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9441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9441U
CN212319441U CN202020848077.5U CN202020848077U CN212319441U CN 212319441 U CN212319441 U CN 212319441U CN 202020848077 U CN202020848077 U CN 202020848077U CN 212319441 U CN212319441 U CN 212319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plate
modules
light sourc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480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珠
王伟
林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Fluence Technology PL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480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9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9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9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至少两个灯具模组和卡接件,每一灯具模组均包括灯具主体、光源和端盖,灯具主体内设有光源安装腔,光源设置于光源安装腔内,端盖设置在灯具主体的相对两端以封盖光源安装腔;卡接件设置在相邻两个灯具模组之间,卡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端盖卡接,以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组合连接。通过在相邻两个灯具模组之间设置卡接件,并将卡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灯具模组卡接连接,不仅可以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组合以提升照明效果,而且卡接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进行安装和拆卸,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照明灯具通常为单独的设置,为了提升照明灯具的照明效果,通过将多个灯具模组组合连接。目前通常采用螺丝将多个灯具模组进行连接,由于螺丝的安装不仅会影响灯具模组的密封性能,而且灯具模组的组装效率低下,不便于安装和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具安装和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至少两个灯具模组,每一所述灯具模组均包括灯具主体、光源和端盖,所述灯具主体内设有光源安装腔,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光源安装腔内,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灯具主体的相对两端以封盖所述光源安装腔;和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之间,所述卡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端盖卡接,以将所述至少两个灯具模组组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端盖包括中间板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相对两侧的套管和安装部,所述中间板抵接于所述灯具主体的端面,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灯具主体的外壁,以密封所述光源安装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卡扣孔,所述卡接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上的所述卡扣孔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卡接件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两端的倒扣,两个所述倒扣间隔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同一表面上,以在两个所述倒扣之间形成卡接槽,所述倒扣与所述卡扣孔卡接,所述安装部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卡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安装部具有背离所述中间板的端面和与所述端面邻接的侧面,所述卡扣孔具有位于所述端面上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侧面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倒扣自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卡扣孔内,所述倒扣在所述卡扣孔的侧壁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在运动至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处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卡合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与同一所述卡接件卡接的两个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卡接槽沿所述至少两个灯具模组连接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卡接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倒扣的一侧,以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形变空间,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承载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承载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所述承载板和两个所述倒扣关于所述连接板的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设置于每一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卡扣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扣孔沿垂直于所述至少两个灯具模组的连接方向的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端,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之间的所述卡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卡接件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卡扣孔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位于两个所述卡扣孔之间,每一所述连接头均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上的所述连接头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灯具还包括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灯具模组上的所述连接头电连接,以将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相互配合的所述连接头和所述电连接器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插针,所述连接头和所述电连接器的另一者上设有插孔,所述插针与所述插孔插接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相邻两个灯具模组之间设置卡接件,并将卡