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7476U -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7476U
CN212417476U CN202021025062.5U CN202021025062U CN212417476U CN 212417476 U CN212417476 U CN 212417476U CN 202021025062 U CN202021025062 U CN 202021025062U CN 212417476 U CN212417476 U CN 212417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chamber
cavity
regenerati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50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甦
段元敏
刘清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50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7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7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7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涉及吸附技术领域。吸附装置包括壳体、吸附芯和连接腔,壳体包括框体及隔板,隔板与框体连接,隔板将框体分割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吸附芯包括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第一吸附区域与第一腔体对应,第二吸附区域与第二腔体对应,第一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侧及第一出风侧,第二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侧及第二出风侧,连接腔的一端与第一出风侧对应,连接腔的另一端与第二进风侧对应。在本实用新型中,待吸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的两次吸附有效提高了吸附装置对待吸附气体吸附,提高了对待吸附气体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附模块,吸附区只进行一次原始气体吸附作业,后就进行对外排放。由于吸附模块制作工艺限制,有效的吸附材料成分占模块总量比例较低,适合连续用于处理大风量,低浓度气体,而在处理中等或以上浓度的原始气体时,吸附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装置,能够提高吸附装置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系统,能够提高干燥系统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吸附装置包括壳体、吸附芯和连接腔,所述壳体包括框体及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框体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框体分割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吸附芯包括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所述第一吸附区域与所述第一腔体对应,所述第二吸附区域与所述第二腔体对应,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侧及第一出风侧,所述第二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侧及第二出风侧,所述连接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侧对应,所述连接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侧对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及再生组件,所述吸附芯通过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再生腔,所述转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所述第二吸附区域安装在所述再生腔内,所述再生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所述第二吸附区域进行脱附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再生组件包括加热器、进风风机及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所述进风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再生腔连接,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进风通道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附芯穿过所述再生腔,将所述再生腔分割成进风腔及出风腔,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出风腔伸出所述框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再生板,所述再生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再生板、所述隔板及所述框体形成再生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再生腔之间,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冷却腔对应设置,所述转动组件能够转动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所述第二吸附区域安装在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者所述第二吸附区域。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附芯呈盘状,所述隔板在所述吸附芯所处平面上的投影将所述吸附芯分割成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及所述第二吸附区域,所述连接腔为连接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附芯呈圆环状,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吸附芯连接,所述隔板与所述吸附芯的连接处将所述吸附芯分割成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及所述第二吸附区域,所述吸附芯的内部空腔形成所述连接。
一种干燥系统,包括干燥装置及吸附装置,所述干燥装置与所述第一进风侧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装置包括换热单元、干燥风机及多个干燥单元,多个所述干燥单元并列设置,所述干燥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干燥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单元连接,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第一出风侧连接,所述第一出风侧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一侧的冷却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吸附装置包括壳体、吸附芯和连接腔,壳体包括框体及隔板,隔板与框体连接,隔板将框体分割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吸附芯包括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第一吸附区域与第一腔体对应,第二吸附区域与第二腔体对应,第一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侧及第一出风侧,第二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侧及第二出风侧,连接腔的一端与第一出风侧对应,连接腔的另一端与第二进风侧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待吸附气体有机废气从第一进风侧进入到第一吸附区域内,第一吸附区域对有待吸附气体进行第一次吸附,再从第一出风侧进入到连接腔中,通过第二进风侧进入到第二吸附区域内,第二吸附区域对有机废气进行第二吸附,再从第二出风侧排出。