将货物流转回第一传送带上的第一转运模组上,第一转运模组和第二转运模组将货物从第一转运工位带入第二转运工位,货物进入到第二转运工位后,在第二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出仓口流转。通过上述设计,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出料传送线、以及取放料传送线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搬运线体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搬运线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搬运线体的货物流转原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搬运线体中的入料传送线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入料传送线中的第一转运模组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入料传送线中的阻挡模组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载物机构中的出料传送线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载物机构中的取放料传送线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取放料传送线中的顶升上料模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搬运线体中的收纳箱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搬运线体的工作状态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0-搬运线体;
10-入料传送线,11-第一传送带,111-第一转运工位,112-第一等待工位,113-分料工位,12-第一转运模组,121-升降台,122-升降驱动器,123-输送带,124-转运驱动器,13-阻挡模组,131-挡料板,132-挡料驱动器;
20-出料传送线,21-第二传送带,211-第二转运工位,212-第二等待工位,22-第二转运模组;
30-取放料传送线,31-第三传送带,311-取放料工位,32-顶升上料模组,321-升降架,322-顶升驱动器,33-第三传感器;
40-收纳箱,41-识别码;
50-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搬运线体100。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搬运线体100包括:入料传送线10、设置于入料传送线10一侧的出料传送线20、以及设置于入料传送线10相背于出料传送线20的一侧的取放料传送线30。如图3所示,入料传送线10用于将货物流转至货架所对应的取放料传送线30,而取放料传送线30则用于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10与取放料点之间的流转。当货物从货架中取出时,从取放料传送线30回流至入料传送线10并且转移至出料传送线20,通过出料传送线20将货物运转至出仓口。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货架为多个,因此,取放料传送线30也为多个,并且沿入料传送线10的流转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下文,结合图1至图11,对上述的搬运线体100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入料传送线10包括:第一传送带11、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1的第一转运模组12、以及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1的第一扫码模组(图未示)。第一传送带11设有第一转运工位111和第一等待工位112。第一等待工位112于第一转运工位111的上游。第一转运模组12位于第一转运工位111,且第一转运模组12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11的流转方向垂直。第一扫码模组位于第一等待工位112。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运模组12包括:升降台121、连接升降台121的升降驱动器122、安装在升降台121上的输送带123、以及连接输送带123的转运驱动器124。当货物需要转运时,升降驱动器122带动升降台121抬升,使得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上抬起,接着,转运驱动器124带动输送带123动作以将货物转运向预设的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11还设有分料工位113。分料工位113位于第一等待工位112的上游。对于分料的实现,可以通过物理拦截和第一传送带11的停顿实现。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入料传送线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1的阻挡模组13。阻挡模组13包括:挡料板131和连接挡料板131的挡料驱动器132。挡料驱动器132带动挡料板131升起,从而拦截货物,可以实现货物在指定位置的停留。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运工位111、第一等待工位112、以及分料工位113均设置阻挡模组13,使得货物可以准确地停留在对应的位置。
如图7所示,出料传送线20包括:与第一传送带11反向设置的第二传送带21和设置于第二传送带21的第二转运模组22。第二传送带21设有第二转运工位211和第二等待工位212。第二等待工位212与第一等待工位112位于垂直第一传送带11的直线上。第二等待工位212于第二转运工位211的上游。第二转运模组22位于第二转运工位211,且第二转运模组22的传送方向与第二传送带21的流转方向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运模组22的结构与第一转运模组12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与入料传送线10类似,在本实施例中,出料传送线20也可以包括阻挡模组13。例如,在第二转运工位211处设置阻挡模组13。
如图8所示,取放料传送线30包括:垂直于第一传送带11设置的第三传送带31、设置于第三传送带31的顶升上料模组32、以及设置于第三传送带31的第二扫码模组(图未示)。第二扫码模组位于顶升上料模组32的一侧。第三传送带31、第一转运工位111、以及第二转运工位211位于同一直线上。顶升上料模组32位于第三传送带31背离第一传送带11的一端。第二扫码模组对于将要上架到货架的货物和从货架卸下的货物的识别码41进行扫描识别。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升上料模组32包括:升降架321和连接升降架321的顶升驱动器322。工作时,顶升驱动器322带动升降架321升起,使得位于升降架321上的货物被抬起以脱离第三传送带31。例如,在第三传送带31上设置取放料工位311,当货物流转至取放料工位311时,顶升上料模组32将货物抬起以等待堆垛机抓取。
如图1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搬运线体100还包括:收纳箱40。收纳箱40用于承载货物并且在入料传送线10、出料传送线20、以及取放料传送线30之间流转。收纳箱40的外侧设有识别码41。收纳箱40可以收容货物,使得货物的流转更加稳定,并且有利于货物的存储摆放,同时,识别码41可以配合扫码模组实现货物信息和存储信息的识别。
