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7535U - 一种电饭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7535U
CN212307535U CN202020544701.2U CN202020544701U CN212307535U CN 212307535 U CN212307535 U CN 212307535U CN 202020544701 U CN202020544701 U CN 202020544701U CN 212307535 U CN212307535 U CN 212307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er
rice
liner
po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47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连凯
张凯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7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7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饭锅涉及家用电器领域。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的电饭锅在煮饭时水和米的比例很难掌握好,预约煮饭时米在水中浸泡时间长的问题而设计的。它包括底座,电磁炉加热盘安装在底座上,电磁炉加热盘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的弧形凹槽,锅胆置于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凹槽内,锅胆的左端为封闭状,锅胆左侧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安装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插在锅胆左端的内花键中,锅胆的右端开口处有锅盖,锅胆内的下部设有隔板,隔板的轴向长度小于锅胆的轴向长度,隔板的上方为煮饭室,隔板的下方为储水室,储水室小于煮饭室。优点是煮饭前水、米能分离存放,煮饭时米、水比例好掌握。

Description

一种电饭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饭锅。
背景技术:
目前电饭锅在煮饭时,一般都是通过量米杯和锅胆内壁上的水刻度线来控制米和水比例,水和米的比例很难掌握好,经常会出现硬饭、软饭、夹生饭等情况。
另外,现有具有预约煮饭功能的电饭锅,需要先将米和水添加好,待到达预约时间后电饭锅工作开始煮饭。由于米在水中浸泡时间长,导致米饭外观光泽度不好,口感差,影响食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煮饭时米、水的添加比例好掌握,并能将米和水分别添加、分开存放的电饭锅。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底座,底座由连接在一起的顶板、底板、侧板组成,电磁炉加热盘安装在底座上,电磁炉加热盘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的弧形凹槽,锅胆置于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凹槽内,锅胆与电磁炉加热盘的上表面滑动接触,锅胆的左端为封闭状,锅胆左侧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安装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右端设有外花键,锅胆左端外表面中心处设有内花键,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插在锅胆左端的内花键中,锅胆的右端开口处设有锅盖,锅盖与锅胆通过折页连接,搭扣的两部分分别相对应的安装在锅盖和锅胆上,当锅盖盖上时锅盖与锅胆能通过搭扣锁紧,锅胆内的下部设有隔板,隔板的左、前、后端紧密固定在锅胆的内壁上,隔板的轴向长度小于锅胆的轴向长度,锅盖盖好后,隔板的右端面与锅盖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5-2.5mm,隔板的上方为煮饭室,隔板的下方为储水室,储水室小于煮饭室,隔板到锅胆轴线的垂直距离为锅胆半径的五分之一;步进电机工作带动锅胆转动。
弧形凹槽右端靠近边缘处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的限位楞,锅胆外壁在对应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的限位楞处设有向锅胆内凹的环形的限位凹槽。
隔板轴向中心线的后侧靠近右端边缘的部分设有若干个直径为2-3mm的圆孔。
隔板轴向中心线的前侧右端边缘处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挡板,挡板为二分之一拱形,挡板的弧形边紧密固定在锅胆上。
锅盖内安装有密封圈,当锅盖盖在锅胆上锁紧时,密封圈正好将锅胆右端边缘堵住,这样可防止锅胆内的水漏出。锅盖的内侧面(即面向锅胆的一面)开有矩形的下排气口,下排气口前侧边缘到后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隔板前侧边缘到后侧边缘距离的3/4,下排气口下端到上端之间的距离为40㎜,锅盖内设有长方体形的水平排气凹槽,水平排气凹槽的左端面为开放面对接在下排气口上,即水平排气凹槽左端面的尺寸与下排气口的尺寸相适应,水平排气凹槽的其余面都为封闭结构,水平排气凹槽右端从锅盖右侧面伸出,竖直排气方管的下端从锅盖右侧面伸出的水平排气凹槽右端的顶部伸入到水平排气凹槽内,水平排气凹槽在对应竖直排气方管的位置处设开口,竖直排气方管的管壁与水平排气凹槽开口处的侧壁紧密连接,使水平排气凹槽和竖直排气方管形成联通,竖直排气方管穿入到水平排气凹槽内的深度为3mm,竖直排气方管的左侧管壁与锅盖外侧面紧密连接,竖直排气方管的右侧管壁与水平排气凹槽的右侧壁在同一个平面;竖直排气方管的上端开口即为上排气口,竖直排气方管左侧壁到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为20㎜,竖直排气方管内的中部固定有轴向的分隔板,分隔板与其前后两侧的竖直排气方管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平行,分隔板与下排气口底边线垂直,分隔板向下延伸至水平排气凹槽内并与排气凹槽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5mm,下排气口固定有用来阻挡米粒及煮饭时产生的大气泡通过的隔离网,隔离网网孔的孔径为:下排气口前侧边线的垂直平分线以上是2-3mm、垂直平分线以下是4-5mm。
