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5254U -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5254U
CN212355254U CN201922036269.6U CN201922036269U CN212355254U CN 212355254 U CN212355254 U CN 212355254U CN 201922036269 U CN201922036269 U CN 201922036269U CN 212355254 U CN212355254 U CN 212355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bration
flowmeter
pipe
line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62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劲松
何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Priority to CN2019220362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5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5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5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包括板载工装升降机、双层输送线、包装箱捆扎机,所述板载工装升降机的送入端与生产输送线的终点对接,且板载工装升降机的升降台面升起高度与生产输送线高度一致,所述升降台面降下高度与双层输送线的下层输送线高度一致,且板载工装升降机的输出端与下层输送线对接,所述下层输送线连接生产输送线的起点供板输送线。有益效果:实现工装的循环利用,中途无需转运或搬运,管理者不用对工装进行处理,而留出更多精力对流量计的处理,提高生产效率,上层输送线可由人工将流量计放入包装箱,再由包装箱捆扎机对其捆扎封装,就能完成生产流量计的最后一道工序,占用空间小,节约用地成本。

Description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计加工流水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流量计受其计量准确度考量,需要在出厂前进行标定,标定合格才能作为成品出厂,而由于标定的要求较高,往往是由第三方标定机构或单位进行单独标定,造成成本高昂,但流量计的生产已经实现了流水线工作,可以生产大量的未标定流量计,而大量流量计的标定势必产生高昂的成本,并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工。
因此,对于流量计生产及销售厂商来说,能够将生产和标定都以较低成本完成,就能创造更多生产价值,并降低流量计的总成本。若能将生产与标定整合到同一生产线,就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能依次完成流量计的装配生产和计量标定,形成从流量计毛坯到标定、最后完成成品包装的闭环流水线,且当生产量大于标定量时,可将未能及时标定的待检表存至待检表库,避免因标定不及时而影响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流量计生产及标定的成本,并提高了运转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包括流量计装配生产线、流量计标定线,其中,所述流量计装配生产线包括生产入库流水线、进库转运电梯、待检表库、出库转运电梯、标定返回加工线,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的末端为流水线送料端,该流水线送料端正对所述进库转运电梯的电梯入料口,所述进库转运电梯用于接收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的流量计并运送至对应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所述出库转运电梯用于运送待检流量计存放线上的流量计至所述流量计标定线的进料传输线,所述流量计标定线的出料传输线连接所述标定返回加工线。
通过上述设计,流量计线由生产入库流水线初步加工,之后由进库转运电梯送入待检表库等待标定,标定时再由出库转运电梯送到流量计标定线完成标定,完成标定的流量计最终进入标定返回加工线进行最后的加工及成品包装,形成从流量计毛坯到标定、最后完成成品包装的闭环流水线,大大降低流量计生产及标定的成本,并提高了运转效率。
进一步设计,所述流量计标定线包括第一标定线路、第二标定线路和第三标定线路,所述第一标定线路的最大标定流量>第二标定线路的最大标定流量>第三标定线路的最大标定流量,所述第一标定线路的最小标定流量>第二标定线路的最小标定流量>第三标定线路的最小标定流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标定线路可标定的流量范围不同,即可对不同流量或型号的流量计进行标定,不同的标定线路可同时或单独运行,标定效率高,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计标定线由供水机构供水,所述供水机构包括稳压水池,该稳压水池包括从内往外依次套设的溢水池、恒压池和集水池,所述溢水池的高度大于恒压池的高度;
采用上述结构,采用该结构较高的溢水池的水满后会自动溢流到恒压池,恒压池内的水位始终与池口平齐,恒压池内多余的水会溢流到集水池,这样恒压池内的水压会始终保持稳定,从而确保供水水压稳定。
所述供水机构还包括循环池,该循环池位于低处,所述稳压水池位于高处,所述恒压池通过自来水管与所述循环池连接,所述集水池通过回水管与所述循环池连接;
采用该结构,当采用恒压池供水不能满足流量要求时,则启用循环池供水,循环池将水泵入对应的稳压罐,稳压罐内始终保持满水状态,再通过稳压罐进一步给各标定线路供水,从而确保了供水水压的稳定。
更进一步设计,所述流量计标定线后端还设有称重校准机构,该称重校准机构包括B1个称重秤,B1为自然数,所述称重秤上安装有称重水箱,其中一根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和第三流量调节管的出水端与其中一个称重水箱连接,其他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第三流量调节管以及所有第一流量调节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根第八汇流管,该第八汇流管分别通过分流管其他的所述称重水箱连接,所述分流管上安装有分流控制阀,所有称重水箱通过循环管与地沟连接。
采用此结构,从标定管出来的水可进入称重水箱进行称重,记录一定时间内水箱流入的水重量,再将重量转换为体积,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内的瞬时流量(即体积流量),将该流量与标准流量计的显示流量进行对比,即可对标准流量计进行校准,也可将该流量与待检流量计的显示流量进行对比,从而对待检流量计进行标定。
另一方面,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包括相互之间通过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电路板安装工位、电路板塑封工位,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的末端为流水线送料端,该流水线送料端正对所述进库转运电梯的电梯入料口;
所述标定返回加工线包括相互之间通过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表头密封工位、表头气密性测试工位、流量计烘干工位和流量计包装工位,所述流量计包装工位的返板输送线连接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的起点供板输送线。
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对流量计原坯的气密性进行检测,表身完好才进入电路板安装工位安装检测电路,然后由电路板塑封工位对电路板固定密封,之后流量计就能进行标定,标定的实际也是流量计中检测电路是否准确,因此不用等到流量计完全加工完成才标定,这样能大大降低生产完成后又标定不合格的报废率,提高成品率;
标定完成的流量计才进入表头密封工位、表头气密性测试工位进行表头的密封和气密性检测,以防止表头进水影响电路寿命,由于气密检测为水淹测试,则还需要流量计烘干工位对其烘干,才形成内检合格的流量计成品,最后对其进行包装即可出厂。
进一步设计,所述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与表头气密性测试工位均设置有气密检测装置,所述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水槽以及能够在机架升降控制机构带动下在水槽中升降的机架,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竖向相对设置的表身固定密封盘和表身主动密封盘,所述表身主动密封盘能够在密封盘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靠近或者远离表身固定密封盘,所述表身固定密封盘靠近表身主动密封盘一侧的盘面上设置有测试充气孔,在所述水槽中设置有表头密封座,该表头密封座能够在密封座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在表身固定密封盘和表身主动密封盘之间平移或升降。
采用以上结构,气密检测装置通过密封盘驱动装置带动表身主动密封盘,能够使表身固定密封盘和表身主动密封盘可靠地夹持并密封流量计的表身,再通过密封座驱动机构调节表头密封座的位置,能够使表头密封座可靠地密封流量计的表头,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表身固定密封盘、表身主动密封盘和表头密封座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于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流量计,准确检测流量计的气密性。
更进一步设计,所述流量计包装工位包括板载工装升降机、双层输送线、包装箱捆扎机,所述板载工装升降机的送入端与标定返回加工线的传送带对接,且板载工装升降机的升降台面升起高度与传送带高度一致,所述升降台面降下高度与双层输送线的下层输送线高度一致,且板载工装升降机的输出端与下层输送线对接,所述下层输送线连接所述起点供板输送线;
所述包装箱捆扎机的捆扎区域位于双层输送线的上层输送线上;
通过上述设计,板载工装升降机接收生产线终点处的板载工装,待机械臂或人工将工装上的流量计放到上层输送线后,降下板载工装到下层输送线,并最终送到起点供板处,形成工装的循环利用,中途无需转运或搬运,管理者不用对工装进行处理,而留出更多精力对流量计的处理,提高生产效率,上层输送线可由人工将流量计放入包装箱,再由包装箱捆扎机对其捆扎封装,就能完成生产流量计的最后一道工序,占用空间小,节约用地成本。
