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1105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1105U
CN212411105U CN202021335422.1U CN202021335422U CN212411105U CN 212411105 U CN212411105 U CN 212411105U CN 202021335422 U CN202021335422 U CN 202021335422U CN 212411105 U CN212411105 U CN 212411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host
auxiliary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54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宜轩
王传化
李武晟
凌正南
陈佳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0213354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1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1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1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主机、主显示器、辅助显示器以及抬升机构。主显示器枢接于主机。辅助显示器设置于主机上。抬升机构设置于辅助显示器与主机之间。抬升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定位销、第二支架以及扭力弹簧。第一支架固设于主机。定位销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固设于辅助显示器,其中第二支架枢接于第一支架,且第二支架具有定位沟槽。定位销位于定位沟槽外或卡合于定位沟槽。扭力弹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第一支架,且第二端连接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其不仅具有极佳的操作便利性,也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主显示器与辅助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因笔记本电脑具备多任务处理、高运算效能以及便于随身携带等特点,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与显示器,其中显示器枢接主机,且主机上整合有键盘。
为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灵活度,当前已有将辅助显示器整合于主机上的笔记本电脑被提出。详细而言,辅助显示器与键盘位于同一工作平面上,且辅助显示器与键盘并列设置。因辅助显示器的角度与高度大多无法调整,对于使用者来说,其操作上较为不便,且眼睛容易感到疲劳。另外,虽然已有角度与高度可调的辅助显示器被提出,但抬升后的辅助显示器的支撑稳定度不足。因此,在使用者操作辅助显示器的过程中,辅助显示器容易晃动或下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不仅具有极佳的操作便利性,也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主机、主显示器、辅助显示器以及抬升机构。主显示器枢接于主机。辅助显示器设置于主机上。抬升机构设置于辅助显示器与主机之间。抬升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定位销、第二支架以及扭力弹簧。第一支架固设于主机。定位销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固设于辅助显示器,其中第二支架枢接于第一支架,且第二支架具有定位沟槽。定位销位于定位沟槽外或卡合于定位沟槽。扭力弹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第一支架,且第二端连接第二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固设于所述主机的第一锁附部、连接所述第一锁附部的盲孔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锁附部的套管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固设于所述辅助显示器的第二锁附部、连接所述第二锁附部的转轴部以及套设固定于所述转轴部的定位部,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附部,且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锁附部,所述转轴部穿过所述套管部,且所述第二锁附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套管部的两侧,所述定位沟槽位于所述定位部上,其中所述定位销滑设于所述盲孔部,且对应于所述定位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包括定位凸部与受力部,其中所述定位凸部外露于所述盲孔部并接触所述定位部,且所述受力部滑设于所述盲孔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压缩弹簧,其中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盲孔部内,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盲孔部的底面与所述受力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具有连接所述定位沟槽的外周面,且所述定位凸部接触所述外周面或卡合于所述定位沟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部穿过所述扭力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部具有朝向所述套管部的限位凸部,且所述套管部具有朝向所述限位凸部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部滑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且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套管部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转轴部的扣环,且所述扣环位于所述套管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所述扣环抵接所述套管部的一侧,且所述套管部位于所述扣环与所述限位凸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转轴部的螺帽,且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螺帽与所述套管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开关机构与键盘,其中所述辅助显示器位于所述开关机构与所述键盘之间,且所述开关机构用以将所述辅助显示器锁定于所述主机上或解除所述辅助显示器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锁定关系,所述抬升机构远离所述开关机构且靠近所述键盘。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整合有辅助显示器,其中辅助显示器的角度与高度可调,以便于使用者操作辅助显示器,并提高使用者观看辅助显示器的舒适性。另外,抬升后的辅助显示器可获得稳固的支撑与定位,不易因使用者操作辅助显示器而晃动或下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辅助显示器抬升后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4A与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抬升机构作动前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辅助显示器抬升后的局部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可以是笔记本电脑,且包括主机110、主显示器120、辅助显示器130以及抬升机构140。主机110用以执行逻辑运算、信号控制以及数据存取等功能,且主显示器120电性连接于主机110。主显示器120用以显示主画面,且枢接于主机110,以在展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转换,且主显示器120相对于主机110的展开角度可调。
