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2008U - 透明导电薄膜 - Google Patents

透明导电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2008U
CN212392008U CN202021310369.XU CN202021310369U CN212392008U CN 212392008 U CN212392008 U CN 212392008U CN 202021310369 U CN202021310369 U CN 202021310369U CN 212392008 U CN212392008 U CN 212392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substrate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03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政
陈旻裕
侯昱玮
萧仲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Xiam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Xiam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Xiamen Corp filed Critical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Xiamen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3103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2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2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2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包括一基板;以及一第一纳米银线层。其中,该透明导电薄膜于340nm‑400nm的波长带区域具有一第一吸收峰,于500nm‑650nm的波长带区域具有一第二吸收峰,该第一吸收峰的最大的峰值强度与该第二吸收峰的最大峰值强度比为2‑5.5。

Description

透明导电薄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尤指用于制备触控面板的一种透明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面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更多电子产品增加了触控面板以提供使用者直接进行操作或下达指令的功能,而其中,可挠性触控面板的需求日渐增加,为了符合该需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替代氧化铟锡(ITO)的导电材料,以提供良好的可挠性质以及优异的导电性。
其中,纳米银线具有高导电性以及绝佳的柔韧度,是作为触控面板导电层的绝佳材料,然而,由于纳米会产生表面电浆共振效应,使其在波长为320nm至420nm的范围会吸收紫外光,故由纳米银线所制备的导电膜会呈现黄色,然而,对于结合显示面板的触控面板而言,纳米银线所呈现的黄色会影响显示面板输出图像的颜色。因此,如何降低由纳米银线所组成的透明导电层的黄度以及提高其可视度及穿透率为目前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透明导电薄膜,以达到降低包含纳米银线的导电薄膜的黄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导电薄膜包括:一基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纳米银线层,形成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透明导电薄膜于UV光谱340nm-400nm的波长带区域具有一第一吸收峰,于500nm-650nm的波长带区域具有一第二吸收峰,该第一吸收峰的最大的峰值强度与该第二吸收峰的最大峰值强度比为2-5.5。
在一实施例中,该透明导电薄膜的该第一吸收峰的光谱积分面积与该第二吸收峰的光谱积分面积的比例为1.2-1.8。
在一实施例中,该透明导电薄膜还包括一染色剂,该染添加于该基板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基板包括一透明基底膜以及一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夹设于该透明基底膜与该地一纳米银线层之间。而该染色剂则添加于该第一保护层或该透明机体膜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透明导电薄膜在CIELAB色彩空间坐标中的b*值的绝对值为≤1.5。
在一实施例中,该透明导电薄膜还包括一第二纳米银线层,设置于该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基板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层,夹设于该第二纳米银线层及该透明基底膜之间,其中,该染色剂添加于该第一保护层及该第二保护层中,或添加该透明基底膜中。此时,该透明导电薄膜在CIELAB色彩空间坐标中的b*值的绝对值为≤2。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记载的「上」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例如,一第一纳米银线层,设置于一基板「上」可包含该第一纳米银线层与该基板直接接触的情况,或者,亦可包含该第一纳米银线层与该基板之间有其他额外的组件,使得该第一纳米银线层与该基板之间并无直接的接触。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所记载的「第一」、「第二」仅是方便说明,与数量或排列顺序无关,例如,该「第一纳米银线层」、「第二纳米银线层」均可被理解为纳米银线层。
在本领域中,将染色剂添加至基板中的透明基底膜或保护层中,作为蓝色补偿层,以调整偏黄的纳米银线层,使其呈现中性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及第四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例1中的UV-VIS吸收光谱。
附图标记说明:
1000、2000 透明导电薄膜
1 基板
11 透明基底膜
12 保护层
121 第一保护层
122 第二保护层
2 内米银线层
21 第一纳米银线层
