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4795U -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4795U
CN212394795U CN201921847809.2U CN201921847809U CN212394795U CN 212394795 U CN212394795 U CN 212394795U CN 201921847809 U CN201921847809 U CN 201921847809U CN 212394795 U CN212394795 U CN 212394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section
dust
floor br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78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春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78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4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4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4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包括:壳体、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所述清洁组件(51)和所述吸尘组件(52)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中,所述吸尘组件(52)的内部具有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所述第一风道(21)和所述第二风道(22)之间通过第一弯折段(30)连接,所述吸尘风道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清洁组件(51)的上方,所述吸尘组件(52)的形状与所述清洁组件(51)的轮廓相匹配,通过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之间形状的匹配,使得吸尘器地刷(50)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吸尘器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现在吸尘器已经成为人们清扫室内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重要工具,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吸尘器电机高速运转,使灰尘随着空气一起进入到吸尘器内部并被滤尘组件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再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将灰尘留在吸尘器内部,从而改善环境,清理室内的灰尘并提高舒适度。
目前,吸尘器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将吸尘和拖布相结合的复合式吸尘器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种复合式吸尘器的地刷中,除了一般的吸尘功能,还具有拖布功能,吸尘器地刷中除了设有吸尘口之外,还设有用于实现拖地功能的拖布件,清理地面时,先由吸尘口通过吸尘功能将地面上灰尘吸入,再通过拖布件直接与地面上的灰尘和污渍接触,依靠拖布件和地面之间接触的摩擦力,清除附着在地面上难以被清理的污渍,极大地提升了吸尘器的清理能力和清理效果,由于需要吸尘器同时具有吸尘和拖地这两种功能,就需要在吸尘器地刷中同时设置具备吸尘功能和拖地功能的部件。
然而,在吸尘器地刷中设置的部件较多会对吸尘器地刷内部的空间使用造成影响,不能由于增加功能而将吸尘器地刷整体的体积设置过大影响外观和使用,因此,如何设计零部件的外形和结构,使其能够在不影响自身性能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效利用吸尘器地刷的内部空间,使其在自身性能和占用空间两方面兼顾,是现在需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通过吸尘组件的形状结构与清洁组件的外部轮廓相匹配,使得吸尘器地刷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地刷,包括:壳体、清洁组件和吸尘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和所述吸尘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中,所述吸尘组件的内部具有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通过第一弯折段连接,且所述吸尘风道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清洁组件的上方,所述吸尘组件的形状与所述清洁组件的轮廓相匹配。
吸尘风道位于吸尘组件内部,吸尘组件的外形结构与吸尘风道相对应,吸尘风道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由第一弯折段连接,使得吸尘组件的外形轮廓和清洁组件的的外形轮廓向匹配,尽量减小吸尘组件和清洁组件之间的安全间距,使吸尘吸地刷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清洁组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风道的形状和所述清洁组件的上部轮廓相匹配;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清洁组件的后端,且所述第一风道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风道所在的高度。
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第一弯折段形成避让结构,并与清洁组件上部的轮廓相匹配,使得第一弯折段能够贴在清洁组件的边缘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风道贴设在所述清洁组件的边缘外侧。
第一风道所在的位于正好位于清洁组件的上方,第一风道的形状和清洁组件上部的轮廓相匹配,且第一放到贴在清洁组件的边缘外侧,使得清洁组件和吸尘组件之间的紧密贴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段和风道段,所述进风段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风道段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进风段的下方,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与所述风道段之间设有第二弯折段。