辅助显示器130电性连接于主机110,且设置于主机110上。辅助显示器130用以显示辅助画面,且具备触控功能,故有助于提高电子装置100的操作便利性与弹性。另一方面,抬升机构140设置于辅助显示器130与主机110之间,且辅助显示器130通过抬升机构140连接主机110。如图2与图3所示,辅助显示器130可通过抬升机构140相对于主机110旋转并抬升,以调整辅助显示器130的观看与操作角度,不仅便于使用者操作辅助显示器130,也能提高使用者观看辅助显示器130的舒适性。
图4A与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抬升机构作动前后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图3及图4A,在本实施例中,抬升机构140包括第一支架141、定位销142、第二支架143以及扭力弹簧144,其中第一支架141固设于主机110,且第二支架143固设于辅助显示器130。第二支架143枢接于第一支架141,故辅助显示器130可通过第二支架143相对于第一支架141旋转。定位销142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41,且第二支架143具有定位沟槽143a。
如图2与图4A所示,在辅助显示器130尚未抬升前,定位销142位于定位沟槽143a外。如图3与图4B所示,在辅助显示器130抬升后,定位销142卡合于定位沟槽143a,用以锁定抬升后的辅助显示器130的角度与高度。另外,扭力弹簧14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4a与第二端144b,其中第一端144a连接第一支架141,且第二端144b连接第二支架143。
如图2与图4A所示,在辅助显示器130尚未抬升前,扭力弹簧144处于压缩状态。一旦扭力弹簧144的弹性恢复力获得释放,扭力弹簧144推动第二支架143与辅助显示器130旋转并抬升,如图3与图4B所示。在第二支架143与辅助显示器130抬升后,扭力弹簧144支撑住第二支架143与辅助显示器130。
因此,抬升后的辅助显示器130可获得稳固的支撑与定位,不易因使用者操作辅助显示器130而晃动或下沉。也就是说,电子装置100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主机110上的开关机构150与键盘160,其中辅助显示器130位于开关机构150与键盘160之间,且开关机构150用以将辅助显示器130锁定于主机110上或解除辅助显示器130与主机110之间的锁定关系。
如图1、图2及图4A所示,当开关机构150将辅助显示器130锁定于主机110上时,扭力弹簧144处于压缩状态,且定位销142位于定位沟槽143a外。
如图1、图3及图4B所示,当开关机构150解除辅助显示器130与主机110之间的锁定关系时,扭力弹簧144的弹性恢复力推动第二支架143与辅助显示器130旋转并抬升。在第二支架143与辅助显示器130旋转并抬升后,定位销142卡合于定位沟槽143a。
如图1至图3所示,抬升机构140的所在位置远离开关机构150,并且靠近键盘160。详细而言,抬升机构140带动辅助显示器130往键盘160所在方位旋转并抬升,且辅助显示器130通过抬升机构140往开关机构150所在方位旋转并下沉。
请参考图2、图3及图4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1包括固设于主机110的第一锁附部1411、连接第一锁附部1411的盲孔部1412以及连接第一锁附部1411的套管部1413,其中盲孔部1412用以容纳定位销142,且盲孔部1412的延伸方向与套管部1413的延伸方向实质上互为垂直。
另一方面,第二支架143包括固设于辅助显示器130的第二锁附部1431、连接第二锁附部1431的转轴部1432以及套设固定于转轴部1432的定位部1433,其中扭力弹簧144的第一端144a连接第一锁附部1411,且第二端144b连接第二锁附部1431。另外,转轴部1432穿过扭力弹簧144及套管部1413,且第二锁附部1431与定位部1433位于套管部1413的两侧。
请参考图4A与图4B,定位沟槽143a位于定位部1433上,其中定位销142滑设于盲孔部1412,且定位销142对应于定位部1433设置。也就是说,定位销142、盲孔部1412以及定位部1433位于套管部1413的同一侧。定位销142接触定位部1433,随着定位销142在定位部1433上的接触位置改变,定位销142外露于盲孔部1412的长度随之变动。
详细而言,定位销142包括定位凸部142a与受力部142b,定位凸部142a外露于盲孔部1412并接触定位部1433,且受力部142b滑设于盲孔部1412内。另外,抬升机构140还包括压缩弹簧145,其中压缩弹簧145设置于盲孔部1412内,且压缩弹簧145的两端分别连接盲孔部1412的底面1412a与受力部142b。
进一步而言,定位部1433具有连接定位沟槽143a的外周面1433a,当定位凸部142a接触外周面1433a时,压缩弹簧145被受力部142b挤压而具有第一长度。当转轴部1432旋转时,定位部1433随转轴部1432同步旋转,使定位凸部142a自外周面1433a移至定位沟槽143a。当定位凸部142a自外周面1433a移至定位沟槽143a时,压缩弹簧145的弹性恢复力的至少一部分获得释放以推动受力部142b,并使定位凸部142a卡入定位沟槽143a。此时,压缩弹簧145具有大于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
请参考图4A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转轴部1432具有朝向套管部1413的限位凸部1432a,且套管部1413具有朝向限位凸部1432a的限位凹槽1413a。限位凹槽1413a沿着周向延伸,其中限位凸部1432a滑设于限位凹槽1413a内,且限位凸部1432a与限位凹槽1413a的配合用以决定第二支架143与辅助显示器130(见图2与图3)的旋转范围。
另外,限位凸部1432a与定位部1433位于套管部1413的两侧,其中抬升机构140还包括固设于转轴部1432的扣环146,且扣环146可采用C型扣环。扣环146位于套管部1413与定位部1433之间,其中扣环146抵接套管部1413的一侧,且套管部1413位于扣环146与限位凸部1432a之间。因此,扣环146与限位凸部1432a的配合可用以防止转轴部1432相对于套管部1413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抬升机构140还包括固设于转轴部1432的螺帽147,其中定位部1433位于螺帽147与套管部1413之间,且位于螺帽147与扣环146之间。螺帽147可用以防止定位部1433自转轴部1432滑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整合有辅助显示器,且辅助显示器的角度与高度可调,以便于使用者操作辅助显示器,并提高使用者观看辅助显示器的舒适性。另外,辅助显示器通过抬升机构连接主机,其中抬升机构包含扭力弹簧与定位销,扭力弹簧用以抬升并支撑辅助显示器,且定位销用以锁定抬升后的辅助显示器的角度与高度。因此,抬升后的辅助显示器可获得稳固的支撑与定位,不易因使用者操作辅助显示器而晃动或下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具有良好的操作可靠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