22 第二纳米银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1000如图1所绘示,包括一基板1、一纳米银线层2以及一染色剂,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基板1包括一透明基底膜11以及一保护层12,且该保护层12介于该纳米银线层2与该透明基底膜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透明基底膜11为PET所构成,该保护层12为一硬涂层,而该染色剂为隐晶紫,且添加于该保护层12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透明基底膜11可例如为本领域中常用的玻璃、蓝宝石、压克力(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稀经聚合物(COP)、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三醋酸纤维薄膜(TAC)、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酰亚胺(Polyimide)等透明材料,但并不受限于此。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纳米银线层2可能还包括一固化树脂,将包含纳米银线的浆料和该固化树脂按1∶(0.8-1.2)的比例混合后涂布于该基板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保护层12可为硬化层或外套层,形成于该透明基底膜11的表面上,其可为本领域中现有的任一种作为硬化层或外套层的材料所构成,并无特别的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染色剂可选自本领域中常见的染色剂,例如可为茜素蓝、碱性蓝、酒精蓝、水溶苯胺蓝、偶氮蓝、灿烂甲酚蓝、溴酚蓝、卡拉唑蓝、喹啉蓝、靛蓝、树脂酚蓝、甲基蓝、次甲基蓝、酞菁、刃天青、苯甲天青、普鲁士蓝、亚甲苯蓝、百里酚蓝、曲利苯蓝、隐晶紫或其混合物。其中,又以隐晶紫(Leucocrystal Violet)为优选。
在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1000相似,其不同在于该染色剂添加于该透明基底膜11中。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2000如图2所绘示,包括一基板1、一第一纳米银线层21、一第二纳米银线层22以及一染色剂,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基板1包括一透明基底膜11、一第一保护层121、以及一第二保护层122,且该第一保护层121介该第一纳米银线层21与该透明基底膜11之间,该第二保护层122介于该第二纳米银线层22与该透明基底膜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透明基底膜11为PET所构成,该第一保护层121及该第二保护层122为一硬涂层,而该染色剂3为隐晶紫,且添加于该第一保护层121及该第二保护层122中。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大致上与该第三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薄膜2000相似,其不同在于该染色剂添加于该透明基底膜11中。
以下测试例中对于调控纳米银线层黄化程度的效果主要是利用CIE所制定的L*a*b*颜色模型作为测定颜色的标准,Lab*颜色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其中L*表示亮度,L*=0为黑色,L*=100为白色;a*表示红/绿之间的位置,a*为负值时指示绿色,而为正值时指示红色;b*值为黄/蓝之间的位置,b*为负值时指示蓝色,而为正值时指示黄色。也因此,以下测试例中,b*值可代表该透明导电薄膜的黄化程度以及通知添加染色剂后降低黄化程度的指标。
测试例1
首先,本测试例所使用如图1所示的透明导电薄膜100,以测量不同浓度的隐晶紫对于包括纳米银线层2的透明导电薄膜1000的UV吸收光谱,其实施例1-3及比较例1-2的参数以及其穿透率、雾度、b*值、以及a*值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51
本测试例中的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比较例的UV吸收光谱如图3所示,由图3的UV-Vis吸收光谱可观察到,每一组别于340-400nm波长范围(蓝色)中有一第一吸收峰,而添加有隐晶紫的实施例于500-650nm波长范围(黄色)有一第二吸收峰,其第一吸收峰及第二吸收峰的最大峰值强度以及光谱积分面积的分析分别如表2及表3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52
表3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53
由以上测试结果可得知,添加了隐晶紫于保护层12的组别中,皆降低了b*值的绝对值,使b*值更接近0,表示该透明导电薄膜1000的黄化程度明显的被改善。再者,UV-Vis吸收光谱的第一吸收峰(340-400nm)与第二吸收峰(500-650nm)的最大峰值强度的比值必须在2-5.5的范围内,该透明导电薄膜的黄度才能有效地被补偿并呈现中性色,且不会被过度补偿而呈现蓝色。
测试例2
本测试例测试添加不同浓度的隐晶紫于该保护层12中并测量其所构成的透明导电薄膜1000的穿透率、雾度、以及b*值,以评估隐晶紫的添加浓度对于调整纳米银线层2的黄化程度的影响。其中,实施例4-实施例7及比较例2-比较例3的纳米银线层的电阻值大约为65Ω/square左右,隐晶紫的浓度为0-2000ppm,即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61
由表4的测试结果可得知,实施例4-实施例7的b*值的绝对值皆≤1,于该适当范围内,可有效的控制透明导电薄膜的黄化程度,然而,比较例2的b*值为-3.52,其数值过低,使得整体透明导电薄膜呈现偏蓝色,故隐晶紫的浓度若添加过高(比较例2中的隐晶紫浓度为2000ppm),则无法有效地调整透明导电薄膜所呈现的颜色。因此,本测试例的结果证实了隐晶紫的浓度于125-1000ppm的范围内(即实施例4-实施例7)可有效地降低纳米银线层2的黄化程度。
测试例3
基于前测试例的结果,本测试例测试添加隐晶紫于该保护层12中的浓度于125-1000ppm的范围内,并测量其所构成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穿透率、雾度、以及b*值,以评估隐晶紫对于不同电阻值的纳米银线层12的黄化程度的影响。其中,实施例8-实施例11及比较例4的纳米银线层12的电阻值大约为30-35Ω/square,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实施例12-实施例15及比较例5纳米银线层12的电阻值大约为50-55Ω/square,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实施例16-实施例19及比较例6纳米银线层12的电阻值大约为70-75Ω/square,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71
表6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72
表7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73
Figure BDA0002572872240000081
由表5至表7的实验结果可得知,隐晶紫的添加对于不同电阻值的纳米银线层12皆可有效地控制其黄化程度,并维持其b*值得绝对值于≤1.5以内。
测试例4
本测试例使用不同材料的透明基底膜11所构成的透明导电薄膜1000的,并测量添加染色剂(隐晶紫)于该保护层12中所构成的透明导电薄膜1000的穿透率、雾度以及b*值,以评估隐晶紫对于不同电阻值的纳米银线层12的黄化程度的影响,其测试结果如表8所示。其中,实施例20使用的基板1包括环烯烃聚合物(COP)所构成的透明基底膜11以及添加250ppm的隐晶紫的保护层12,其纳米银线层2形成于该保护层12上,其电阻值约30-35Ω/square,比较例7的基板1同样使用环烯烃聚合物所构成的透明基底膜11,然不具有添加隐晶紫的保护层12,其纳米银线层2直接形成于该透明基底膜11上;实施例21使用的基板包括PET所构成的透明基底膜11以及添加250ppm的隐晶紫的保护层12,其纳米银线层2形成于该保护层12上,其电阻值约30-35Ω/square,比较例8的基板1同样使用PET所构成的透明基底膜11,不具有添加隐晶紫的保护层12,其纳米银线层2直接形成于该透明基底膜11上。