第一风道的进口和风道段之间由第二弯折段连接,第二弯折段与清洁组件外部的轮廓相匹配,使得的吸尘组件和清洁组件之间贴设的更加紧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弯折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角度D为90°。
第二弯折段形成90°的弯折角,一方面配合吸尘器的整体结构,使得进风口朝向正下方,另一方面与清洁组件的外轮廓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风道段中所述第一风道所在的部分为扁平状,所述第一风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第一风道的位置位于清洁组件的正上方,扁平状的结构使得第一风道和清洁组件之间贴设的更加紧密,同时,保证第一风道内部的通风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风道段中所述第二风道所在的部分为圆筒状,且所述第二风道所在的所述风道段的内壁上设有连接用的螺纹。
第二风道的位置位于清洁组件的后方,圆筒状的结构同样为了与清洁组件的形状匹配,同时也为了和其他部件的连接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风道段连接在所述进风段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进风口的宽度T1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风道进口宽度T2的5倍。
第一风道的进口位于进风段的正中心,保证进口两侧进风的平衡性,进风口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一风道进口的5倍,使得进风口的进风能够全部通入到第一风道进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进风段顶部的内壁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所述进风段顶部内壁的两侧朝向中心倾斜。
进风段内壁的倾斜面有利于进风流向第一风道的进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进风段与所述风道段两侧外壁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
进风段和风道段之间的圆弧过渡同样有利于进风在各风道之间的流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尘组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主机、导管组件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吸尘器地刷,其中,所述导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导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器地刷中吸尘组件的出口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地刷,通过包括壳体、吸尘组件和清洁组件,吸尘组件和清洁组件均位于壳体内部,吸尘组件的内部具有吸尘风道,吸尘组件的进风口位于吸尘组件的前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依次设置在吸尘风道的进风方向上,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由第一弯折段连接,吸尘组件位于清洁组件的上方,吸尘组件中朝向清洁组件一侧端面的外形,与清洁组件的形状相互配合,吸尘风道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清洁组件的上方,吸尘组件中第一弯折段形成避让结构,使得吸尘组件与清洁组件边缘处的轮廓形状匹配,进而使得清洁组件和吸尘组件之间保持最小的安全间隙,壳体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解决了因壳体内部零部件较多,而出现的壳体体积过大,影响吸尘器地刷的使用和整体美观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吸尘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吸尘组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吸尘组件中进风口和第一风道进口之间的角度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吸尘组件中进风口和第一风道之间的宽度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进风段;
11-进风口;
20-风道段;
21-第一风道;
22-第二风道;
23-连接部;
30-第一弯折段;
40-第二弯折段;
50-吸尘器地刷;
51-清洁组件;
52-吸尘组件;
60-导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地刷50,如图1所示,吸尘吸地刷50包括:壳体、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其中,吸尘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吸尘风道,吸尘组件能够作为吸尘器的一部分,并设置在吸尘器地刷的内部,吸尘组件内部的吸尘风道能够作为吸尘器地刷内部的整体风道的一部分,使得吸尘组件和吸尘器地刷配合使用,吸尘器地刷将带有灰尘的空气吸入到内部时,带尘空气进入到吸尘组件内部的吸尘风道中,并穿过吸尘风道进入到其他的部件中。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吸尘组件的进风口11位于吸尘组件的前端,吸尘组件中与前端相对应的另外一端为吸尘风道的出口,带有灰尘的空气从吸尘风道的进风口11进入到吸尘组件内部,带尘空气在吸尘风道内部移动,并通过吸尘风道的出口脱离吸尘组件,通入到其他的零部件中。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吸尘风道的包括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沿着吸尘风道的进风方向依次设置,带尘空气进入到吸尘风道后,先通过第一风道21后,再流入到第二风道22中,其中,第一风道21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二风道22所在的高度,即第一风道21位置位于第二风道22的上方,带尘空气在第一风道21内平缓流动,而带尘空气从第一风道21流到第二风道22内部时,带尘空气需要自第一风道21中向下移动,才能够进入到第二风道22中,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之间存在高度差。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折段30,第一弯折段30使得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之间形成一个台阶状的避让结构,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均位于壳体的内部,吸尘组件52 位于清洁组件51的上方,清洁组件51内部设有传动轴,传动轴能够通过转动带动清洁组件51的表面转动,从而在清洁组件51和待清洁物体的表面,如地面接触时,清洁组件51通过自身表面转动清理地面上附着的灰尘和异物,吸尘组件52位于清洁组件51的上方,吸尘组件52内部的吸尘风道为吸尘器地刷50风道的一部分,吸尘组件52中第一弯折段30形成的避让结构与清洁组件51的一端的边缘相互配合,使得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之间尽量紧贴。
