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0476U - 软包纽扣电池 - Google Patents

软包纽扣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0476U
CN212380476U CN202021497766.2U CN202021497766U CN212380476U CN 212380476 U CN212380476 U CN 212380476U CN 202021497766 U CN202021497766 U CN 202021497766U CN 212380476 U CN212380476 U CN 212380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most point
tab
soft
point ear
po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77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升高
郑文
邹小明
胡大林
郭玉杰
廖兴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77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0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0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0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软包壳体包括包裹极芯的外壳和密封外壳的封边;封边包括位于极芯的一端面的顶封、及分别位于极芯两侧的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分别贴合于外壳的外周;极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成型,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极性相反;第一极片上引出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顶封穿出软包壳体;第二极片上引出第二极耳,第二极耳沿极芯的切线方向从第一侧封穿出软包壳体,第二极耳露出软包壳体的部分包括贴附在外壳的外周上的侧边极耳段及连接在侧边极耳段一端的转接极耳段,转接极耳段与第一极耳同向引出。本实用新型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小于7mm,能制成更小尺寸的软包纽扣电池。

Description

软包纽扣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包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为采用聚合物(通常为铝塑膜)作为外壳的电池。与硬壳电池相比,软包电池主要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1)安全性好,软包电池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热管理失控或穿刺时,铝塑膜外壳会为电芯提供缓冲空间,发生鼓胀形变,最终只会着火或冒烟,但不会发生爆炸。
(2)质量轻、能量密度高: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电池轻40%,较铝壳电池轻20%,因此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3)电化学性能良好、寿命长:软包电池的内阻较小,可以极大的降低电池的自耗电,此外软包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长。
软包电池的宽度由极耳引出处的宽度决定,为了制成更小尺寸的软包电池,现有的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一般分别从极芯的两端引出,但由于无法保证正极耳和负极耳位于同一平面内,采用铝塑复合膜封装极芯时需要在极芯的两个端面各形成一道封边,从而增加软包电池的轴向长度,影响软包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而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由极芯的一端面同向引出时,由于受到极耳的宽度、极耳胶的宽度和极耳间距等因素的限制,软包电池的最小宽度为7㎜。因此,无法满足软包电池宽度小于7mm且正负极耳同向引出的安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同向引出时,导致软包电池的宽度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
所述软包壳体包括包裹所述极芯的外壳和密封所述外壳的封边;所述封边包括位于所述极芯的一端面的顶封、及分别位于所述极芯两侧的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所述第一侧封和所述第二侧封分别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外周;
所述极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上引出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从所述顶封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片上引出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沿所述极芯的切线方向从所述第一侧封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耳露出所述软包壳体的部分包括贴附在所述外壳的外周上的侧边极耳段及连接在所述侧边极耳段一端的转接极耳段,所述转接极耳段与所述第一极耳同向引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固定在所述第一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头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极片的卷绕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二极耳固定在所述第二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尾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极耳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部分为内部极耳段;所述内部极耳段与所述第二极片连接,且所述内部极耳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极片的卷绕方向相同;所述内部极耳段与所述侧边极耳段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转接极耳段垂直于所述侧边极耳段。
可选地,所述软包纽扣电池还包括绝缘胶纸,所述绝缘胶纸覆盖所述侧边极耳段以将所述侧边极耳段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外周上。
