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5795U -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5795U
CN212415795U CN202021230640.9U CN202021230640U CN212415795U CN 212415795 U CN212415795 U CN 212415795U CN 202021230640 U CN202021230640 U CN 202021230640U CN 212415795 U CN212415795 U CN 212415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needle
sub
plan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06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洪亮
吕文尔
杨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imally invasive Hej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306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5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5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5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发器及植发系统,植发器整体旋转时,离心涡轮也在旋转,以将第一子腔中的气体抽入第二子腔中以使两个子腔中产生气压差,控制植发针与壳体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可使得第一子腔或第二子腔中的一个与植发通道连通,另一个与大气连通,由于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具有气压差,切换植发通道与第一子腔或第二子腔的连通就相当于切换植发通道的气压,从而实现毛囊的拾取和释放,本实用新型无需外接气压源,结构简单,体积也较小,并且通过控制植发针的移动即可完成植毛囊和取毛囊的切换,控制也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脱发现象越来越普遍,采用植发手段治疗脱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植发方式通常有手工植发和机器人植发两种,植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采集毛囊、收集毛囊、植入毛囊。
然而目前的植发设备功能非常单一,要么只能采集毛囊,不能收集毛囊和植入毛囊,后两个步骤只能通过人工操作完成;要么植发设备只能完成毛囊植入动作,而前面的采集毛囊与收集毛囊的步骤通过人工完成。
市面上还有的植发设备既能够进行采集毛囊与植入毛囊的动作,一般是在植发针内设置了植发通道,通过外接气压源提供植毛囊或者取毛囊所需的正负压,由于气压源是外接的设备,且取毛囊或者植入毛囊的动作切换时需要切换植发通道内的正负压,需要两种气压源,所以整套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控制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发器及植发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植发器外接两种气压源而导致的植发器结构和控制复杂以及体积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发器,包括:
壳体,具有一内腔;
离心涡轮,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均具有气体进出通道,所述气体进出通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大气连通的气体进出口;
植发针,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植发通道,所述植发通道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植发针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开口端和所述封闭端分别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伸出,所述植发针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腔体连通件、第一大气连通件、第二大气连通件及第二腔体连通件;
所述植发器被配置为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整体旋转,所述离心涡轮将所述第一子腔中的气体抽入所述第二子腔中,使所述第二子腔中的气压高于所述第一子腔;以及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所述植发针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处,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及对应的气体进出口与大气连通,所述植发通道吸取毛囊。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内时,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内。
可选的,所述植发器还被配置为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所述植发针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处,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内,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及对应的气体进出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通道连通,所述植发通道释放毛囊。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内时,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至所述封闭端的方向顺次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气孔,所述气孔从所述植发针的侧壁外缘向内延伸以连通所述植发通道;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及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均为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从所述植发针的侧壁外缘向内凹陷。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至少两个气孔;或者,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围绕所述植发通道的弧形孔。
可选的,所述导流槽均为围绕所述植发通道的环形槽;或者,所述导流槽均为沿所述植发针的轴向延伸的直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与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轴向上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轴向上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植发通道内设置有针芯,所述针芯可沿所述植发针的轴向移动,所述针芯靠近所述开口端的一端在所述植发针的轴向上的位置始终位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植发通道内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植发针的侧壁外缘与所述气体进出通道的内壁贴附。
可选的,还包括:
中空的外针,与所述第一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连接并套设于所述植发针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植发系统,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如所述的植发器。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植发器整体移动以调整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的位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发器及植发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植发器整体旋转时,离心涡轮也在旋转,以将第一子腔中的气体抽入第二子腔中以使两个子腔中产生气压差,控制植发针与壳体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可使得第一子腔或第二子腔中的一个与植发通道连通,另一个与大气连通,由于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具有气压差,切换植发通道与第一子腔或第二子腔的连通就相当于切换植发通道的气压,从而实现毛囊的拾取和释放,本实用新型无需外接气压源,结构简单,体积也较小,并且通过控制植发针的移动即可完成植毛囊和取毛囊的切换,控制也较为简单;