进一步地,识别码41包括: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射频标签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应用场景需求,识别码41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射频标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识别码41为二维码,并且设置在收纳箱40的外周侧。该二维码可以打印于卡片上,并且通过插槽滑动设置在收纳箱40的外周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入料传送线1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转运工位111的第一传感器(图未示)。第一传感器电连接第一转运模组12。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转运工位111上的货物的有无以避免第一转运模组12空载运作。出料传送线20还包括:位于第二转运工位211的第二传感器(图未示)。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第二转运模组22。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转运工位211上的货物的有无以避免第二转运模组22空载运作。利用第一传感器可以避免第一转运模组12出现空载,同理,利用第二传感器可以避免第二转运模组22出现空载,提高设备工作的精确性。例如,如图8所示,取放料传送线3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三传送带31一侧的第三传感器33,该第三传感器33高于第三传送带31的承载面设置,用于检测顶升上料模组32顶起后,是否有货物在顶升上料模组3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21、以及第三传送带31均为滚筒式传送结构,其好处在于,在相邻的滚筒之间可以设置满足其他部件穿插动作的间隙,有利于布局其他动作结构,例如穿插设置第一转运模组12、第二转运模组22、阻挡模组13等。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搬运线体100还可以包括:电控箱50。根据货架的数量,可以对入料传送线10、出料传送线20、以及取放料传送线30进行扩展。进一步地,还可以对入料传送线10、出料传送线20、以及取放料传送线30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进行管理,在每个子区域中设置一个电控箱50进行区域管控。
上述搬运线体100,入料时,货物从入仓口通过入料传送线10的第一传送带11流转向目标的货架,当货物流转至目标的货架之前,在第一等待工位112通过扫码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在进入第一转运工位111时,第一转运模组12将货物换向并且转运至取放料传送线30。取放料传送线30的第三传送带31将货物流转至货架的取放点,再次通过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32将货物从第三传送带31上抬起并且等待堆垛机取货。出料时,货物被堆垛机放置在顶起状态的顶升上料模组32上,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32下沉将货物放到第三传送带31,第三传送带31将货物流转回第一传送带11上的第一转运模组12上,第一转运模组12和第二转运模组22将货物从第一转运工位111带入第二转运工位211,货物进入到第二转运工位211后,在第二传送带21的带动下向出仓口流转。通过上述设计,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10、出料传送线20、以及取放料传送线30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取放设备。
该取放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搬运线体100,还包括:堆垛机。堆垛机相邻取放料传送线30设置。
上述取放设备,入料时,货物从入仓口通过入料传送线10的第一传送带11流转向目标的货架,当货物流转至目标的货架之前,在第一等待工位112通过扫码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在进入第一转运工位111时,第一转运模组12将货物换向并且转运至取放料传送线30。取放料传送线30的第三传送带31将货物流转至货架的取放点,再次通过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32将货物从第三传送带31上抬起并且等待堆垛机取货。出料时,货物被堆垛机放置在顶起状态的顶升上料模组32上,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32下沉将货物放到第三传送带31,第三传送带31将货物流转回第一传送带11上的第一转运模组12上,第一转运模组12和第二转运模组22将货物从第一转运工位111带入第二转运工位211,货物进入到第二转运工位211后,在第二传送带21的带动下向出仓口流转。通过上述设计,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10、出料传送线20、以及取放料传送线30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立体仓库。
该立体仓库包括取放设备,还包括:货架。货架相邻堆垛机设置。
上述立体仓库,入料时,货物从入仓口通过入料传送线10的第一传送带11流转向目标的货架,当货物流转至目标的货架之前,在第一等待工位112通过扫码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在进入第一转运工位111时,第一转运模组12将货物换向并且转运至取放料传送线30。取放料传送线30的第三传送带31将货物流转至货架的取放点,再次通过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32将货物从第三传送带31上抬起并且等待堆垛机取货。出料时,货物被堆垛机放置在顶起状态的顶升上料模组32上,扫码确认后,顶升上料模组32下沉将货物放到第三传送带31,第三传送带31将货物流转回第一传送带11上的第一转运模组12上,第一转运模组12和第二转运模组22将货物从第一转运工位111带入第二转运工位211,货物进入到第二转运工位211后,在第二传送带21的带动下向出仓口流转。通过上述设计,实现货物从入仓口、出仓口、以及货架的取放点三者之间的流转,利用转运模组实现货物在入料传送线10、出料传送线20、以及取放料传送线30之间的换向流转,扫码核对货物信息,为立体仓库的提供高效、流畅和高精度的货物流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料传送线;所述入料传送线包括:第一传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第一转运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第一扫码模组;所述第一传送带设有第一转运工位和第一等待工位;所述第一等待工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的上游;所述第一转运模组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且所述第一转运模组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流转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扫码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等待工位;
设置于所述入料传送线一侧的出料传送线;所述出料传送线包括: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反向设置的第二传送带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第二转运模组;所述第二传送带设有第二转运工位和第二等待工位;所述第二等待工位与所述第一等待工位位于垂直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直线上;所述第二等待工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的上游;所述第二转运模组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且所述第二转运模组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流转方向垂直;以及
设置于所述入料传送线相背于所述出料传送线的一侧的取放料传送线;所述取放料传送线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的第三传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顶升上料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第二扫码模组;所述第二扫码模组位于所述顶升上料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一转运工位、以及所述第二转运工位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顶升上料模组位于所述第三传送带背离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模组包括:升降台、连接所述升降台的升降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升降台上的输送带、以及连接所述输送带的转运驱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还设有分料工位;所述分料工位位于所述第一等待工位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传送