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7010U -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 Google Patents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7010U
CN211047010U CN201922076259.5U CN201922076259U CN211047010U CN 211047010 U CN211047010 U CN 211047010U CN 201922076259 U CN201922076259 U CN 201922076259U CN 211047010 U CN211047010 U CN 211047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lens module
base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62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彦汝
周奇群
韦怡
张海裕
陈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62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7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7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7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外挂镜头模组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进行叠加拍摄,包括镜头组件、底座、发光源以及透光件;底座内形成有容纳腔,镜头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底座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发光源设置于底座上;透光件设置于底座的一侧,发光源位于透光件靠近底座的一侧,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透光件以向摄像头和镜头组件叠加后的视场补光。本申请实施例的外挂镜头模组,通过自带发光源进行补光,解决近距离拍摄时的补光问题;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将外挂镜头模组与电子设备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在不改变电子设备摄像头构造的条件下,将外挂镜头模组便捷、快速地叠加在摄像头上。

Description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摄像头设置于手机内部。手机内置的摄像头通常只能用于一定的距离的常规拍摄,当近距离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摄像头与被拍摄物的距离很近,可能只有2厘米以下,手机原有的闪光灯无法满足视场内的照度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近距离拍摄时照度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外挂镜头模组,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进行叠加拍摄,包括镜头组件、底座、发光源以及透光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单元;所述底座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发光源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透光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发光源位于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透光件以向所述摄像头和所述镜头组件叠加后的视场补光。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源环绕所述镜筒的周围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形成有凹槽,所述透光件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件呈平板状,所述透光件背离所述发光源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的端部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件形成有避让孔,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避让孔中,所述镜筒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壁让孔对应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件的出光面为粗糙表面,以对所述发光源的光线进行漫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件为毛玻璃。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合套件,包括支撑装置、连接座以及上述任一的外挂镜头模组,所述支撑装置形成有用于避让摄像头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位于所述摄像头的物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外侧,所述连接座形成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可拆卸地滑动连接,所述外挂镜头模组能够滑动至所述透镜单元与所述避让孔同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座间隔设置以在两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沿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敞开,所述底座能够从所述滑动空间的敞开处进入所述滑动空间中或从所述滑动空间中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的其中之一为滑槽,其中另一为凸筋,所述凸筋和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或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视觉标记,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视觉标记,当所述外挂镜头模组滑动至透镜单元与所述避让孔同轴的位置,所述第一视觉标记与所述第二视觉标记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连接座上形成有第二定位部,当所述外挂镜头模组滑动至叠加在所述摄像头上的位置,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坎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之一为凸包,其中另一为定位槽,所述凸包与所述定位槽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为电子设备,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所述避让孔形成于所述电子设备上;或者,所述支撑装置为用于套设于电子设备表面的保护套,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保护套的表面,所述避让孔形成于所述保护套上;或者,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套设于所述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所述连接座连接于保护套的表面,所述保护套和电子设备上均形成有所述避让孔。