2)第一腔体连通件及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气孔,第一大气连通件及第二大气连通件均为导流槽,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
3)第一腔体连通件及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至少两个气孔或者均为围绕植发通道的弧形孔,通过增加气体流通的面积增加气体的流通速度。
4)植发针的外壁与气体进出通道的内壁贴附,使得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的密闭性更好,植发通道可以更容易的吸取毛囊或释放毛囊;
5)可采用外针和植发针的双针模式取毛囊,也即,在植发针取毛囊时之前,外针先抵住头皮,圈出毛囊区域,植发针再在外针圈出的毛囊区域内取毛囊,能够降低发囊损坏的概率;
6)植发通道内设置有针芯,针芯靠近开口端的一端在植发针的轴向上的位置始终位于第二腔体连接件与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在取毛囊后,通过针芯可限制植发通道中的毛囊的位置,防止毛囊移动至植发通道中过深的位置被卡住,在释放毛囊时,针芯的重力可将毛囊推出植发通道;
7)植发通道内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第二腔体连接件与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在取毛囊后,通过滤网可限制植发通道中的毛囊的位置,防止毛囊移动至植发通道中过深的位置被卡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发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发器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涡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发器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发器在吸取毛囊和释放毛囊时的两种状态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发通道中的针芯在吸取毛囊和释放毛囊时的两种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发通道中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100-壳体;100a-下腔壳;100b-上腔壳;110-内腔;110a-第一子腔;110b-第二子腔;111a-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b-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c-第一气体进出口;111d-第二气体进出口;120-离心涡轮;
200-植发针;200a-封闭端;200b-开口端;200c-植发通道;210-第一气孔;220-第一导流槽;230-第二导流槽;240-第二气孔;200d-针芯;200e-滑槽;200f-滤网;
300-外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植发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植发器的透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涡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植发器包括壳体100、离心涡轮120及植发针200.
请继续参阅图1~图2,所述壳体100包括圆柱型的上腔壳100b和下腔壳100a,所述上腔壳100b和所述下腔壳100a围合成了一个内腔11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腔壳100b和所述下腔壳100a一体成型从而使所述壳体100具有较好的密闭性。
优选的,所述上腔壳100b的直径大于所述下腔壳100a的直径,以使所述壳体100沿轴向的截面为T型。所述离心涡轮120设置于所述内腔110内,具体的,所述离心涡轮120固定在所述上腔壳100b和所述下腔壳100a之间的台阶处,以增强所述离心涡轮120的稳定性。所述内腔110位于所述离心涡轮120下方的部分为第一子腔110a,所述内腔110位于所述离心涡轮120上方的部分为第二子腔110b。相应的,所述第一子腔110a和所述第二子腔110b也呈圆柱型,并且,所述第一子腔110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的直径,所述第一子腔110a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沿轴向的长度。
应理解,所述壳体100沿轴向的截面不限于是T型,还可以是矩形、方形、梯形或不规则图形;所述第一子腔110a和所述第二子腔110b也不限于是圆柱型,可以根据所述壳体100的形状而相应改变,可以是任何可能的形状;相应的,所述第一子腔110a的直径不限于小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的直径,所述第一子腔110a沿轴向的长度也不限于大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沿轴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子腔110a的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的直径,所述第一子腔110a沿轴向的长度也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沿轴向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腔110a具有一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所述第二子腔110b具有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的轴向、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的轴向、所述第一子腔110a的轴向和所述第二子腔110b的轴向重合,便于植发针200的穿入,同时也能够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沿轴向的长度,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为植发针200提供导向,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2~图4,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上设置有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上设置有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贯穿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的侧壁,以将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与大气连通;同样的,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贯穿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的侧壁,以将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与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的数量为两个。作为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的数量不限于是一个,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的数量不限于是两个,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及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四个或五个等,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及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及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也可以是环绕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和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的弧形孔,以增强气体进出的速度,进而增强所述植发器的灵敏度。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植发器还包括外针300,所述外针300为中空结构,所述外针300连接在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上并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连通,所述外针300套设于所述植发针200外。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在所述外针300靠近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的一端套设一中空的针套,所述针套内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所述外针300通过所述针套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螺纹连接。
