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1271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1271U
CN212381271U CN202020878497.8U CN202020878497U CN212381271U CN 212381271 U CN212381271 U CN 212381271U CN 202020878497 U CN202020878497 U CN 202020878497U CN 212381271 U CN212381271 U CN 212381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amera
sub
mobile terminal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84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784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1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1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127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250 priority patent/WO202123291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和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补光光源、以及具有第一避让口的导光件;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一端的端面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中;所述导光件靠近物侧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每个所述凸起部包括反射面和与所述反射面对应的出光面,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件,所述反射面将所述补光光源的一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所述出光面,并通过对应的所述出光面导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在近距离拍摄模式下,为摄像头的视场提供足够的光照,进而,可以清晰地拍摄视场内的被拍摄物。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拍照需求,移动终端上出现了多种功能不同的摄像头,比如,微距摄像头,超微距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等等。使用微距摄像头可以进行近距离的微距拍摄,使用超微距摄像头可以进行超微距拍摄。
相关技术中,用于补光的闪光灯与摄像头的距离较远,当进行近距离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由于功能摄像头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厘米,甚至几毫米,视场内光照度明显不足,无法拍清楚视场内的被拍摄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为近距离拍摄模式下的视场提供足够光照的移动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摄像头;
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补光光源、以及具有第一避让口的导光件;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一端的端面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中;所述导光件靠近物侧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每个所述凸起部包括反射面和与所述反射面对应的出光面,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件,所述反射面将所述补光光源的一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所述出光面,并通过对应的所述出光面导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平行间隔设置,一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与另一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同一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45°。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出光面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中,靠近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远离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或,
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出光面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中,靠近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远离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出光面与所述投影面垂直;或,所述出光面相对于所述投影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口中;或,所述导光件设置在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且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包括多个子导光件,多个所述子导光件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避让口。
进一步地,所述补光光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补光光源沿所述摄像头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口周侧的安装空间,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保护镜片、以及具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避让孔;
所述摄像头和所述补光模组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和所述导光件均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处,所述保护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避让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避让孔包括第一子孔和第二子孔,所述保护镜片包括第一子镜片和第二子镜片;
所述第二子孔围设在所述第一子孔的周侧,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子孔处,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第二子孔处;
