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3074U -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 Google Patents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3074U
CN212373074U CN202020961856.6U CN202020961856U CN212373074U CN 212373074 U CN212373074 U CN 212373074U CN 202020961856 U CN202020961856 U CN 202020961856U CN 212373074 U CN212373074 U CN 212373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housing
connecting portion
supporting seat
axle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18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飞
杨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18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3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3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3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所述桥壳包括:桥壳本体,所述桥壳本体上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座,每个所述支撑座的远离所述桥壳本体中心的一侧设有桥壳节叉;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加强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桥壳节叉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壳,可以将支撑座承受的部分载荷转移至桥壳节叉,从而可以提高桥壳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而且,当桥壳节叉损坏时,方便更换,可以无需更换桥壳。另外,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尺寸、材料的桥壳节叉调整桥壳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

Description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桥通常为整块钢结构,具有固定的承重能力。由于车桥需要承受整个车辆的重量,车桥的疲劳寿命通常较短,若需要调整车桥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需要重新开模,由于车桥的模具成本较高,这种方式会大幅增加成本,且周期长。而且,当车桥损坏时,需要更换整个车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桥壳,所述桥壳可以将部分载荷转移至桥壳节叉,从而可以提高桥壳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桥壳的车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桥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桥壳,包括:桥壳本体,所述桥壳本体上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座,每个所述支撑座的远离所述桥壳本体中心的一侧设有桥壳节叉;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加强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桥壳节叉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壳,通过在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加强板,并使加强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桥壳节叉固定连接,可以将支撑座承受的部分载荷转移至桥壳节叉,从而可以提高桥壳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而且,当桥壳节叉损坏时,方便更换,可以无需更换桥壳。另外,当需要调整桥壳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尺寸、材料的桥壳节叉实现,降低了成本,且可以缩短时间周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面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表面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焊点,多个所述焊点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面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轮廓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为开口远离所述桥壳本体中心的C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子支撑座,所述第一子支撑座设在所述桥壳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一子支撑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水平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子支撑座,所述第二子支撑座设在所述桥壳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二子支撑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每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支撑座和所述第二子支撑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为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桥壳本体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加强板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强板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板和两个第二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桥,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桥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壳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壳的多个加强板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多个加强板中的其中一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桥壳;
1:桥壳本体;11:支撑座;111:第一子支撑座;1111:第一延伸部;
112:第二子支撑座;1121:第二延伸部;113:第一支撑座;
114:第二支撑座;12:桥壳节叉;2:加强板;
21:第一连接部;211:凹槽;22:第二连接部;
3:支撑柱;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桥壳100。桥壳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例如轨道车辆(图未示出)。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桥壳100应用于轨道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桥壳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而不限于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桥壳100,如图1所示,包括桥壳本体1和至少一个加强板2。