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灯具模组卡接连接,不仅可以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组合以提升照明效果,而且卡接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进行安装和拆卸,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立体结构及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灯具模组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灯具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卡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卡接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卡接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卡接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的圈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密封圈与灯具模组配合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灯具的立体结构及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灯具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灯具100,灯具100包括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和卡接件20,卡接件20设置在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卡接件2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灯具模组10卡接,以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组合连接。通过在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设置卡接件20,并将卡接件2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灯具模组10卡接连接,不仅可以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组合以提升照明效果,而且卡接件20的结构简单,便于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进行安装和拆卸,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灯具模组10的数量为两个,卡接件20设置在两个灯具模组10的端部之间,以将两个灯具模组10的端部卡接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灯具模组10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是图1中的灯具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每一灯具模组10均包括灯具主体12、光源14和端盖16,灯具主体12内设有光源安装腔122,光源14设置于光源安装腔122内,端盖16设置在灯具主体12的相对两端以封盖光源安装腔12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灯具主体12包括框架121和连接于框架121其中一侧的透光罩123,框架121和透光罩123围设形成光源安装腔122,光源14固定于框架121上,光源14出射的光线透过透光罩123后出射。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21可以由型材制成。型材是指金属经过塑性加工成形、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直条。型材是铁或钢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本实施例利用型材制作灯具主体12的框架121,一方面可以简化灯具主体12的制作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生产不同长度的灯具模组10,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4可以包括多个LED灯珠。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光源14还可以为钠灯、节能灯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图5是图1中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端盖16包括中间板162和设置在中间板162相对两侧的套管164和安装部166,中间板162抵接于灯具主体12的端面,套管164套设于灯具主体12的外壁,以密封光源安装腔122,安装部166上设置有卡扣孔168,卡接件20分别与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上的卡扣孔168卡接配合,即,卡接件2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端盖16卡接,以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组合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64的截面形状与灯具主体12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且套管164的内侧壁尺寸等于灯具主体12的外侧壁尺寸,套管164套设在灯具主体12的外围,以将框架121和透光罩123固定连接,如此,相比于使用螺丝等连接结构将框架121和透光罩123进行固定,采用套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在灯具主体12上打孔,以提升灯具主体12的密封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灯具主体12的安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将中间板162抵接于灯具主体12的端面上,可以对端盖16进行定位,避免端盖16相对灯具主体12在灯具主体12的轴向上滑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一体结构的管状的灯具主体12,此时,可以设置套管164的截面形状与灯具主体12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且套管164的外侧壁尺寸等于灯具主体12的内侧壁尺寸,灯具主体12套设在套管164的外围,以实现灯具主体12和端盖16之间的密封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66设置在中间板162背离灯具主体12的一侧,卡扣孔168开设于安装部166上,以用于与卡接件20配合连接,进而将相邻的两个灯具模组10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部166具有背离中间板162的端面和与端面邻接的侧面,卡扣孔168具有位于端面上的第一开口167和位于侧面上的第二开口169,其中,安装部166的端面、侧面以及卡扣孔168的侧壁可以围设形成用于与卡接件20卡接的卡扣161。通过在安装部166内形成卡扣孔168,继而在端面和侧面的交界处形成卡扣161,一方面可以缩小安装部166的体积,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卡扣161的强度,使得安装部166和卡接件20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设置于每一安装部166上的卡扣孔16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扣孔168沿垂直于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的连接方向的方向间隔设于安装部166的相对两端,位于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的卡接件20的数量为两个,每一卡接件20与对应的一个卡扣孔168卡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的连接方向为X方向,两个卡扣孔168沿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间隔设置于安装部166的相对两侧,以在安装部166的相对两侧均形成卡接连接,使得灯具模组10受力均匀,并且也可以提升两个灯具模组10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Y方向为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在另一实施例中,Y方向还可以为图3中所示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部166背离中间板162的一侧设有连接头165,连接头165位于两个卡扣孔168之间,每一连接头165均与光源14电连接,且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上的连接头165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的连接头165相互电连接,以将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串联,使得可以通过一个电源对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同时进行供电,以简化灯具100的结构,降低灯具100的生产成本,并便于安装和使用。