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6202U - 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46202U CN212346202U CN202021518994.3U CN202021518994U CN212346202U CN 212346202 U CN212346202 U CN 212346202U CN 202021518994 U CN202021518994 U CN 202021518994U CN 212346202 U CN212346202 U CN 2123462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er
- measuring device
- cookware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灶具,包括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包括锅具和灶具,所述锅具的底部具有锅底凹槽,所述灶具分别对应锅底凹槽和平面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第一测温装置与锅底凹槽的底部之间存在预定间隙,第一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凹槽处的空间温度;第二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平面处的锅底温度;基于锅具在灶具加热预定时间后,通过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所读温度的温差情况,识别当前灶具上放置的锅具是否为匹配锅具。通过在锅具上设置锅底凹槽,比较加热后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的温差情况,实现对锅具精准识别,以实现精准控温,降低因锅具与灶具不匹配造成烹饪器损坏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灶器,尤其涉及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通用锅具,其锅底均为整面的平底,由于锅具的制备,该类炉灶器具,基本以锅与灶具之间可分离使用及销售。由于无法识别是否为非匹配锅具,灶具在加热、升温等无法准确控制,容易导致锅具的烧坏,更有可能对灶具电路板造成影响。
对于该类炉灶器具,通常都设有探温设备,直接(设置延伸到机壳顶部上表面的探温点)或间接(设置于机壳顶部下表面的探温点)探测锅体底部温度,通过探测的温度值与目标/预设温度值比对确认锅内食物的烹饪温度,以此来判断并调节加热模块的工作。
如上,当用户可以拿不同规格/材质的锅具到该类炉灶器具上使用,由于锅具的材质/厚度不同,会使得锅具内的温度与该类炉灶器具的探测温度(锅具底部外侧位置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偏差,最关键的是不同的锅具带来的偏差数值差异,无法实现精准控温,得到准确的锅内烹饪温度,导致烹饪效果得不到保障。
当然,也有炉灶器具与锅具一起配套销售,这样厂商在设置探温读数时以锅具底部的内外侧偏差值作为读数的补偿,以换算到锅具内部的温度,实现对烹饪环境/部位的精准控温;然而,该类产品并不具备对锅具的识别、匹配的功能,仅能通过人工判断,无法精准确认是否为匹配锅具,同样会出现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识别匹配锅具,因锅具不匹配存在无法精准控温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应用于以电加热形式加温实现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包括锅具和灶具,所述锅具底部为平面,且锅具底部具有锅底凹槽,所述灶具分别对应锅底凹槽和平面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与锅底凹槽的底部之间存在预定间隙,第一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凹槽处的空间温度;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与锅底平面接触,第二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平面处的锅底温度;基于锅具在灶具加热预定时间后,通过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存在的温差情况,识别当前灶具上放置的锅具是否为匹配锅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底凹槽位于锅具底部的中心,和/或,第二测温装置以锅具中心线呈环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灶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柱和至少三个第二支撑柱,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柱呈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灶具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圆环和第二支撑圆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圆环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支撑圆环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底凹槽的深度为0.5-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间隙的宽度为0.5-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所述烹饪器以电加热形式加温实现烹饪功能,所述烹饪器包括锅具和灶具,所述烹饪器还具有上述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
优选的,所述烹饪器实现电加热形式的发热体包括IH发热线盘、电阻发热器、红外发热器。
优选的,所述烹饪器为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锅具识别结构,在锅具上设置锅底凹槽,与灶具上的第一测温装置之间存在预定间隙,采用第一测温装置测量锅底凹槽温度,第二测温装置测量锅底平面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后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的温差情况,判断锅具是否为匹配锅具,从而实现锅具的识别功能,降低因锅具与灶具不匹配造成烹饪器损坏风险,有效地避免了选错锅具导致烹饪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有锅具识别功能,能够保证实现对烹饪环境/部位的精准控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应用于以电加热形式加温实现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包括锅具10和灶具20,所述锅具10底部为平面,锅具10底面且具有锅底凹槽11,所述灶具20分别对应锅底凹槽11和平面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与锅底凹槽11底部之间存在预定间隙,第一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凹槽11处的空间温度;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与锅底平面接触,第二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平面处的锅底温度;基于锅具10在灶具20放置加热预定时间后,通过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存在的温差情况,判断当前灶具20上放置的锅具10是否为匹配锅具。通过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的温差情况,实现对锅具10的精准识别,保证灶具20与锅具10的一对一应用,实现精准控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灶具20包括壳体21,壳体21上设置有主控板22,用于设置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及执行烹饪操作等。所述灶具20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与所述主控板22电连接。对应匹配锅具的底部为平面,且具有锅底凹槽11,第一测温装置与锅底凹槽11底部之间存在预定间隙。所述锅底凹槽的深度可优选为0.5-5mm。所述预定间隙的宽度为0.5-5mm。所述锅底凹槽11可以为锅底与灶具20接触面上设置的一个圆形或环形凹槽,以使锅底凹槽11的底部与第一测温装置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该所述预定间隙小于锅底厚度,此时锅底与所烹饪食物接触面为平面。设置为圆形或环形凹槽可适应用于匹配锅具在灶具20上旋转或不同方向放置的应用场景。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底凹槽11也可以向内凹陷凸出锅底内部,此时锅底凹槽11的底部与第一测温装置之间间隙大于锅底厚度。