需要说明的是,吸尘组件52无法紧贴在清洁组件51的表面上,由于清洁组件51的表面会在传动轴的带动下转动,因此吸尘组件52难以贴设在清洁组件51的表面,而是需要和清洁组件51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但是,壳体内部的空间有限,对于壳体而言,其中除了需要放置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以外,还需要放置其他的部件,而壳体本身的体积不能过大,过大的壳体体积会影响吸尘器地刷50的使用和整体的外观,这就需要保证壳体内部各零部件之间尽量保持较小的间距,从而使壳体内部的布局尽可能的紧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吸尘组件52底部的端面和清洁组件 51之间相互配合,吸尘组件52在外形上和清洁组件51的形状结构尽可能的匹配,其中,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之间的第一弯折段30就位于清洁组件51其中一端的边缘处,第一弯折段30的形状和弯折的角度与清洁组件51 这一端边缘处的轮廓相匹配,进而,吸尘组件52的底部中,朝向清洁组件 51一侧端面形状和结构均与清洁组件51的外观形状和边缘轮廓相匹配,使得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的小,壳体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地刷50,通过包括壳体、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均位于壳体内部,吸尘组件52的内部具有吸尘风道,吸尘组件52的进风口11位于吸尘组件52的前端,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依次设置在吸尘风道的进风方向上,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之间由第一弯折段30连接,吸尘组件52位于清洁组件51的上方,吸尘风道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清洁组件51的上方,吸尘组件52中朝向清洁组件51一侧端面的外形,与清洁组件51的形状相互配合,吸尘组件52中第一弯折段30形成避让结构,使得吸尘组件52与清洁组件51边缘处的轮廓形状匹配,进而使得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之间保持最小的安全间隙,壳体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解决了因壳体内部零部件较多,而出现的壳体体积过大,影响吸尘器地刷50的使用和整体美观性的问题。
可选的,第一风道21位于清洁组件51的上方,第一风道21的形状和清洁组件51上部轮廓相匹配,第二风道22位于清洁组件51的后端,第一风道 21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二风道22所在的位置,第一风道21贴设在清洁组件51 的边缘外侧,但并不与清洁组件51发生直接接触,以免影响清洁组件51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尘组件52包括进风段10和风道段20,进风段10和风道段20连接在一起,且进风段10和风道段20沿吸尘组件52的进风方向排列,吸尘组件52的进风口11位于进风段10的前端,进风由进风段10的前端进入,再流入到风道段20内部,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均位于风道段20内部,可以理解为,进风段10为吸尘组件52的吸尘口,风道段20为吸尘组件52的通风管路。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风道21与进风口11之间相互连通,由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会先进入到第一风道21内,其中,进风口 11的开口方向朝向进风段10的下方,进风口11可以理解为吸尘口,即进风口11开设在吸尘组件52的最前端,且进风口11的开口方向朝向吸尘组件 52的下方,第一风道21的进口和进风口11的出口连通,第一风道21的进口朝向吸尘组件52的前方。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21和进风口11之间设有第二弯折段 40,第二弯折段4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进风口11相连通,第二端与第一风道21的进口连通,第二弯折段40的弯折角度D为90°,即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夹角为90°,外界的带尘空气从第一端流动到第二端时,带尘空气自身的流动方向发生了90°转弯,这样的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和吸尘器内部的结构进行配合,吸尘器的吸尘口一般位于吸尘器的底端,风道段20的长度远长于进风段10,风道段20是带尘空气主要的流动场所,带尘空气中带有灰尘和其他杂物,因此,风道段20需要避免呈竖直方向的结构,避免被吸入灰尘和异物受重力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弯折段40的结构除了与吸尘器中的吸尘口配合,还是为了和清洁组件51的外形相互配合,第二弯折段40和第一弯折段30相对应,第二弯折段40位于清洁组件51另一端的边缘处,即第一弯折段30和第二弯折段40分别位于清洁组件51两端边角的边缘处,且第一弯折段30和第二弯折段40都能够形成与清洁组件51配合的避让结构,从而使得吸尘组件 52和清洁组件51边缘处轮廓相互匹配。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之间通过第一弯折段30连通,带尘空气由第一风道21流向第二风道22时,需要通过第一弯折段30,在第一弯折段30带尘空气的流动的高度发生变化,从高度较高的第一风道21流到了高度较低的第二风道22,第一弯折段30使得第一风道21 和第二风道22之间形成台阶状的结构,第一风道21位于上一阶的台阶,第二风道22位于下一阶的台阶,而从外观上看,吸尘组件52的外部也同样形成一个台阶状的结构,吸尘组件52位于清洁组件51的上方,吸尘组件52的长度和覆盖面积均大于清洁组件51,第一弯折段30正好位于清洁组件51中一端的边缘处,第一弯折段30的弯折结构与这一端的边缘轮廓向匹配,使得两者之间圆滑过渡,一方面使得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之间并不会发生接触,另一方面又使得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在两者互不接触的前提上正常工作,两者之间互不影响,且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之间安全间隙最小,尽量保证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之间达到紧凑的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风道段20中,第一风道21所在的位置整体结构呈扁平状,第一风道21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使得整体第一风道21所在的风道段20结构为朝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扁平状结构,这种扁平状结构的主要是为了和吸尘器内部的其他部件之间配合,同时,扁平状的结构能够保证通风量,使得第一风道21的实际通风量不会受到影响。