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8002U -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8002U
CN212378002U CN202020347531.9U CN202020347531U CN212378002U CN 212378002 U CN212378002 U CN 212378002U CN 202020347531 U CN202020347531 U CN 202020347531U CN 212378002 U CN212378002 U CN 212378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hase
outlet
powder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75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台
何翔
王克
吕为智
马达夫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i Xinjiang Energy & Chemical Group Wucaiw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75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8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8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8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该煤粉分配器包括弯管、异形管、扩口管、浓相调节阀、淡相调节阀。本煤粉分配器的原理为磨煤机出口的煤粉通过水平转垂直弯管以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气流中的绝大多数煤粉颗粒甩到弯管外壁,并通过异型管输送至垂直管段的中心管中,形成煤粉浓相;而气流中的少数煤粉颗粒则在异型管外侧,形成煤粉的淡相,浓淡相经过垂直管的整流后,进入扩口管,在扩口管出口的浓淡相各等分成一次风管所需的数量,并在每等分的浓相内管截面上及淡相外圆环截面上分别设置可调节阀,通过对每根浓相或淡相出口管上的调节阀进行调节,达到每根混合后的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浓度及风速两相可调节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特别是一种能够为同一台磨煤机各一次风管均匀分配风量及煤粉浓度的装置,属于火力发电厂煤粉分配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粉分配器是运用于磨煤机出口的主煤粉管道上,通过煤粉分配器的分配,能够起到为同一台磨煤机各一次风管均匀分配风量及煤粉量的目的。
磨煤机出口各一次风管煤粉分配是否均匀对锅炉的燃烧影响较大。当煤分配不均时,实际进入各燃烧器的煤粉量相差较大,容易出现风粉配比不匹配,造成燃烧组织恶化。会对锅炉造成以下影响:
(1)热偏差
由于煤粉粉量的偏差存在,会导致锅炉局部热负荷偏差较大,进而造成锅炉炉膛出口的热偏差。
(2)局部超温及高温腐蚀
由于煤粉粉量的偏差存在,会导致局部区域风煤配比失调,粉量大的区域因热负荷偏高,容易导致局部水冷壁管超温。此外,高粉量区域易造成氧量不足,还原性气氛严重,长时间会引起高温腐蚀。
(3)燃烧不充分
由于煤粉粉量的偏差存在,会造成局部风粉不匹配:粉量大的区域而风量则不一定大,这就好造成局部缺氧,对煤粉的燃尽具有很大的制约性。
(4)变负荷汽温汽压波动
由于煤粉粉量的偏差存在会造成风粉混合不均,易造成炉内局部着火时间不一,燃烧组织恶化,会引起汽温、汽压及炉膛负压的波动。
如上所述,煤粉分配器对锅炉的燃烧影响极大,但是,目前很多电厂却并未安装煤粉分配器,这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的煤粉分配器为格栅型或一字型,如附图3所示,即煤粉分配器出口的各一次风管呈现从左到右排列,而磨煤机出口煤粉浓度由于磨煤机里面气流旋转及局部阻力等关系,通常会出现左右侧煤粉浓度偏差较大的情况,即左(右)侧煤粉浓度是右(左)侧煤粉浓度的数倍的情况,这样,即使是装有格栅型或一字型的煤粉分配器,也难以通过调节达到各一次风管粉量及风速均衡的目的。由于现有煤粉分配器分配性能不佳,难以在实际运行中起到很好的调节功能。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弯管的离心力,把80%以上的煤粉甩到弯管的远端,再通过异型管输送到粉管的中心,形成煤粉的浓相,剩余的约20%的煤粉则形成煤粉稀相,分布在中心管外,垂直管连接扩口管后,按照一次风管数量均分浓相和淡相,并安装调节系统。这样能够分配根据均匀,可调节性也更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煤粉分配均匀、风量分配均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粉分配器包括弯管、异形管、浓相调节阀、淡相调节阀、扩口管;所述的弯管包括水平管和垂直管,水平管与垂直管的转弯处圆滑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异型管设于所述弯管内部,所述异型管底部入口设于所述弯管的转弯处,截面为半圆,与垂直管外侧贴合;所述异型管上端出口连接中心管,中心管与垂直管同心,中心管上部形成浓相内管出口;所述弯管的垂直管上方连接扩口管,扩口管扩口后形成淡相外圆环出口;所述浓相内管出口和淡相外圆环出口根据磨煤机一次风管的数目均分分别连接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所述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上分别设有浓相调节阀和淡相调节阀,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末端合并后用于连接磨煤机的一次分管。