具体地,参照图1,桥壳本体1上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座11,每个支撑座11的远离桥壳本体1中心的一侧设有桥壳节叉12。其中,两个支撑座11是整个桥壳100的关键受力部件,轨道车辆的全部重量都通过支撑座11承载。桥壳节叉12可以与桥壳本体1焊接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后方向可以理解为轨道车辆的运行方向,“左右方向”为与轨道车辆的运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加强板2设在支撑座11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加强板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与对应的支撑座1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对应的桥壳节叉12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使第一连接部21与对应的支撑座11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部22与对应的桥壳节叉12固定连接,轨道车辆的车体的部分载荷可以通过支撑座11传递至第一连接部21,并从第一连接部21传递至第二连接部22并最终传递至桥壳节叉12,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载荷转移的作用,提高整个桥壳100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例如,桥壳100的疲劳寿命可以从500万次提升到1000万次)。而且,通过将部分载荷转移至桥壳节叉12,当桥壳节叉12损坏时,方便更换,与现有的车桥相比,可以无需更换桥壳100。另外,当需要调整桥壳100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尺寸、材料的桥壳节叉12实现,从而可以无需重新开模,降低了成本,且可以缩短时间周期。此外,加强板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壳100,通过在支撑座11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加强板2,并使加强板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且第一连接部21与对应的支撑座1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对应的桥壳节叉12固定连接,可以将支撑座11承受的部分载荷转移至桥壳节叉12,从而可以提高桥壳100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而且,当桥壳节叉12损坏时,方便更换,可以无需更换桥壳100。另外,当需要调整桥壳100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尺寸、材料的桥壳节叉12实现,降低了成本,且可以缩短时间周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第一连接部21的面向支撑座11的一侧表面与对应的支撑座11焊接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上设有多个焊点,多个焊点在第一连接部21的面向支撑座11的一侧表面上沿第一连接部21的外轮廓分布。由此,通过使第一连接部21与对应的支撑座11焊接连接,使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实现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之间的牢靠连接,保证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的整体性,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并结合图1,第一连接部21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211。由此,由于多个焊点沿第一连接部21的外轮廓分布,通过设置上述的凹槽211,在减轻加强板2的重量的同时,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21的周长,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的焊接长度,使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而且,通过使第一连接部21为长条形,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凹槽211可以为多个,多个凹槽211沿第一连接部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由此,通过使凹槽211为多个,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部21的周长,从而当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连接时,连接长度可以更长,使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形成有凹槽211,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的凹槽211的深度与第一连接部21的下表面的凹槽211的深度不同。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凹槽211,第一连接部2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凹槽211,且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的两个凹槽211的深度可以相等且大于第一连接部21的下表面的凹槽211深度。由此,通过使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的凹槽211的深度与第一连接部21的下表面的凹槽211的深度不同,凹槽211深度较大的一侧使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之间的连接长度较长,可以保证第一连接部21与支撑座11之间的牢靠连接,凹槽211深度较小的一侧有利于保证第一连接部21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凹槽211深度过大而削弱第一连接部21的结构强度,保证桥壳100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当然,结合图2,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凹槽211,第一连接部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另外一个表面为平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22形成为开口远离桥壳本体1中心的C型结构。如此设置,与封闭式的环形结构相比,在方便万向节的轴穿过的同时,便于轴的维护,且结构简单,重量轻,可以减小整个加强板2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支撑座11包括第一子支撑座111和第二子支撑座112。具体而言,第一子支撑座111设在桥壳本体1的上部。其中,第一子支撑座111可以大体呈U形,安装时,第一子支撑座111可以从桥壳本体1的上方骑跨在桥壳本体1上,并与桥壳本体1连接例如焊接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子支撑座111与桥壳本体1之间的牢靠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子支撑座112设在桥壳本体1的下部,加强板2的第一连接部21分别与第二子支撑座112和第一子支撑座111相连。例如,结合图1,第二子支撑座112也可以大体呈U形,安装时,第二子支撑座112可以从桥壳本体1的下方骑跨在桥壳本体1上,并与桥壳本体1连接例如焊接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子支撑座112与桥壳本体1之间的牢靠连接。第二子支撑座112与第一子支撑座111彼此相对,加强板2的第一连接部21的上部与第一子支撑座11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的下部与第二子支撑座112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子支撑座111和第二子支撑座112承受的载荷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传递至桥壳节叉12,提高整个桥壳100的承重能力和疲劳寿命。
结合图1,第一子支撑座1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水平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1111,第二子支撑座1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121,每个第二延伸部1121和对应的第一延伸部11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3。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每个第二延伸部1121与对应的第一延伸部1111之间设有两个支撑柱3,两个支撑柱3分别支撑在第一延伸部1111和第二延伸部1121的远离支撑座11中心的两个角处。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延伸部1111和第二延伸部1121,可以方便支撑座11上零部件的安装,通过在每个第二延伸部1121和对应的第一延伸部11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3,支撑柱3可以对第一延伸部1111和第二延伸部1121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延伸部1111和第二延伸部112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参照图1,第一延伸部1111与对应的第一子支撑座1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4,第二延伸部1121与对应的第二子支撑座11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5。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每个第一延伸部1111与对应的第一子支撑座111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加强筋4,且两个第一加强筋4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延伸部1121与对应的第二子支撑座112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加强筋5,两个第二加强筋5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5,第一加强筋4可以提高第一延伸部1111与对应的第一子支撑座11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加强筋5可以提高第二延伸部1121与对应的第二子支撑座11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提升整个桥壳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个支撑座11分别为第一支撑座113和第二支撑座114,第一支撑座113和第二支撑座114分别位于桥壳本体的左端和右端。