所述板载工装升降机包括外箱,该外箱内安装有上下活动的升降框;
所述外箱内固装有竖直升降机构,用于升起/降下所述升降框,所述升降框下部固定有水平运输机构,用于从传送带接收流量计转运工装,并送出流量计转运工装至下层输送线;
通过上述设计,板载工装运送到升降框上,此时,由机械臂或人工将工装上的流量计放到上层输送线,而工装通过竖直升降机构降下至下层输送线高度,再由水平运输机构将其送到下层输送线上,直至回到生产线供板处,返板工作可自动完成,不需管理者或工人操作,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另一方面,所述待检表库包括M层上下分布的存储层,每一存储层均设置有N条左右分布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
所述待检流量计存放线包括两根沿着待检表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上安装有滚筒输送链,所述滚筒输送链的末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经齿轮减速机构驱动滚筒输送链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进库转运电梯包括入库电梯本体,所述流水线送料端与待检表库位于所述入库电梯本体的同一侧,且该入库电梯本体朝向待检表库的一侧开有运送出入口,所述入库电梯本体经入库左右输送滑轨滑动安装于地面,所述入库电梯本体内部设置有上下输送机构、进出输送机构,所述进出输送机构用于接收流水线送料端的流量计或送出所述流量计至待检表库,所述上下输送机构用于升降所述进出输送机构;
所述出库转运电梯包括出库电梯本体,该出库电梯本体朝向待检表库的一侧开有送入口,所述出库电梯本体朝向流量计标定线的出料传输线的一侧开有送出口,所述出库电梯本体内部结构与进库转运电梯一致,并由出库左右输送滑轨滑动安装于地面。
左右输送滑轨的铺设方向与待检表库宽度方向一致,使电梯本体可以水平左右移动,对应每一条待检流量计存放线的位置,上下输送机构为常见的升降链,升降链与进出输送机构固定连接并抬升进出输送机构工作,进出输送机构为电机带动的滚筒线,流量计及承载流量计的工装在滚筒线上水平运动,进出电梯,以上设计可以将流量计从流水线上接入电梯本体,再驱动左右输送滑轨使运送出入口对准待检流量计存放线的位置,必要时,启动上下输送机构使流量计与对应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衔接。
再一方面,所述流量计在生产入库流水线、进库转运电梯、待检表库、出库转运电梯、标定返回加工线中以流量计转运工装运载,所述流量计转运工装包括工装底板、两根定位支撑条以及两根托辊,两根定位支撑条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工装底板的上表面,两根定位支撑条上开设有一一正对的托辊置放槽,所述托辊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置于两根定位支撑条的其中一组正对的托辊置放槽中,两根托辊相互平行;
所述托辊置放槽为圆弧形,所述托辊的两端分别缩径形成与托辊置放槽相适应的托辊环形安装槽;
所述托辊上设置有流量计限位槽,各流量计限位槽两两一组地设置在两个托辊环形安装槽之间。
本方案还考虑到多种型号的流量计在生产线上的适应性,不同型号的流量计都能通过进库转运电梯运送到对应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流量计生产或装配后无缝传输到待检表库中,无需流水线先停机防止末端流量计堆积,再等流量计送走后才继续工作,本设计就大大减少了流水线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上述设计为适应于不同型号的流量计只需调整两根托辊的间距,从而保证不同尺寸的流量计的稳定放置,装配不同流量计时不再需要反复换装对应的专用流量计转运工装,节省了更换的时间。能够可靠地定位托辊,使托辊不易滑出,从而保证流量计放置的稳定可靠。既能更加可靠地定位流量计,又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的流量计,通用性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依次完成流量计的装配生产和计量标定,形成从流量计毛坯到标定、最后完成成品包装的闭环流水线,且当生产量大于标定量时,可将未能及时标定的待检表存至待检表库,避免因标定不及时而影响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流量计生产及标定的成本,并提高了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流量计标定线的实施示意图;
图3为第三标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移动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流量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流量计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稳压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水泵降噪结构示意图;
图9为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的俯视图的俯视图;
图10为气密检测装置主要部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表身主动密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流量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流量计包装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下层输送线的俯视图;
图16为流量计包装工位的侧视图;
图17为板载工装升降机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升降框升起状态的前视图;
图20为升降框升起状态的左视图;
图21为进库转运电梯、待检表库、出库转运电梯的侧视图;
图22为电梯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待检表库的正视图;
图24为图23中P部放大图;
图25为待检流量计存放线的示意图;
图26为流量计转运工装的俯视图;
图27为定位支撑条的正视图;
图28为托辊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托辊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流量计装配生产线1、流量计标定线2,其中,所述流量计装配生产线1包括生产入库流水线A、进库转运电梯B、待检表库C、出库转运电梯F、标定返回加工线G,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末端为流水线送料端,该流水线送料端正对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的电梯入料口,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用于接收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流量计D并运送至对应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所述出库转运电梯F用于运送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上的流量计D至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的进料传输线,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的出料传输线连接所述标定返回加工线G。
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标定线路21、第二标定线路22和第三标定线路 23,所述第一标定线路21的最大标定流量>第二标定线路22的最大标定流量>第三标定线路 23的最大标定流量,所述第一标定线路21的最小标定流量>第二标定线路22的最小标定流量>第三标定线路23的最小标定流量;
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由供水机构24供水,所述供水机构24包括稳压水池241和循环池 242,该稳压水池241如图7所示,包括从内往外依次套设的溢水池241a、恒压池241b和集水池241c,所述溢水池241a的高度大于恒压池241b的高度。该循环池242位于低处,所述稳压水池241位于高处,所述恒压池241b通过自来水管2412与所述循环池242连接,所述集水池 241c通过回水管246与所述循环池242连接;
所述循环池242连接有L0根第三供水管244,所述第三供水管244上安装有水泵243和第二供水阀2415,将所述第三供水管244分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为L1根第三供水管244、第二部分为L2根第三供水管244、第三部分为L3根第三供水管244,L1+L2+L3=L0。K根所述第三供水管244连接有上水管248,K<L0,所述上水管248的进水端与对应的水泵243后端的第三供水管244连接,所述上水管248的出水端与所述溢水池241a连接,所述上水管248上设有上水控制阀249;
所述第一标定线路21包括M1根并联的第一标准管212,其中L1根第三供水管24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稳压罐211,M1根所述第一标准管212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罐211连接,所述第一标准管212上安装有第一标准流量计214和第一标准管阀213,M1根所述第一标准管212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根第一汇流管215,该第一汇流管215连接有F1根第一标定管216,所述第一标定管216上安装有第一标定控制阀2110并串联有N1个第一待检流量计217,F1根所述第一标定管216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个第一流量调节机构,M1根第一标准管212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包括L1=5,M1=7,F1=2,7根第一标准管212的内径不同,其上安装的第一标准流量计403的量程也各部相同,2根第一标定管406的内径也不同,从而使二者可以用于标定不同型号的流量计。
所述第二标定线路22包括M2根并联的第二标准管224,M2根所述第二标准管224的进水端连接有第四汇流管222,所述恒压池241b通过第一供水管2414、与所述第四汇流管222连接,L2根第三供水管244的出水端连接第二稳压罐221,所述第四汇流管222通过第一过渡管与所述第二稳压罐221连接,所述第一过渡管上设置有第三供水阀220,所述第一供水管2414 与所述第三供水阀220后方的所述第一过渡管连接;