应理解,所述外针300和所述植发针200组合后可以双针模式取毛囊,,也即,在所述植发针200进行取毛囊时之前,所述外针300先抵住头皮,圈出毛囊区域,所述植发针200再在所述外针300圈出的毛囊区域内取毛囊,能够降低发囊损坏的概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针300可以省略,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植发器在一第一驱动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整体旋转。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并驱动所述壳体100旋转,由于所述离心涡轮120固定在所述内腔110内,所述外针300又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螺纹连接,当所述植发器整体旋转时,所述壳体100、所述离心涡轮120、所述植发针200及所述外针300同步旋转。当所述离心涡轮120旋转时,会将所述第一子腔110a中的气体不断抽入所述第二子腔110b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子腔110a中的气压小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中的气压。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植发针200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植发通道200c,所述植发通道200c一端开口以作为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另一端封闭以作为所述植发针200的封闭端200a。所述植发针200位于所述壳体100内且开口端200b和封闭端200a分别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和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伸出,所述开口端200b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伸出后还伸入所述外针300中,并从所述外针300的另一端伸出。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所述开口端200b伸入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顺次穿过第一子腔110a和第二子腔110b并从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伸出,然后再伸入所述外针300后从所述外针300的端部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植发针200能够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100移动但不能相对所述壳体100转动,也就是说,所述植发针200具有沿轴向的自由度。如此一来,驱动所述植发针200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100移动时,可改变所述植发针200与所述第一子腔110a及第二子腔110b在轴向的相对位置,因此,当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壳体100旋转时,所述植发针200也会在所述壳体100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使得所述植发针200能够较容易的刺入头皮中进行植毛囊和取毛囊作业。
本实施例中,所述植发针200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及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的配合方式是在误差范围内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如此一来,所述植发针20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的内壁及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的内壁可以紧密贴附,提高了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密封性。
图4为图1中的植发器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植发针200上还间隔设置有第一腔体连通件、第一大气连通件、第二大气连通件及第二腔体连通件。其中,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用于将所述植发通道200c与所述第一子腔110a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用于将所述植发通道200c与所述第二子腔110b连通,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子腔110a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子腔110b与所述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至所述封闭端200a的方向顺次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与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200轴向上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200轴向上的距离。为了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气孔;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及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均为导流槽。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所述植发针200上设置的第一腔体连通件、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称为第一气孔210、第一导流槽220、第二导流槽230及第二气孔24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孔210、第一导流槽220、第二导流槽230及第二气孔240沿所述开口端200b至封闭端200a的方向顺次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孔210及所述第一导流槽220位于所述第一子腔110a中,所述第二导流槽230及所述第二气孔240位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中,但并不以此为限,当所述植发针200沿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导流槽220或所述第二导流槽230也可以分别进入所述第二子腔110b和所述第一子腔110a。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孔210和所述第二气孔240均从所述植发针200的侧壁外缘向内延伸以连通所述植发通道200c,从而可将所述植发通道200c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孔210和所述第二气孔240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气孔210沿所述植发针200的轴向对称设置,也就是说两个所述第一气孔210在所述植发针200的轴向的同一位置;相似的,两个所述第二气孔240也沿所述植发针200的轴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气孔240在所述植发针200的轴向的同一位置。