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8824U - 叶轮式风阀 - Google Patents

叶轮式风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8824U
CN212318824U CN202020883413.XU CN202020883413U CN212318824U CN 212318824 U CN212318824 U CN 212318824U CN 202020883413 U CN202020883413 U CN 202020883413U CN 212318824 U CN212318824 U CN 212318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impeller
hole
lower plate
ai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834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子轶
刘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Chengwei Borui Lab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Chengwei Borui Lab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Chengwei Borui Lab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834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8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8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8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式风阀,涉及通风柜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分为上板、与上板平行布置的下板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板与下板边缘处的连接环;上板与下板之间存在容纳腔;所述上板与下板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上风孔和下风孔,上风孔和下风孔对齐;所述容纳腔中还安装有调节叶轮,调节叶轮由多个扇叶围成,在容纳腔中安装有用于带动多个扇叶运动的调节环。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更为精确的控制风阀开启的大小,控制风量的效果,而且比蝶阀控制的更为精确,且体积一般小于蝶阀。

Description

叶轮式风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叶轮式风阀。
背景技术
目前,通风柜为实验室专用的抽气式实验柜,风阀作为通风柜的主要部件安装在通风柜的顶部,用于实现通风柜内的风量调节功能。
常见的通风柜风阀的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73300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结构,包括风阀主体、马达和安装有蝶阀片的轴,所述马达设置在风阀主体上,所述轴设置在所述风阀主体内,所述轴的一端与所述马达连接,马达来控制安装有蝶阀片的轴,从而来控制风量。
上述风阀是由马达控制蝶阀片的旋转,来实现风阀的开闭,并且根据蝶阀片的翻转程度,来控制风阀来改变风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蝶阀片在翻转到风阀开到最大程度以及关闭状态时,都是由马达进行控制,为了让蝶阀片的开闭角度更为精准,一般采用精度高的马达,相比于普通马达,精度高的马达花费的成本较大。而且在另一方面,蝶阀片在翻转过程中,通过风阀的风会对蝶阀片进行吹动,导致蝶阀片的翻转会受到风的吹动,有时蝶阀片会将受到的吹动力传递到马达上,给马达带动蝶阀片的转造成一定的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式风阀,能够更为精确的控制风阀开启的大小,进而方便控制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叶轮式风阀,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分为上板、与上板平行布置的下板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板与下板边缘处的连接环;上板与下板之间存在容纳腔;所述上板与下板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上风孔和下风孔,上风孔和下风孔对齐;
所述容纳腔中还安装有调节叶轮,调节叶轮由多个扇叶围成,在容纳腔中安装有用于带动多个扇叶运动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与所述调节叶轮叠放在一起;所述调节环环绕在上风孔和下风孔周围;
每个扇叶上与调节环接触的面上凸出设置有调节柱,而且在调节环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以调节环中心为中心呈发散形布置的导向槽,导向槽为弧形槽;
每个扇叶上与下板接触的面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块,而且在下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以下风孔中心为中心呈发散形布置的限位槽,限位槽为直槽;
所述调节环通过转动带动调节叶轮开启和关闭上风孔和下风孔;
在限位块处于限位槽中最接近下风孔中心的一端时,调节柱处于导向槽中最接近调节环中心的一端处,调节叶轮将上风孔和下风孔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风阀打开时,以调节叶轮将上风孔和下风孔封闭时为初始状态,调节环进行逆时针转动,调节环在进行逆时针转动时,会对调节柱进行推动,而且扇叶上的限位块处于限位槽中,从而限制扇叶随着调节环转动。并且由于限位槽和调节槽布置的形式与形状的原因,使得扇叶在受到推动后,会沿着限位槽向靠近连接环的方向移动,使得扇叶上的调节柱沿着调节槽移动,限位块沿着限位槽移动,从而让扇叶连接环的一侧移动,进而将上风孔和下风孔打开。在限位块移动到限位槽靠近连接环的一端时,上风孔和下风孔开启到最大。通过将风阀设置为叶轮式,不采用翻转的方式来控制风阀的开闭,且风冷的开闭回收在受到风吹的影响而动作,从而提高开启的精度。而且电机不直接带动叶轮动作,减少电机受到的反力。相比于蝶阀,控制的进度更高,而且蝶阀在制作时还需要包括翻板的大小,叶轮式风阀在制作时只需要考虑容纳腔的布置高度就可以,从而比蝶阀相对更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环的内圈直径不小于上风孔和下风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环布置在容纳腔中时,调节环的内圈不会超过上风孔内部,减少调节环对于上风孔和下风孔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板上固定连接有齿轮轴,齿轮轴上安装有转动齿轮,调节环上设置有啮合齿,且调节环与转动齿轮啮合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带动转动齿轮的转动,来带动调节环的转动,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带动转动,既可以方便带动调节环转动,也能够通过改变齿轮齿的齿数和大小来改变转动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板上贯穿开设有将转动齿轮露出的调节孔(15),而且在转动齿轮上安装有带动转动齿轮转动的调节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将电机布置在风阀的外侧带动风阀中的转动齿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叶轮的厚度与调节环的厚度之和