通过将连接头165设置在两个卡扣孔168之间,可以使得连接头165的相对两侧受力均匀,避免发生歪斜而导致连接头165的电连接失效,以提升工作的稳定性。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上的两个连接头165中的一个设置为公连接头,将另外一个设置为母连接头,可以通过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的插接配合将两个连接头165进行电连接。通过设置相互插接配合的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可以提升连接头165的电连接效率,提升连接头165的电连接稳定性,并可以简化灯具模组10的电连接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上的两个连接头165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或者通过弹片进行电连接,或者直接将两个连接头165接触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灯具100还包括电连接器30,电连接器3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灯具模组10上的连接头165电连接,以将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30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头165相互配合的端子,通过将电连接器30的相对两端的端子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头165电连接,可以提升两个连接头165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头165和电连接器30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插针163,连接头165和电连接器30的另一者上设有插孔32,插针163与插孔32插接电连接。通过将电连接器30和对应的连接头165插接电连接,可以提升电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灯具模组10上的两个连接头165的结构相同,且设置电连接器30的相对两端的端子的结构相同,以使得设于每一灯具模组10上的端盖16的结构完全相同。如此,一方面可以实现电连接器30的无方向安装,以提升安装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端盖16的大批量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图6是图3中的卡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卡接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卡接件20包括承载板21和设置在承载板21两端的倒扣23,两个倒扣23间隔设置在承载板21的同一表面上,以在两个倒扣23之间形成卡接槽22,倒扣23分别用于与对应侧的灯具模组10上的卡扣161卡接连接,两个灯具模组10上的卡扣161嵌设于卡接槽2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两个倒扣23设置于承载板21的背离连接头165的一侧,且每一倒扣23自对应侧的第一开口167插入卡扣孔168内,倒扣23在卡扣孔168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在运动至第二开口169的位置处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卡合在第二开口169的侧壁上。本实施例通过在承载板21的相对两端设置倒扣23,可以通过两个倒扣23和对应的卡扣161的卡接配合将两个灯具模组10连接于同一承载板21上,即通过一个卡接件20实现两个灯具模组10的可拆卸连接,如此,卡接件20不仅结构新颖,而且安装便捷,可以极大的简化两个灯具模组10的连接结构,而且也可以提升生产和装配效率。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倒扣23对称设于承载板21的相对两个末端,以使得卡接件20的相对两端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与卡接件20卡接的两个安装部166上的第二开口169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卡接槽22沿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连接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地,如图3和图7所示,两个安装部166上的第二开口169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卡接槽22的沿灯具模组10连接方向X上的长度为S,通过设置L=S,可以使得两个灯具模组10的安装部166的端面相互抵接,不仅可以避免灯具模组10发生相对晃动而提升连接稳定性,而且也可以降低外界杂质或者水分等进入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的可能,进而降低灯具100发生故障的几率。
进一步地,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卡接件20还包括支撑板24和连接板25,支撑板24间隔设置于承载板21背离倒扣23的一侧,以在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之间形成形变空间26,连接板25设置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之间,连接板25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5设置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之间,以在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之间形成间隔。当将卡接件20的一端与卡扣孔168配合连接时,首先将卡接件20的一端自第一开口167插入卡扣孔168内,卡扣孔168的侧壁对倒扣23的抵接作用可以带动设置倒扣23的承载板21的端部向靠近支撑板24的方向弯折,以便于倒扣23进入卡扣孔168内。当卡接件20运动至第二开口169的位置处时,卡扣孔168对倒扣23的抵接作用力消失,承载板21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抵接在卡扣孔168的侧壁上,倒扣23卡合在第二开口169的侧壁上,以将卡接件20卡接固定于安装部166上。通过在承载板21背离倒扣23的一侧形成形变空间26,可以便于倒扣23进入卡扣孔168内,以降低安装难度。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平行间隔设置,连接板25连接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的中部,且连接板25垂直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以形成大致H型的卡接件20。通过将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平行间隔设置,可以使得承载板21相对两端的形变空间26的大小大致相等,以缩短卡接件20沿垂直于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连接方向上的高度,进而缩小卡接件20的体积。通过将连接板25的相对两端垂直连接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的中部,一方面可以使得相对两端的承载板21受力均匀,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连接板25对承载板21的形变产生干涉。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卡接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平行间隔设置,连接板25的相对两端连接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且连接板25与承载板21和支撑板24之间的夹角不为直角,即,连接板25相对承载板21和支撑板24倾斜设置。如此,可以增强卡接件20沿垂直于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连接方向上的形变能力,使得支撑板24可以同时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形变。
