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9649U - 一种锂离子电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9649U
CN211929649U CN202020206113.8U CN202020206113U CN211929649U CN 211929649 U CN211929649 U CN 211929649U CN 202020206113 U CN202020206113 U CN 202020206113U CN 211929649 U CN211929649 U CN 211929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most point
point ear
tab
lithium ion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61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志�
陈杰
于子龙
刘关心
杨超群
杨山
李载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61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9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9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9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芯,包括裸电芯以及设置在所述裸电芯同一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面对设置,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完全隔开的绝缘件。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传统方案中在裸电芯的两端伸出极耳的方案,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设置在裸电芯的同一端,就不需要在裸电芯的两端都预留极耳封口槽,即不会在电芯长度方向浪费较多尺寸,也就不会降低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在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之间设置绝缘件,可以防止带电后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接触导致短路,避免了电芯起火甚至爆炸,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穿戴类电子产品非常火爆,特别是无线蓝牙耳机市场,最近两三年都在持续增长。为了适应耳机的小尺寸,现有锂离子电芯的宽度需要做得非常窄。
现有技术方案中,对于宽度6-10mm的电芯,正负极耳通常是从同一端引出的,当宽度进一步减少到小于6mm时,会出现正负极耳重叠的问题,正负极耳重叠会导致电芯内部发生短路,严重时甚至会起火甚至爆炸。现有的解决方案是从电芯两端引出极耳,但是当极耳从电芯两端引出时,因两端都需要预留极耳封口槽,电芯长度方向的尺寸浪费比较多,不利于提升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芯,电芯的宽度小于6mm,同时不降低电芯的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芯,包括裸电芯以及设置在所述裸电芯同一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面对设置,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完全隔开的绝缘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正极极耳两面的正极极耳胶和设置在所述负极极耳两面的负极极耳胶。极耳胶的材质一般为聚丙烯,热封时,热封头热压极耳和铝塑膜,极耳胶熔融和铝塑膜内层的粘结层融在一起,实现极耳和铝塑膜的粘结以及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绝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极耳胶覆盖所述负极极耳。当正极极耳的长度大于负极极耳的长度时,正极极耳胶覆盖负极极耳,即可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完全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极耳胶覆盖所述正极极耳。当负极极耳的长度大于正极极耳的长度时,负极极耳胶覆盖正极极耳,即可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完全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之间的绝缘胶带。当正极极耳胶和负极极耳胶不足以完全隔离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时,封装后需要在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之间设置绝缘胶带,防止充放电时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接触导致短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胶带覆盖所述正极极耳或所述负极极耳。当正极极耳长度和负极极耳的长度不同时,主要绝缘胶带覆盖其中任意一个极耳,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完全隔离开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完全重叠。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完全重叠,在热封时可以降低热封头的精度,简化热封流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部分重叠。只要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设置在裸电芯的同一端且面对设置,相对于极耳在两端设置,能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封装所述裸电芯。外壳一般可设置为铝塑膜,铝塑膜一般由三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为尼龙层,中间为铝层,内层为粘结层,粘结层的材质一般为聚丙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宽度为0.5~3mm。优选的,电芯的宽度小于6mm,设置极耳的宽度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离子电芯,包括裸电芯以及设置在所述裸电芯同一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面对设置,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完全隔开的绝缘件。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离子电芯的宽度较窄,小于6mm,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传统方案中在裸电芯的两端伸出极耳的方案,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设置在裸电芯的同一端,就不需要在裸电芯的两端都预留极耳封口槽,即不会在电芯长度方向浪费较多尺寸,也就不会降低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另外,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面对设置,仅需对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封装一次,即可完成裸电芯和外壳的封装。最后,在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之间设置绝缘件,可以防止带电后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接触导致短路,避免了电芯起火甚至爆炸,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锂离子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锂离子电芯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锂离子电芯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锂离子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锂离子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锂离子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裸电芯,2-正极极耳,3-负极极耳,21-正极极耳胶,31-负极极耳胶,4-绝缘胶带,5-外壳,51-粘结层,52-铝层,53-尼龙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芯,包括裸电芯1和设置在裸电芯1同一端的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面对设置,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之间设置有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隔开的绝缘件。
进一步地,绝缘件包括设置在正极极耳2两面的正极极耳胶21和设置在负极极耳3两面的负极极耳胶31。极耳胶的材质一般为聚丙烯,热封时,热封头热压极耳和铝塑膜,极耳胶熔融和铝塑膜内层的粘结层51融在一起,实现极耳和铝塑膜的粘结以及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绝缘。
进一步地,绝缘件还包括设置在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之间的绝缘胶带4。当正极极耳胶21和负极极耳胶31不足以完全隔离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时,封装后需要在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之间设置绝缘胶带4,防止化成时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接触导致短路。
进一步地,绝缘胶带4覆盖正极极耳2或负极极耳3。当正极极耳2长度和负极极耳3的长度不同时,主要绝缘胶带4覆盖其中任意一个极耳,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隔离开即可。
