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2471U - 冷却结构件 - Google Patents

冷却结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2471U
CN212312471U CN201922362341.4U CN201922362341U CN212312471U CN 212312471 U CN212312471 U CN 212312471U CN 201922362341 U CN201922362341 U CN 201922362341U CN 212312471 U CN212312471 U CN 212312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late
air
cooling
air path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23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neplas Automotive Parts Technology Huizhou compan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neplas Automotive Parts Technology Huizhou compan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neplas Automotive Parts Technology Huizhou company Ltd filed Critical Fineplas Automotive Parts Technology Huizhou compan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623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2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2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2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冷却结构件,包括:承载块,其设有进气孔及排气孔;第一冷却板,其设置于承载块,且第一冷却板设有第一气路,第一气路连通进气孔;第二冷却板,其设置于承载块,且第二冷却板设有第二气路,第二气路连通第一气路及排气孔。通过承载块对第一冷却板及第二冷却板进行支撑,第一冷却板上的第一气路与第二冷却板上的第二气路连通,且两者分别与进气孔及排气孔连通,使得气体流向形成完整回路,对产品的内部进行冷却,使得产品内外同时冷却,大大降低了耗时进而提升了效率。

Description

冷却结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结构件。
背景技术
使用模具进行批量生产产品已是非常普遍的技术,在生产塑料产品时,由于原材料需要进行形态的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量,同时,还有模具自身产生的热量,产品脱模前必须进行冷却处理,目前,所采用的了冷却手段主要是水冷或油冷,但是存在的不足点是,不管水冷或者是油冷,都只能是针对产品的外部进行冷却,然后再通过产品本身由外至内冷却,耗时长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结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冷却结构件,包括:
承载块,其设有进气孔及排气孔;
第一冷却板,其设置于承载块,且第一冷却板设有第一气路,第一气路连通进气孔;
第二冷却板,其设置于承载块,且第二冷却板设有第二气路,第二气路连通第一气路及排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气路蜿蜒设置于第一冷却板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气路蜿蜒设置于第二冷却板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直径为1.5mm-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承载块对第一冷却板及第二冷却板进行支撑,第一冷却板上的第一气路与第二冷却板上的第二气路连通,且两者分别与进气孔及排气孔连通,使得气体流向形成完整回路,对产品的内部进行冷却,使得产品内外同时冷却,大大降低了耗时进而提升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冷却结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冷却结构件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板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产品;1-承载块;11-进气孔;12-排气孔;2-第一冷却板;21-第一气路;3-第二冷却板;31-第二气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4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冷却结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中冷却结构件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板2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板3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件包括承载块 1、第一冷却板2及第二冷却板3,第一冷却板2及第二冷却板3均设置于承载块1。承载块1设有进气孔11及排气孔12;第一冷却板2设有第一气路21,第一气路21连通进气孔11;第二冷却板3设有第二气路31,第二气路31连通第一气路21及排气孔12。
优选地,进气孔11与排气孔12为通孔。
具体应用时,根据实际产品100结构设置相对应的第一冷却板2及第二冷却板3,即第一冷却板2及第二冷却板3插入产品100的内部。具体的,第一气路21位于第一冷却板2的内部,第二气路31位于第二冷却板3的内部。第一气路21在第一冷却板2内呈不规则分布,本实施例中,第一气路21蜿蜒设置于第一冷却板2的内部;第二气路31在第二冷却板3内同样也是呈不规则分布,第二气路31蜿蜒设置于第二气路31内部。第一气路21的入气端连通进气孔11,第一气路21的出气端连通第二气路31的进气孔11,第二气路31的出气端连通排气孔12,使得第一气路21与第二气路31整体形成一个回路,便于气体的循环,提升冷却的效果。
除此外,为了达到更佳的冷却效果,可结合产品100结构设置多个中间冷却板(图中未标识),同样的,中间冷却板内的气路与第一气路21和第二气路31连通,使得整体气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具体应用时,第一冷却板2上的第一气路21以及第二冷却板3上的第二气路31均采用现有的3D打印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第一气路21及第二气路31均为设置在第一冷却板2及第二冷却板3内的圆形通道,第一气路21 及第二气路31的直径为1.5mm-4mm之间。
冷却结构件使用时,首先将进气孔11与外部空气压缩机(图中未标识) 连通,将连通好的冷却结构件插入产品100内部,通过空气压缩机将压缩后的气体排向进气孔11,气体经过排气孔12进入到第一气路21的进气端,且沿着第一气路21在第一冷却板2内的分布进一步输送,气体从第一气路21的出气端排出到第二气路31的进气端,且沿着第二气路31在第二冷却板3内的分布进一步输送,并最终通过排气孔12流出;当气体流经第一气路21时,会将产品100传递到第一冷却板2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持续排入气体,保证有足够的气体将热量带走,维持第一冷却板2的温度,使得第一冷却板2可持续吸收产品100上的热量;第二冷却板3的热量排出方式与第一冷却板2的相同;优选地,排入的气体为温度低的气体。相比传统的水冷或油冷,第一气路21 及第二气路31口径更小,无需额外组装密封圈,防止水或油流出,对产品100 造成影响,且第一气路21及第二气路31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减少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通过对产品100内部的结构也同时进行冷却,大大降低了产品100 冷却所需要的时间。
综上,通过承载块对第一冷却板及第二冷却板进行支撑,第一冷却板上的第一气路与第二冷却板上的第二气路连通,且两者分别与进气孔及排气孔连通,使得气体流向形成完整回路,对产品的内部进行冷却,使得产品内外同时冷却,大大降低了耗时进而提升了效率。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冷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块(1),其设有进气孔(11)及排气孔(12);
第一冷却板(2),其设置于所述承载块(1),且所述第一冷却板(2)设有第一气路(21),所述第一气路(21)连通所述进气孔(11);
第二冷却板(3),其设置于所述承载块(1),且所述第二冷却板(3)设有第二气路(31),所述第二气路(31)连通所述第一气路(21)及所述排气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21)蜿蜒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板(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路(31)蜿蜒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板(3)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冷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21)及所述第二气路(31)的直径为1.5mm-4mm。
CN201922362341.4U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结构件 Active CN212312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2341.4U CN212312471U (zh)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结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2341.4U CN212312471U (zh)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结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2471U true CN212312471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2341.4U Active CN212312471U (zh) 2019-12-25 2019-12-25 冷却结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2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0902A1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CN111599964B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1980692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0372184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系统的风冷散热结构
CN217035783U (zh) 风道及储能集装箱
CN107464965B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
CN107733134A (zh) 一种电机均匀冷却系统
CN212312471U (zh) 冷却结构件
CN110247133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用冷却板及液冷循环系统
CN210792102U (zh) 一种3d打印机冷却装置
CN207691578U (zh) 一种电机均匀冷却系统
CN100533046C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板
CN216850782U (zh) 一种dcs控制柜
CN206163660U (zh) 冷却机构及电池包
CN112747623B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0489780U (zh) 一种带导流管的冷却板
CN109817858A (zh) 电池箱
CN208298895U (zh) 一种空气冷却电池箱结构
CN212692596U (zh) 一种换热器及汽车空调系统
CN110894143A (zh) 用于石灰窑的水冷炉缸以及石灰窑
CN217512865U (zh) 一种用于激光粉末床熔融气体流场均匀分布的结构
CN215176975U (zh) 用于加热装置的进风装置
CN220086182U (zh) 一种冷却液进液结构、散热系统及电池包
CN221009030U (zh) 电池液冷托板、电池箱体和电池系统
CN218550527U (zh) 一种充放电设备及充放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