可选地,所述绝缘胶纸全覆盖所述外壳的外周、所述第一侧封贴合于所述外壳的部分、所述第二侧封贴合于所述外壳的部分和所述第二极耳贴合于所述外壳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胶的一段包覆有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耳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胶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一段包覆有第二极耳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软包纽扣电池的第一极耳从极芯的一端面引出,第二极耳从极芯的侧面沿极芯的切线方向引出,从而使得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位于同一平面内进行封装,相对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从极芯的两端面引出的电池,本实用新型软包纽扣电池减少了一道顶封,从而减少了软包纽扣电池在极芯轴向上的长度的增加量,增加了体积能量密度;相对于直接从极芯一端面引出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极耳的侧边极耳段从极芯的侧面引出,第二极耳的转接极耳段与侧边极耳段连接并与第一极耳同向引出,从而使得第二极耳最终与第一极耳从极芯的同一端同向引出,进而避免了极耳间距和极耳宽度对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能够突破现有软包电池宽度的最小极限(7㎜),使得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能够小于7mm,能够制成更小尺寸的软包纽扣电池,扩大软包纽扣电池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片和第一极耳卷绕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极片和第二极耳卷绕前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极芯;11、第一极片;12、隔膜;13、第二极片;
2、软包壳体;21、外壳;22、顶封;23、第一侧封;24、第二侧封;
3、第一极耳;
4、第二极耳;41、侧边极耳段;42、转接极耳段;43、内部极耳段;
5、绝缘胶纸;6、第一极耳胶;7、第二极耳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1和软包壳体2;
软包壳体2包括包裹极芯1的外壳21和密封外壳21的封边;封边包括位于极芯1的一端面的顶封22、及分别位于极芯1两侧的第一侧封23和第二侧封24;第一侧封23和第二侧封24分别贴合于外壳21的外周;
极芯1由第一极片11、隔膜12和第二极片13卷绕成型,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3极性相反;第一极片11上引出第一极耳3,第一极耳3从顶封22穿出软包壳体2;第二极片13上引出第二极耳4,第二极耳4沿极芯1的切线方向从第一侧封23穿出软包壳体2,第二极耳4露出软包壳体2的部分包括贴附在外壳21的外周上的侧边极耳段41及连接在侧边极耳段41一端的转接极耳段42,转接极耳段42与第一极耳3同向引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软包纽扣电池的第一极耳3从极芯1的一端面引出,第二极耳4从极芯1的侧面沿极芯1的切线方向引出,从而使得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位于同一平面内进行封装,相对于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分别从极芯1的两端面引出的电池,本实用新型软包纽扣电池减少了一道顶封22,从而减少了软包纽扣电池在极芯1轴向上的长度的增加量,增加了体积能量密度;相对于直接从极芯1一端面引出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的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极耳4的侧边极耳段41从极芯1的侧面引出,第二极耳4的转接极耳段42与侧边极耳段41连接并与第一极耳3同向引出,从而使得第二极耳4最终与第一极耳3从极芯1的同一端同向引出,进而避免了极耳间距和极耳宽度对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能够突破现有软包电池宽度的最小极限(7㎜),使得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能够小于7mm,能够制成更小尺寸的软包纽扣电池,扩大软包纽扣电池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软包壳体2为铝塑复合膜壳体;将极芯1放在一张铝塑复合膜上,接着弯折铝塑复合膜包裹极芯1并密封,从而在极芯1外形成软包壳体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极耳3固定在第一极片11的沿卷绕方向的头部;第一极耳3从极芯1的一端面的中间引出,不会在极芯1的宽度基础上另增宽度,能够实现更小宽度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生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极耳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极片11的卷绕方向垂直;第一极耳3从极芯1的端面沿极芯1的轴向引出,利于第一极耳3和第一极片11的连接,便于引出第二极耳4与其他电子元件连接,方便第一极片11卷绕。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极耳4固定在第二极片13的沿卷绕方向的尾部;第二极耳4从极芯1的侧面引出,拉开了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之间的距离,避免极耳间距和极耳宽度对软包纽扣电池的宽度的限制,便于第二极耳4的连接和引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极耳4的位于软包壳体2内的部分为内部极耳段43;内部极耳段43与第二极片13连接,且内部极耳段4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极片13的卷绕方向相同;内部极耳段43与侧边极耳段41一体成型;第二极耳4从极芯1的侧面沿极芯1的切线方向引出,利于第二极耳4和第二极片13的连接,便于第二极片13卷绕。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接极耳段42垂直于侧边极耳段41;便于转接极耳段42和侧边极耳段41的连接,利于引出第二极耳4与其他电子元件连接。