所述第二标准管224上安装有第二标准流量计225和第二标准管阀223,M2根第二标准管 224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根第二汇流管226,该第二汇流管226连接有F2根第二标定管2210,所述第二标定管2210上安装有第二标定控制阀227并串联有N2个第二待检流量计229,F2根第二标定管2210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流量调节机构,M2根第二标准管224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包括L2=2,M2=4,F2=4,4根第一标准管212的内径不同,其上安装的第二标准流量计225的量程也各不相同,4根第一标定管216的内径也不同,从而使其可以用于标定不同型号的流量计;
所述第三标定线路23包括M3根并联的第三标准管231,M3根所述第三标准管231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五汇流管237,所述恒压池241b通过第二供水管2410与所述第五汇流管237连接,所述第一供水管2414、第二供水管241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供水阀2411;L3根第三供水管 244的出水端连接第三稳压罐245,所述第五汇流管237通过第二过渡管与所述第三稳压罐245 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管上设置有第四供水阀2413,所述第二供水管2410与所述第四供水阀2413 后方的所述第二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三标准管231上安装有第三标准流量计233和第三标准管阀232,M3根第三标准管231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三汇流管2311,所述第三汇流管2311连接有 F3根第三标定管234,所述第三标定管234上安装有第三标定控制阀236并串联有N3个第三待检流量计235,F3根第三标定管234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个第三流量调节机构,M3根第三标准管231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包括L3=1,M3=5,F3=4,5根第一标准管231 的内径不同,其上安装的第三标准流量计233的量程也各部相同,4根第三标定管234的内径也不同,从而使其可以用于标定不同型号的流量计;
所述第一汇流管215和第二汇流管226之间通过第三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管226和第三汇流管231之间通过第四过渡管连接,所述第三过渡管和第四过渡管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流控制阀,所述第四汇流管222通过第五过渡管与所述第二供水管2410连接,所述第五过渡管上安装有第二过流控制阀,必要时可通过第一供水管2414或第二供水管2410经部分第二标定线路或部分第三标定线路给第一标定线路的待检流量计供水。
由图8所示的水泵243为循环池供水,所述水泵243通过降噪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安装面261 上,该降噪结构包括降噪软垫263,所述安装面261上设置有两排、每排三个降噪软垫263,所有降噪软垫263上共同支撑有安装座261,所述降噪软垫263支撑安装座261的面呈波浪状,水泵243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61上。
所述水泵24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通过降噪软管264与对应的管道连通,所述降噪软管 2414包括两端的直管部264a和中间的球形管部264b,所述球形管部264b与两端的直管部264a 对接连通,所述球形管部264b的内径大于所述直管部264a的内径,两个直管部264a分别与对应的水泵和水管连接,所述降噪软管264和降噪软垫263的材质均为橡胶。
所述第一标定管216、第二标定管2210和第三标定管234结构相同,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三标定管234包括管道底座234d,该管道底座234d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管段234a、可移动管段234b和可调节管段234c;
所述固定管段234a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汇流管2311连接;
其中所述可移动管段234b包括A1根通过管道支撑件234e活动安装在所述管道底座234d 上的可移动管道234b1,所有可移动管道234b1沿同一直线设置,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可沿其轴向移动,相邻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之间的所述管道底座234d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流量计夹具234f,所述第一流量计夹具234f上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第三待检流量计235,所述第三待检流量计23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其两端的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相对,所述可移动管道 234b1连接有顶紧机构234h,所述顶紧机构234h将对应的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向前顶紧,从而使第一根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与其前端的所述固定管段234a的出水端对接、所有第三待检流量计23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对应的可移动管道234b1对接;
所述可调节管段234c与第A1根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连接。
所述固定管段234a包括固定管道234a1,该固定管道234a 1固定安装在所述管道底座234d 上,所述固定管道234a 1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汇流管2311连接,所述固定管道234a1的出水端与第1根所述可移动管道234a1对接,所述可调节管段234c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管道底座234d 上的可调节管道234c1,该可调节管道234c1的前端与第A根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固定连接,所述可调节管道234c1的后端连接有伸缩器234c2,所述固定管道234a1和可调节管道234c1上分别连接有压力变送器234k和温度传感器234g。
所述第一流量计夹具234f包括夹具底板234f1,所述管道底座234d上设置有滑轨234j,所述夹具底板234f1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轨234j的滑块上,所述夹具底板234f1上正对设置有两个流量计支撑板234f2,所述流量计支撑板234f2的上部开设有半圆形的安装凹槽234f3,所述安装凹槽234f3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三待检流量计235的流量管235a1的外径,所述第三待检流量计235的流量管235a1两端分别坐落在两个安装凹槽234f3内,所述流量管235a1两端的连接法兰235a2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流量计支撑板234f2的外侧,并抵紧在对应的所述流量计支撑板234f2上。
所述顶紧机构234h包括顶紧板234h1和顶紧气缸234h2,其中所述顶紧板234h1与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紧板234h1呈长条状,所述顶紧板234h1的中部固定套装在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上,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顶紧气缸234h2,所述顶紧气缸234h2沿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的轴向固定安装在所述管道底座234d 上,两个所述顶紧气缸234h2的活塞杆分别与所述顶紧板234h1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和顶紧板234h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234h3。
所述管道支撑件234e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所述管道底座234d上的管道支撑座234e1,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支撑件234e包括两个管道支撑座234e1,所述管道支撑座234e1上安装有滑动轴承,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活动插装在所述滑动轴承内。
所述第一标定管216、第二标定管2210和第三标定管234的尾端分别通过泄压管连接有地沟251,所述地沟251与循环池242连接,所述泄压管上设有泄压控制阀258;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流量调节机构包括P1根并联的第一流量调节管219,所有第一标定管216的出水端连接有第六汇流管218,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管219的进水端与第六汇流管218连接;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机构包括P2根并联的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所有第二标定管2210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七汇流管221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的进水端与第七汇流管2212连接;
