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9296U -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9296U
CN212389296U CN202020453372.0U CN202020453372U CN212389296U CN 212389296 U CN212389296 U CN 212389296U CN 202020453372 U CN202020453372 U CN 202020453372U CN 212389296 U CN212389296 U CN 212389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shoe device
milling shoe
rod body
fish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33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竹
杨健
周郞
王成林
贺明敏
蒲军宏
张琪
肖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NO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4533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9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9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9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包括:工具接头,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工具接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次同轴连接,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外径,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内径;杆体,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杆体的一端与第三部分内侧相匹配,另一端由合金颗粒齿密封;套铣鞋装置,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套铣鞋装置一端与第三部分相匹配,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套铣鞋装置的厚度相同厚度的合金颗粒齿;锥体,其设置在第三部分与杆体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一趟管柱同时兼有鱼顶磨铣、内腔清理、环空套铣三种功能,提高鱼顶修复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作业工具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背景技术
在油、气、水井大修作业,事故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鱼顶变形、破碎、不规则形状、内腔及外间隙掩埋卡死等复杂情况。
排除这类故障的传统做法就是分别借助钻、磨、铣等工具进行交替处理,然后再根据鱼顶清理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打捞作业,但是常规磨铣处理鱼顶,可以修复不规则鱼顶,清理鱼顶内腔,然后选择内捞工具进行打捞;套铣处理鱼顶,不能修复鱼顶及处理内腔,只能清理鱼顶外环空间隙,然后选择外捞工具进行打捞,若鱼顶破碎严重,还要配合磨铣作业将鱼顶修复规则与完整;这样不仅增加了起下钻次数,延长了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效率,而且在反复交替修复过程中还容易造成鱼顶的二次损害,使井下情况复杂化,影响下一步施工的顺利进行。
鱼顶的处理方式直接决定打捞工具的选择:若需内捞,则应将鱼顶修复规则,内腔清理通畅;若需外捞,则需鱼顶修复规则,外环空修理通畅,然而,在作业期间,由于工具及井下实际条件限制,常伴随着内外打捞尝试作业情况,这就导致了要再次或多次的进行鱼顶修复及清理,需要多次起下钻作业,从而导致施工周期长。
已经修复规则的鱼顶,在打捞工具及再次修复工具进鱼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磕碰等问题,导致鱼顶变形等鱼顶二次损伤,尤其对鱼头尺寸较短的鱼顶,修复空间有限,更是影响较大。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综合一体化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通过套铣鞋装置清理环空,杆体疏通水眼使内腔得到清理,锥体修复鱼顶及对落鱼内腔进行磨铣疏通,实现了一趟管柱同时兼有鱼顶磨铣、内腔清理、环空套铣三种功能,提高鱼顶修复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包括:
工具接头,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工具接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次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一部分的外径和第三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一部分的内径和第三部分的内径;
杆体,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侧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由合金颗粒齿密封;
套铣鞋装置,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套铣鞋装置一端与第三部分的外侧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套铣鞋装置的厚度相同厚度的合金颗粒齿,所述套铣鞋装置的筒轴套设在所述杆体外侧;
锥体,其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锥体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和杆体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丝扣。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丝扣与钻具相匹配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部分与杆体通过第二连接丝扣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部分与套铣鞋装置通过双梯扣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锥体为合金颗粒堆焊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杆体的长度小于所述套铣鞋装置的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锥体的长度小于所述杆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是针对常规单一鱼顶修复工具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在保证工具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了一趟管柱同时兼有鱼顶磨铣、内腔清理、环空套铣三种功能,一步到位的解决鱼顶变形和内外空间堵塞的问题,使其具备条件,为后续的内、外捞工具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同时,提高鱼顶修复率,避免再次损伤,同时增加了打捞工具的选择范围,减少起下钻次数,缩短施工周期,节约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的整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工具接头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杆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铣鞋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的工作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油、气、水井大修作业中,常常发生工具串的掉落,由此形成落鱼,而落鱼在一般情况下经常遇到鱼顶变形、破碎、不规则形状、内腔及外间隙掩埋卡死等复杂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通过套铣鞋装置清理环空,杆体疏通水眼使内腔得到清理,锥体修复鱼顶及对落鱼内腔进行磨铣疏通,实现了一趟管柱同时兼有鱼顶磨铣、内腔清理、环空套铣三种功能,一步到位的解决鱼顶变形和内外空间堵塞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包括:工具接头110、杆体120、套铣鞋装置130、锥体140、第一合金颗粒齿150a和第二合金颗粒齿150b。
其中,如图2所示,工具接头110包括: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第三部分113、第一连接丝扣114、第二连接丝扣115和第三连接丝扣116,工具接头110,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和第三部分113依次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12的外径大于第一部分111和第三部分113的外径,所述第二部分112的内径小于第一部分111和第三部分113的内径;且第一部分1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丝扣114,用于可拆卸的连接钻具,第三部分11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丝扣115,用于连接杆体120,第三部分113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接丝扣116,用于连接套铣鞋装置130,第一连接丝扣114和第二连接丝扣115根据工具尺寸加工成相应的符合API标准的钻具扣型,作为优选的,第三连接丝扣116为双梯扣,既能保证工具强度,又便于组合、分解及牙齿修复。