表8
穿透率(%) 雾度(%) b*值
实施例20 91.3 1.32 0.26
比较例7 91.7 1.36 1.08
实施例21 91.1 1.42 0.72
比较例8 91.2 1.64 1.49
由以上测试结果可得知,实施例20的b*值为0.26,较未添加隐晶紫的比较例7的b*值1.08减少了76%;而实施例21的b*值为0.72,较未添加隐晶紫的比较例8的b*值1.49减少了51%。故本测试例证实了针对不同材质的基板,添加染色剂依然可有效地达到控制因纳米银线层2所导致的的黄化程度,使该透明导电薄膜的b*值接近于0,并维持一定的高穿透率以及低雾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
一第一纳米银线层,形成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上;
其中,该透明导电薄膜于340nm-400nm的波长带区域具有一第一吸收峰,于500nm-650nm的波长带区域具有一第二吸收峰,该第一吸收峰的最大的峰值强度与该第二吸收峰的最大峰值强度比为2-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薄膜的该第一吸收峰的光谱积分面积与该第二吸收峰的光谱积分面积的比例为1.2-1.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包括一透明基底膜以及一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夹设于该透明基底膜与该第一纳米银线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薄膜在CIELAB色彩空间坐标中的b*值的绝对值为≤1.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纳米银线层,设置于该基板的该第二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基板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层,该第二保护层夹设于该第二纳米银线层及该透明基底膜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薄膜在CIELAB色彩空间坐标中的b*值的绝对值为≤2。
CN202021310369.XU 2020-07-07 2020-07-07 透明导电薄膜 Active CN212392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0369.XU CN212392008U (zh) 2020-07-07 2020-07-07 透明导电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0369.XU CN212392008U (zh) 2020-07-07 2020-07-07 透明导电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2008U true CN212392008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6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0369.XU Active CN212392008U (zh) 2020-07-07 2020-07-07 透明导电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20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7968A (zh) * 2020-07-07 2020-12-04 天材创新材料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薄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7968A (zh) * 2020-07-07 2020-12-04 天材创新材料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薄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5798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14034451A1 (ja) 透明導電体、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793806B (zh) 具有uv防护的基于银纳米结构的光学叠层和触摸传感器
KR101802567B1 (ko) 투명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KR10201075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665173B1 (ko) 투명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CN104903784A (zh) 液晶显示装置、滤色器基板及滤色器基板制造方法
JP5949029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0947451B1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필터
JP2017049469A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12392008U (zh) 透明导电薄膜
US20150029416A1 (en) Touch sensor
KR101243717B1 (ko) 색감 및/또는 시인성이 우수한 터치 윈도우
CN105129225A (zh) 一种光致变色保护膜及制造方法
WO2020019383A1 (zh) 一种透明导电膜
KR102259915B1 (ko)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CN102305373B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12037968A (zh) 透明导电薄膜
KR20160094343A (ko) 눈부심 방지필름과,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631269B2 (ja) 加飾部材、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32630B (zh) 透明導電薄膜
US10902974B1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N210091128U (zh) 导电膜和触控装置
KR102268490B1 (ko) 열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그의 경화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디스플레이용 부재
CN101290472A (zh) 绿色光阻及使用该绿色光阻的彩色滤光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