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22所在的风道段20部分的结构为圆筒状,也就是说,风道段20的结构由扁平状的第一风道21,圆筒状的第二风道22以及连接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的第一弯折段30组成,第二风道22的内壁上设有连接用的螺纹,第二风道22的出口为吸尘组件52的出口,内螺纹的设置是用于吸尘组件52和其他部件连接的,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的结构虽然不同,但是,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整体的通风量是一样的,第一风道21扁平状结构和第二风道22圆筒状结构的实际通风量相同,并不会由于第一风道21结构为扁平状,而使得第一风道21的通风量变小,从而使得整体风道段20的通风量出现不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道21的扁平状结构和第二风道22的圆筒状结构均可与清洁组件51的表面形状配合,第一风道21位于清洁组件51的正上方,扁平状的结构能够保证第一风道21和清洁组件51之间尽量贴合,同时,为了保证第一风道21的通风量,增加了第一风道21的宽度,而第二风道22的圆筒状结构则是为了配合后方的连接端,第二风道22通过第一弯折段30后,位于清洁组件51的后端并与其他部件连接。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位于进风段10的前端,也就是吸尘组件52的前端,进风口11与第一风道21的进口连通,第一风道21的进口位于进风口11的中心位置,同时,风道段20也连接在进风段10的中间位置,保证进风口11和第一风道21之间的进风的平衡。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风口11的T1宽度是第一风道 21进口宽度T2的5倍或者5倍以上,进风口11的进风量要和第一风道21 以及第二风道22实际的通风量相比配,想要保证从进风口11进入到空气,能够全部及时进入到第一风道21内,避免进风在第一风道21的进口处堆积,或者进风量过小,使得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内部出现空腔,影响吸尘组件52的性能,优选的,进风口11的宽度T1为第一风道21进口宽度T2的 5倍,或者略大于5倍时,进风口11的进风量和第一风道21以及第二风道 22的通风量之间达到平衡。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段10顶部的内壁为倾斜面,进风段10的顶部为第一风道21进口所在端面,第一风道21的进口位于进风段10顶部端面的中心,进风段10顶部的端面为倾斜面,倾斜的方向朝向第一风道21的进口,也就是说,进风段10顶部的端面上,从远离第一风道21的两侧开始朝向中心处倾斜,且两侧端面所在的高度低于中心处的高度,倾斜面的设置有助于进风口11内部的空气流入到第一风道21的进口,因为,以进风口11 的整体而言,第一风道21进口位于进风口11的中心位置,所以导致进风口 11中心位置的吸力大于两侧的吸力,而在两侧设置倾斜面有利于两侧空气流向中心处。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段10和风道段20之间外壁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可以理解为,进风口11和第一风道21进口之间连接处也是圆弧过渡,有利于进风的流畅性。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吸尘组件52的外壁上设有连接部23,连接部 23为多个,环绕设置在吸尘组件52的外壁上,连接部23用于和其他部件连接,使得吸尘组件52和吸尘器内部的其他部件之间连接固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如图5所示,吸尘器包括:主机、导管组件 60和实施例一中的吸尘器地刷50,吸尘组件52位于吸尘器地刷50中,导管组件60将主机和吸尘器地刷60连接,吸尘组件52中的吸尘风道为吸尘器地刷50的内部风道,导管组件60与吸尘器地刷50连接时,导管组件60连接在吸尘组件中第二风道22内设置在螺纹上,吸尘组件52内部的带尘空气可通过导管组件60进入到主机内部。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吸尘器地刷50内部设有清洁组件51,清洁组件51的体积加大,吸尘组件52位于清洁组件51的上方,吸尘组件52的结构和清洁组件51相互配合,使得吸尘器地刷50同时具备吸尘和拖地的功能。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吸尘组件52和清洁组件51在外形上相互匹配,吸尘组件52底部形成与清洁组件51外形配合的避让结构,使得吸尘组件52 和清洁组件51的边缘轮廓相互匹配,吸尘器地刷50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清洁组件(51)和吸尘组件(52),所述清洁组件(51)和所述吸尘组件(52)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中,所述吸尘组件(52)的内部具有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所述第一风道(21)和所述第二风道(22)之间通过第一弯折段(30)连接,所述吸尘风道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清洁组件(51)的上方,所述吸尘组件(52)的形状与所述清洁组件(51)的轮廓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21)位于所述清洁组件(51)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风道(21)的形状和所述清洁组件(51)的上部轮廓相匹配;所述第二风道(22)位于所述清洁组件(51)的后端,且所述第一风道(21)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风道(22)所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21)贴设在所述清洁组件(51)的边缘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52)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段(10)和风道段(20),所述进风段(10)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第一风道(21)和所述第二风道(22)位于所述风道段(2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21)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