所述第三流量调节机构包括P3根并联的第三流量调节管239,所有第三标定管23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八汇流管238,所述第三流量调节管239的进水端与第八汇流管238连接;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管219、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和第三流量调节管239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调控阀2310,本实施例中,P1=8,P2=5,P3=4,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管219、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 和第三流量调节管239的内径各不相同;
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后端还设有称重校准机构25,该称重校准机构25包括B1个称重秤, B1优选为4,所述称重秤上安装有称重水箱255,其中一根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和第三流量调节管239的出水端与其中一个称重水箱255连接,其他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第三流量调节管以及所有第一流量调节管219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根第九汇流管252,该第九汇流管 252分别通过分流管253其他的所述称重水箱255连接,所述分流管253上安装有分流控制阀 254,所有称重水箱255通过循环管256与地沟251连接,4个称重称的量程范围各部相同,内径最小的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和第三流量调节管239的出水端与量程最小的所述称重称上的称重水箱255连接。
在具体标定时,第一标定线路、第二标定线路和第三标定线路可分别单独打开进行标定,最多可同时开放两条同时进行标定,不管是哪种,每个标定线路仅能打开一条标定管,基于此产生了不同的标定方法。
一种基于以上标定机构的标定方法,当仅打开第一标定线路、第二标定线路或第三标定线路中的任一一条、且仅开放对应的线路中的一条标定线路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由于一次仅标定一条线路,所有相关设备均选用与之对应的设备即可,为便于描述,在此将第一标准管212、第二标准管224、第三标准管231统称为标准管,第一标定管216、第二标定管2210、第三标定管234统称为标定管,将第一待检流量计217、第二待检流量计229、第三待检流量计235统称为待检流量计。
S1设定标定线路:选定任一条所述标定管作为待标定线路,打开选定的所述标定管上的控制阀使其处于通路状态,关闭其他的标定管,待检流量计具有i个待标定流量,记为Qi,i=1,2,3…n1, 选择任一个Qi进行标定,一般情况下具有4个待检流量,分别为Q1最小流量、Q2分界流量、Q3常用流量、Q4过载流量,所有流量的单位均为m3/h;
S2选择供水方式:统计连接有上水管的K条所述第三供水管的最大上水流量QKP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081
其中,Qpupm,p-水泵的泵流量;
若QKP≥Qi,则打开相应的上水控制阀、通过K1条第三供水管经上水管给溢水池上水,并进一步通过对应的供水管给设定所述标定管供水(当设定为第一标定线路时,可通过第一供水管或第二供水管经部分第二标定线路或第三标定线路给第一标定管供水;当设定为第二标定线路时,则通过第一供水管给第二标定管供水;当设定为第三标定线路时,则通过第二供水管给第三标定管供水),K1≤K,且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091
否则,关闭上水控制阀、打开C1条与选定的标定线路对应的第三供水管,经对应的稳压罐给设定的标定线路供水,C1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092
S3设定标准管数量:设定P1条标准管,使其处于通路状态,对应的P1个标准流量计被选择,P1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093
其中,Qmin,x-标准流量计的最小量程;Qmax,x-标准流量计的最大量程;
S4设定流量调控管:打开对应的流量调控阀,调节各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各被选择的标准流量计的显示流量Qbz,t,其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094
S5标定:记录选定的标定管上的各个待检流量计的显示流量Qcd,j,j为该线路上的待检流量计的标号,分别将各待检流量计的Qcd,j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095
比较,若二者的差值符合标定要求,则标定结束,否则将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096
写入对应的待检流量计;
S6选择其他Qi进行标定,重复步骤S2-S5,直至所有Qi标定完成;
S7泄压:标定结束后,关闭水泵,打开泄压阀;
S8:选设定新的标定线路,重复步骤S1-S7,直至所有标定管上的待检流量计标定结束。
每隔T天需要对标准流量计进行校准,其校准方式与标定待检流量计的步骤基本相同,具体如下:
S1设定校准管线:打开设定的所述标准管上的标准管控制阀使其处于通路状态,关闭其他的标准管,待校准的标准流量计具有j个待标定流量,记为Qj,j=1,2,3…n2,选择任一个Qj进行标定
S2选择供水方式:统计连接有上水管108的K条所述第一供水管(104)的最大上水流量 QKP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101
其中,Qpupm,p-水泵的泵流量;
若QKP≥Qj,则打开相应的上水控制阀、通过K1条第三供水管经上水管给溢水池上水,并进一步通过对应的供水管给设定所述标准管供水,K1满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102
否则,关闭上水控制阀、打开C1条与选定的校准线路对应的第三供水管,经对应的稳压罐给设定的校准线路供水,C1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10543990000103
S3设定流量调控管:流体从选中的标准管流出后经任意一条或几条标定管进入流量调节机构,打开对应的流量调控阀,控制各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待校准的标准流量计的显示流量为 Qxs,使Qxs=Qj
S4称重:各称重称的最大量程记为Gi,i=1,2,3…n3,计算t分钟内流经标准管的流体的质量 m,
m=ρQj×t÷60
其中,ρ-流体密度,kg/m3
将m与各个Gi进行比较,将Gi-m得到的最小正数所对应的称重称选定为本次称重校准的称重称,打开对应的称重称的分流控制阀,使流量调节管与对应的称重水箱连通,记录t分钟内流入对应的称重水箱的流体实际质量m0,并计算流经标准流量计的实际流量Q0,按以下公式计算:
Q0=km0÷(ρ×t)
其中,k为校准常数,与流体的温度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待检流量计是用于计量水流量的, k即为水温与密度的关系,比如0℃时,k=0.9998;20℃时,k=0.9980;25℃时,k=0.9968,水温与密度的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S5比较:将实际流量Q0与待校准的标准流量计的显示流量比较,若二者的差值符合计量规程,则校准结束,否则将实际流量Q0写入对应的标准流量计203。
标准流量计的其他Qj校准方式、以及其他标准流量计的校准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也可用称重校准机构对待检流量计进行标定,其标定方式与标准表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流体最后流入称重水箱,通过称重计算实际流量(方法见校准的S4和S5),将该实际流量与待检流量计的显示流量Qcd,j进行比较即可。
或一种基于标定机构的标定方法,当打开第一标定线路、第二标定线路或第三标定线路中的任一两条时、且仅开放对应的线路中的一条标定线路时,其标定方法与前一种标定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供水方式:
比较待标定的两组线路的流量大小,其中较小者通过恒压池经第一供水管或第二供水管供水,其中较大则通过循环池经对应的稳压罐进行供水。
上述标定结构具有多套标定线路,不同的标定线路可单独开启也可同时开启,不同标定线路上的标定流量量程不同,从而可实现对不同型号的流量计的标定,可一条标定线路上串联有多个待检流量计,同一个标定线路上单独开启任意一条标定管时,一次可对多个待检流量计进行标定,而分别开启不同的标定管,可对不同的流量计进行标定,由此实现了流水线式的流量标定,大大节省了标定时间,降低了标定成本,且该系统还可通过称重法对标准流量计进行校准或对待检流量计进行标定,可根据需要任意选用不同的标定方法,标定结果准确可靠。
如图1所示的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包括相互之间通过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A1、电路板安装工位A2、电路板塑封工位A3,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末端为流水线送料端,该流水线送料端正对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的电梯入料口;
所述标定返回加工线G包括相互之间通过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表头密封工位G1、表头气密性测试工位G2、流量计烘干工位G3和流量计包装工位G4,所述流量计包装工位G4的返板输送线连接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起点供板输送线A0。
由于电路板安装工位、电路板塑封工位基本为人工操作,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流量计,而气密性检测与流量计传送需要有能适应多种型号流量计的结构,这样才能使本实用新型能同时生产、存储多种型号的流量计,提升生产效率。