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还可以相对倾斜设置,连接板25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或者,可以设置连接板2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板25间隔设置在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之间,且每一连接板25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板24,每一连接板25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板21。通过在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连接板25,可以提升连接板25对承载板21的支撑能力,使得承载板21和支撑板24分别抵接于卡扣孔168的相对两侧壁,避免卡接件20发生晃动。其中,至少两个连接板25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相对倾斜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撑板24、承载板21和两个倒扣23关于连接板25的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具体地,支撑板24、承载板21和连接板25均由厚度均匀的板材制成,连接板25的对称平面为图中所示的截面I-I,通过设置支撑板24、承载板21和两个倒扣23关于截面I-I对称,不仅可以使得卡接件20的相对两端受力均匀,而且可以使得与卡接件20配合的端盖16的结构一致,以提升生产和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倒扣23具有导向斜面,承载板21的端面的至少部分为斜面,斜面与对应的倒扣23上的导向斜面共面。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1的端面的靠近倒扣23的一侧为斜面,且斜面相对承载板21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等于导向斜面相对承载板21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承载板21上的斜面和导向斜面共面。通过此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大导向斜面的尺寸,使得卡扣孔168的侧壁对倒扣23的抵接面积增大,便于驱动承载板21发生形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薄承载板21的厚度,降低承载板21的强度,并提升承载板21的韧性,以便于承载板21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以设置承载板21背离倒扣23一侧的表面和斜面之间平滑过渡。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1的端面和承载板21的背离倒扣23一侧的表面之间通过平滑的弧形曲面进行连接,以避免卡接件20的端部发生磨损,并可以降低卡接件20进入卡扣孔168内时的摩擦阻力。
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卡接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承载板21的端面为垂直于承载板21所在平面的平面,倒扣23设置于承载板21的末端,且导向斜面与承载板21的端面相连。通过将承载板21的端面设置为垂直于承载板21所在平面的平面,可以在倒扣23与第二开口169的侧壁卡接时,承载板21的端面抵接于卡扣孔168的内壁上,以在卡接件20的相对两端形成限位,避免卡接件20在卡扣孔168内发生晃动,进而提升卡接件2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撑板24的长度和承载板21的长度相等,且当卡接件20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卡扣孔168中时,支撑板24和承载板21的相对两侧端面分别抵接于卡扣孔168的内壁上,以在卡接件20的相对两端形成限位,避免卡接件20在卡扣孔168内发生晃动,进而提升卡接件20的稳定性。
或者,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支撑板24的长度大于承载板21的长度,或者可以设置支撑板24的长度小于承载板21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卡接件20为一体成型的塑胶件。例如,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形成一体结构的卡接件20,采用塑胶注塑形成的卡接件20的弹性变形能力较好,进而可以提升连接稳定性,并可以提升卡接件20的制作效率。
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卡接件20还可以采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或者采用单独制作的承载板21、支撑板24和连接板25,并将承载板21、支撑板24和连接板25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灯具100还包括密封圈40,密封圈40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灯具模组10相背的两端和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以将灯具模组10设置连接头165的端部进行密封,防止连接头165与外界环境中的液体等杂质接触而发生短路或者损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灯具模组10两端的连接头165是与电连接器30进行嵌套插接配合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是图2中的圈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密封圈40包括环形的密封主体42和设置在密封主体42其中一端的抵接裙边44,抵接裙边44连接于密封主体42的外周并向背离密封主体42中心的方向延伸,密封主体42夹设于连接头165的侧壁和电连接器30的侧壁之间,抵接裙边44抵接于灯具模组10的端面上。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头165和电连接器30插接配合,可以使得电连接器30的侧壁和围设连接头165的侧壁至少部分重合,将密封主体42夹设于连接头165的侧壁和电连接器30的侧壁之间,可以对插接配合的连接头165和电连接器3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液体等杂质进入连接头165的内部,进而保护连接头165,提升连接头165和电连接器30的电连接稳定性,并且,抵接于灯具模组10端面上的抵接裙边44一方面可以便于对密封主体42进行定位,避免密封主体42相对电连接器30发生滑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抓取抵接裙边44而将密封圈40自灯具模组10上取下,以便于密封圈40的安装和拆卸。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抵接裙边44设置为环形,且环形的抵接裙边44环绕设于密封主体42的周缘,以增强密封主体42的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抵接裙边44的数量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抵接裙边44环绕密封主体4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灯具模组10的端面上设有凹槽18,连接头165包括设于凹槽18的底壁上的插针163,插针163与光源14电连接。