本申请实施例的外挂镜头模组,一方面通过自带发光源进行补光,解决电子设备在近距离拍摄时的补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便于将外挂镜头模组与电子设备进行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在不改变电子设备摄像头构造的条件下,可将外挂镜头模组便捷、快速的叠加在摄像头上,从而实现主摄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外挂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底座与发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与连接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组合套件的剖视图,其中,剖切位置与图2相同;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手机拍摄被拍摄物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挂镜头模组10;镜头组件11;镜筒110;透镜单元111;底座12;容纳腔121;凹槽122;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23;滑槽123’;发光源13;透光件14;支撑装置20;避让孔201;连接座30;第二滑动连接结构31;凸筋31’;滑动空间301;摄像头50;主镜头51;PCB板52;图像传感器53;固定器54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挂镜头模组,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叠加拍摄。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挂镜头模组10之前,首先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外挂镜头模组10所涉及应用场景进行介绍。该应用场景中外挂镜头模组10可以是连接在任意具有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的物侧,其中,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以下实施例,以外挂镜头模组10应用于手机为例进行描述。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摄像头50包括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52、图像传感器53、固定器54以及主镜头51。图像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CCD(Charged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53均固定在PCB板52上,固定器54设置在图像传感器53的靠近被拍摄物的一侧并与PCB板52连接,固定器设置有容纳主镜头51的空腔,主镜头51与图像传感器53相对。在拍摄过程中,被拍摄物的光线即入射光进入摄像头50,入射光首先进入主镜头51,然后到达图像传感器53,入射光中的光子打到图像传感器上产生可移动电荷,这是内光电效应,可移动电荷汇集形成电信号,经过A/D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即把电荷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送到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最终传输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形成显示图像,即实现了对被拍摄物的拍照。具体的,DSP的结构包括ISP(Image Signal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和JPEG encoder(JPEG图像解码器),其中,ISP是决定影像流畅的关键。可以理解的是,对于CMOS,可以将DSP集成在CMOS内。CMOS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安装空间受限的手机。。
PCB板可以是硬板、软板或者软硬结合板。当手机采用CMOS时,CMOS可适用硬板、软板或者软硬结合板中的任何一种。当手机采用CCD,则只能用软硬结合板,而软硬结合板在上述三种板中的价格最高,因此,当采用CCD时,会导致手机成本偏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头能够进行近景微距拍摄,微距拍摄指的是,通过镜头的光学能力,在保证被拍摄物成像清楚的前提下,终端设备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较大的光学放大率进行拍摄,其中,光学放大率指的是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之间的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感受到的放大率=光学放大率*屏幕放大率*数码放大率,光学放大率指图像传感器上成像的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的比值,屏幕放大率指屏幕尺寸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数码放大率是用户人为放大屏幕中部分而产生同一部分的放大后在屏幕上的尺寸与放大前在屏幕上的尺寸的比值。具体的,举例说明,用户在拍摄后所感受到的图像的放大原理,如图8所示,被拍摄物61上反射的光线在经过镜头51后到达图像传感器53上,然后产生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件,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DSP处理后,传输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形成图像62,而用户可在屏幕上按需对图像62的局部进行放大,此时在屏幕上所显示的图像便为屏幕放大图像63。
具体的,根据基本的光学成像原理,tan(FOV/2)=成像高度/焦距=被拍摄物高度/物距,光学放大率=成像高度/被拍摄物高度=焦距/物距。其中,FOV为视场角,视场角是指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中心为顶点,以被测或被拍摄物可通过镜头中心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构成的夹角。FOV通常用于衡量镜头的视野范围,例如,常规的标准镜头的视角在45度左右,广角镜头的视角在60度以上。根据上面的光学放大率的计算公式,要增大光学放大率,可通过减小物距或增大焦距来实现,即在保证成像清楚的前提下,镜头尽可能的靠近被拍摄物和增加镜头的焦距来实现。
根据高斯成像公式,1/f=1/u+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当u>2f,在图像传感器上成缩小倒立的像;当u=2f,v=f,即焦距等于像距,在图像传感器上成等大倒立的像;f<u<2f,在图像传感器上成放大倒立的像;当u=f,不成像;当u<f,呈虚像,不能在图像传感器上成像。因此,在焦虑f不变的情况下,v和u呈相反的变化趋势,u增加,则v减小,u减小,则v增加。由于微距拍摄是一种近距离拍摄以得到放大的被拍摄物的图像的拍摄方式,即在图像传感器上成放大的实像,因此,近景微距拍摄时,物距u比较小,因此,为了满足对焦的需要,镜头的焦距需要更小,以保证f<u<2f,且像距和物距满足上述的高斯成像公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头可以为超微距镜头,即在物距很小的情况下能够清晰的进行大光学放大率的拍摄的镜头。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达到1∶1~1∶4左右光学放大率的拍摄都属微距摄影,本申请实施例中,超微距镜头指的是工作距离小于10mm时仍能够实现合焦的微距镜头,即工作距离小于10mm时图像传感器仍能够清晰成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小于”不包括本数。其中,工作距离指的是被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镜头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超微距镜头;也可以是在移动终端摄像头的主镜头的物侧叠加一个外挂镜头形成的复合超微距镜头,具体地,当需要进行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外挂镜头叠加在主镜头的物侧,入射光依次经过外挂镜头和主镜头,当不需要进行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移走外挂镜头,直接采用主镜头进行拍摄即可。请参见图1至图3,外挂镜头模组10包括底座12、镜头组件11、发光源13以及透光件14。