所述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A1与表头气密性测试工位G2均设置有气密检测装置A11,如图 9、10示意,所述气密检测装置A11包括水槽A11h以及能够在机架升降控制机构A11g带动下在水槽A11h中升降的机架A11a,在所述机架A11a上安装有竖向相对设置的表身固定密封盘 A11b和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所述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能够在密封盘驱动装置A11d的带动下靠近或者远离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所述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靠近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一侧的盘面上设置有测试充气孔A11b1,在所述水槽A11h中设置有表头密封座A11e,该表头密封座A11e能够在密封座驱动机构A11f的带动下在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和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 之间平移或升降;
采用以上结构,气密检测装置通过密封盘驱动装置带动表身主动密封盘,能够使表身固定密封盘和表身主动密封盘可靠地夹持并密封流量计的表身,再通过密封座驱动机构调节表头密封座的位置,能够使表头密封座可靠地密封流量计的表头,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表身固定密封盘、表身主动密封盘和表头密封座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于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流量计,准确检测流量计的气密性。
所述水槽A11h为上部开口的箱体结构,并且,使用时水槽A11h中储存有水。所述机架A11a 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机架A11a通过机架升降控制机构A11g安装在水槽A11h中,故机架A11a 能够在机架升降控制机构A11g的带动下升降。具体地说,所述机架A11a的两端均设置有顶升支架A11a1,所述机架升降控制机构A11g为两个均安装在水槽A11h槽底的升降液压缸,两个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向上穿过机架A11a后与对应的顶升支架A11a1固定连接。
所述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与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竖向相对设置,其中,表身固定密封盘 A11b竖向固定安装在机架A11a上,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能够在密封盘驱动装置A11d的带动下靠近或者远离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以夹持或释放流量计D。
所述密封盘驱动装置A11d包括安装在机架A11a上液压缸安装架A11d1、安装在液压缸安装架A11d1上的密封盘液压缸A11d2以及安装在密封盘液压缸A11d2活塞杆外端的密封盘安装座A11d3,所述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安装在密封盘安装座A11d3远离密封盘液压缸A11d2的一侧,通过密封盘液压缸A11d2的控制,能够使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靠近或者远离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以夹持或释放流量计D。
更进一步,所述表身固定密封盘和表身主动密封盘相互靠近的一侧盘面上均具有4个同心设置且半径逐渐增大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的槽底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垫,所述测试充气孔位于相邻环形密封槽的圆心位置。
采用以上结构,不同的环形密封槽对应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流量计,通过环形密封槽以及橡胶密封垫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密封流量计的表身,提高流量计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所述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和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相互靠近的一侧盘面上均具有4个同心设置且半径逐渐增大的环形密封槽A1a1,如图11,所述环形密封槽A1a1的槽底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垫A1a2,所述测试充气孔A11b1位于相邻环形密封槽A1a1的圆心位置;
更加可靠地密封流量计D的表身,进一步提高流量计D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所述环形密封槽A1a1的槽底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垫A1a2。
所述表头密封座A11e能够在密封座驱动机构A11f的带动下在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和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之间平移或升降。具体地说,所述密封座驱动机构A11f包括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水槽A11h中的滑轨A11f1、能够沿滑轨A11f1滑动的龙门架A11f2、用于带动龙门架A11f2滑动的安装架液压缸A11f3以及竖向安装在龙门架A11f2顶部的密封座液压缸A11f4,所述密封座液压缸A11f4的活塞杆向下穿过龙门架A11f2后连接有所述表头密封座A11e。通过以上设计,能够准确地调节表头密封座A11e的位置,以适应于不同型号、不同结构的流量计D。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A11f1共有两根,其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机架A11a两侧,所述龙门架 A11f2为门形结构,该龙门架A11f2两侧板的内侧分别通过滑轮A11f5支承在对应的滑轨A11f1 上,结构强度高,加稳定可靠。
当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密封盘驱动装置A11d和表头密封座A11e可靠地密封流量计D的表身和表头后,通过控制两个升降液压缸能够带动机架A11a及上面的设备整体升降。当需要测试流量计D的气密性时,将流量计D浸没在水槽A11h的水面以下,通过测试充气孔A11b1对流量计D的表身充气,水槽A11h的水中无新增气泡,则表示流量计D的气密性合格,反之则返工维修或报废。当流量计D气密性检测完毕后,使流量计D浮出水面,等待转运装置A12将流量计D抓取回传送带,进入下一道工序。
在所述传动带旁设置有用于在传动带和气密检测装置A11之间转运流量计D的转运装置 A12,所述转运装置A12如图12,包括能够转动的悬臂安装座A12a、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在悬臂安装座A12a上的悬臂A12b、用于带动悬臂A12b摆动的悬臂驱动装置A12c以及通过水平位置调节机构A12d安装在悬臂A12b一端的第二流量计夹具A12e。
进一步地,悬臂A12b远离水平位置调节机构A12d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A12f,以便于悬臂A12b进行摆动。
所述第二流量计夹具A12e如图13所示,包括夹具安装顶板A12e1以及分别竖向设置在夹具安装顶板A12e1两端的侧挡板A12e2,所述夹具安装顶板A12e1与两块侧挡板A12e2合围形成“门”形结构,在所述夹具安装顶板A12e1安装有双头气缸A12e3,该双头气缸A12e3的两根活塞杆分别从对应的侧挡板A12e2穿出后连接有中间连接板A12e5,在各中间连接板A12e5 上均设置有限位销A12e4,两个限位销A12e4相互正对,并分别可滑动地穿设在对应的侧挡板 A12e2上。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板A12e5包括第一连接板A12e51和第二连接板A12e52,所述第一连接板A12e5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A12e5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A12e51远离第二连接板A12e52的一端与双头气缸A12e3对应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A12e52远离第一连接板A12e51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限位销A12e4。中间连接板A12e5分体式的设计便于装配与调节。
进一步地,在各块所述侧挡板A12e2靠近相邻中间连接板A12e5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块 A12e6,能够限定限位销A12e4的最大插入深度,避免损伤流量计D的表头。
所述悬臂安装座A12a包括底板A12a1、竖向安装在底板A12a1的支撑立柱A12a2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立柱A12a2上端的转动立柱A12a3,在所述转动立柱A12a3上设置有液压缸支架A12a4,所述悬臂驱动装置A12c为液压缸,该悬臂驱动装置A12c的液压缸缸体与液压缸支架A12a4铰接,液压缸活塞杆与悬臂A12b铰接。
所述水平位置调节机构A12d包括安装在悬臂A12b一端的连接座A12d1、横向设置的转动臂A12d2、竖向安装在转动臂A12d2远离悬臂A12b一端的固定柱A12d3、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柱A12d3下端的转动柱A12d4以及安装在转动柱A12d4上的扶手架A12d5,所述悬臂A12b远离固定柱A12d3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座A12d1上,所述第二流量计夹具A12e安装在转动柱A12d4的下端。
通过悬臂驱动装置A12c的能够使悬臂A12b上下摆动,调节水平位置调节机构A12d和第二流量计夹具A12e的高度。通过转动立柱A12a3和支撑立柱A12a2的转动配合、转动臂A12d2 和连接座A12d1的转动配合以及转动柱A12d4和固定柱A12d3的转动配合,这种多点转动的配合结构,能够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作扶手架A12d5灵活、轻松地调节第二流量计夹具A12e在水平面上的位置,以精确地对准流量计D,大大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效率。