优选的,所述异形管出口直径为垂直管直径的0.5~0.8倍。
优选的,所述的浓相内管出口和淡相外圆环出口均分为4-6份,与各台磨煤机一次风管数目相同,通过调节阀后的每一浓相气流及淡相气流进行合并,通过一次风管进入炉膛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上述煤粉分配器的煤粉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磨煤机出口管道上安装所述煤粉分配器,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合并后与一个一次风管相连接;
步骤二、在一次风管的直管段上安装风速及煤粉浓度测量装置;
步骤三、先将所有浓相调节阀及淡相调节阀置于全开的位置;
步骤四、测量一次风管直管段上各管的煤粉浓度,将煤粉浓度较高的一次风管所对应的浓相调节阀调小;
步骤五、测量一次风管直管段上各管的风速,将风速较高的一次风管所对应的淡相调节阀调小;
步骤六、通过上述两步骤的交替调整,最终将同一台磨煤机各一次风管煤粉浓度偏差调整至5%之内,风速偏差调整至5%之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克服磨煤机出口煤粉浓度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将浓煤粉浓缩在中心,淡煤粉分布在四周,再对浓淡相都均分成4~6份,并对每一份的浓淡相设置调节阀,起到方便调节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分配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剖面图;
图4为图1中C-C剖面图;
图5所示为现有煤粉分配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该煤粉分配器包括:弯管1、异形管2、浓相调节阀3、淡相调节阀4、扩口管5等组成。本煤粉分配器的特征在于:弯管1包括水平管和垂直管,水平管与垂直管圆滑过渡连接后形成弯管1,异形管2入口位于弯管1水平管与垂直管的转弯处,截面为半圆,靠近垂直管外端,异形管2出口为圆,连接到中心管,与垂直管同心。异形管2出口直径为垂直管直径的0.5~0.8倍。垂直管上部连接扩口管5进行扩口,扩口后形成淡相外圆环出口,异形管2上部的中心管形成浓相内管出口,浓相内管出口和淡相外圆环出口根据磨煤机一次风管的数目均分形成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并在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截面上分别安装浓相调节阀3和淡相调节阀4;通过调节阀后的每一份浓相气流及淡相气流进行合并连接磨煤机的一次分管,通过一次风管进入炉膛燃烧器。
本煤粉分配器安装于电站锅炉磨煤机出口管道上,出口连接一次风管。为更方便理解本煤粉分配器的使用,现以300MW四角切圆锅炉为例进行具体实施方式说明。
(1)在各台磨煤机出口管道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煤粉分配器,分配器出口截面根据四角切圆锅炉的特征,将附图2所示的出口截面均分为4份,每一份包括四分之一浓相内管出口及外圆环上一个淡相外圆环出口,并且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合并后与一个一次风管相连接;
(2)在一次风管的直管段上安装风速及煤粉浓度测量装置。
(3)先将所有浓相调节阀3及淡相调节阀4置于全开的位置。
(4)测量一次风管直管段上各管的煤粉浓度,对煤粉浓度较高的风管所对应的浓相调节阀3适当关小;
(5)测量一次风管直管段上各管的风速,对风速较高的风管所对应的淡相调节阀4适当关小;
(6)通过上述两步骤的交替调整,最终将同一台磨煤机各一次风管煤粉浓度偏差调整至5%之内,风速偏差调整至5%之内。
本煤粉分配器的原理:磨煤机出口的煤粉通过水平管转垂直管以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气流中的绝大多数(约80%)煤粉颗粒甩到弯管1转弯处外壁,并通过异型管2输送至垂直管段的中心管中,形成煤粉浓相;而气流中的少数煤粉颗粒则在异型管2外侧,形成煤粉的淡相,浓、淡相经过垂直管的整流后,进入扩口管5,在扩口管5出口的浓淡相各等分成一次风管所需的数量,并在每等分的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上分别设置可调节阀,通过对每根浓相或淡相出口管上的调节阀进行调节,达到每根混合后的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浓度及风速两相可调节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煤粉输送过程中弯管的自然离心力,具有结构简单、可调节性强等优点。

Claims (3)