镜头组件11包括镜筒110以及设置于镜筒110内的透镜单元111,透镜单元111中的透镜的数量可以是一片或者多片,在此不做限制。请参阅图3,底座12内形成有容纳腔121,外挂镜头模组10设置于容纳腔121内,也就是说,镜筒110和透镜单元111均位于容纳腔121内。底座12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23,当外挂镜头模组10需要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进行叠加拍摄时,外挂镜头模组10通过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23与电子设备的相关结构进行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即可。
发光源13设置于底座12上,透光件14均设置于底座12的一侧,发光源13位于透光件14靠近底座12的一侧,发光源13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透光件14以向摄像头和镜头组件11叠加后的视场补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源13为外挂镜头模组10自带的光源,也就是说,外挂镜头模组10配置有为发光源13供电的补光电源,无需借助电子设备的电源和光源,便于外挂镜头模组10的独立控制。具体地,补光电源可以是循环使用的充电电池,也可以是可以适时更换的干电池等,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外挂镜头模组10与摄像头叠加拍摄,具体为镜头组件11中的透镜单元111与摄像头的主镜头层叠设置,被拍摄物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透镜单元111和摄像头的主镜头后才达到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并进行后续的处理直至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形成被拍摄物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的外挂镜头模组10,一方面通过自带发光源13进行补光,解决电子设备在近距离拍摄时的补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23,便于将外挂镜头模组10与电子设备进行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在不改变电子设备摄像头构造的条件下,可将外挂镜头模组10便捷、快速的叠加在摄像头上,从而实现主摄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的切换。
具体的,叠加的含义是指透镜单元111能够层叠在摄像头的主镜头的物侧,其中物侧指的是摄像头位于被拍摄物的一侧。透镜单元111与摄像头的主镜头层叠后形成复合镜头,复合镜头具有与摄像头的主镜头不同的光学参数。换句话说,通过透镜单元111与主镜头层叠,改变被拍摄物到主镜头的物距和其他相关的光学参数,改变拍摄的放大倍率,从而实现主摄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的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挂镜头模组10可用于微距或超微距拍摄。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指的是电子设备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以较大倍率进行拍摄,例如镜头与被拍摄物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两厘米。
发光源13的类型不限,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也可以是LED灯之外其他类型的光源,例如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至发光管),在此不做限制。
发光源13的数量不限,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源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源13环绕镜头的周围分布,如此能够实现更加均匀的补光。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发光源13尽量均匀地分布于镜筒110的周围,均匀补光效果更好,多个发光源13的排布也更整齐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源13产生的光的波段与摄像头需要采集的光的波段相适应。例如,当摄像头需要采集的是红外光,则发光源13辐射红外光。再例如,当摄像头采集的光线为可见光,则发光源13辐射可见光。
透光件14朝向发光源13一侧的表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出光面。一实施例中,透光件14的出光面为粗糙表面,以对发光源13的光线进行漫反射,使得透光件14只有透光性而不能透视。需要说明的是,粗糙表面的漫反射是相对镜面反射而言的,粗糙表面使得离开透光件14的光线基本经过了漫反射,使得透过透光件14的光线变得较为均匀和柔和,实现对视场的均匀补光;再者,还便于将发光源13隐藏起来,不易透过透光件14看见发光源13。
透光件14的材质不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玻璃等。一实施例中,透光件14为毛玻璃,也就是说,透光件14的材质为玻璃,在玻璃的出光面上进行磨砂处理形成粗糙表面即可,毛玻璃既有较好的结构强度,成本低、透光性好等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光件14呈板状,具体地,呈平板状。透光件14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透光件14还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即透光件14由多块子件拼接成一个整体。
为了便于透光件14的安装,一实施例中,底座12形成有凹槽122,透光件14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凹槽122内。凹槽122的形状与透光件14的外轮廓形成适配,以便于凹槽122对透光件14起到较好的安装定位作用。
一实施例中,透光件14呈平板状,透光件14背离发光源13一侧的表面与底座12朝向镜头组件11物侧的端部表面平齐。如此,使得透光件14不会凸出于底座12,防止透光件14的边缘刮伤用户或其他物体,再者,透光件14不会凹陷于底座12的端面,在透光件14和凹槽122对应的内壁的交界处不易沉积灰尘。
一实施例中,透光件14形成有避让孔(图未标示),镜筒110穿设于避让孔中,避让孔的形状与镜筒110的形状适配,具体地,镜筒110的外侧表面与壁让孔对应的内壁贴合,一方面便于固定安装镜筒110,另一方面,防止灰尘从镜筒110与避让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121中。
镜头组件11的数量不限,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进行配置,例如,可以配置多个光学参数不同的镜头组件11,不同的镜头组件11与主镜头叠加后能够获得不同的放大倍率,例如,在摄像头原拍摄基础上实现微距拍摄、超微距拍摄、广角拍摄、长焦拍摄等功能,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合套件,请参阅图6,包括支撑装置20、连接座30以及上述任一的外挂镜头模组10。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支撑装置20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摄像头的避让孔201,避让孔201位于摄像头的物侧,被拍摄物的光线可以通过避让孔201进入摄像头的主镜头内。避让孔201与摄像头的主镜头叠加时,并不改变主镜头的光学参数,也就是说,主镜头仍然为原来的光学放大率,可以用主镜头直接拍摄。