加强板2为四个,四个加强板2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板和两个第二加强板,两个第一加强板分别设在第一支撑座113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第二加强板分别设在第二支撑座114的前侧和后侧。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支撑座113可以设在桥壳本体1的左端,第二支撑座114可以设在桥壳本体1的右端。两个桥壳节叉12可以分别为第一桥壳节叉和第二桥壳节叉,第一桥壳节叉邻近第一支撑座113设置,第二桥壳节叉邻近第二支撑座114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21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座113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第一加强板的第二连接部22分别连接在第一桥壳节叉的前侧和后侧。相应地,两个第二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21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座114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第二加强板的第二连接部22分别连接在第二桥壳节叉的前侧和后侧。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四个加强板2,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桥壳100的承重能力,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图1中显示了四个加强板2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它数量的加强板2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桥,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桥壳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桥,通过采用上述的桥壳100,桥壳100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从而可以提升整个车桥的使用寿命和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例如轨道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车桥,由于车桥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桥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桥壳本体,所述桥壳本体上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座,每个所述支撑座的远离所述桥壳本体中心的一侧设有桥壳节叉;
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加强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桥壳节叉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面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表面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焊点,多个所述焊点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面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轮廓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为开口远离所述桥壳本体中心的C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
第一子支撑座,所述第一子支撑座设在所述桥壳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一子支撑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水平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
第二子支撑座,所述第二子支撑座设在所述桥壳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二子支撑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每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
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支撑座和所述第二子支撑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桥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为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桥壳本体的左端和右端,
所述加强板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强板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板和两个第二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前侧和后侧。
9.一种车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桥壳。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桥。
CN202020961856.6U 2020-05-29 2020-05-29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Active CN212373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1856.6U CN212373074U (zh) 2020-05-29 2020-05-29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1856.6U CN212373074U (zh) 2020-05-29 2020-05-29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3074U true CN212373074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1856.6U Active CN212373074U (zh) 2020-05-29 2020-05-29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3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732B (zh) 四点式拉杆和具有这种拉杆的汽车
CN103635373B (zh) 铁道车辆用转向架
EP2557015B1 (en) Running gear unit for a rail vehicle
CN114585526B (zh) 前下悬架连接件以及关于其的方法
CN212373074U (zh) 桥壳和具有其的车桥、车辆
EP115492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spension of a cab on a vehicle frame
CN114616112B (zh) 空间框架前上主体支撑和框架连接
JP2515064B2 (ja) 鉄道車両用連結部材保持装置
CN113879065A (zh) 一种稳定杆吊臂及车辆
ITRM990743A1 (it) Sistema di fissaggio di un assale di un veicolo su una sospensione.
CN210971079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00406325C (zh) 用于铰接在同一个铁路转向架上的两个连续车厢结构的浮动侧部支承件
CN202986728U (zh) 重型汽车后平衡悬架系统
JP2005225341A (ja) 緩衝装置付き車体フレームを備えた車両
CN217835756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114585538A (zh) 拖运卡车倾倒主体前壁支撑件
CN214420165U (zh) 固定装置、前桥悬挂装置及自卸车
CN213676287U (zh) 固定装置、前桥悬挂装置及自卸车
EP3959116B1 (en) Vehicle chassis having twin walled beams with suspension mounting structure
CN218203861U (zh) 一种防划痕耐重型伸缩缝
CN212373495U (zh) 副车架的车身支撑工装和车辆
CN114641426B (zh) 中心上框架连接和关于中心上框架连接的方法
CN218400340U (zh) 自卸车举升座及自卸车
CN216546365U (zh) 一种刚性车架及车架总成
CN216969807U (zh) 一种商用车轻量化前端铸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