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1883U -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1883U
CN212321883U CN202021199122.5U CN202021199122U CN212321883U CN 212321883 U CN212321883 U CN 212321883U CN 202021199122 U CN202021199122 U CN 202021199122U CN 212321883 U CN212321883 U CN 212321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layer
prism
particles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91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嫣红
丁利明
翟才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uawei Advanced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uawei Advanced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uawei Advanced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uawei Advanced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991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1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1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1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包括基膜层、扩散层、棱镜层、防粘连层,还包括第一扩散粒子、第二扩散粒子、第三扩散粒子,棱镜层内设置有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第一扩散粒子分布于棱镜层的上层区域内,第二扩散粒子分布于棱镜层的下层区域内,第三扩散粒子分布于扩散层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棱镜层内设置第一扩散粒子、第二扩散粒子,并在扩散层内设置第三扩散粒子,使得棱镜膜与扩散膜的作用合一,减少了基膜的使用量,降低了厚度,提升了透光率和产品亮度,并减少了一道贴合工艺;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包括三种扩散粒子,能够进一步折射光线,起到聚拢光线、提升亮度的功效,且对光线雾化作用更加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LCD液晶显示器广泛运用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等领域。液晶显示器具有辐射少、能耗低、轻薄、无需高温高压驱动、画面柔和等优点,但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必须借助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才能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影像,因此增光膜、导光板、扩散膜等被视为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其主要作用是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并提高光束的透过率。
传统的增亮扩散光学膜是通过粘合剂将棱镜膜与扩散膜等多种膜粘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膜,而每个膜本身都会有一层基膜,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厚度高、粘合力不佳、亮度低等缺陷。另外,由于基膜本身存在穿透率≤95%的问题,因此这种复合膜会影响光线的穿透效果,降低了产品的亮度,需要对此作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复合膜光线穿透效果差、产品的亮度低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包括基膜层、扩散层、棱镜层、防粘连层,所述棱镜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扩散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扩散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基膜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基膜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防粘连层的上表面连接,还包括第一扩散粒子、第二扩散粒子、第三扩散粒子,所述棱镜层内设置有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分布于棱镜层的所述上层区域内,所述第二扩散粒子分布于棱镜层的所述下层区域内,所述第三扩散粒子分布于所述扩散层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棱镜层内设置第一扩散粒子、第二扩散粒子,并在扩散层内设置第三扩散粒子,使得棱镜膜与扩散膜的作用合一,无需与现有技术一样通过将几个不同的膜粘合在一起,减少了基膜的使用量,降低了厚度,提升了透光率和产品亮度,并减少了一道贴合工艺;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包括三种扩散粒子,能够进一步折射光线,起到聚拢光线、提升亮度的功效,且对光线雾化作用更加明显。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第一扩散粒子、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质量比为1:2-1:20。
通过以上比例的设置,能够使产品雾度、辉度、透光率之间保持更好的平衡效果,在保证雾度和透光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产品的辉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第一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5μm-25μm,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μm-10μm。
第一扩散粒子、第二扩散粒子的粒径在以上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雾度、辉度、透光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上层区域的高度为35μm-40μm,所述下层区域的高度为10μm-15μm。
上层区域、下层区域的高度分别限定在以上范围内,能够使产品不易翘曲、光损更小。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第一扩散粒子、所述第二扩散粒子为有机硅粒子。
有机硅粒子的折光率在1.42~1.45,在相同条件下能够让产品具有更好的雾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棱镜层包括第一棱柱、第二棱柱,所述第一棱柱、第二棱柱的下表面与扩散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棱柱的高度高于第二棱柱的高度,所述第一棱柱与所述第二棱柱呈间隔分布。
间隔排列的第一棱柱、第二棱柱能够有效阻挡产品边缘的光线散射,使产品边缘散射光线进一步收拢折射,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亮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第一棱柱和所述第二棱柱高度之比为1:0.8,所述第一棱柱的底面宽度为100μm,所述第二棱柱的底面宽度为80μm。
第一棱柱、第二棱柱的高度比、底面宽度设置为以上值,可以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容纳第一扩散粒子、第二扩散粒子,从而更好地提升产品的雾度、辉度、透光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防粘连层内还分布有防粘连粒子,所述防粘连粒子的质量占所述防粘连层质量的0.1%,所述防粘连层的厚度为3μm-5μm,所述防粘连粒子的材质为PU。
通过以上结构,能够更好地防止产品与下层膜片粘黏,且防粘连粒子的设置使得产品在使用时更不易划伤下层膜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扩散层的厚度为10μm-12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0μm-12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为1.4-1.5。