用于与连接头165插接配合的电连接器30上设置有插孔32,电连接器30的端部嵌设于凹槽18内,且和连接头165通过插针163与插孔32的插接配合实现电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密封圈40进一步包括延伸部46,延伸部46连接于密封主体42背离抵接裙边44的一端,并沿密封主体42的延伸方向向背离抵接裙边44的方向延伸至抵接于凹槽18的底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46也呈环形设置,延伸部46连接于密封主体42背离抵接裙边44的一端,并抵接于凹槽18的底壁上,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大夹设于连接头165的侧壁和电连接器30的侧壁之间的密封主体42的面积,提升密封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延伸部46和凹槽18的底壁的抵接作用,避免密封主体42发生晃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46的截面形状和密封主体42的截面形状相同,且延伸部46和密封主体42为一体结构,以使延伸部46的外周面和密封主体42的外周面共面,使延伸部46的内周面和密封主体42的内周面共面,如此,可以简化密封圈40的生产工艺,并可以使得延伸部46和连接头165的侧壁和电连接器30的侧壁配合的更加紧密,进而提升密封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延伸部46与密封主体42弯折连接,以增强密封主体42的强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延伸部4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延伸部46连接于密封主体42背离抵接裙边44的端面上,并环绕密封主体42的周缘均匀间隔设置,以对密封主体42进行轴向上的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0包括底板48,底板48连接于延伸部46背离密封主体42的一端并封盖延伸部46的端面开口,底板48上设有避让口482,插针163经避让口482穿出底板48并与电连接器30插接,底板48夹设于电连接器30的端面和凹槽18的底壁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板48连接于环形延伸部46的内周壁上,以形成筒状的密封圈40。通过在延伸部46的端部设置底板48,一方面可以增强延伸部46的强度,避免密封圈40的装配误差导致密封圈40的末端发生卷边等现象;另一方面,底板48也可以进一步增大密封面积,以提升密封的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底板48和延伸部46为一体结构,以便于密封圈40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也可以降低密封圈40的生产成本。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底板48还可以采用与制作延伸部46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例如,可以选用硬度系数大于延伸部46的硬度系数的材料制作底板48,并将底板48与延伸部46的内壁通过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以提升底板48对延伸部46的末端的抵接强度,避免延伸部46的末端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底板48朝向延伸部46的表面上设有环绕避让口482的第一环形凸起41,第一环形凸起41夹设于底板48和电连接器30的端面之间以提升密封效果。通过在底板48与电连接器30接触的表面上突出设置第一环形凸起41,可以进一步减小密封圈40与电连接器30端面之间的间距,而增强密封效果。
其中,第一环形凸起41和底板48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以便于密封圈40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也可以降低密封圈40的生产成本。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起41还可以采用环形垫片,环形垫片可以粘接于底板48的表面上,或者与底板48可分离的设置,本是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环形凸起41和底板48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密封圈与灯具模组配合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上述实施例是通过在密封主体42的背离抵接裙边44的一侧延伸设置延伸部46以实现密封圈40轴向上的定位的。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密封圈40进一步包括定位部43,定位部43设置在抵接裙边44上,以实现密封圈40轴向上的定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密封圈40进一步包括定位部43,定位部43连接于抵接裙边44朝向密封主体42的表面上,并与密封主体42的外周壁间隔设置,端盖16的开设凹槽18的端面上设有定位槽160,定位部43插置于定位槽160内。
其中,定位槽160环绕设于凹槽18的开口的外周,并与凹槽18的开口间隔。定位部43插置于定位槽160内,以实现密封圈40轴向和径向上的定位,并可以避免密封圈40发生歪斜而影响密封效果。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槽160可以呈连续的环形设置,定位部43也可以呈连续的环形设置,以增强抵接裙边44的末端的强度,并可以增强抵接裙边44与端盖16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密封圈40的密封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定位槽160的数量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槽160环绕凹槽18的开口均匀间隔设置。可以设置定位部43的数量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部43环绕抵接裙边44的外周均匀间隔设置,且定位部43的数量和定位槽160的数量相等,每一定位部43插置于对应的一个定位槽160内,以实现密封圈40轴向和径向上的定位。其中,定位槽160和定位部43的数量例如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具体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定位槽160的底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凸起45,第二环形凸起45夹设于定位部43和定位槽160的底壁之间以提升密封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凸起45和定位槽160的底壁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以便于密封圈40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也可以降低密封圈40的生产成本。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凸起45还可以采用环形垫片,环形垫片可以粘接于定位槽160的底壁上,本是申请实施例对第二环形凸起45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二环形凸起45设置于定位部43朝向定位槽160的底壁的一侧,第二环形凸起45夹设于定位部43和定位槽160的底壁之间以提升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灯具模组10相背的两端的电连接器30可以为电源头,电源头的端面上设置有插孔32,电源头嵌设于凹槽18内,且插孔32与插针163插接配合。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连接头165包括插孔32,将凹槽18开设于电源头的端面上,并在凹槽18的底壁上设置插针163,连接头165嵌设于凹槽18内,且插孔32与插针163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位于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的电连接器30为转接件,转接件的相对两端面上设置有插孔32,转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嵌设于对应的凹槽18内,且插孔32与插针163插接配合。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位于相邻两个灯具模组10之间的密封圈40可以共用同一抵接裙边44,抵接裙边44夹设于两个端盖16的端面之间。通过将两个密封圈40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可以减少密封圈40的数量,以提升灯具模组10的组装效率,并可以提升密封圈40的防水效果。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抵接裙边44的背离密封主体42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部43,在端盖16的与定位部4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槽160,每一定位部43插置于对应的定位槽160内,以实现密封圈40轴向和径向上的定位。通过采用此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定位部43和抵接裙边44对两个端盖16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密封圈40的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