所述第一子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孔中,所述第二子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远离物侧一端的端面为非透光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通过在导光件靠近物侧的一端间隔设置多个具有反射面和出光面的凸起部,可以通过凸起部从摄像头的周侧将补光光源的光线导向被拍摄物,由此,可以在有限的结构空间内将尽可能多的光线导向摄像头的视场,从而,可以在近距离拍摄模式下,为摄像头的视场提供足够的光照,进而,可以清晰地拍摄视场内的被拍摄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机拍摄被拍摄物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图中连续的箭头表示导光光源的一部分光线传播的方向;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图中连续的箭头表示导光光源的一部分光线传播的方向;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图中连续的箭头表示导光光源的一部分光线传播的方向;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补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补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所示的移动终端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移动终端10;壳体11;容纳腔11a;第二避让孔11b;第一子孔11c;第二子孔11d;摄像头12;镜头121;Sensor122;PCB板123;固定器124;补光模组13;导光件131;子导光件1311;第一避让口131a;凸起部131b;反射面 131c;出光面131d;非透光面131e;安装空间131f;非透光面131e;补光光源132;保护镜片14;第一子镜片141;第二子镜片142;屏幕15;被拍摄物 20;屏幕放大图像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所述的摄像头12包括镜头121、Sensor(图像传感器)122、PCB板(印刷电路板)123和固定器124。Sensor122包括但不限于CCD(Charged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ensor122固定在PCB 板123上,固定器124设置在Sensor122的靠近被拍摄物20的一侧并与PCB 板123连接,固定器124设置有容纳镜头121的空腔,镜头121与Sensor122相对。在拍照过程中,被拍摄物20的光线进入摄像头12,入射光首先进入镜头121,然后到达Sensor122,光线中的光子打到Sensor122上产生可移动电荷,这是内光电效应,可移动电荷汇集形成电信号,经过A/D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即把电荷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送到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最终传输到终端设备的屏幕16上形成显示图像,即实现了对被拍摄物20的拍照。具体的,DSP的结构包括ISP(ImageSignal 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和JPEG encoder(JPEG图像解码器),其中,ISP是决定影像流畅的关键。可以理解的是,对于CMOS,可以将DSP集成在CMOS内。CMOS 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内部空间受限的手机。
PCB板123可以是硬板、软板或者软硬结合板。当手机采用CMOS时, CMOS可适用硬板、软板或者软硬结合板中的任何一种。当手机采用CCD,则只能用软硬结合板,而软硬结合板在上述三种板中的价格最高,因此,当采用 CCD时,会导致手机成本偏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可以是能够进行微距拍摄的微距摄像头,微距摄像头是指通过镜头121的光学能力,在保证被拍摄物成像清楚的前提下,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以较大的光学放大率进行拍摄的摄像头,其中,光学放大率指的是sensor的成像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之间的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感受到的放大率=光学放大率*屏幕放大率*数码放大率,光学放大率指sensor上成像的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的比值,屏幕放大率指屏幕尺寸与sensor尺寸的比值,数码放大率是用户人为放大屏幕中部分而产生同一部分的放大后在屏幕上的尺寸与放大前在屏幕上的尺寸的比值。具体地,举例说明用户在拍摄后所感受到的图像的放大原理,如图2所示,被拍摄物20 上反射的光线在经过镜头121后到达Sensor122上,然后产生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件,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处理后,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16上形成图像,而用户可在屏幕16上按需对图像的局部进行放大,此时在屏幕16上所显示的图像便为屏幕放大图像30。
具体地,根据基本的光学成像原理,tan(FOV/2)=成像高度/焦距=被拍摄物高度/物距,光学放大率=成像高度/被拍摄物高度=焦距/物距。其中,FOV(Field Of View)为视场角,视场角是指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中心为顶点,以被测或被拍摄物可通过镜头中心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构成的夹角。FOV通常用于衡量镜头的视野范围,例如,常规的标准镜头的视角在45度左右,广角镜头 121的视角在60度以上。根据上面的光学放大率的计算公式,要增大光学放大率,可通过减小工作距离或增大焦距来实现,即在保证成像清楚的前提下,镜头121尽可能的靠近被拍摄物和增加镜头121的焦距来实现。其中,工作距离指的是被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距离。
根据高斯成像公式,1/f=1/u+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当u>2f,被拍摄物在Sensor122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当u=2f,v=f,即焦距等于像距,被拍摄物在Sensor122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当f<u<2f,被拍摄物在Sensor122上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当u=f,被拍摄物在Sensor122上不成像;
当u<f,呈虚像,被拍摄物不能在Sensor122上成实像。
因此,在焦距f不变的情况下,v和u呈相反的变化趋势,u增加,则v减小,u减小,则v增加。由于微距拍摄是一种近距离拍摄以得到放大的被拍摄物的图像的拍摄方式,即被拍摄物在Sensor上成放大的实像,因此,近景微距拍摄时,物距u比较小,工作距离也相应地较小,因此,为了满足合焦的需要,镜头121的焦距需要更小,以保证f<u<2f,且像距和物距满足上述的高斯成像公式。
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达到1∶1~1∶4左右光学放大率的拍摄都属微距摄影,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还可以是能够进行超微距拍摄的超微距摄像头。超微距摄像头指的是工作距离小于10mm时仍能够实现合焦的一种微距摄像头,即工作距离小于10mm时sensor仍能够清晰成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小于”不包括本数。一实施例中,超微距范围为3mm~9mm。也就是说,当工作距离为3mm~9mm时,超微距摄像头能够成像,在Sensor122 上能够清晰成像。
超微距摄像头可以是长焦超微距镜头,也可以是广角超微距镜头。示例性地,广角超微距镜头的焦距f的取值范围为1.3mm~2.2mm,FOV为70°~78°,示例性地,广角超微距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1.335mm,最大像高处的FOV为 77.6度,光圈值(f-number)为2.8,工作距离为3mm的情况下能够清晰成像,也就是说镜头121能够对工作距离在3mm左右的被拍摄物体合焦。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指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视场是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能够看到被拍摄物的区域;物侧指靠近被拍摄物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请参阅图3,该移动终端10包括:摄像头12和补光模组13。补光模组13包括补光光源132、以及具有第一避让口131a的导光件131。与摄像头12的光轴A垂直的平面为投影面,摄像头12 靠近物侧一端的端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避让口131a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中。导光件131靠近物侧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131b,每个凸起部131b包括反射面131c和与反射面131c对应的出光面131d,补光光源132 的光线进入导光件131,反射面131c将补光光源132的一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出光面131d,光线在出光面131d上发生折射,由此使得补光光源132的一部分光线可以通过对应的出光面131d导向摄像头12的视场。也就是说,在进行拍摄时,多个凸起部131b能够从摄像头12的周侧将补光光源132的光线导向被拍摄物20,被拍摄物20上所反射的光线通过第一避让口131a射入到摄像头12上,以实现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补光光源132还有少量的光线在进入相应的凸起部131b之后,不会投射到凸起部131b的反射面131c上,而是会直接投射到凸起部131b的出光面131d上,并且直接在出光面131d上通过折射导向摄像头12的视场,但是,导向摄像头12的视场的大部分光线还是主要来自反射面131c的反射。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通过在导光件131靠近物侧的一端间隔设置多个凸起部131b,且每个凸起部131b均设置有反射面131c和与反射面131c 对应的出光面131d,可以使得反射面131c能够将尽可能多的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31d上,由此,可以在有限的结构空间内将尽可能多的光线导向摄像头12 的视场,从而,可以在近距离拍摄模式下,为摄像头12的视场提供足够的光照,进而,可以清晰地拍摄视场内的被拍摄物20。