通过以上设置,能够更好地提升产品的雾度与透光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所述基膜层的厚度为26μm-250μm,所述基膜层的材质为PC。
PC材质在高温烘烤下不易变形,且具有耐酸碱、耐紫外线、耐溶剂的优点,能够让产品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包括基膜层3、扩散层2、棱镜层1、防粘连层4,所述棱镜层1的下表面与所述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扩散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基膜层3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基膜层3的下表面与所述防粘连层4的上表面连接,还包括第一扩散粒子15、第二扩散粒子16、第三扩散粒子21,所述棱镜层1内设置有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上层区域11内,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下层区域12内,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分布于所述扩散层2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质量比为1:2。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的粒径为15μm,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粒径为5μm。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区域11的高度为35μm,所述下层区域12的高度为10μ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为有机硅粒子。
作为优选,所述棱镜层1包括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所述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的下表面与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棱柱13的高度高于第二棱柱14的高度,所述第一棱柱13与所述第二棱柱14呈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棱柱13和所述第二棱柱14高度之比为1:0.8,所述第一棱柱13的底面宽度为100μm,所述第二棱柱14的底面宽度为80μm。
作为优选,所述防粘连层4内还分布有防粘连粒子41,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质量占所述防粘连层4质量的0.1%,所述防粘连层4的厚度为3μm,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材质为PU。
作为优选,所述扩散层2的厚度为10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粒径为10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折射率为1.4。
作为优选,所述基膜层3的厚度为26μm,所述基膜层3的材质为PC。
实施例2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包括基膜层3、扩散层2、棱镜层1、防粘连层4,所述棱镜层1的下表面与所述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扩散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基膜层3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基膜层3的下表面与所述防粘连层4的上表面连接,还包括第一扩散粒子15、第二扩散粒子16、第三扩散粒子21,所述棱镜层1内设置有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上层区域11内,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下层区域12内,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分布于所述扩散层2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质量比为1:2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的粒径为25μm,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粒径为10μm。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区域11的高度为40μm,所述下层区域12的高度为15μ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为有机硅粒子。
作为优选,所述棱镜层1包括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所述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的下表面与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棱柱13的高度高于第二棱柱14的高度,所述第一棱柱13与所述第二棱柱14呈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棱柱13和所述第二棱柱14高度之比为1:0.8,所述第一棱柱13的底面宽度为100μm,所述第二棱柱14的底面宽度为80μm。
作为优选,所述防粘连层4内还分布有防粘连粒子41,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质量占所述防粘连层4质量的0.1%,所述防粘连层4的厚度为5μm,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材质为PU。
作为优选,所述扩散层2的厚度为12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粒径为12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折射率为1.5。
作为优选,所述基膜层3的厚度为250μm,所述基膜层3的材质为PC。
实施例3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包括基膜层3、扩散层2、棱镜层1、防粘连层4,所述棱镜层1的下表面与所述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扩散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基膜层3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基膜层3的下表面与所述防粘连层4的上表面连接,还包括第一扩散粒子15、第二扩散粒子16、第三扩散粒子21,所述棱镜层1内设置有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上层区域11内,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下层区域12内,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分布于所述扩散层2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质量比为1:11。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的粒径为20μm,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粒径为7.5μm。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区域11的高度为37.5μm,所述下层区域12的高度为12.5μ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为有机硅粒子。
作为优选,所述棱镜层1包括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所述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的下表面与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棱柱13的高度高于第二棱柱14的高度,所述第一棱柱13与所述第二棱柱14呈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棱柱13和所述第二棱柱14高度之比为1:0.8,所述第一棱柱13的底面宽度为100μm,所述第二棱柱14的底面宽度为80μm。
作为优选,所述防粘连层4内还分布有防粘连粒子41,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质量占所述防粘连层4质量的0.1%,所述防粘连层4的厚度为4μm,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材质为PU。