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一气孔210和所述第二气孔240的数量不限于是两个,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以增强气体的流通速度。当然,所述第一气孔210和所述第二气孔240还可以是弧形孔,从而通过增加单个气孔的长度来增强面积,进而增加的气体的流通速度。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气孔210和所述第二气孔24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槽220和所述第二导流槽230均设置于所述植发针200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一导流槽220及所述第二导流槽230从所述植发针200的侧壁外缘向内凹陷。或者可以理解为,在所述第一导流槽220及所述第二导流槽230所在的区域上,所述植发针200的侧壁较薄从而使得所述植发针200的侧壁上形成了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即构成所述第一导流槽220或所述第二导流槽2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槽220及所述第二导流槽230呈圆环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导流槽220及所述第二导流槽230沿所述植发通道200c围绕一圈。当然,所述第一导流槽220及所述第二导流槽230也不限于是圆环形,还可以是沿所述植发针200轴向延伸的直槽,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植发针200的封闭端200a与一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可驱动所述植发针200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100移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气孔210、第一导流槽220、第二导流槽230及第二气孔240在所述内腔110中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孔210与所述第一导流槽220沿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轴向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导流槽230及所述第二气孔240沿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轴向的距离。
所述植发器在一第三驱动器的驱动下整体移动以调整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的位姿,使得所述植发器可整体移动至取毛囊或植毛囊的位置。具体而言,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壳体100移动时,所述植发针200同步移动,所述第三驱动器可以是六自由度机械臂,如此一来,所述第三驱动器即可控制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以一定的位姿靠近并刺入头皮。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植发器在吸取毛囊时的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2及图5,当需要取毛囊时,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植发器整体旋转;同时,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植发针200在轴向上相对所述壳体100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气孔210位于所述第一子腔110a内,第二导流槽230位于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处。此时,所述第一子腔110a通过所述第一气孔210与所述植发通道200c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230沿所述植发针200的轴向具有一定的长度,当所述第二导流槽230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中,部分从延伸至覆盖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时,所述第二子腔110b通过所述第二导流槽230及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111d与大气连通。如此一来,气体会从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开口端200b进入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然后从所述第一气孔210进入所述第一子腔110a,再通过所述离心涡轮120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入第二子腔110b中,最后从所述第二导流槽230进入大气中(如图5中虚线所指的方向)。
接着,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植发器整体移动靠近需要钻取的毛囊,并同时调整所述植发针200的位姿。此时,所述外针300与所述植发针200的端部是齐平的,所述外针300会贴到头皮上圈出毛囊区域,然后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再沿轴向移动以从所述外针300中伸出,并以设定位姿刺入头皮内钻取毛囊。此时,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开口端200b被头皮密封,所述离心涡轮120继续将第一子腔110a中的气体抽入所述第二子腔110b中,从而使得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形成负压环境,所述植发通道200c产生吸力,毛囊通过所述开口端200b进入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完成取毛囊操作。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植发器在释放毛囊时的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2及图6,当取毛囊操作完成后,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植发器整体移动至需要植毛囊的位置,并调整所述植发通道200c开口端200b的位姿;同时,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植发针200在轴向上相对所述壳体100移动,直至所述第二气孔240位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内,第一导流槽220位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处。此时,所述第二子腔110b通过所述第二气孔240与所述植发通道200c连通,所述第一导流槽220沿所述植发针200的轴向具有一定的长度,当所述第一导流槽220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腔110a中,部分从延伸至覆盖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时,所述第一子腔110a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槽220及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111c与大气连通。如此一来,气体会从所述第一导流槽220进入所述第一子腔110a,再通过所述离心涡轮12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入第二子腔110b中,最后从所述第二气孔240进入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如图6中虚线所指的方向)。此时,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形成正压环境,毛囊被所述植发通道200c释放,然后通过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植入头皮中,完成植毛囊操作。
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植发针200在轴向与壳体100的相对移动切换植发通道200c与第一子腔110a或第二子腔110b的连通,从而实现毛囊的拾取和释放,无需外接气压源,结构简单,体积也较小,并且通过控制植发针200的移动即可完成植毛囊和取毛囊的切换,控制也较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取毛囊操作时,所述第一气孔210位于所述第一子腔110a内,所述第二气孔240需要位于所述第二气体进出通道111b内,也就是说,此时所述第二气孔240是被堵住的,如此可在所述植发通道200c内形成负压环境。相应的,在进行植毛囊操作时,所述第二气孔240位于所述第二子腔110b内,所述第一气孔210位于所述第一气体进出通道111a内,也就是说,此时所述第一气孔210是被堵住的,如此可在所述植发通道200c内形成正压环境。