所述流量计包装工位G4如图14所示,包括板载工装升降机G41、双层输送线G42、包装箱捆扎机G43,所述板载工装升降机G41的送入端与标定返回加工线G的传送带对接,且板载工装升降机G41的升降台面升起高度与传送带高度一致,所述升降台面降下高度与双层输送线 G42的下层输送线G422高度一致,且板载工装升降机G41的输出端与下层输送线G422对接,所述下层输送线G422连接所述起点供板输送线A0;
所述包装箱捆扎机G43的捆扎区域位于双层输送线G42的上层输送线G421上,其选用现有的捆扎机,只需在上层输送线21的一段上方固定捆线机构,则当流量计包装箱正对捆线机构后就能完成捆扎。
如图17-20所示,所述板载工装升降机G41包括外箱G413,该外箱G413内安装有上下活动的升降框G414;
所述外箱G413内固装有竖直升降机构G411,用于升起/降下所述升降框G414,所述升降框G414下部固定有水平运输机构G412,用于从传送带接收流量计转运工装E,并送出流量计转运工装E至下层输送线G422;
所述升降框G414的前、后侧分别对接所述标定返回加工线G、双层输送线G42,所述升降框G414上部左、右侧设有二块相互平行且高度一致的滚筒安装座G4141,二块所述滚筒安装座 G4141之间水平安装有N根滚筒G4142,N根滚筒G4142的上端面构成所述升降台面。
所述水平运输机构G412包括传送电机G4121,该传送电机G4121固定于升降框G414的底板,且传送电机G4121的电机轴与所述滚筒G4142相互平行,该电机轴上套装有转动齿,所述滚筒G4142的一侧对应设有滚筒转齿,m根所述滚筒G4142的滚筒转齿与传送电机G4121的转动齿上套装有传动链,1≤m≤N。
所述竖直升降机构G411包括动力伸缩缸G4111,该动力伸缩缸G4111的缸体竖直固定于外箱G413底部,动力伸缩缸G411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且活塞杆顶部装配有滑轮安装架G4112,所述滑轮安装架G4112上安装有伸缩滑轮G4113,该伸缩滑轮G4113上绕装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于外箱G413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框G414。
所述升降框G414底部靠近所述动力伸缩缸G4111的一侧伸出有二根升降支撑条G4143,二根所述升降支撑条G4143分别靠近外箱G413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且二根所述升降支撑条 G4143上均竖有滚轮安装板G4144,所述滚轮安装板G4144与外箱G413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相互平行,且所述滚轮安装板G4144与外箱G413内壁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内设有滚轮滑轨 G4145,所述滚轮滑轨G4145与外箱G41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滚轮安装板G4144上装配有l对滑动滚轮G4146,l≥1,每对滑动滚轮G4146均夹持所述滚轮滑轨G4145;
二根所述升降支撑条G4143之间固接有连接条G4147,所述连接条G4147上固定有牵引舌 G4148,所述牵引舌G4148与所述牵引绳固定连接。
所述双层输送线G42如图16所示,由I2根支撑杆G423支撑,所述支撑杆G423的顶部架设有二条滚筒线,二条滚筒线之间铺设滚筒,构成所述上层输送线G421;所述支撑杆G423的中部架设有二条链轨,所述链轨的终点段设有一根传动轴,该传动轴与链轨高度一致且相互垂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套装有传动齿,该传动齿正对链轨的轨道,所述传动轴经轴承固定在水平安装条上,该水平安装条与链轨固定连接;
支撑杆为双层输送线两侧对称分布,其数量根据输送长度选取,一般每间隔1.5米设置一对左右对称分布的支撑杆。
所述链轨的起点段设有链条带动齿,所述链条带动齿经轴承固定于水平安装座上,所述水平安装座与链轨固定连接,所述链条带动齿与传动齿上装配传输链,构成所述下层输送线G422。
上述设计的上层输送线为无动力滚筒线,全程由人工推动,而下层输送线既可以安装电机拖动传输链来运输,也可以由板载工装升降机的水平运输机构推动来实现传递。
如图21、23、24,所述待检表库C包括M层上下分布的存储层,每一存储层均设置有N条左右分布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
所述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包括两根沿着待检表库C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导轨C14,所述导轨C14的长度方向上安装有滚筒输送链C15,所述滚筒输送链C15的末端安装有电机C11,所述电机C11经齿轮减速机构C12驱动滚筒输送链C15沿着导轨C14的长度方向运动;
其中,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可以手动驱动,也可采用电机驱动,均采用成熟的流水线技术,如图25所示,每一条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均设置有电机C11,电机C11经减速器减速后再经不完全齿轮间歇运动机构C12驱动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的链条作步进运动,链条带动流水线前进。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上可以放置流量计转运工装E。
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包括入库电梯本体B1,所述流水线送料端与待检表库C位于所述入库电梯本体B1的同一侧,且该入库电梯本体B1朝向待检表库C的一侧开有运送出入口,所述入库电梯本体B1经入库左右输送滑轨B2滑动安装于地面,所述入库电梯本体B1内部设置有上下输送机构B3、进出输送机构B4,所述进出输送机构B4用于接收流水线送料端的流量计D或送出所述流量计D至待检表库C,所述上下输送机构B3用于升降所述进出输送机构B4;
所述出库转运电梯F包括出库电梯本体F1,该出库电梯本体F1朝向待检表库C的一侧开有送入口,所述出库电梯本体F1朝向流量计标定线2的出料传输线的一侧开有送出口,所述出库电梯本体F1内部结构与进库转运电梯B一致,并由出库左右输送滑轨F2滑动安装于地面。
入库电梯本体B1与出库电梯本体F1统一称电梯本体,其内部结构如图22,上下输送机构 B3、进出输送机构B4与前述的板载工装升降机G41内部竖直升降机构G411、水平运输机构 G412结构相似,不再赘述,
所述流量计D在生产入库流水线A、进库转运电梯B、待检表库C、出库转运电梯F、标定返回加工线G中以流量计转运工装E运载,如图26所示的所述流量计转运工装E包括工装底板E1、两根定位支撑条E2以及两根托辊E3,两根定位支撑条E2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工装底板E1的上表面,两根定位支撑条E2上开设有10对一一正对的托辊置放槽E21,所述托辊E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置于两根定位支撑条E2的其中一组正对的托辊置放槽E21中,两根托辊E3相互平行;
所述托辊置放槽E21为圆弧形,所述托辊E3的两端分别缩径形成与托辊置放槽E21相适应的托辊环形安装槽E31;
所述托辊E3上设置有6对流量计限位槽E32,各流量计限位槽E32两两一组地设置在两个托辊环形安装槽E31之间。
所述工装底板E1的板面固定有二块平行且结构一致的定位支撑条E2,每块所述定位支撑条 E2上分别开有不少于2个托辊置放槽E21,其槽口朝上,用于放置托辊E3;
二根相互平行的所述托辊E3上放置一个流量计D,根据流量计D的尺寸大小差异,二个托辊E3间的间距与所述尺寸大小差异相适应。
图27所示的定位支撑条E2,共有10个托辊置放槽E21,这10个托辊置放槽E21以定位支撑条E2的长边中垂线R对称分布。
所述定位支撑条E2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定位支撑条E2经螺栓固装于所述工装底板E1 上。
本实施例中流量计的流量管内径尺寸为50-800mm,而流量管两端的连接端面外径必然大于 50mm,因此设计任意相邻二个托辊置放槽E21的槽心距离为50mm,此时相邻二个托辊置放槽 E21的槽心距离等于最小型号流量计的表径,可以夹持支撑任意型号的流量计。
实施例一如图28所示,所述托辊E3的辊径大于托辊置放槽E21的槽径,所述托辊E3上设有二段托辊环形安装槽E31,所述托辊环形安装槽E31的直径小于等于托辊置放槽E21的槽径,且二段托辊环形安装槽E31的距离等于二块定位支撑条E2的间距。
实施例二如图29所示,所述托辊E3还设置有10段流量计限位槽E32,所述流量计限位槽 E32的直径小于托辊E3的辊径,二段所述流量计限位槽E32的距离等于流量计D中流量管的长度,且所述流量计限位槽E32的长度与流量计D中流量管连接端面厚度一致。由于某些流量计 D虽然流量管内径尺寸不同,但流量管长度相同,因此该实施例二可适用至少5种不同尺寸的流量计D。
如图26所示的工装底板E1为矩形板件,其四条边的中部均开有板定位槽口E11。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包括流量计装配生产线(1)、流量计标定线(2),其中,所述流量计装配生产线(1)包括生产入库流水线(A)、进库转运电梯(B)、待检表库(C)、出库转运电梯(F)、标定返回加工线(G),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末端为流水线送料端,该流水线送料端正对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的电梯入料口,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用于接收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流量计(D)并运送至对应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所述出库转运电梯(F)用于运送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上的流量计(D)至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的进料传输线,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的出料传输线连接所述标定返回加工线(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包括第一标定线路(21)、第二标定线路(22)和第三标定线路(23),所述第一标定线路(21)的最大标定流量>第二标定线路(22)的最大标定流量>第三标定线路(23)的最大标定流量,所述第一标定线路(21)的最小标定流量>第二标定线路(22)的最小标定流量>第三标定线路(23)的最小标定流量;
