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056U - 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86056U CN212386056U CN202020742465.5U CN202020742465U CN212386056U CN 212386056 U CN212386056 U CN 212386056U CN 202020742465 U CN202020742465 U CN 202020742465U CN 212386056 U CN212386056 U CN 2123860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 tire bead
- bracket
- bead
- strong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包括胎圈和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包括夹持器伸缩架、磁铁托架和强磁铁,所述强磁铁设置在磁铁托架上,所述磁铁托架与夹持器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强磁铁存在位于钢丝圈内和钢丝圈外两种状态,当夹持器夹取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内;当夹持器放置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外。夹持器伸缩架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磁铁托架的伸出和缩回,磁铁托架的主要作用是安装强磁铁,强磁铁的作用是吸引胎圈,用磁吸力实现对胎圈的夹持。依靠磁铁吸引住胎圈并实现位置移动,胎圈定位准确,三角胶不变形,胎圈不出压痕,避免了轮胎起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
背景技术
全钢子午胎生产工艺复杂,半成品部件定位精度要求很高,成型过程中若胎圈定位发生漂移,会造成胎体帘线伸张不足,硫化后易产生胎肩帘线弯曲和胎里露线。之前国内的全钢子午胎一次法三鼓成型机(以下简称三鼓成型机)普遍存在着胎圈定位不准、平面宽不稳定的缺点,现有胎圈夹持器大多采用气缸控制夹具开合的方式,来夹取胎圈并将胎圈放置到指定位置。夹具夹取胎圈时,气缸压力过小,容易夹取过松,胎圈容易掉落圈;气缸压力过大,容易夹取过紧,胎圈容易变形,甚至夹出压痕,导致轮胎起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旨在避免三角胶压痕变形,防止轮胎成型时的胎圈气泡产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包括胎圈和夹持器,所述胎圈包括三角胶、胶片和钢丝圈,且所述三角胶、胶片和钢丝圈从外向内依次同心设置,所述夹持器包括夹持器伸缩架、磁铁托架和强磁铁,所述强磁铁设置在磁铁托架上,所述磁铁托架与夹持器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强磁铁存在位于钢丝圈内和钢丝圈外两种状态,当夹持器夹取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内;当夹持器放置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外。夹持器伸缩架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磁铁托架的伸出和缩回,磁铁托架的主要作用是安装强磁铁,强磁铁的作用是吸引胎圈,用磁吸力实现对胎圈的夹持。
作为优化,所述磁铁托架整体呈“L”型,所述强磁铁固定连接在磁铁托架的翼部。
作为优化,所述强磁铁和磁铁托架的翼部套有弹性硅胶套。弹性硅胶套的设置既能使强磁铁与磁铁托架的连接更加牢固,又能增大强磁铁与钢丝圈之间的摩擦,进一步避免钢丝圈脱落,一举两得。
作为优化,所述弹性硅胶套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防滑凸起的设置能够避免钢丝圈因触碰强磁铁产生划痕。
作为优化,所述夹持器设置有四个且围绕胎圈圆心均匀分布,所述伸缩架、磁铁托架和强磁铁的俯视截面均为扇环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依靠磁铁吸引住胎圈并实现位置移动,胎圈定位准确,三角胶不变形,胎圈不出压痕,避免了轮胎起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胎圈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胎圈夹持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硅胶套示意图。
其中,1、三角胶,2、胶片,3、钢丝圈,4、夹持器伸缩架,5、磁铁托架,6、强磁铁,7、弹性硅胶套,701、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7所示的新型胎圈夹持器,包括胎圈和夹持器,所述胎圈包括三角胶、胶片和钢丝圈,且所述三角胶、胶片和钢丝圈从外向内依次同心设置,所述夹持器包括夹持器伸缩架、磁铁托架和强磁铁,所述强磁铁设置在磁铁托架上,所述磁铁托架与夹持器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强磁铁存在位于钢丝圈内和钢丝圈外两种状态,当夹持器夹取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内;当夹持器放置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外。夹持器伸缩架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磁铁托架的伸出和缩回,磁铁托架的主要作用是安装强磁铁,强磁铁的作用是吸引胎圈,用磁吸力实现对胎圈的夹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铁托架整体呈“L”型,所述强磁铁固定连接在磁铁托架的翼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强磁铁和磁铁托架的翼部套有弹性硅胶套。