图7a~图7b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植发通道中的针芯在吸取毛囊和释放毛囊时的两种状态示意图。如图7a及图7b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植发通道200c内设置有针芯200d。具体而言,所述针芯200d的直径小于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直径,所述针芯200d设置于所述植发通道200c内以后,所述针芯200d的外壁与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内壁之间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间隙。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200e,所述针芯200d通过诸如连接杆等结构设置于所述滑槽200e上,并能够沿着所述滑槽200e移动,如此一来,所述针芯200d即可在所述植发通道200c内沿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针芯200d靠近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的一端在所述植发针200的轴向上的位置始终位于所述第二气孔240与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之间。具体的,如图7a所示,当所述植发针200在吸取毛囊时,所述针芯200d会在负压作用下沿所述滑槽200e向靠近所述植发针的封闭端200a的方向移动。即使所述针芯200d移动至顶部接触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封闭端200a时,所述针芯的底部仍然位于所述第二气孔240与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开口端200b之间,如此一来,所述针芯200d可限制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的毛囊的位置,防止毛囊运动到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过深的位置被卡住(例如运动到所述第二气孔240与所述植发针200的封闭端200a之间,毛囊就难以从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释放出来)。
如图7b所示,当所述植发针200在释放毛囊时,所述针芯可在重力和正压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将毛囊推至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处,从而提高了植发的效率。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植发通道中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作为可选实施例,所述植发通道200c内还可以设置滤网200f,所述滤网200f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孔240与所述植发针200的开口端200b之间,当毛囊被吸入所述植发通道200c中时,所述滤网200f也可以阻挡所述毛囊移动至过于靠近所述植发通道200c的封闭端200a,避免毛囊被卡住。
基于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植发系统,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所述的植发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植发器整体旋转,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植发器的植发针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移动。
应理解,所述植发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植发器整体移动以调整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的位姿。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发器及植发系统中,植发器整体旋转时,离心涡轮也在旋转,以将第一子腔中的气体抽入第二子腔中以使两个子腔中产生气压差,控制植发针与壳体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可使得第一子腔或第二子腔中的一个与植发通道连通,另一个与大气连通,由于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具有气压差,切换植发通道与第一子腔或第二子腔的连通就相当于切换植发通道的气压,从而实现毛囊的拾取和释放,本实用新型无需外接气压源,结构简单,体积也较小,并且通过控制植发针的移动即可完成植毛囊和取毛囊的切换,控制也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气孔,第一大气连通件及第二大气连通件均为导流槽,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至少两个气孔或者均为围绕植发通道的弧形孔,通过增加气体流通的面积增加气体的流通速度。
进一步地,植发针的外壁与气体进出通道的内壁贴附,使得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的密闭性更好,植发通道可以更容易的吸取毛囊或释放毛囊;
进一步地,可采用外针和植发针的双针模式取毛囊,也即,在植发针取毛囊时之前,外针先抵住头皮,圈出毛囊区域,植发针再在外针圈出的毛囊区域内取毛囊,能够降低发囊损坏的概率;
进一步地,植发通道内设置有针芯,针芯靠近开口端的一端在植发针的轴向上的位置始终位于第二腔体连接件与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在取毛囊后,通过针芯可限制植发通道中的毛囊的位置,防止毛囊移动至植发通道中过深的位置被卡住,在释放毛囊时,针芯的重力可将毛囊推出植发通道;
进一步地,植发通道内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第二腔体连接件与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在取毛囊后,通过滤网可限制植发通道中的毛囊的位置,防止毛囊移动至植发通道中过深的位置被卡住。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植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一内腔;
离心涡轮,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均具有气体进出通道,所述气体进出通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大气连通的气体进出口;
植发针,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植发通道,所述植发通道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植发针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开口端和所述封闭端分别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伸出,所述植发针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腔体连通件、第一大气连通件、第二大气连通件及第二腔体连通件;
所述植发器被配置为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整体旋转,所述离心涡轮将所述第一子腔中的气体抽入所述第二子腔中,使所述第二子腔中的气压高于所述第一子腔;以及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所述植发针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处,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及对应的气体进出口与大气连通,所述植发通道吸取毛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内时,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发器还被配置为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所述植发针沿轴向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处,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内,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及对应的气体进出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通道连通,所述植发通道释放毛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子腔内时,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内。