所述第一标定线路(21)包括M1根并联的第一标准管(212),所述第一标准管(212)上安装有第一标准流量计(214)和第一标准管阀(213),M1根所述第一标准管(212)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根第一汇流管(215),该第一汇流管(215)连接有F1根第一标定管(216),所述第一标定管(216)上安装有第一标定控制阀(2110)并串联有N1个第一待检流量计(217),F1根所述第一标定管(216)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个第一流量调节机构;
所述第二标定线路(22)包括M2根并联的第二标准管(224),所述第二标准管(224)上安装有第二标准流量计(225)和第二标准管阀(223),M2根第二标准管(224)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根第二汇流管(226),该第二汇流管(226)连接有F2根第二标定管(2210),所述第二标定管(2210)上安装有第二标定控制阀(227)并串联有N2个第二待检流量计(229),F2根第二标定管(2210)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流量调节机构;
所述第三标定线路(23)包括M3根并联的第三标准管(231),所述第三标准管(231)上安装有第三标准流量计(233)和第三标准管阀(232),M3根第三标准管(231)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三汇流管(2311),所述第三汇流管(2311)连接有F3根第三标定管(234),所述第三标定管(234)上安装有第三标定控制阀(236)并串联有N3个第三待检流量计(235),F3根第三标定管(234)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个第三流量调节机构;
其中,M1、M2、M3、F1、F2、F3、N1、N2、N3均为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由供水机构(24)供水,所述供水机构(24)包括稳压水池(241),该稳压水池(241)包括从内往外依次套设的溢水池(241a)、恒压池(241b)和集水池(241c),所述溢水池(241a)的高度大于恒压池(241b)的高度;
M2根所述第二标准管(224)的进水端连接有第四汇流管(222),M3根所述第三标准管(231)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五汇流管(237),所述恒压池(241b)分别通过第一供水管(2414)、第二供水管(2410)与所述第四汇流管(222)、第五汇流管(237)连接,所述第一供水管(2414)、第二供水管(241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供水阀(2411);
所述供水机构(24)还包括循环池(242),该循环池(242)位于低处,所述稳压水池(241)位于高处,所述恒压池(241b)通过自来水管(2412)与所述循环池(242)连接,所述集水池(241c)通过回水管(246)与所述循环池(242)连接;
所述循环池(242)连接有L0根第三供水管(244),所述第三供水管(244)上安装有水泵(243)和第二供水阀(2415),其中K根所述第三供水管(244)连接有上水管(248),K<L0,所述上水管(248)的出水端与所述溢水池(241a)连接,所述上水管(248)上设有上水控制阀(249);
其中L1根第三供水管(24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稳压罐(211),M1根所述第一标准管(212)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罐(211)连接;
L2根第三供水管(244)的出水端连接第二稳压罐(221),所述第四汇流管(222)通过第一过渡管与所述第二稳压罐(221)连接,所述第一过渡管上设置有第三供水阀(220),所述第一供水管(2414)与所述第三供水阀(220)后方的所述第一过渡管连接;
L3根第三供水管(244)的出水端连接第三稳压罐(245),所述第五汇流管(237)通过第二过渡管与所述第三稳压罐(245)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管上设置有第四供水阀(2413),所述第二供水管(2410)与所述第四供水阀(2413)后方的所述第二过渡管连接;
L1、L2、L3均为自然数,且L1+L2+L3=L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定管(216)、第二标定管(2210)和第三标定管(234)结构相同;
所述第三标定管(234)包括管道底座(234d),该管道底座(234d)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管段(234a)、可移动管段(234b)和可调节管段(234c);
所述固定管段(234a)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汇流管(2311)连接;
其中所述可移动管段(234b)包括A1根通过管道支撑件(234e)活动安装在所述管道底座(234d)上的可移动管道(234b1),所有可移动管道(234b1)沿同一直线设置,相邻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之间的所述管道底座(234d)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流量计夹具(234f),所述第一流量计夹具(234f)上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第三待检流量计(235),所述第三待检流量计(23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其两端的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相对,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连接有顶紧机构(234h),所述顶紧机构(234h)将对应的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向前顶紧,从而使第一根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与其前端的所述固定管段(234a)的出水端对接、所有第三待检流量计(23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对应的可移动管道(234b1)对接;
所述可调节管段(234c)与第A1根所述可移动管道(234b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定管(216)、第二标定管(2210)和第三标定管(234)的尾端分别通过泄压管连接有地沟(251),所述地沟(251)与循环池(242)连接,所述泄压管上设有泄压控制阀(258);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机构包括P1根并联的第一流量调节管(219),所有第一标定管(216)的出水端连接有第六汇流管(218),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管(219)的进水端与第六汇流管(218)连接;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机构包括P2根并联的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所有第二标定管(2210)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七汇流管(221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的进水端与第七汇流管(2212)连接;
所述第三流量调节机构包括P3根并联的第三流量调节管(239),所有第三标定管(23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八汇流管(238),所述第三流量调节管(239)的进水端与第八汇流管(238)连接;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管(219)、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和第三流量调节管(239)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调控阀(2310),P1、P2和P3均为自然数;
所述流量计标定线(2)后端还设有称重校准机构(25),该称重校准机构(25)包括B1个称重秤,B1为自然数,所述称重秤上安装有称重水箱(255),其中一根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和第三流量调节管(239)的出水端与其中一个称重水箱(255)连接,其他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管(2211)、第三流量调节管以及所有第一流量调节管(219)的出水端连接有同一根第九汇流管(252),该第九汇流管(252)分别通过分流管(253)其他的所述称重水箱(255)连接,所述分流管(253)上安装有分流控制阀(254),所有称重水箱(255)通过循环管(256)与地沟(25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包括相互之间通过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A1)、电路板安装工位(A2)、电路板塑封工位(A3),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末端为流水线送料端,该流水线送料端正对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的电梯入料口;