待吸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的两次吸附有效提高了吸附装置对待吸附气体吸附,提高了对待吸附气体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附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干燥系统;100-吸附装置;110-壳体;1122-框体;1124-隔板;1126-再生板;1128-冷却板;1142-第一腔体;1144-第二腔体;1146-再生腔;1148-冷却腔;120-吸附芯;122-第一吸附区域;1222-第一进风侧;1224-第一出风侧;124-第二吸附区域;1242-第二进风侧;1244-第二出风侧;130-连接腔;140-转动组件;142-驱动电机;144-连接链条;150-再生组件;152-加热器;154-进风风机;156-进风通道;160-冷却组件;162-冷却通道;164-控制阀;200-吸附装置;210-再生腔;212-进风腔;214-出风腔;300-干燥装置;310-干燥风机;320-进风管;330-出风管;340-干燥单元;350-换热单元;400-冷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装置100,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能够提高吸附装置100的过滤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可以用于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有机废气中的二氧化碳、VOS等有机分子,形成达标气体排放,尤其适用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还可以用于进行气体的干燥,去除待干燥气体中的水或乙醇。待吸附气体可以是有机废气,也可以是醇水性复合气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要描述,主要以过滤有机废气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吸附芯120和连接腔130,壳体110包括框体1122及隔板1124,隔板1124与框体1122连接,隔板1124将框体1122分割成第一腔体1142及第二腔体1144,吸附芯120包括第一吸附区域122及第二吸附区域124,第一吸附区域122与第一腔体1142对应,第二吸附区域124与第二腔体1144对应,第一吸附区域1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侧1222及第一出风侧1224,第二吸附区域12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侧1242及第二出风侧1244,连接腔130的一端与第一出风侧1224对应,连接腔130的另一端与第二进风侧1242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废气从第一进风侧1222进入到第一吸附区域122内,第一吸附区域122对有机废气进行第一次吸附,再从第一出风侧1224进入到连接腔130中,通过第二进风侧1242进入到第二吸附区域124内,第二吸附区域124对有机废气进行第二吸附,再从第二出风侧1244排出。有机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吸附区域122及第二吸附区域124的两次吸附有效提高了吸附装置100对有机废气中的二氧化碳、VOS等有机分子的吸附,提高了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装置100还包括转动组件140,吸附芯120通过转动组件140与壳体11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芯120主要通过其微小通道进行分子吸附。越靠近原始气流方向入口的吸附芯120在一定时间内其吸附的有机分子总量越多,吸附芯120吸附的有机分子的总量沿气体流动的方向递减。
有机废气经过第一吸附区域122及第二吸附区域124的两次吸附后从第二出风侧1244排出,由于第二吸附区域124吸附的是经过第一吸附区域122处理后的较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第二吸附区域124仍然具有很好的吸附功能。吸附芯120在转动组件140的带动下相对于壳体110转动连接,使原来的第二吸附区域124转动至第一腔体1142内,使原来的第二吸附区域124先吸附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提高对第二吸附区域124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140包括驱动电机142及连接链条144,驱动电机142安装在壳体110内,连接链条144连接驱动电机142及吸附芯120。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42通过连接链条144驱动吸附芯120转动,使第二吸附区域124能够转动至第一腔体1142内。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再生腔1146及冷却腔1148,再生腔1146远离冷却腔1148的一侧与第一腔体1142连接,冷却腔1148远离再生腔1146的一侧与第二腔体114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42、第二腔体1144、再生腔1146及冷却腔1148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个环状腔体。吸附芯120安装在该环状腔体中,当吸附芯120在转动组件140的转动下相对于壳体110转动时,使原来的第二吸附区域124转动至第一腔体1142形成新的第一吸附区域122、原来的第一吸附区域122转动至再生腔1146或冷却腔1148中、原来位于再生腔1146及冷却腔1148内的吸附芯120转动至第二腔体1144内形成新的第一吸附区域122。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大致呈正方形。第一腔体1142的大致占壳体110的1/2,第二腔体1144大致占壳体110的1/4,冷却腔1148大致占壳体110的1/8,再生腔1146大致占壳体110的1/8。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包括再生板1126,再生板1126的一端与框体1122连接,另一端与隔板1124连接,再生板1126、隔板1124及框体1122形成再生腔1146。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包括冷却板1128,冷却板1128的一端与框体1122连接,另一端与隔板1124与再生板1126的连接处连接,冷却板1128、再生板1126及框体1122形成冷却腔1148。冷却板1128、隔板1124及框体1122形成第二腔体1144。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24及冷却板1128相互垂直,将框体1122划分为四个象限,再生板1126平分第二象限,第二腔体1144位于第一象限内,再生腔1146及冷却腔1148位于第二象限内,第一腔体1142位移第三象限及第四象限内。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装置100还包括再生组件150,再生组件150包括加热器152、进风风机154及进风通道156,进风通道156一端与进风风机154连接,另一端与再生腔1146连接,加热器152安装在进风通道156上,第一吸附区域122或第二吸附区域124选择性地安装在再生腔1146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区域122在转动组件140的带动下转动至再生腔1146后,进风风机154通过进风通道156向再生腔1146中通入脱附气体,第一吸附区域122在脱附气体中含有的脱附剂的作用下脱附掉其中的有机分子,使第一吸附区域122能够循环利用,多次吸附有机废气中的有机分子。