连接座30连接于支撑装置20的外侧。连接座30与支撑装置20可以是紧固连接,例如,连接座30与支撑装置20的部分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连接座30与支撑装置20为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连接座30可以从支撑装置20上拆下来。请继续参阅图5,连接座30形成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31,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23与第二滑动连接结构31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外挂镜头模组能够运动至透镜单元111与避让孔201同轴的位置。此种设置,挂镜头模组与连接座30滑动连接后,当需要采用主镜头进行拍摄时,将外挂镜头模组10滑动至不遮挡避让孔201的位置即可;当需要叠加拍摄时,将外挂镜头模组10滑动至透镜单元111与避让孔201同轴的位置即可,操作方便、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在叠加拍摄前,避让孔201的位置大致与摄像头的位置已经确定,具体地,当支撑装置20为电子设备本身时,连接座30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连接关系已经确定,在叠加外挂镜头模组10时,只需要在滑动方向把握镜头组件11和避让孔201的对应位置即可,由于只需要沿一个直线方向对准位置即可,大大降低了对准难度和时间;当支撑装置20为保护套时,保护套套设于电子设备上后,避让孔201的位置正对摄像头的位置,同样也只需要在滑动方向把握外挂镜头模组和避让孔201的对应位置即可,操作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装置20既可以是电子设备的部分组成结构,也可以是套设在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还可以是电子设备和保护套的组合。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0为电子设备,连接座30连接于电子设备的表面,避让孔201形成于电子设备上。
另一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0为用于套设于电子设备表面的保护套,连接座30连接于保护套的表面,避让孔201形成于保护套上,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组合套件仅包括保护套和外挂镜头模组。需要叠加拍摄时,将保护套套在电子设备上,外挂镜头模组10滑动连接于保护套上的连接座即可,如此,在不需要叠加拍摄时,可将保护套和外挂镜头模组从电子设备上拆下来,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外壳保持光滑,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也不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
再一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0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套设于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连接座30连接于保护套的表面,保护套和电子设备上均形成有避让孔20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连接座3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连接座30间隔设置以在两连接座30之间形成滑动空间301,具体地,连接座30背离滑动空间30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上述的第二滑动连接结构31;底座12能在该滑动空间301内滑动。进一步地,滑动空间301沿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敞开,底座12能够从滑动空间301的两侧的敞开处进入滑动空间301中或从滑动空间301中取出,如此能够增加底座12与连接座30的滑动连接的便捷性。
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23和第二滑动连接结构31的其中之一为滑槽123’,其中另一为凸筋31’,凸筋31’和滑槽123’滑动配合。凸筋31’和滑槽123’能够对底座12的滑动起导向作用,也能够防止底座12从滑动空间301背离支撑装置20的方向脱离连接座30,对底座12起限位作用。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连接结构123为滑槽123’,第二滑动连接结构31为凸筋31’,如此能够减少外挂镜头模组10在周向上的尺寸,使得外挂镜头模组10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携带。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座30上设置有第一视觉标记(图未示出),底座12上设置有第二视觉标记(图未示出)。当外挂镜头模组10滑动至透镜单元111与避让孔201同轴的位置,第一视觉标记与第二视觉标记匹配,便于用户直观地识别外挂镜头模组10是否滑动至目标位置。
示例性的,第一视觉标记可以为圆点、椭圆点、水滴形、线条、图形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同理,第二视觉标记可以为圆点、椭圆点、水滴形、线条、图形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视觉标记和第二视觉标记的具体形状不予限定,只要第一视觉标记与第二视觉标记可以重合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的重合可以是完全重合,也可以是部分重合,只需要第一视觉标记的全部或者部分能与第二视觉标记重合,则可以通过第一视觉标记与第二视觉标记重合情况,确定外挂镜头是否滑动至目标位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底座12形成有第一定位部(图未示出),连接座30上形成有第二定位部(图未示出),当外挂镜头模组10滑动至叠加在摄像头上的目标位置,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利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的配合,可快速、高效地实现外挂镜头模组10和连接座30的装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指的是,在无外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定位,实现外挂镜头模组10相对底座12保持静止,无需用户用手一直握持外挂镜头模组10。
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之一为凸包,其中另一为定位槽,凸包与定位槽适配。凸包和定位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外挂镜头叠加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的物侧,形成一个复合超微距镜头。复合超微距镜头可以是长焦超微距镜头,也可以是广角超微距镜头。本申请实施例中,复合超微距镜头为广角超微距镜头,示例性地,广角超微距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1.335mm,最大像高处的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为77.6度,光圈值(f-number)为2.8,最小工作距离为3mm,其中,工作距离为被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距离,也就是说镜头能够对物距在3mm左右的被拍摄物体对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外挂镜头模组,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进行叠加拍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单元;
底座,所述底座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
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透光件,所述透光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发光源位于所述透光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透光件以向所述摄像头和所述镜头组件叠加后的视场补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源环绕所述镜筒的周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形成有凹槽,所述透光件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挂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呈平板状,所述透光件背离所述发光源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的端部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形成有避让孔,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避让孔中,所述镜筒的外侧表面与所述避让孔对应的内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的出光面为粗糙表面,以对所述发光源的光线进行漫反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挂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为毛玻璃。