所述标定返回加工线(G)包括相互之间通过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表头密封工位(G1)、表头气密性测试工位(G2)、流量计烘干工位(G3)和流量计包装工位(G4),所述流量计包装工位(G4)的返板输送线连接所述生产入库流水线(A)的起点供板输送线(A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表身气密性测试工位(A1)与表头气密性测试工位(G2)均设置有气密检测装置(A11),所述气密检测装置(A11)包括水槽(A11h)以及能够在机架升降控制机构(A11g)带动下在水槽(A11h)中升降的机架(A11a),在所述机架(A11a)上安装有竖向相对设置的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和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所述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能够在密封盘驱动装置(A11d)的带动下靠近或者远离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所述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靠近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一侧的盘面上设置有测试充气孔(A11b1),在所述水槽(A11h)中设置有表头密封座(A11e),该表头密封座(A11e)能够在密封座驱动机构(A11f)的带动下在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和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之间平移或升降;
所述表身固定密封盘(A11b)和表身主动密封盘(A11c)相互靠近的一侧盘面上均具有至少二个同心设置且半径逐渐增大的环形密封槽(A1a1),所述环形密封槽(A1a1)的槽底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垫(A1a2),所述测试充气孔(A11b1)位于相邻环形密封槽(A1a1)的圆心位置;
在所述传送带旁设置有用于在传送带和气密检测装置(A11)之间转运流量计(D)的转运装置(A12),所述转运装置(A12)包括能够转动的悬臂安装座(A12a)、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在悬臂安装座(A12a)上的悬臂(A12b)、用于带动悬臂(A12b)摆动的悬臂驱动装置(A12c)以及通过水平位置调节机构(A12d)安装在悬臂(A12b)一端的第二流量计夹具(A12e)。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包装工位(G4)包括板载工装升降机(G41)、双层输送线(G42)、包装箱捆扎机(G43),所述板载工装升降机(G41)的送入端与标定返回加工线(G)的传送带对接,且板载工装升降机(G41)的升降台面升起高度与传送带高度一致,所述升降台面降下高度与双层输送线(G42)的下层输送线(G422) 高度一致,且板载工装升降机(G41)的输出端与下层输送线(G422)对接,所述下层输送线(G422)连接所述起点供板输送线(A0);
所述包装箱捆扎机(G43)的捆扎区域位于双层输送线(G42)的上层输送线(G421)上;
所述板载工装升降机(G41)包括外箱(G413),该外箱(G413)内安装有上下活动的升降框(G414);
所述外箱(G413)内固装有竖直升降机构(G411),用于升起/降下所述升降框(G414),所述升降框(G414)下部固定有水平运输机构(G412),用于从传送带接收流量计转运工装(E),并送出流量计转运工装(E)至下层输送线(G422);
所述双层输送线(G42)由I2根支撑杆(G423)支撑,所述支撑杆(G423)的顶部架设有二条滚筒线,二条滚筒线之间铺设滚筒,构成所述上层输送线(G421);
所述支撑杆(G423)的中部架设有二条链轨,所述链轨的终点段设有一根传动轴,该传动轴与链轨高度一致且相互垂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套装有传动齿,该传动齿正对链轨的轨道,所述传动轴经轴承固定在水平安装条上,该水平安装条与链轨固定连接;
所述链轨的起点段设有链条带动齿,所述链条带动齿经轴承固定于水平安装座上,所述水平安装座与链轨固定连接,所述链条带动齿与传动齿上装配传输链,构成所述下层输送线(G4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待检表库(C)包括M层上下分布的存储层,每一存储层均设置有N条左右分布的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
所述待检流量计存放线(C1)包括两根沿着待检表库(C)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导轨(C14),所述导轨(C14)的长度方向上安装有滚筒输送链(C15),所述滚筒输送链(C15)的末端安装有电机(C11),所述电机(C11)经齿轮减速机构(C12)驱动滚筒输送链(C15)沿着导轨(C14)的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进库转运电梯(B)包括入库电梯本体(B1),所述流水线送料端与待检表库(C)位于所述入库电梯本体(B1)的同一侧,且该入库电梯本体(B1)朝向待检表库(C)的一侧开有运送出入口,所述入库电梯本体(B1)经入库左右输送滑轨(B2)滑动安装于地面,所述入库电梯本体(B1)内部设置有上下输送机构(B3)、进出输送机构(B4),所述进出输送机构(B4)用于接收流水线送料端的流量计(D)或送出所述流量计(D)至待检表库(C),所述上下输送机构(B3)用于升降所述进出输送机构(B4);
所述出库转运电梯(F)包括出库电梯本体(F1),该出库电梯本体(F1)朝向待检表库(C)的一侧开有送入口,所述出库电梯本体(F1)朝向流量计标定线(2)的出料传输线的一侧开有送出口,所述出库电梯本体(F1)内部结构与进库转运电梯(B)一致,并由出库左右输送滑轨(F2)滑动安装于地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D)在生产入库流水线(A)、进库转运电梯(B)、待检表库(C)、出库转运电梯(F)、标定返回加工线(G)中以流量计转运工装(E)运载,所述流量计转运工装(E)包括工装底板(E1)、两根定位支撑条(E2)以及两根托辊(E3),两根定位支撑条(E2)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工装底板(E1)的上表面,两根定位支撑条(E2)上开设有一一正对的托辊置放槽(E21),所述托辊(E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置于两根定位支撑条(E2)的其中一组正对的托辊置放槽(E21)中,两根托辊(E3)相互平行;
所述托辊置放槽(E21)为圆弧形,所述托辊(E3)的两端分别缩径形成与托辊置放槽(E21)相适应的托辊环形安装槽(E31);
所述托辊(E3)上设置有流量计限位槽(E32),各流量计限位槽(E32)两两一组地设置在两个托辊环形安装槽(E31)之间。
CN201922036269.6U 2019-11-22 2019-11-22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Active CN212355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6269.6U CN212355254U (zh) 2019-11-22 2019-11-22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6269.6U CN212355254U (zh) 2019-11-22 2019-11-22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5254U true CN212355254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7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6269.6U Active CN212355254U (zh) 2019-11-22 2019-11-22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52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7301A (zh) * 2019-11-22 2020-03-31 重庆市伟岸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CN113955401A (zh) * 2021-11-12 2022-01-21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处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7301A (zh) * 2019-11-22 2020-03-31 重庆市伟岸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CN110937301B (zh) * 2019-11-22 2024-02-13 重庆市伟岸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CN113955401A (zh) * 2021-11-12 2022-01-21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处理装置
CN113955401B (zh) * 2021-11-12 2023-07-04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5254U (zh) 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CN104249898B (zh) 物品保管设备的检查装置
CN101858817B (zh) 等压虚拟隔离止回阀密封性试验方法及设备
CN213387761U (zh) 一种高精度自动灌装机
CN106523916A (zh) 一种大流量液体介质组合供应系统
KR100946627B1 (ko) 수조식 압력용기 내압검사 시스템
CN107500227B (zh) 一种流量计式灌装机
CN110937301B (zh) 一种流量计装配与标定系统
CN211944869U (zh) 流量计装配及入库流水线
CN110937300B (zh) 自检式流量计运转系统
US20150290609A1 (en) Proppan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203253420U (zh) 定量加料装置、处理站和处理设备
CN210103427U (zh) 一种气雾剂灌装生产线用罐液装置
US7963302B2 (en) Machine for testing container capacity
CN211944868U (zh) 流量计入库系统
CN215323404U (zh) 液体肥料供料装置
CN110921167A (zh) 一种流量计装配及入库流水线
CN108927490A (zh) 应用于3d打印机的供砂混砂系统
CN210971719U (zh) 一种流量计装配生产线
KR101899459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변속기의 오일 정량 주입 장치 및 주입 방법
CN112649507A (zh) 耦合剂补充装置和桩基声波探测系统
CN111856067A (zh) 一种水表高效率调速式测试装置
JP4259243B2 (ja) 充填装置
CN215326857U (zh) 液体肥料灌装系统
CN110550263B (zh) 流量计装配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