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7259U -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7259U
CN212317259U CN202020764869.4U CN202020764869U CN212317259U CN 212317259 U CN212317259 U CN 212317259U CN 202020764869 U CN202020764869 U CN 202020764869U CN 212317259 U CN212317259 U CN 212317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supporting
prefabricated floor
shear
buil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48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zho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7648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7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7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7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顶部设有多个预制楼板,两个相邻所述预制楼板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预制楼板内部设有抗剪力承重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插槽,所述连接插槽设在预制楼板两侧,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插槽之间设有连接带板,所述连接带板与连接插槽相匹配,所述连接带板顶部设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与连接带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槽内壁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加强条设在固定槽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带板与连接插槽,当一个预制楼板承重后,可以通过连接带板向两侧相邻的预制楼板传递部分压力,从而减轻单块楼板受到的压力,进而提高预制楼板的承重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与现场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施工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建筑构件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
混凝土楼板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多块拼接使用,混凝土楼板之间的缝隙使用混凝土填充,混凝土填充层抗剪切和抗拉效果差,容易与混凝土楼板脱离,当单块楼板承重时,楼板无法通过混凝土层将其承受的压力分散给周围的楼板,导致楼板承重效果差。
因此,发明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通过设置连接带板与连接插槽,当一个预制楼板承重后,可以通过连接带板向两侧相邻的预制楼板传递部分压力,从而减轻单块楼板受到的压力,进而提高预制楼板的承重能力,通过将抗剪力网设置为弧形,当抗剪力网受力后,部分压力被分解成向抗剪力网两侧的推力,通过预制楼板与支撑钢筋抵住这个力,从而提高抗剪力网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楼板的承重能力,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顶部设有多个预制楼板,两个相邻所述预制楼板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预制楼板内部设有抗剪力承重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插槽,所述连接插槽设在预制楼板两侧,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插槽之间设有连接带板,所述连接带板与连接插槽相匹配,所述连接带板顶部设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与连接带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槽内壁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加强条设在固定槽内部,所述加强条与固定槽相匹配;
所述抗剪力承重机构包括支撑网,所述支撑网设在预制楼板内部,所述支撑网与预制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网底部设有抗剪力网,所述抗剪力网与支撑网之间设有支撑钢筋。
优选的,所述抗剪力网和支撑网均由钢筋交错焊接而成,所述抗剪力网形状设置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钢筋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钢筋交错分布于抗剪力网与支撑网之间。
优选的,所述抗剪力网设在预制楼板内部,所述抗剪力网与预制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抗剪力网和支撑网均与支撑钢筋焊接。
优选的,所述加强条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条呈线性阵列分布于连接带板顶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顶部设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延伸入支撑梁内部,所述锚固钢筋与支撑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网延伸出预制楼板前后两侧,所述支撑网与锚固钢筋焊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连接带板与连接插槽,当一个预制楼板承重后,可以通过连接带板向两侧相邻的预制楼板传递部分压力,从而减轻单块楼板受到的压力,进而提高预制楼板的承重能力,通过将抗剪力网设置为弧形,当抗剪力网受力后,部分压力被分解成向抗剪力网两侧的推力,通过预制楼板与支撑钢筋抵住这个力,从而提高抗剪力网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楼板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楼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带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梁、2预制楼板、3连接插槽、4连接带板、5加强条、6固定槽、7支撑网、8抗剪力网、9支撑钢筋、10锚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4和5所示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顶部设有多个预制楼板2,两个相邻所述预制楼板2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预制楼板2内部设有抗剪力承重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插槽3,所述连接插槽3设在预制楼板2两侧,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插槽3之间设有连接带板4,所述连接带板4与连接插槽3相匹配,所述连接带板4顶部设有加强条5,所述加强条5与连接带板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槽3内壁顶部开设有固定槽6,所述加强条5设在固定槽6内部,所述加强条5与固定槽6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条5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条5呈线性阵列分布于连接带板4顶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梁1顶部设有锚固钢筋10,所述锚固钢筋10延伸入支撑梁1内部,所述锚固钢筋10与支撑梁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网7延伸出预制楼板2前后两侧,所述支撑网7与锚固钢筋10焊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预制楼板2吊装到支撑梁1顶部,预制楼板2两端放置在两个支撑梁1上,然后在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2之间放置连接带板4,使连接带板4插入连接板外侧的连接插槽3中,然后使用混凝土填充两个相邻预制楼板2之间的缝隙,然后焊接锚固钢筋10与支撑网7,然后使用混凝土浇筑,从而固定预制楼板2,通过设置连接带板4与连接插槽3,当一个预制楼板2承重后,可以通过连接带板4向两侧相邻的预制楼板2传递部分压力,从而减轻单块楼板受到的压力,进而提高预制楼板2的承重能力,通过设有加强条5,可以提高连接带板4的结构强度,避免连接带板4发生变形,影响连接带板4的受力效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填充层抗剪切和抗拉效果差,容易与混凝土楼板脱离,当单块楼板承重时,楼板无法通过混凝土层将其承受的压力分散给周围的楼板,导致楼板承重效果差。