主显示器,枢接于所述主机;
辅助显示器,设置于所述主机上;以及
抬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辅助显示器与所述主机之间,其中所述抬升机构包括:
第一支架,固设于所述主机;
定位销,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固设于所述辅助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支架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定位沟槽,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定位沟槽外或卡合于所述定位沟槽;以及
扭力弹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固设于所述主机的第一锁附部、连接所述第一锁附部的盲孔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锁附部的套管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固设于所述辅助显示器的第二锁附部、连接所述第二锁附部的转轴部以及套设固定于所述转轴部的定位部,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附部,且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锁附部,所述转轴部穿过所述套管部,且所述第二锁附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套管部的两侧,所述定位沟槽位于所述定位部上,其中所述定位销滑设于所述盲孔部,且对应于所述定位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包括定位凸部与受力部,其中所述定位凸部外露于所述盲孔部并接触所述定位部,且所述受力部滑设于所述盲孔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压缩弹簧,其中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盲孔部内,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盲孔部的底面与所述受力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具有连接所述定位沟槽的外周面,且所述定位凸部接触所述外周面或卡合于所述定位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部穿过所述扭力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部具有朝向所述套管部的限位凸部,且所述套管部具有朝向所述限位凸部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部滑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且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套管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转轴部的扣环,且所述扣环位于所述套管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所述扣环抵接所述套管部的一侧,且所述套管部位于所述扣环与所述限位凸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转轴部的螺帽,且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螺帽与所述套管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开关机构与键盘,其中所述辅助显示器位于所述开关机构与所述键盘之间,且所述开关机构用以将所述辅助显示器锁定于所述主机上或解除所述辅助显示器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锁定关系,所述抬升机构远离所述开关机构且靠近所述键盘。
CN202021335422.1U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装置 Active CN212411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5422.1U CN212411105U (zh)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5422.1U CN212411105U (zh)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1105U true CN212411105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5422.1U Active CN212411105U (zh)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1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4511B2 (en) Adjustable display screen for a laptop computer
US5638257A (en) Combination keyboard and cover for a handheld computer
RU2398261C2 (ru) Прямой шарнир для оптимизации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и
TWI550384B (zh) 用於資訊裝置之傾斜機構
US6426868B1 (en) Handheld computer keyboard system
US788948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lock unit
US20030052856A1 (en) Mounting a display panel in a computer
US114291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37900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2411105U (zh) 电子装置
CN101340792B (zh) 翻盖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1810656U (zh) 铰链的连动机构
US20110092254A1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two Input Devices
US11009971B2 (en) Input device with a scroll wheel
KR101117597B1 (ko) 휴대형 단말기용 슬라이드 업 모듈
CN219978766U (zh) 输入装置与电子设备
JP4253956B2 (ja) ポートリプリケータ
TWI79929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2241209B (zh) 触控板结构
CN1085066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架
KR100443150B1 (ko) 도킹 스테이션이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3416934B2 (ja) 指サックマウス
TWM643012U (zh) 輸入裝置與電子設備
CN101727132A (zh) 电子装置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屏幕开启结构
JPH09325841A (ja) キーボード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