进一步地,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重叠。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重叠,在热封时可以降低热封头的精度,简化热封流程。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壳5,外壳5封装裸电芯1。外壳5一般可设置为铝塑膜,铝塑膜一般由三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为尼龙层53,中间为铝层52,内层为粘结层51,粘结层51的材质一般为聚丙烯。
进一步地,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的宽度为1.5mm。电芯的宽度为6mm,设置极耳的宽度约为1.5mm。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芯,包括裸电芯1和设置在裸电芯1同一端的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面对设置,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之间设置有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隔开的绝缘件。
进一步地,绝缘件包括设置在正极极耳2两面的正极极耳胶21和设置在负极极耳3两面的负极极耳胶31。极耳胶的材质一般为聚丙烯,热封时,热封头热压极耳和铝塑膜,极耳胶熔融和铝塑膜内层的粘结层51融在一起,实现极耳和铝塑膜的粘结以及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绝缘。
进一步地,正极极耳胶21覆盖负极极耳3。当正极极耳2的长度大于负极极耳3的长度时,正极极耳胶21覆盖负极极耳3,即可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隔开。
进一步地,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的宽度为0.5mm。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芯,包括裸电芯1和设置在裸电芯1同一端的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面对设置,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之间设置有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隔开的绝缘件。
进一步地,绝缘件包括设置在正极极耳2两面的正极极耳胶21和设置在负极极耳3两面的负极极耳胶31。极耳胶的材质一般为聚丙烯,热封时,热封头热压极耳和铝塑膜,极耳胶熔融和铝塑膜内层的粘结层51融在一起,实现极耳和铝塑膜的粘结以及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绝缘。
进一步地,负极极耳胶31覆盖正极极耳2。当负极极耳3的长度大于正极极耳2的长度时,负极极耳胶31覆盖正极极耳2,即可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完全隔开。
进一步地,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的宽度为3mm。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芯,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部分重叠。只要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设置在裸电芯1的同一端且面对设置,相对于极耳在两端设置,能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离子电芯的宽度较窄,小于6mm,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传统方案中在裸电芯1的两端伸出极耳的方案,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设置在裸电芯1的同一端,就不需要在裸电芯1的两端都预留极耳封口槽,即不会在电芯长度方向浪费较多尺寸,也就不会降低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另外,将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面对设置,仅需对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封装一次,即可完成裸电芯1和外壳5的封装。最后,在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之间设置绝缘件,可以防止带电后的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3接触导致短路,避免了电芯起火甚至爆炸,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以及设置在所述裸电芯同一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面对设置,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完全隔开的绝缘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正极极耳两面的正极极耳胶和设置在所述负极极耳两面的负极极耳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胶覆盖所述负极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耳胶覆盖所述正极极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之间的绝缘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带覆盖所述正极极耳或所述负极极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完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封装所述裸电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宽度为0.5~3mm。
CN202020206113.8U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锂离子电芯 Active CN211929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113.8U CN211929649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锂离子电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113.8U CN211929649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锂离子电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9649U true CN211929649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5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6113.8U Active CN211929649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锂离子电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96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732A (zh) * 2021-12-15 2022-04-1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732A (zh) * 2021-12-15 2022-04-1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61732B (zh) * 2021-12-15 2024-05-07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3076A (zh) 智能电池及其锂电芯
CN110600783B (zh) 一种纽扣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01714624A (zh) 一种螺旋线多极耳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03015A (zh)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211045591U (zh) 电芯以及电池
WO2007071122A1 (en) A wind type lithium ion battery with a soft package cas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 same
CN203026604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
CN20978610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CN211088324U (zh) 铝塑膜及软包电池
CN211929649U (zh) 一种锂离子电芯
CN112930616A (zh) 电芯、应用所述电芯的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4905358U (zh) 一种卷绕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4730943A (zh)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1929650U (zh) 一种单极耳软包纽扣电芯
CN210535751U (zh) 一种纽扣电池
CN205646017U (zh)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217507394U (zh) 一种极片、电芯和电池
CN208478491U (zh) 一种电芯以及电池
CN217522090U (zh) 一种电芯的贴胶结构及电池
KR102263470B1 (ko) 핫 멜팅 접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WO2021164568A1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2587557U (zh) 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12648295U (zh) 一种高效封装的极耳套
CN210723208U (zh) 一种过流或者持续载流自保护型极耳
CN112490593A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用极耳及软包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