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至所述封闭端的方向顺次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气孔,所述气孔从所述植发针的侧壁外缘向内延伸以连通所述植发通道;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及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均为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从所述植发针的侧壁外缘向内凹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至少两个气孔;或者,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均为围绕所述植发通道的弧形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均为围绕所述植发通道的环形槽;或者,所述导流槽均为沿所述植发针的轴向延伸的直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件与所述第一大气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轴向上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第二大气连通件沿所述植发针轴向上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发通道内设置有针芯,所述针芯可沿所述植发针的轴向移动,所述针芯靠近所述开口端的一端在所述植发针的轴向上的位置始终位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发通道内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件与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发针的侧壁外缘与所述气体进出通道的内壁贴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空的外针,与所述第一子腔的气体进出通道连接并套设于所述植发针外。
14.一种植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发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植发器整体移动以调整所述植发针的开口端的位姿。
CN202021230640.9U 2020-06-28 2020-06-28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Active CN212415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0640.9U CN212415795U (zh) 2020-06-28 2020-06-28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0640.9U CN212415795U (zh) 2020-06-28 2020-06-28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5795U true CN212415795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0640.9U Active CN212415795U (zh) 2020-06-28 2020-06-28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57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003A (zh) * 2022-03-01 2022-04-29 复旦大学 一种植发机器人毛囊提取装置
CN115040173A (zh) * 2022-07-12 2022-09-13 北京碧莲盛不剃发植发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进行不剃发植发的快速移植取发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003A (zh) * 2022-03-01 2022-04-29 复旦大学 一种植发机器人毛囊提取装置
CN114404003B (zh) * 2022-03-01 2023-06-20 复旦大学 一种植发机器人毛囊提取装置
CN115040173A (zh) * 2022-07-12 2022-09-13 北京碧莲盛不剃发植发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进行不剃发植发的快速移植取发器
CN115040173B (zh) * 2022-07-12 2022-12-02 北京碧莲盛不剃发植发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进行不剃发植发的快速移植取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15795U (zh)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CN113842177A (zh) 植发器及植发系统
US8382660B2 (en) Endoscope system having an endoscope and a tissue-collecting apparatus
JP2001509063A (ja) 縦方向に配列した複合リザーバアクセスポート
BRPI0806150A2 (pt) interface de engate para màdulo a vÁcuo de sistema de biàpsia
EP3278719A1 (en) Universal endoscope drying cabinet
CN111297454A (zh) 肿瘤科用的肿瘤摘取器
WO2018173028A2 (en) Pollination chamber for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KR20210098958A (ko) 모발 이식편들을 이식편 이식 도구 내로 적재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CA1132872A (en) Device for the extraction of blood
MXPA00011831A (es) Un ensamble de aguja que tiene un dispositivo despuntador alargado que permite la ventilacion de aire.
CN211749754U (zh) 具有空气阀的旋切装置
EP3978040A1 (en) Suction bottle for thrombus aspirator and thrombus aspirator
EP3372264A1 (en) Syringe
JP2005533575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847294B2 (ja) ばね機構を有する流体取扱装置
CN112334080A (zh) 骨屑收集装置和处理装置
EP2810674B1 (en) An adapter device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the potential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a process of extraction or transfer of blood components from at least one container
CN112369299B (zh) 一种沙漠植树用不塌陷快速成坑同步放苗的种植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11134742B (zh) 一种肿瘤科用的肿瘤摘取器
CN211353268U (zh) 一种林木育苗装置
CN110507375A (zh) 毛发移植用种植器
KR20180082650A (ko) 동충하초 배양용기
CN210384001U (zh) 一种套管及穿刺器
CN220293637U (zh) 一种用于植发的装置及植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Address after: 201203 room 1709, 17th floor, building 1, No. 1601, Zhangdo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Hej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No. 1601, Zhangdong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Weiwei medical device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