作为优选,所述扩散层2的厚度为11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粒径为11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折射率为1.45。
作为优选,所述基膜层3的厚度为138μm,所述基膜层3的材质为PC。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包括基膜层(3)、扩散层(2)、棱镜层(1)、防粘连层(4),所述棱镜层(1)的下表面与所述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扩散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基膜层(3)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基膜层(3)的下表面与所述防粘连层(4)的上表面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扩散粒子(15)、第二扩散粒子(16)、第三扩散粒子(21),所述棱镜层(1)内设置有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上层区域(11)内,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分布于棱镜层(1)的所述下层区域(12)内,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分布于所述扩散层(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质量比为1:2-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的粒径为15μm-25μm,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的粒径为5μm-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区域(11)的高度为35μm-40μm,所述下层区域(12)的高度为10μm-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粒子(15)、所述第二扩散粒子(16)为有机硅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1)包括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所述第一棱柱(13)、第二棱柱(14)的下表面与扩散层(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棱柱(13)的高度高于第二棱柱(14)的高度,所述第一棱柱(13)与所述第二棱柱(14)呈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柱(13)和所述第二棱柱(14)高度之比为1:0.8,所述第一棱柱(13)的底面宽度为100μm,所述第二棱柱(14)的底面宽度为8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层(4)内还分布有防粘连粒子(41),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质量占所述防粘连层(4)质量的0.1%,所述防粘连层(4)的厚度为3μm-5μm,所述防粘连粒子(41)的材质为PU。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2)的厚度为10μm-12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粒径为10μm-12μm,所述第三扩散粒子(21)的折射率为1.4-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3)的厚度为26μm-250μm,所述基膜层(3)的材质为PC。
CN202021199122.5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Active CN212321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9122.5U CN212321883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9122.5U CN212321883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1883U true CN212321883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9122.5U Active CN212321883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18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314A (zh) * 2021-07-21 2021-10-22 马鞍山东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翘曲的复合增亮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4114756A (zh) * 2021-12-09 2022-03-01 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解干涉及抗压的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314A (zh) * 2021-07-21 2021-10-22 马鞍山东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翘曲的复合增亮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4114756A (zh) * 2021-12-09 2022-03-01 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解干涉及抗压的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14756B (zh) * 2021-12-09 2023-10-03 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解干涉及抗压的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8337B (zh) 光学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
CN101126821B (zh) 光学板及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
CN102081177B (zh)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
CN101126822B (zh) 光学板及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
CN102519010B (zh) 复合光学膜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CN202048503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扩散板
CN212321883U (zh)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CN101592754B (zh) 光学片、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1520522B (zh) 一体化增亮扩散片
CN102508326A (zh) 一种具有高雾度高亮度的光学扩散膜和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
CN101770045A (zh) 棱镜片、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35884A (zh) 扩散板及采用该扩散板的背光模组
CN104566041A (zh)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终端
CN101329416B (zh)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6680915A (zh) 一种应用于背光模组的复合增亮膜及一种背光模组
CN202267753U (zh) 增光片结构
CN101639588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KR100989046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540320A (zh)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2675317U (zh) 直下式背光高亮光学膜微结构
CN101339260A (zh)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1269483Y (zh) 兼具聚光及扩散复合型光学膜片
CN202708981U (zh) 一种整合光学膜
CN201222102Y (zh)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96580A (zh) 光学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