与容纳腔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风阀移动时,调节环和调节叶轮在容纳腔中发生上下移动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板上固定连接有上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风阀的上板一侧能够与风道管路容易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板上固定连接有下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风阀的下板一侧能够与风道管路容易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风管穿入容纳腔中,所述上风管穿入容纳腔中与下板之间的间距为调节叶轮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上风管对容纳腔进行阻挡,减少风进入容纳腔中的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所述扇叶搭接在一起,且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可以让相邻扇叶接触的更为紧密,也可以减少风从相邻扇叶之间的泄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叶轮式风阀,能够更为精确的控制风阀开启的大小,进而方便控制风量,而且还能减少电机受到的反力;
2.通过设置上风管和下风管,便于风阀与风道管路连接;
3.通过设置限位块和调节柱,能够方便扇叶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风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容纳腔中布置调节叶轮和调节环和调节转动齿轮啮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调节叶轮以及下板上开设限位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扇叶上设置限位块和调节柱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上板;12、下板;13、连接环;14、容纳腔;15、调节孔;16、上风孔;17、下风孔;18、上风管;19、下风管;2、调节叶轮;21、扇叶;22、调节柱;23、限位块;3、齿轮轴;4、转动齿轮;41、调节槽;5、调节环;51、导向槽;6、调节杆;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叶轮式风阀,包括圆盘形的底座1,底座1分为上板11、与上板11平行布置的下板12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板11与下板12边缘处的连接环13。上板11和下板12的边缘与连接环13的边缘连接在一起,而且连接环13环绕在上板11和下板12的周围。其中,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存在间隙,这个间隙为容纳腔14。
在上板11上的中心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上风孔16,下板12上的中心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下风孔17,上风孔16与下风孔17形状大小相同,且对齐布置。在上板11上固定连接有上风管18,上风管18环绕在上风孔16的周围,使得风阀的上板11一侧能够与风道管路容易进行连接。在下板12上固定连接有下风管19,下风管19环绕在下风孔17的周围,使得风阀的下板12一侧能够与风道管路容易进行连接。其中,上风管18穿入容纳腔14中。上风管18与下风管19管径相同。
另外,参照图2、图3,在容纳腔14中还安装有调节叶轮2,调节叶轮2由多个扇叶21围成,调节叶轮2能够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封闭,并且在封闭时,相邻扇叶21之间相互贴靠,在容纳腔14中安装有用于带动多个扇叶21运动的调节环5,而且在下板12上固定连接有齿轮轴3,齿轮轴3上安装有转动齿轮4,调节环5上设置有啮合齿,且调节环5与转动齿轮4啮合在一起。调节环5的内圈直径大于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的直径。上风管18的外圈直径小于调节环5的内圈直径。
在上板11上贯穿开设有将转动齿轮4露出的调节孔15,而且在转动齿轮4的中心上开设有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转动齿轮4的调节槽41,为了更容易带动转动齿轮4转动,在转动齿轮4上安装有调节杆6,调节杆6从调节孔15穿入容纳腔14中,而且插入调节槽41中,调节孔15的孔型为多边形,使得调节杆6插入调节槽41中时,能够通过转动带动转动齿轮4转动。其中,调节杆6与电机连接。
调节叶轮2和调节环5安装在容纳腔14中时,调节叶轮2的厚度与调节环5的厚度之和与容纳腔14的高度相同,使得调节叶轮2与下板12接触,调节环5与上板11接触,能够防止风阀移动时,调节环5和调节叶轮2在容纳腔14中发生上下移动的晃动。其中,上风管18穿入容纳腔14中与下板12之间的间距为调节叶轮2的厚度,且调节叶轮2能够从上风管18与下板12之间的间隙处穿出容纳腔14。
为了能够让调节叶轮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调节叶轮2进行运动,而且调节叶轮2在运动时能够对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进行封闭,参照图3、图4,在每个扇叶21上与调节环5接触的面上凸出设置有调节柱22,而且在调节环5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以调节环5中心为中心呈发散形布置的导向槽51,导向槽51为弧形槽,若干个导向槽51的形状、大小相同,且相邻导向槽51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调节环5和调节叶轮2安装在容纳腔14中时,调节柱22布置在导向槽51中,而且在调节柱22处于导向槽51中最接近调节环5中心的一端时,调节叶轮2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封闭;在调节柱22处于导向槽51中最远离调节环5中心的一端时,调节叶轮2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开启到最大程度。
参照图4、图5,在每个扇叶21上与下板12接触的面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块23,而且在下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以下风孔17中心为中心呈发散形布置的限位槽7,限位槽7为直槽,若干个直槽的形状、大小相同,且相邻导向槽51之间的间距相同。限位槽7与导向槽51发散的方向相反。
在调节环5和调节叶轮2安装在容纳腔14中时,限位块23布置在限位槽7中,而且在限位块23处于限位槽7中最接近下风孔17中心的一端时,调节叶轮2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封闭;在限位块23处于限位槽7中最远离下风孔17中心的一端时,调节叶轮2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开启到最大程度。
在将风阀打开时,以调节叶轮2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封闭时为初始状态,如图、图4所示,转动齿轮4顺时针转动,带动调节环5进行逆时针转动,调节环5在进行逆时针转动时,会对调节柱22进行推动,而且扇叶21上的限位块23处于限位槽7中,从而限制扇叶21随着调节环5转动。并且由于限位槽7和调节槽41布置的形式与形状的原因,使得扇叶21在受到推动后,会沿着限位槽7向靠近连接环13的方向移动,使得扇叶21上的调节柱22沿着调节槽41移动,限位块23沿着限位槽7移动,从而让扇叶21连接环13的一侧移动,进而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打开。在限位块23移动到限位槽7靠近连接环13的一端时,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开启到最大。