弹性硅胶套的设置既能使强磁铁与磁铁托架的连接更加牢固,又能增大强磁铁与钢丝圈之间的摩擦,进一步避免钢丝圈脱落,一举两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硅胶套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防滑凸起的设置能够避免钢丝圈因触碰强磁铁产生划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器设置有四个且围绕胎圈圆心均匀分布,所述伸缩架、磁铁托架和强磁铁的俯视截面均为扇环型。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通过四个方位的夹持器伸缩到位吸取到胎圈,传递到指定位置进行轮胎的成型,不仅能做到对胎圈无损伤,无压痕,而且定位准确,保证轮胎质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包括胎圈和夹持器,所述胎圈包括三角胶、胶片和钢丝圈,且所述三角胶、胶片和钢丝圈从外向内依次同心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包括夹持器伸缩架、磁铁托架和强磁铁,所述强磁铁设置在磁铁托架上,所述磁铁托架与夹持器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强磁铁存在位于钢丝圈内和钢丝圈外两种状态,当夹持器夹取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内;当夹持器放置胎圈时,所述强磁铁位于钢丝圈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胎圈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托架整体呈“L”型,所述强磁铁固定连接在磁铁托架的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胎圈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磁铁和磁铁托架的翼部套有弹性硅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胎圈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硅胶套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胎圈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设置有四个且围绕胎圈圆心均匀分布,所述伸缩架、磁铁托架和强磁铁的俯视截面均为扇环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42465.5U CN212386056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42465.5U CN212386056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86056U true CN212386056U (zh) | 2021-01-22 |
Family
ID=7424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42465.5U Active CN212386056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860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3877A (zh) * | 2022-03-07 | 2022-06-07 | 王崇哲 | 一种医用橡胶手套破损检测装置 |
-
2020
- 2020-05-08 CN CN202020742465.5U patent/CN2123860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3877A (zh) * | 2022-03-07 | 2022-06-07 | 王崇哲 | 一种医用橡胶手套破损检测装置 |
CN114593877B (zh) * | 2022-03-07 | 2024-05-24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一种医用橡胶手套破损检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86056U (zh) | 一种新型胎圈夹持器 | |
WO2022041858A1 (zh) | 一种改善轮胎质量的橡胶胎扎眼器 | |
CN210504907U (zh) | 一种便于材料排气的导轮 | |
CN216886115U (zh) | 一种轮胎轮毂组装设备 | |
CN216245145U (zh) | 一种自动除水装置 | |
CN215550212U (zh) | 一种手套生产用脱模装置 | |
JP4904407B2 (ja) | カーカスプライの成形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
CN218052296U (zh) | 一种轮胎后充气用夹持装置 | |
CN210567847U (zh) | 一种分段式支架结构汽车氛围灯 | |
CN218137521U (zh) | 一种轮胎用防滑结构 | |
CN211304515U (zh) | 一种矫正冲压件外表面回弹的气动自吸装置 | |
CN209409077U (zh) | 一种橡胶轮胎成型散热模具 | |
CN209742397U (zh) | 一种建筑用砌墙吊线器 | |
CN213919174U (zh) | 一种免划线的橡胶管成型模具 | |
CN208132435U (zh) | 一种合金棒材成形工装夹具 | |
CN206821020U (zh) | 一种组装装置 | |
CN219796843U (zh) | 一种吹吸机上的轮支架装置 | |
CN207577801U (zh) | 一种快速安装卡夹的工装 | |
CN205699491U (zh) | 可自由组合彩泥成型模具 | |
CN219142838U (zh) | 弹力纱线沸点收缩测量设备 | |
CN217346273U (zh) | 一种拉动式水缸脱模装置 | |
CN217944384U (zh) | 一种胶管套管机 | |
CN216506870U (zh) | 胎圈传动装置及成型机 | |
CN216461123U (zh) | 一种新型侧切冲压模具 | |
CN221475214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防滑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