请参阅图3和图6,本实施例的多个凸起部131b的反射面131c平行间隔设置,一个凸起部131b的反射面131c与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参阅图6) 与另一个凸起部131b的反射面131c与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相同。
具体地,请参阅图3,每个反射面131c可以与对应出光面131d相交,以在相交处形成尖角,请参阅图6,每个反射面131c也可以不与对应出光面131d 相交,相当于每个反射面131c与对应的出光面131d靠近物侧一端的端部为平面或曲面。可选地,同一个凸起部131b的反射面131c与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范围为15°~45°。
本实施例的每个凸起部131b的出光面131d均与投影面垂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个凸起部131b的出光面131d也可以相对于投影面倾斜设置。
请参阅图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凸起部131b的出光面131d 平行间隔设置,每个出光面131d既可以均与投影面垂直,也可以均相对于投影面以相同的角度倾斜设置,相邻的两个凸起部131b中,靠近光轴A的凸起部 131b的反射面131c与对应的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大于远离光轴A的凸起部131b的反射面131c与对应的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也就是说,多个凸起部131b的反射面131c之间不是平行的,从靠近光轴A的方向朝远离光轴A 的方向,反射面131c与对应的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逐渐变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导光效果。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反射面131c 中,靠近光轴A的反射面131c与对应的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小于远离光轴A的反射面131c与对应的出光面131d之间的夹角α。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光件131为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光件131为圆环形。为提高补光的均匀性,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了多个补光光源132,多个补光光源132沿摄像头1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的补光光源132之间的夹角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导光件131也并不限于是圆环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环状导光件131的外环还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椭圆形、异形等,内环可以是圆形、矩形、三角形、椭圆形、异形等任意一种,即环状导光件131的外环和内环可以是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光件131也可以不是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比如,请参阅图9,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导光件131可以包括多个子导光件1311,多个子导光件1311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第一避让口131a。同样地,为提高补光的均匀性,在每个子导光件1311远离物侧的一端都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补光光源 132。
本申请实施例的补光光源132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金卤灯、荧光灯、高压钠、白炽灯、碘钨灯、氙气灯中的任一种。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补光光源132为LED灯,LED灯运行稳定,发热量低,低能耗,使用寿命长。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还包括保护镜片14、以及具有容纳腔 11a的壳体11,壳体11上具有容纳腔11a连通的第二避让孔11b。摄像头12和补光模组13均设置在容纳腔11a中,且摄像头12靠近物侧的一端和导光件131 均位于第二避让孔11b处,保护镜片14设置在第二避让孔11b中。保护镜片 14主要起到对摄像头12进行保护的作用,从多个出光面131d折射出的光线穿过保护镜片14之后,导向摄像头12的视场,同样地,被拍摄物20上所反射的光线也是穿过保护镜片14之后射入到摄像头12上,最终实现成像。
请参阅图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孔11b还可以包括第一子孔 11c和第二子孔11d,保护镜片14包括第一子镜片141和第二子镜片142。第二子孔11d围设在第一子孔11c的周侧,摄像头12靠近物侧的一端位于第一子孔11c处,导光件131位于第二子孔11d处。第一子镜片141设置在第一子孔 11c中,第二子镜片142设置在第二子孔11d中。第二子孔11d的开孔间隙可以为1~3mm,第二子孔11d与第一子孔11c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5~2mm,也就是说,从多个出光面131d折射出的光线穿过第二子镜片142之后,导向摄像头 12的视场,而被拍摄物20上所反射的光线是穿过第一子镜片141之后射入到摄像头12上,最终实现成像。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摄像头12靠近物侧的一端可以穿设在第一避让口中,由此,可以使得摄像头12与导光件131在移动终端10的容纳腔11a 中能够布置地更加紧凑,以节省移动终端10的内部空间。请参阅图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导光件131设置在摄像头12靠近物侧的一端,且摄像头12位于第一避让口131a的外侧,也就是说,摄像头12靠近物侧的一端没有穿设在第一避让口131a中,由此,可以减小壳体11上的第二避让孔11b的开孔尺寸。
请参阅图3至图7,本实施例的导光件131具有设置在第一避让口131a周侧的安装空间131f,补光光源132设置在安装空间131f中。
具体地,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光件131远离物侧一端的端面的一部分朝靠近物侧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安装空间131f,请参阅图6,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导光件131远离光轴A一侧的侧壁的一部分朝靠近光轴A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安装空间131f将补光光源132设置在导光件131的安装空间 131f中,不仅便于导光,还可以使得补光模组13的整体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补光光源132也可以设置在导光件131 外。