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阻挡模组;所述阻挡模组包括:挡料板和连接所述挡料板的挡料驱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上料模组包括:升降架和连接所述升降架的顶升驱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用于承载货物并且在所述入料传送线、所述出料传送线、以及所述取放料传送线之间流转;所述收纳箱的外侧设有识别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码包括: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射频标签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搬运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传送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转运模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转运工位上的货物的有无以避免所述第一转运模组空载运作;所述出料传送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转运模组;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转运工位上的货物的有无以避免所述第二转运模组空载运作。
9.一种取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搬运线体,还包括:堆垛机;所述堆垛机相邻所述取放料传送线设置。
10.一种立体仓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放设备,还包括:货架;所述货架相邻所述堆垛机设置。
CN202020714470.5U 2020-04-30 2020-04-30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Active CN212424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4470.5U CN21242429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4470.5U CN21242429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24294U true CN212424294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88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4470.5U Active CN21242429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2429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3139A (zh) * 2021-02-09 2021-06-22 无锡永凯达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升降滚筒式流水线
CN113947852A (zh) * 2021-10-15 2022-01-18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助提货装置、自助提货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4313727A (zh) * 2021-12-20 2022-04-12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生产工序间的智能仓库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08209A (zh) * 2021-03-18 2022-09-27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集库存管理功能的全自动上下料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3139A (zh) * 2021-02-09 2021-06-22 无锡永凯达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升降滚筒式流水线
CN115108209A (zh) * 2021-03-18 2022-09-27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集库存管理功能的全自动上下料系统及方法
CN115108209B (zh) * 2021-03-18 2024-02-09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集库存管理功能的全自动上下料系统及方法
CN113947852A (zh) * 2021-10-15 2022-01-18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助提货装置、自助提货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4313727A (zh) * 2021-12-20 2022-04-12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生产工序间的智能仓库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24294U (zh) 搬运线体、取放设备和立体仓库
KR102278785B1 (ko) 물품 재배열 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물품 보관 설비
US2009025786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loading trays having a pallet layer loaded
CN103889864A (zh) 用于从仓库提供运输单元的方法
CN103764523A (zh) 存储和/或拣选产品单元的方法
CN108750723B (zh) 装车系统及方法
TW200938475A (en) Transfer vehicle, particularly in air transport, to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cargo containers
CN113511447B (zh) 料箱处理系统、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38966A (zh) 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
CN217295851U (zh) 仓储物流系统的工作站
CN108177915B (zh) 一种洁净自动库仓储系统
EP0794913B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sheet stacks
CN213621669U (zh) 一种柔性仓储管理系统
KR101001209B1 (ko) 물류시스템
CN111806942A (zh) 一种自动进出货的集装箱式货仓及其工作方法
JP3906877B2 (ja) 自動倉庫設備におけるパレットおよびケースの搬送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CN217755236U (zh) 一种托盘与料箱复合储存系统
JP2017039597A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CN115231184B (zh) 一种仓储工作站及仓储系统
CN220885650U (zh) 一种基于多料箱机器人的快捷提升自动输送线
CN115140477B (zh) 一种仓库管理系统
CN217147470U (zh) 一种车间物流输送系统
CN218049053U (zh) 拣选系统
CN217707391U (zh) 一种纸卷柔性化存储系统
CN107902316B (zh) 面料卷智能仓储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building 3, No. 6, Gongye Xisan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ianji Intelligent System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building 3, No. 6, Gongye Xisan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TIANJI INDUSTRIAL INTELLIGENT SYSTEM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