加热器152加热器152能够预先将脱附气体加热至预设温度,提高脱附气体的脱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再生腔1146具有再生出气口,再生出气口与一末端处理设备连接,脱附气体浓度高,有利于末端处理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运行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再生组件150还可以包括冷凝器,该实施例适用于干燥气体,冷凝器安装在进风通道156上,设置在进风风机154与加热器152之间,再生出气口与进风风机154连接,进风风机154、冷凝器及加热器152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加热器152能够预先将脱附气体加热至预设温度,使再生腔1146内的第一吸附区域122会升温,升温到一定值后会将吸附后水、乙醇等解吸,提高脱附气体的脱附效果。脱附气体先进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却,使脱附气体中的水、乙醇等解吸,使脱附气体能够循环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装置100还包括冷却组件160,冷却组件160还包括冷却风机(图未示)、冷却通道162及控制阀164,冷却通道162一端与冷却腔1148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出风侧1244对应,控制阀164设置在冷却通道162上,冷却风机与冷却腔1148对应设置。
冷却风机对应冷却腔1148设置,冷却风机出风,冷却位于冷却腔1148中的第一吸附区域122,经过第二吸附区域124吸附后形成的达标气体在第二吸附区域124的作用下温度较低,此时控制阀164可以开启使达标气体进入至冷却腔1148中冷却第一吸附区域122。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芯120呈盘状,隔板1124在吸附芯120所处平面上的投影将吸附芯120分割成第一吸附区域122及第二吸附区域124。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芯120可相对于壳体110转动,始终位于第一腔体1142内的部分为第一吸附区域122,位于第二腔体1144内的部分为第二吸附区域12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区域122与第二吸附区域124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区域122与第二吸附区域124一体成型形成吸附芯120,有机废气在同一个吸附芯120的中进行两次过滤,提高了吸附芯120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芯120上设置有转轴(图未示),转轴连接吸附芯120与壳体110,连接链条144通过转轴与吸附芯12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腔130为连接管。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为弯管,一端与第一出风侧1224对应,另一端与第二进风侧1242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气从第一进风侧1222进入到第一腔体1142内,第一吸附区域122对高浓度的有机废气进行第一次吸附形成低浓度的有机废气,从第一出风侧1224排出第一腔体1142。再进过连接管从第二进风侧1242进入到第二腔体1144内,第二吸附区域124对较低浓度的有机废气进行第二次吸附形成达标气体进行排放。吸附芯120在转动组件140的带动下相对于壳体110转动连接,使原来的第二吸附区域124转动至第一腔体1142内,原来的第一吸附区域122转动至再生腔1146中,原来的第二吸附区域124对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气进行第一次吸附,再生组件150对原来的第一吸附区域122进行脱附处理,使第一吸附区域122能够再次进行吸附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有机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吸附区域122及第二吸附区域124的两次吸附有效提高了吸附装置100对有机废气中的二氧化碳、VOS等有害气体的吸附,提高了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装置200,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200能够提高吸附装置200的过滤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附装置200其结构及基本原理基本相同,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附装置200的区别在于,吸附芯120的形状不同及再生腔210的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芯120呈圆环状,隔板1124远离壳体110的一端与吸附芯120连接,隔板1124与吸附芯120的连接处将吸附芯120分割成第一吸附区域122及第二吸附区域124。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24与吸附芯120的侧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芯120的内部空腔形成连接腔130。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芯120穿过再生腔210,将再生腔210分割成进风腔212及出风腔214,进风通道156与进风腔212连通,出风腔214伸出框体1122。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腔212位于连接腔130内。
在本实施例中,再生腔210与隔板1124共同作用将吸附芯120分割成第一吸附区域122及第二吸附区域124。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20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气从第一进风侧1222进入到第一腔体1142内,第一吸附区域122对高浓度的有机废气进行第一次吸附形成低浓度的有机废气,进入至内部腔体内。进入至内部腔体后扩散至第二吸附区域124,第二吸附区域124对较低浓度的有机废气进行第二次吸附形成达标气体进行排放。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200结构简单、紧凑,相对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附装置200,方便更换及维修。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燥系统10,本实施例提供的干燥系统10能够提高干燥系统10的过滤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干燥系统10主要用于干燥凹版醇水性复合油墨,主要是水和乙醇,乙醇含量一般在30%~50%,减少乙醇排出。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处,可参照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干燥系统10包括干燥装置300及实施例一提供的吸附装置100或实施例二提供的吸附装置100,干燥装置300与第一进风侧12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侧1224与干燥装置300连接,干燥装置300的排风在经过吸附转轮的第一吸附区吸附后,已经除去了大部分的水和乙醇,将其重新排到热风干燥装置300重复用于干燥可显著提升干燥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侧1222与冷却通道162连接,经过第一吸附区域122吸附后已经形成的达标气体在第一吸附区域122的作用下温度较低,能够对冷却腔1148中的吸附芯120起到冷却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腔1148的远离冷却通道162的一侧与干燥系统10连接,干燥系统10与冷却通道162之间设置有冷却阀400,可控制冷却腔1148与干燥系统10之间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干燥装置300包括干燥风机310、进风管320、出风管330、换热单元350、多个干燥单元340,干燥单元340一端与进风管320连接,另一端与出风管330连接,多个干燥单元340并联,干燥风机310设置在出风管330上。