参照图5,相邻扇叶21之间通过搭接的方式接触,用于增加相邻扇叶2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让扇叶21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封闭时能够更为彻底。其中,相邻扇叶21在搭接时,相邻扇叶21的布置高度相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分为上板(11)、与上板(11)平行布置的下板(12)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板(11)与下板(12)边缘处的连接环(13);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存在容纳腔(14);所述上板(11)与下板(12)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对齐;
所述容纳腔(14)中还安装有调节叶轮(2),调节叶轮(2)由多个扇叶(21)围成,在容纳腔(14)中安装有用于带动多个扇叶(21)运动的调节环(5);所述调节环(5)与所述调节叶轮(2)叠放在一起;所述调节环(5)环绕在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周围;
每个扇叶(21)上与调节环(5)接触的面上凸出设置有调节柱(22),而且在调节环(5)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以调节环(5)中心为中心呈发散形布置的导向槽(51),导向槽(51)为弧形槽;
每个扇叶(21)上与下板(12)接触的面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块(23),而且在下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以下风孔(17)中心为中心呈发散形布置的限位槽(7),限位槽(7)为直槽;
所述调节环(5)通过转动带动调节叶轮(2)开启和关闭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
在限位块(23)处于限位槽(7)中最接近下风孔(17)中心的一端时,调节柱(22)处于导向槽(51)中最接近调节环(5)中心的一端处,调节叶轮(2)将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5)的内圈直径不小于上风孔(16)和下风孔(17)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12)上固定连接有齿轮轴(3),齿轮轴(3)上安装有转动齿轮(4),调节环(5)上设置有啮合齿,且调节环(5)与转动齿轮(4)啮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上贯穿开设有将转动齿轮(4)露出的调节孔(15),而且在转动齿轮(4)上安装有带动转动齿轮(4)转动的调节杆(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叶轮(2)的厚度与调节环(5)的厚度之和与容纳腔(14)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上固定连接有上风管(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12)上固定连接有下风管(1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管(18)穿入容纳腔(14)中,所述上风管(18)穿入容纳腔(14)中与下板(12)之间的间距为调节叶轮(2)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风阀,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扇叶(21)搭接在一起,且表面平齐。
CN202020883413.XU 2020-05-22 2020-05-22 叶轮式风阀 Active CN212318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3413.XU CN212318824U (zh) 2020-05-22 2020-05-22 叶轮式风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3413.XU CN212318824U (zh) 2020-05-22 2020-05-22 叶轮式风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8824U true CN212318824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83413.XU Active CN212318824U (zh) 2020-05-22 2020-05-22 叶轮式风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88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107A (zh) * 2021-05-31 2021-10-08 李丽平 一种水泵内部水压突增时自动调节装置
WO2022205129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阀门启闭结构及阀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5129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阀门启闭结构及阀门
CN113483107A (zh) * 2021-05-31 2021-10-08 李丽平 一种水泵内部水压突增时自动调节装置
CN113483107B (zh) * 2021-05-31 2023-11-24 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内部水压突增时自动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18824U (zh) 叶轮式风阀
US20150125274A1 (en) Inlet guide vane device
CN211820076U (zh) 一种用于风机的进风量调节机构、风机以及燃气热水器
CN106123253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6459321U (zh) 一种暖通空调用电动风量调节阀
CN105202938A (zh)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塔
RU2006127481A (ru) Ветротурбин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с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 ротором
CN208364420U (zh) 一种增压改造的离心通风机
CN201953419U (zh) 一种可变截面涡轮机
CN2230857Y (zh) 电动调节阀
CN202176405U (zh) 一种用于双层涡轮增压器的进气调节装置
CN221074705U (zh) 一种锅炉引风机调速装置
CN208314572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蒸汽流量控制装置
CN204786672U (zh) 环保型油烟机
CN208887057U (zh) 一种进风阀门
CN105649786A (zh) 一种新型节气门体
CN221036111U (zh) 一种非物理柔性风幕装置
CN117869004A (zh) 一种可调节喉管的涡轮壳
CN205002624U (zh) 新型空气冷却塔
CN218376990U (zh) 一种酿酒车间通风用鼓风机
CN216954098U (zh) 一种风门调节结构
CN214197296U (zh) 一种具有镜面结构的医用蝶阀阀板
CN220204088U (zh) 一种可调式空压机进气阀
CN217354671U (zh) 一种回流体风量调节机构
CN219975489U (zh) 风机逆止阀及换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