如图3所示,杆体120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杆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丝扣121与所述第二连接丝扣115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由第一合金颗粒齿150a铺焊密封。
如图4所示,套铣鞋装置13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套铣鞋装置130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丝扣132与第三连接丝扣116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套铣鞋装置130的外壁131厚度相同厚度的第二合金颗粒齿150b,套铣鞋装置130的筒轴套设在杆体120的外侧,且杆体120的长度小于套铣鞋装置130的长度。
如图1所示,锥体140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锥体140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113和杆体120上,锥体140的长度小于杆体120的长度,锥体140为合金颗粒堆焊形成,不可拆卸,但可吹扫修复,且所述锥体140在铺焊过程中,根据尺寸大小,预留对称分布2-3道排屑槽,便于鱼顶修复及落鱼内腔磨铣疏通过程中的碎屑返排。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的工作过程为:
落鱼管柱230被杂物250堆积、掩埋在井壁240的井底,工具接头110通过第一连接丝扣114可拆卸的连接在钻具210的底端钻头220后入井,到底后根据井况给定排量,轻压慢转接触鱼顶,在本实施例中,钻压0.5-1t,转速30-50rpm,套铣鞋装置130的底部第二合金颗粒齿150b最开始接触鱼顶环空部位,随着钻具转动及钻井液冲洗逐渐清理落鱼与井壁210之间的环空;当清理一定距离后杆体120底部第一合金颗粒齿150a开始接触鱼顶并进入鱼顶,疏通磨铣水眼;当套铣鞋装置130及杆体120对鱼顶环空、水眼进一步清理后,最终鱼顶接触到锥体140,此时锥体140的合金颗粒可对变形鱼顶做最后的修整;至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具完成鱼顶修整、鱼顶环空及水眼清理的综合性作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哈萨克CT-24井,于2016年4月份开始修井转电泵生产,完钻井深3400m,射孔段2400-2422m。2019年7月,检泵作业中,上提遇卡,采用分段切割电泵管柱,逐级打捞电缆及管柱的方法处理井下管柱。
截止8月22日,分次下自制外钩打捞切割点以上电缆,累计捞出电缆352+207+230+91+1=881米。最后一趟外捞打捞跑空,现场判断井下鱼顶因切割导致变形,且外钩多次下压打捞致使鱼顶潜油电缆打结,堵塞鱼顶、内腔及环空,为了下一步切割作业,需进行性修鱼顶、清理鱼顶内腔及环空,为后续捞筒打捞,电缆切割作业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8月24日,组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管柱结构:
Figure BDA0002434762110000051
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Figure BDA0002434762110000052
捞杯1只+
Figure BDA0002434762110000053
钻铤8根+变扣+2-7/8″非标钻杆116根+变扣+3-1/2″斜坡钻杆至井口;施工参数:钻压0.5~2t,转速50~53rpm,排量5L/s,泵压7~16MPa;套铣进尺:1.0m(与工具内腔有效空间相吻合)。
8月26日,下可退式卡打捞筒打捞管柱,抓获落鱼试提解卡失败后,执行电缆通径切割,再次分段打捞管柱及潜油电缆。
该井经过3次分段切割,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3次入井修整鱼顶,打捞于2019年9月20日5:00捞出全部电泵管柱及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成功解决了鱼顶变形,内外空间堵塞的难题,为后续外捞、管内切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实现了一趟管柱同时兼有鱼顶磨铣、内腔清理、环空套铣三种功能,一步到位的解决鱼顶问题,为后续的内、外捞工具选择提供便利的选择;另外,大大提高了复杂鱼顶问题的修复效率,避免再次损伤,同时增加了打捞工具的选择范围,减少起下钻次数,缩短施工周期,节约作业成本,使用效果显著。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具接头,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工具接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次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一部分的外径和第三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一部分的内径和第三部分的内径;
杆体,其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侧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由合金颗粒齿密封;
套铣鞋装置,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套铣鞋装置一端与第三部分的外侧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套铣鞋装置的厚度相同厚度的合金颗粒齿,所述套铣鞋装置的筒轴套设在所述杆体外侧;
锥体,其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锥体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和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丝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丝扣与钻具相匹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与杆体通过第二连接丝扣可拆卸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与套铣鞋装置通过双梯扣可拆卸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为合金颗粒堆焊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长度小于所述套铣鞋装置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的长度小于所述杆体的长度。
CN202020453372.0U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Active CN212389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372.0U CN212389296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372.0U CN212389296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9296U true CN212389296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3372.0U Active CN212389296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9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6930B (zh) 松软岩土地层反循环跟管钻具及钻进工艺
CN107313734B (zh) 一种开窗侧钻工具及其开窗方法
CN201386523Y (zh) 一种水平井完井用高效钻磨铣一体工具
CN101899956B (zh) 一种电泵管柱落鱼的打捞方法
CN210685904U (zh) 一种易解卡的套铣打捞一体化装置
CN212389296U (zh) 一种多功能鱼顶修复工具
CN109306853B (zh) 一种具有桥塞磨铣功能的打捞装置
CN2883658Y (zh) 一种井下碎物打捞筒
CN210396684U (zh) 整体可退式大吨位一体化打捞筒
CN211474070U (zh) 一种可捞式堵塞器
CN103628479A (zh) 一种井底动力头扩孔压预制桩施工方法与装置
CN210217679U (zh) 一种小井眼套铣造扣打捞修井工具
CN201908599U (zh) 多功能螺杆钻具打捞工具
CN209942772U (zh) 一种膨胀管下入装置
CN202560139U (zh) 一种套铣打捞一体的组合工具
CN218912837U (zh) 一种用于打捞井内落物的凹底式套铣卡瓦捞筒
CN211144421U (zh) 一种永久封隔器的套铣和打捞一体化装置
CN2187222Y (zh) 打捞器
CN218177185U (zh) 套铣打捞母锥
CN217129479U (zh) 一种封隔器磨铣打捞一体化工具
CN208252074U (zh) 一种地热井打捞筒
CN219012500U (zh) 偏心金刚石钻头
CN116927700B (zh) 一种高效双级套管段铣工具及套管段铣刀
CN216406757U (zh) 空心磨铣打捞工具
CN214091784U (zh) 公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