其中,第一进风侧1222与出风管330连接,第一出风侧1224及冷却腔1148的远离冷却通道162的一侧与进风管320连接。换热单元350与干燥风机310连接,第一出风侧1224与换热单元350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附芯和连接腔,所述壳体包括框体及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框体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框体分割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吸附芯包括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所述第一吸附区域与所述第一腔体对应,所述第二吸附区域与所述第二腔体对应,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侧及第一出风侧,所述第二吸附区域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侧及第二出风侧,所述连接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侧对应,所述连接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侧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及再生组件,所述吸附芯通过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再生腔,所述转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所述第二吸附区域安装在所述再生腔内,所述再生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所述第二吸附区域进行脱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组件包括加热器、进风风机及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所述进风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再生腔连接,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进风通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芯穿过所述再生腔,将所述再生腔分割成进风腔及出风腔,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出风腔伸出所述框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再生板,所述再生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再生板、所述隔板及所述框体形成再生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再生腔之间,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冷却腔对应设置,所述转动组件能够转动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所述第二吸附区域安装在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吸附区域或者所述第二吸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芯呈盘状,所述隔板在所述吸附芯所处平面上的投影将所述吸附芯分割成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及所述第二吸附区域,所述连接腔为连接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芯呈圆环状,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吸附芯连接,所述隔板与所述吸附芯的连接处将所述吸附芯分割成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及所述第二吸附区域,所述吸附芯的内部空腔形成所述连接。
9.一种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吸附装置,所述干燥装置与所述第一进风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包括换热单元、干燥风机及多个干燥单元,多个所述干燥单元并列设置,所述干燥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干燥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单元连接,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第一出风侧连接,所述第一出风侧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一侧的冷却腔连接。
CN202021025062.5U 2020-06-07 2020-06-07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Active CN212417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062.5U CN212417476U (zh) 2020-06-07 2020-06-07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062.5U CN212417476U (zh) 2020-06-07 2020-06-07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7476U true CN212417476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5062.5U Active CN212417476U (zh) 2020-06-07 2020-06-07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7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0208B1 (ko) 제습 방법 및 제습 장치
CN110617594B (zh)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
CN114849427A (zh) 基于转轮吸附与太阳能再生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及方法
CN112691506B (zh) 一种自动调节浓缩倍数的有机废气连续吸脱附处理装置
CN212417476U (zh) 一种吸附装置及干燥系统
CN21374704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7085471A (zh) 一种制氧机
CN215654579U (zh) 沸石式废气处理设备
CN212855170U (zh) 一种有机废气吸附设备
CN212322127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装置
CN209917582U (zh) 一种转筒吸附浓缩装置
CN108479305B (zh) 桨叶式吸附空气干燥器及系统和空气干燥方法
CN114838435B (zh) 转轮式热回收除湿净化新风系统
CN219128785U (zh) 一种分段式脱附固定床
CN218553600U (zh) 一种有机气体回收处理装置
CN221015260U (zh) 一种带多级过滤装置的沸石转轮VOCs吸附模块
CN212594877U (zh) 一种二氧化碳干燥用分子筛再生系统
CN221788784U (zh) 一种可利用热烟气的除湿装置
KR102326656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CN220310026U (zh) 氩气液化的杂质气体分离筒
CN220023465U (zh) 一种防潮型控制柜
CN217855361U (zh) 一种带有处理有害气体的吸附塔集成机箱
CN219775890U (zh) 一种吸热节能型除湿机
CN219908316U (zh) 一种除湿模块及洗护设备
JP2002143632A (ja) エチレン除去装置及びこのエチレン除去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