具体地,转接极耳段42焊接在侧边极耳段4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软包纽扣电池还包括绝缘胶纸5,绝缘胶纸5覆盖侧边极耳段41以将侧边极耳段41固定在外壳21的外周上;侧边极耳段41能够更加稳固地固定在外壳21上,避免侧边极耳段41断裂,对侧边极耳段41起到绝缘保护作用;侧边极耳段41与外壳21的连接更加紧密,能够减少软包纽扣电池的整体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绝缘胶纸5全覆盖外壳21的外周、第一侧封23贴合于外壳21的部分、第二侧封24贴合于外壳21的部分和第二极耳4贴合于外壳21的部分;使第一侧封23、第二侧封24和第二极耳4与外壳21的连接更加紧密,能够减少软包纽扣电池的整体宽度;也能起到更好的绝缘保护作用,避免贴于外壳21外周的第二极耳4的部分与其他结构抵接产生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与第一极片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设置第一密封可以盖住第一极耳3与第一极片11之间的连接处,能够更好地保护第一极片11和第一极耳3。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二极耳4与第二极片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设置第二密封可以盖住第二极耳4与第二极片13之间的连接处,能够更好地保护第二极片13和第二极耳4。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极耳3的位于软包壳体2内的未设置有第一密封胶的一段包覆有第一极耳胶6;设置第一极耳胶6使得第一极耳3从顶封22穿出软包壳体2不会直接与顶封22接触,从而防止第一极耳3与顶封22发生反应腐蚀顶封2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二极耳4的未设置有第二密封胶的位于软包壳体2内的一段包覆有第二极耳胶7;设置第二极耳胶7使得第二极耳4从第一侧封23穿出软包壳体2不会直接与第一侧封23接触,从而防止第二极耳4与第一侧封23发生反应腐蚀顶封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
所述软包壳体包括包裹所述极芯的外壳和密封所述外壳的封边;所述封边包括位于所述极芯的一端面的顶封、及分别位于所述极芯两侧的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所述第一侧封和所述第二侧封分别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外周;
所述极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上引出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从所述顶封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片上引出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沿所述极芯的切线方向从所述第一侧封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耳露出所述软包壳体的部分包括贴附在所述外壳的外周上的侧边极耳段及连接在所述侧边极耳段一端的转接极耳段,所述转接极耳段与所述第一极耳同向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固定在所述第一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极片的卷绕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固定在所述第二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尾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部分为内部极耳段;所述内部极耳段与所述第二极片连接,且所述内部极耳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极片的卷绕方向相同;所述内部极耳段与所述侧边极耳段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极耳段垂直于所述侧边极耳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纽扣电池还包括绝缘胶纸,所述绝缘胶纸覆盖所述侧边极耳段以将所述侧边极耳段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外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纸全覆盖所述外壳的外周、所述第一侧封贴合于所述外壳的部分、所述第二侧封贴合于所述外壳的部分和所述第二极耳贴合于所述外壳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胶的一段包覆有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耳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胶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一段包覆有第二极耳胶。
CN202021497766.2U 2020-07-24 2020-07-24 软包纽扣电池 Active CN212380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7766.2U CN212380476U (zh) 2020-07-24 2020-07-24 软包纽扣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7766.2U CN212380476U (zh) 2020-07-24 2020-07-24 软包纽扣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0476U true CN212380476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7766.2U Active CN212380476U (zh) 2020-07-24 2020-07-24 软包纽扣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0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43561A1 (zh) 一种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2967849U (zh) 软包纽扣电池
TW202127706A (zh) 一種電池、電池模組、電池包和電動車
CN211088324U (zh) 铝塑膜及软包电池
CN210040423U (zh) 二次电池
WO2022206383A1 (zh) 一种电池
CN213401327U (zh) 软包纽扣电池
CN212380476U (zh) 软包纽扣电池
CN208478491U (zh) 一种电芯以及电池
CN210535751U (zh) 一种纽扣电池
CN11150915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CN113972421A (zh) 软包纽扣电池
CN213124684U (zh) 软包纽扣电池
CN213124681U (zh) 软包纽扣电池
CN215070167U (zh) 新型纽扣电池
CN211929649U (zh) 一种锂离子电芯
CN111490219B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卷芯结构
WO2021164568A1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3878222U (zh) 圆柱软包电池
CN112886047A (zh) 纽扣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2907872U (zh) 软包纽扣电池
CN212380472U (zh) 软包纽扣电池
CN204809305U (zh) 软包装二次电池
CN212659581U (zh) 软包电芯及电池
CN216085070U (zh) 电芯结构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