1.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粉分配器包括弯管(1)、异形管(2)、浓相调节阀(3)、淡相调节阀(4)、扩口管(5);所述的弯管(1)包括水平管和垂直管,水平管与垂直管的转弯处圆滑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异形管(2)设于所述弯管(1)内部,所述异形管(2)底部入口设于所述弯管(1)的转弯处,截面为半圆,与垂直管外侧贴合;所述异形管(2)上端出口连接中心管,中心管与垂直管同心,中心管上部形成浓相内管出口;所述弯管(1)的垂直管上方连接扩口管(5),扩口管(5)扩口后形成淡相外圆环出口;所述浓相内管出口和淡相外圆环出口根据磨煤机一次风管的数目均分分别连接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所述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上分别设有浓相调节阀(3)和淡相调节阀(4),每份浓相内管出口管和淡相外圆环出口管末端合并后连接磨煤机的一次分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管(2)出口直径为垂直管直径的0.5~0.8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相内管出口和淡相外圆环出口均分为4-6份。
CN202020347531.9U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Active CN212378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531.9U CN212378002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531.9U CN212378002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8002U true CN212378002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8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7531.9U Active CN212378002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8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158A (zh) * 2021-03-01 2021-06-04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燃煤电站煤粉气流偏差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158A (zh) * 2021-03-01 2021-06-04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燃煤电站煤粉气流偏差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12902158B (zh) * 2021-03-01 2023-10-2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燃煤电站煤粉气流偏差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63107A1 (zh) 一种浓相旋流煤粉燃烧器
CN212378002U (zh)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
CN111425880A (zh) 一种风粉两相可调节煤粉分配器和调节煤粉输送的方法
CN103836636B (zh) 一种降低热一次风冷风掺入率的装置
CN214064964U (zh) 利用旁路调节的煤粉分配器
CN206989180U (zh) 一种带螺旋送风通道的电厂燃煤锅炉配风系统
CN107606635A (zh) 一种对应单火嘴多管组合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
CN205560814U (zh) 一种防止锅炉受热面超温的烟道装置及锅炉系统
CN217154232U (zh) 一种热一次风管道装置
WO2022016712A1 (zh) 一种改进型分体式紧凑型煤粉分配器
CN212869746U (zh) 一种防止燃煤锅炉冷灰斗水冷壁腐蚀的贴壁风系统
CN210772132U (zh) 一种烟气防腐蚀及结焦风装置
CN207298925U (zh) 一种用于流化床锅炉的防堵煤的给煤装置
CN108180499A (zh) 一种煤粉锅炉风粉配平系统及方法
CN111425882A (zh) 一种利用旁路调节的煤粉分配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9876904U (zh) 一种锅炉低温烟气再循环燃烧系统
CN210662857U (zh) 一种用于工业窑炉的燃烧结构
CN204165042U (zh) 中低温热烟气送粉煤粉燃烧装置
CN217899933U (zh) 热风与掺炉烟乏气混合送粉系统
CN2141029Y (zh) 旋流式高浓度煤粉燃烧器
CN201864740U (zh) 气体管道输送混匀装置
CN206831550U (zh) 一种紧凑型煤粉分配器
CN216203474U (zh) 一种出口气流均布装置
CN201198922Y (zh) 燃油烧嘴流量调节阀
CN215372560U (zh) 一种火电厂锅炉二次风道扰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1

Address after: 200240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Jianchuan Road No. 111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CPI XINJIANG ENERGY & CHEMICAL GROUP WUCAIWAN POWER GEN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115 Jian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