如图1-3所示:所述抗剪力承重机构包括支撑网7,所述支撑网7设在预制楼板2内部,所述支撑网7与预制楼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网7底部设有抗剪力网8,所述抗剪力网8与支撑网7之间设有支撑钢筋9。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剪力网8和支撑网7均由钢筋交错焊接而成,所述抗剪力网8形状设置为弧形。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钢筋9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钢筋9交错分布于抗剪力网8与支撑网7之间。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剪力网8设在预制楼板2内部,所述抗剪力网8与预制楼板2固定连接,所述抗剪力网8和支撑网7均与支撑钢筋9焊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有支撑网7、抗剪力网8以及支撑钢筋9,可以提高预制楼板2的结构强度,同时当预制楼板2承重后,压力传递给支撑网7,随后压力通过支撑钢筋9向抗剪力网8传递,通过将抗剪力网8设置为弧形,当抗剪力网8受力后,部分压力被分解成向抗剪力网8两侧的推力,通过预制楼板2与支撑钢筋9抵住这个力,从而提高抗剪力网8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楼板2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设置连接带板4与连接插槽3,当一个预制楼板2承重后,可以通过连接带板4向两侧相邻的预制楼板2传递部分压力,从而减轻单块楼板受到的压力,进而提高预制楼板2的承重能力,同时当预制楼板2承重后,压力传递给支撑网7,随后压力通过支撑钢筋9向抗剪力网8传递,通过将抗剪力网8设置为弧形,当抗剪力网8受力后,部分压力被分解成向抗剪力网8两侧的推力,通过预制楼板2与支撑钢筋9抵住这个力,从而提高抗剪力网8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楼板2的承重能力。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支撑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顶部设有多个预制楼板(2),两个相邻所述预制楼板(2)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预制楼板(2)内部设有抗剪力承重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插槽(3),所述连接插槽(3)设在预制楼板(2)两侧,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插槽(3)之间设有连接带板(4),所述连接带板(4)与连接插槽(3)相匹配,所述连接带板(4)顶部设有加强条(5),所述加强条(5)与连接带板(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插槽(3)内壁顶部开设有固定槽(6),所述加强条(5)设在固定槽(6)内部,所述加强条(5)与固定槽(6)相匹配;
所述抗剪力承重机构包括支撑网(7),所述支撑网(7)设在预制楼板(2)内部,所述支撑网(7)与预制楼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网(7)底部设有抗剪力网(8),所述抗剪力网(8)与支撑网(7)之间设有支撑钢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力网(8)和支撑网(7)均由钢筋交错焊接而成,所述抗剪力网(8)形状设置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筋(9)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钢筋(9)交错分布于抗剪力网(8)与支撑网(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力网(8)设在预制楼板(2)内部,所述抗剪力网(8)与预制楼板(2)固定连接,所述抗剪力网(8)和支撑网(7)均与支撑钢筋(9)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5)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条(5)呈线性阵列分布于连接带板(4)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顶部设有锚固钢筋(10),所述锚固钢筋(10)延伸入支撑梁(1)内部,所述锚固钢筋(10)与支撑梁(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7)延伸出预制楼板(2)前后两侧,所述支撑网(7)与锚固钢筋(10)焊接。
CN202020764869.4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Active CN212317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4869.4U CN212317259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4869.4U CN212317259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7259U true CN212317259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4869.4U Active CN212317259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7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0835B (zh) 一种自承式预制混凝土墙板、混凝土墙、结构体系及工法
CN111576881A (zh) 开洞口叠合剪力墙内置对角钢筋桁架深连梁的施工方法
CN209066714U (zh) 一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堆放结构、连接结构
CN113006346A (zh)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CN108775098B (zh) 跨楼层pec剪力墙-钢连梁连肢墙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CN114075855A (zh) 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砼密肋夹心叠合楼板
CN108643395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预应力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722216U (zh) 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小梁
CN212317259U (zh) 一种承重能力强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CN106703179A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砼叠合槽型板板柱组合框架结构
CN214006187U (zh) 一种预制密肋板
CN21286660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强度高的叠合梁
CN210421566U (zh) 一种装配式球形空心板
CN210459515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CN21128626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多连柱集成墙板
CN215054240U (zh) 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内剪力墙钢板连接节点
CN211775043U (zh) 一种板梁一体的混凝土预制多肋板
CN218264498U (zh) 带有钢管桁架的叠合板
CN219327220U (zh) 一种下沉式楼板组合节点
CN215563719U (zh) 一种叠合板表面增强型结构
CN215978031U (zh) 一种带肋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CN216920898U (zh) 一种装配式无梁单向楼承板
CN21871409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剪力墙
CN220598918U (zh) 劲性柱节点钢筋连接结构
CN216340346U (zh) 翼缘嵌入楼板的缺口钢梁及楼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7

Address after: 262500 no.2666 Haidai Middle Road, Qingzhou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zho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18 Beiying street, Qingzhou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2500

Patentee before: Ma 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