至少两个灯具模组,每一所述灯具模组均包括灯具主体、光源和端盖,所述灯具主体内设有光源安装腔,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光源安装腔内,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灯具主体的相对两端以封盖所述光源安装腔;和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之间,所述卡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端盖卡接,以将所述至少两个灯具模组组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中间板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相对两侧的套管和安装部,所述中间板抵接于所述灯具主体的端面,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灯具主体的外壁,以密封所述光源安装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卡扣孔,所述卡接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上的所述卡扣孔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两端的倒扣,两个所述倒扣间隔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同一表面上,以在两个所述倒扣之间形成卡接槽,所述倒扣与所述卡扣孔卡接,所述安装部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卡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背离所述中间板的端面和与所述端面邻接的侧面,所述卡扣孔具有位于所述端面上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侧面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倒扣自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卡扣孔内,所述倒扣在所述卡扣孔的侧壁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在运动至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处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卡合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卡接件卡接的两个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卡接槽沿所述至少两个灯具模组连接方向上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倒扣的一侧,以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承载板之间形成形变空间,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承载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承载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承载板和两个所述倒扣关于所述连接板的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每一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卡扣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扣孔沿垂直于所述至少两个灯具模组的连接方向的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端,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之间的所述卡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卡接件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卡扣孔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位于两个所述卡扣孔之间,每一所述连接头均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上的所述连接头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灯具模组上的所述连接头电连接,以将相邻两个所述灯具模组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相互配合的所述连接头和所述电连接器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插针,所述连接头和所述电连接器的另一者上设有插孔,所述插针与所述插孔插接电连接。
CN202020848077.5U 2020-05-18 2020-05-18 灯具 Active CN212319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8077.5U CN212319441U (zh) 2020-05-18 2020-05-18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8077.5U CN212319441U (zh) 2020-05-18 2020-05-18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9441U true CN212319441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48077.5U Active CN212319441U (zh) 2020-05-18 2020-05-18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9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6802A (zh) 固定座、连接座及灯具固定装置
CN212319441U (zh) 灯具
CN212319631U (zh) 灯具及其卡接件
CN213089774U (zh) 灯具及其密封圈
WO2021121221A1 (zh) 线条灯以及线条灯系统
CN111649248A (zh) 灯具
CN111623325A (zh) 灯具及其密封圈
WO2019196807A1 (zh) 一种灯具
JPH0346472Y2 (zh)
WO2021057941A1 (zh) 线形灯
CN210891503U (zh) 灯具
CN213746608U (zh) 一种无缝对接结构及其灯具
CN213452994U (zh) 具有快速电气连接结构的灯具
CN219264200U (zh) 一种尾盖
CN213452993U (zh) 模块化灯具
CN220021700U (zh) 一种插头结构及用电设备
CN216279972U (zh) 一种vda接头结构
CN211152331U (zh) 一种带插针的pcb板及包含该pcb板的led灯
CN213207304U (zh) Led灯
CN217519709U (zh) 一种led灯带连接器及照明led灯
CN216619755U (zh) 堵头组件及型材灯
CN214478084U (zh) 一种拆分式插头结构
CN213272551U (zh) 连接器、发光模块及条形灯
CN221035464U (zh) 一种条形光源
CN220669291U (zh) 一种led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