进风口(11)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进风段(10)的下方,所述第一风道(21)的进口与所述风道段(20)之间设有第二弯折段(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段(4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11)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风道(21)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角度D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21)位于所述第二风道(22)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风道(21)的出口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风道(22)的进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段(20)中所述第一风道(21)所在的部分为扁平状,所述第一风道(21)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段(20)中所述第二风道(22)所在的部分为圆筒状,且所述第二风道(22)所在的所述风道段(20)的内壁上设有连接用的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段(20)连接在所述进风段(10)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风道(21)的进口位于所述进风口(11)的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的宽度T1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风道(21)进口宽度T2的5倍。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10)顶部的内壁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所述进风段(10)顶部内壁的两侧朝向中心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10)与所述风道段(20)两侧外壁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
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部(23)。
15.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导管组件(60)和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地刷(50),其中,所述导管组件(60)的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导管组件(60)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器地刷(50)中吸尘组件的出口端连接。
CN201921847809.2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Active CN212394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7809.2U CN212394795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7809.2U CN212394795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4795U true CN212394795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1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7809.2U Active CN212394795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4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38690A1 (en) Dust Box, Dust Box Assembly and Cleaning Device
US20220322907A1 (en) Dust box and cleaning device
CN212394795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WO2022134614A1 (zh) 浮动壳体、滚刷机构、吸尘组件、吸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
CN112741545A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CN216393970U (zh) 一种具有循环水路的洗地机
CN212698709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N212489755U (zh) 一种吸尘器大吸力旋风分离结构
CN214595767U (zh) 滚刷机构、吸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
CN113440048A (zh) 便携式吸尘器及吸尘系统
CN108870483B (zh) 一种免清洗吸油烟机
CN215128047U (zh) 吸尘组件、吸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
CN219803680U (zh) 吸尘模块、手持式吸尘器及扫地机器人
CN214712331U (zh) 浮动壳体、滚刷机构、吸尘组件、吸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
CN219374517U (zh) 清洁机器人的双风路结构
WO2021013202A1 (zh) 尘盒、尘盒组件和清洁装置
CN217852798U (zh) 水箱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0320494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10330499U (zh) 扫地机器人用风道
CN218684203U (zh) 风道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2049495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CN217785398U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7792848U (zh) 尘盒、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CN215191290U (zh) 一种吸拖一体机
CN217162024U (zh) 尘盒机构及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