第一测温装置测量锅底凹槽11所形成空间内的温度,第二测温装置测量锅底平面处温度,基于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的读数温差情况,识别当前灶具20上放置的锅具10是否为匹配锅具。因市面产品锅底为整面的平底,在加热一定时间后,若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读数基本一致,可识别为非匹配锅具,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读数存在既定温差值或者趋近于既定温差值,则可识别为匹配锅具,实现对锅具10的精准识别,保证灶具20与锅具10的一对一应用,为灶具20的精准控温提供基础,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选错锅具导致烹饪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同时避免锅具10与灶具20不匹配造成烹饪器的损伤。进一步可将匹配锅具的锅底所测温度精确转化判断锅具10内部的温度,为实现自动烹饪提供有力的保障,可精准执行自动烹饪情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底凹槽11位于锅具10底部的中心,和/或,第二测温装置以锅具10中心线呈环状设置,以便于第一测温装置及锅底凹槽11的对准。
进一步结合附图2及附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灶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柱24和至少三个第二支撑柱25,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4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5内。即第一支撑柱24对应设置在灶具20锅具凹槽11位置,匹配锅具10放置于灶具20上时,所设置于第一测温装置与凹槽11未接触。优选的,第二支撑柱25呈均匀分布于灶具20上,第二支撑柱25设置有3个。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24可以设置为1个,位于凹槽11的中心位置;又或者,第一支撑柱24可以为3个,3个第一支撑柱24均匀分布。
在其他实施例中,灶具上可设置有第一支撑圆环和第二支撑圆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圆环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支撑圆环内。即第一支撑圆环设置在灶具20锅具凹槽11位置,匹配锅具10放置于灶具20上时,设置于第一支撑圆环上的第一测温装置与凹槽11未接触;第二支撑圆环环绕设置于第一支撑圆环外围,第二支撑圆环与锅具10底部接触。
对于所述烹饪器,其应用电加热形式加温实现烹饪功能,可以为电磁炉、热敏炉、电陶炉、红外炉等。壳体21内设置有发热体23,所采用电加热方式可以为IH发热线盘、电阻发热器、红外发热器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锅具识别结构,通过比较加热后第一测温装置及第二测温装置的温差情况,判断锅具10是否为匹配锅具,从而实现锅具10的识别功能,防止对烹饪器造成损伤。对应的烹饪器,识别匹配锅具后,以锅具10底部的内外侧偏差值作为读数的补偿,换算到锅具10内部的温度,实现对烹饪环境/部位的精准控温,为实现自动烹饪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应用于以电加热形式加温实现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包括锅具和灶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的底部为平面,且锅具底部具有锅底凹槽,所述灶具分别对应锅底凹槽和平面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
所述第一测温装置与锅底凹槽的底部之间存在预定间隙,第一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凹槽处的空间温度;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与锅底平面接触,第二测温装置用于测量锅底平面处的锅底温度;
基于锅具在灶具加热预定时间后,通过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所读温度的温差情况,识别当前灶具上放置的锅具是否为匹配锅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凹槽位于锅具底部的中心,和/或,第二测温装置以锅具中心线呈环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柱和至少三个第二支撑柱,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呈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圆环和第二支撑圆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圆环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支撑圆环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凹槽的深度为0.5-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隙的宽度为0.5-5mm。
9.一种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所述烹饪器以电加热形式加温实现烹饪功能,所述烹饪器包括锅具和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还具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锅具识别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实现电加热形式的发热体包括IH发热线盘、电阻发热器、红外发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为电磁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18994.3U CN212346202U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18994.3U CN212346202U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46202U true CN212346202U (zh) | 2021-01-15 |
Family
ID=7413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18994.3U Active CN212346202U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46202U (zh) |
-
2020
- 2020-07-28 CN CN202021518994.3U patent/CN2123462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53056A1 (zh) | 温度探针、烹饪器具及加热控制方法 | |
EP2822428B1 (en) | Cooking appliance | |
US20110248020A1 (en) | Electromagnetic oven for barbecue | |
US5397873A (en) | Electric hot plate with direct contact P.T.C. sensor | |
CN106642235B (zh) | 电烹饪器以及电烹饪器的烹饪控制方法和烹饪控制装置 | |
KR20160092008A (ko) | 조리 영역 식별 수단 및 온도 센서가 구비된 조리 용기 | |
CN105935253A (zh) | 加热装置及加热控制方法 | |
CN108426273B (zh) | 防干烧灶具的控制方法 | |
CN111685586A (zh) | 一种锅具识别方法、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 |
CN106610038A (zh) | 电磁炉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磁炉 | |
CN212346202U (zh) | 一种锅具识别结构及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 | |
CN107912962B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 |
US20210404885A1 (en) | Cooktop appliance temperature sensor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
CN105823099B (zh) | 一种电磁炉 | |
JP4311148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EP3471584A1 (en) | Electric cooker | |
CN216147845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110671726B (zh) | 控温方法、烹饪器具、烹饪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0485813U (zh) | 一种电磁炉或电陶炉用底座结构 | |
CN214949244U (zh) | 一种具有锅具识别功能的烹饪器具 | |
CN100595488C (zh) | 精确测温的电加热灶具及电加热灶具精确测温的方法 | |
CN109210583B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烹饪套装 | |
CN209863327U (zh) | 一种红外测温的加热器具 | |
CN215489860U (zh) | 灶具 | |
CN210891796U (zh) | 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