另外,由于导光件131是由透光材料制成,为了避免用户透过导光件131 看见移动终端10的内部结构,请参阅图3至图7,可以将导光件131远离物侧一端的端面设置为非透光面131e,比如,可以将导光件131远离物侧一端的端面进行雾化处理,以达到磨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将导光件131远离物侧一端的端面设置为非透光面131e主要是针对该端面不作为补光光源132的入光面而言,比如,对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将补光光源132设置在导光件131的安装空间131f中的结构形式来说,可以将导光件131远离物侧一端的端面设置为非透光面131e,但是,当补光光源 132设置在导光件131的外侧,并且该端面作为补光光源132的入光面时,该端面不能全部设置为非透光面131e,该端面上至少作为入光面使用的区域不能设置为非透光区。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导光件131远离光轴A一侧的侧壁设置为非透光面。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
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补光光源、以及具有第一避让口的导光件;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为投影面,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一端的端面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中;所述导光件靠近物侧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每个所述凸起部包括反射面和与所述反射面对应的出光面,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件,所述反射面将所述补光光源的一部分光线反射至对应的所述出光面,并通过对应的所述出光面导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平行间隔设置,一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与另一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出光面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中,靠近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远离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或,
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出光面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中,靠近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远离光轴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投影面垂直;或,所述出光面相对于所述投影面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口中;或,所述导光件设置在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且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多个子导光件,多个所述子导光件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避让口。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光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补光光源沿所述摄像头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口周侧的安装空间,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保护镜片、以及具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避让孔;
所述摄像头和所述补光模组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和所述导光件均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处,所述保护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避让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包括第一子孔和第二子孔,所述保护镜片包括第一子镜片和第二子镜片;
所述第二子孔围设在所述第一子孔的周侧,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子孔处,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第二子孔处;
所述第一子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孔中,所述第二子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远离物侧一端的端面为非透光面。
CN202020878497.8U 2020-05-22 2020-05-22 移动终端 Active CN212381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8497.8U CN212381271U (zh) 2020-05-22 2020-05-22 移动终端
PCT/CN2021/081250 WO2021232911A1 (zh) 2020-05-22 2021-03-17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8497.8U CN212381271U (zh) 2020-05-22 2020-05-22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1271U true CN212381271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8497.8U Active CN212381271U (zh) 2020-05-22 2020-05-22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12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569A (zh) * 2021-07-16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569A (zh) * 2021-07-16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542569B (zh) * 2021-07-16 2023-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0610A (zh) 移动终端
CN111510614A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447313A (zh) 移动终端
WO2021227778A1 (zh) 补光透镜、补光灯模组、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708456A (zh) 外挂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753144A (zh) 移动终端
CN110568583A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及移动设备
CN215499250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3007514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2381272U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JP2023527070A (ja) 光学レンズ、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11510611A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12381271U (zh) 移动终端
CN211047010U (zh)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WO2021232911A1 (zh) 移动终端
CN210899305U (zh) 外挂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090128103A (ko) 엘이디 플래시 렌즈
CN212259085U (zh) 移动终端
CN212343814U (zh) 移动终端
CN210899304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510613A (zh) 移动终端
CN115933280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942138B1 (ko) Led용 집광 렌즈
US2023017985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654602A (zh) 一种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