8.一种组合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形成有用于避让摄像头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位于所述摄像头的物侧;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挂镜头模组;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外侧,所述连接座形成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可拆卸地滑动连接,所述外挂镜头模组能够滑动至所述透镜单元与所述避让孔同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座间隔设置以在两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沿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敞开,所述底座能够从所述滑动空间的敞开处进入所述滑动空间中或从所述滑动空间中取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的其中之一为滑槽,其中另一为凸筋,所述凸筋和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视觉标记,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视觉标记,当所述外挂镜头模组滑动至透镜单元与所述避让孔同轴的位置,所述第一视觉标记与所述第二视觉标记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连接座上形成有第二定位部,当所述外挂镜头模组滑动至叠加在所述摄像头上的位置,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坎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之一为凸包,其中另一为定位槽,所述凸包与所述定位槽适配。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电子设备,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所述避让孔形成于所述电子设备上;或者,所述支撑装置为用于套设于电子设备表面的保护套,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保护套的表面,所述避让孔形成于所述保护套上;或者,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套设于所述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所述连接座连接于保护套的表面,所述保护套和电子设备上均形成有所述避让孔。
CN201922076259.5U 2019-11-27 2019-11-27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Active CN211047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6259.5U CN211047010U (zh) 2019-11-27 2019-11-27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6259.5U CN211047010U (zh) 2019-11-27 2019-11-27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7010U true CN211047010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9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6259.5U Active CN211047010U (zh) 2019-11-27 2019-11-27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70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1246A (zh) * 2021-02-24 2021-06-25 上海酷聚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外挂镜头组件
CN115150534A (zh) * 2022-06-27 2022-10-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本体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1246A (zh) * 2021-02-24 2021-06-25 上海酷聚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外挂镜头组件
CN115150534A (zh) * 2022-06-27 2022-10-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本体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0614A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WO2020038068A1 (zh)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08456A (zh) 外挂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012888B1 (en) Optical lighting accessory for handheld mobile devices in selfie mode
EP3819694A1 (en) Optical binocular
CN211047010U (zh)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CN111447313A (zh) 移动终端
CN111510610A (zh) 移动终端
CN110753144A (zh) 移动终端
CN113741120B (zh) 补光透镜、补光灯模组、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082725B1 (en) Universal optical lighting accessory for mobile phone devices with backside camera and flash
CN211239925U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3819707A1 (en) Portable imaging module
US2023007514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564519B2 (en) Optical lighting accessory for mobile phone devices with camera and flash
CN111510611A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12381272U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769161A (zh) 移动终端
CN210899305U (zh) 外挂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899304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2259085U (zh) 移动终端
CN212343814U (zh) 移动终端
CN111654602A (zh) 一种终端设备
WO2021232911A1 (zh) 移动终端
CN211956946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