下排气口前侧边线的垂直平分线与隔板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排气口的位置以高于锅盖中心为宜,竖直排气方管前侧边缘与水平排气凹槽前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和竖直排气方管后侧边缘与水平排气凹槽后侧边缘之间的距离相同,下排气口底边线的垂直平分线通过锅盖圆心。
竖直排气方管前侧或后侧内管壁到锅盖轴线的垂直距离,等于隔板到锅胆轴线的垂直距离。
还可以在锅胆、锅盖、电磁炉加热盘、电机支架外面设锅体,锅体由四个侧板及连接在四个侧板顶部的上盖板组成,锅体在对应锅盖处设有门,门通过折页安装在锅体上,锅体的上盖板上设有散热、排气孔,锅体底部固定在底座上,锅体左侧板上设有圆孔。在锅胆、锅盖、电磁炉加热盘、电机支架外面设锅体时,步进电机的机身在锅体外面,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圆孔伸入到锅体内与锅胆通过内、外花键连接。
还可以在煮饭室左端锅胆侧壁的前侧边缘上中心处设温度传感器,在隔板下方的储水室左端锅胆侧壁上设温度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线上都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插头,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头都安装在锅胆的内花键上,与该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头对应的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座都安装在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上。
还可以在煮饭室的锅胆内壁上设置米最大投放量限定刻度线,在储水室的锅胆内壁上设置水最大和最小投放量限定范围刻度线。水最大和最小投放量限定范围刻度线限定的容积是米最大投放量限定刻度线限定的容积的2.1-2倍,米水合计限定总容积不大于储水室容积。
电饭锅控制板安装在门附近的锅体右侧板的外表面上,电源板安装在底座内,两个温度传感器的插座输出线选用软线穿过锅体的右侧板与电饭锅控制板相连,软线长度保证随着步进电机转动180°不被折拉断,电饭锅控制板上连接的导线穿过锅体的右侧板和底座的顶板后与电源板连接,电磁炉加热盘连接的导线穿过底座的顶板后与电源板上的电磁炉加热盘控制电源连接,步进电机上连接的导线穿过锅体的左侧板再穿过底座的顶板后与电源板上的步进电机控制电源连接,电源板上的电源线上设有热熔断器,电源板上的电源线从底座中伸出露在外面。电饭锅控制板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锅胆内温度,电饭锅控制板通过电磁炉加热盘控制电源来控制电磁炉加热盘的工作状态,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电源来控制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煮饭前先把锅胆卸下,将锅胆竖直放置,即锅胆左端在下、右端在上,将米投放到煮饭室中,投放量在米投放量最大限定刻度线标记以下,将水投放到储水室中,投放量在水最大和最小限定范围刻度线标记之内,盖好锅盖并锁紧。将锅胆上的内花键与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按花键形状限定位置插接,此时温度传感器插头和温度传感器插座也随之插接,插接后储水室位于下方,煮饭室位于上方,(煮饭室内米中如有剩余的淘米水也可经过隔板右端与锅盖内侧面之间1.5-2.5mm的缝隙或隔板上直径2-3mm的圆孔流入到储水室内。此时储水室的水表面在隔板以下,低于上排气口水不能从上排气口流出),实现了煮饭前水、米分离存放,长时间预约也不会影响米饭的口感。
煮饭或预约煮饭时间到时,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控制电磁炉加热盘输出额定功率给储水室的水加热,使得水温升高或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汽经过隔板右端缝隙或圆孔入至煮饭室,产生的水蒸气增多时可以通过下排气口露在水面以上的隔离网孔排出锅胆外。当煮饭室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煮饭室温度为95℃或储水室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为100℃时,电饭锅控制板、步进电机控制电源控制步进电机工作,带动锅胆从右向左看逆时针转动180°,使储水室位于上方、煮饭室位于下方,步进电机停止工作,在锅胆转动过程中储水室的水经过隔板右端与锅盖内侧面之间的缝隙或圆孔逐渐的全部流至煮饭室,在步进电机停止工作的同时开始煮饭计时,同时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控制电磁炉加热盘的输出功率减小到额定功率的二分之一,煮饭7-8分钟后,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控制步进电机工作带动锅胆从右向左看顺时针转动180°,使储水室位于下方、煮饭室位于上方,步进电机停止工作,米饭中剩余的水随着锅胆转动经过隔板右端与锅盖内侧面之间的缝隙或圆孔逐渐流入储水室内,在步进电机停止工作的同时开始蒸饭计时,蒸饭1分钟后,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控制步进电机工作带动锅胆从右向左看顺时针转动90°使储水室位于后方、煮饭室位于前方,步进电机停止工作,储水室剩余的少量水(因煮饭7-8分钟米饭吸收水及煮饭、蒸饭产生的水蒸气耗用水)被挡板挡住依然存留在储水室内,在步进电机停止工作的同时开始焖饭计时,同时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控制电磁炉加热盘的输出功率减小到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小功率加热焖饭8分钟将米饭做熟,电磁炉加热盘停止加热,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控制步进电机工作带动锅胆从右向左看逆时针转动90°,储水室位于下方、煮饭室位于上方,步进电机停止工作,蜂鸣器发出声响完成煮饭全过程,进入保温状态,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根据煮饭室温度传感器检测数据控制电磁炉加热盘间断加热,保持煮饭室温度在40-50℃以内。
上、下排气口的结构设计保证了煮饭过程中在锅胆转动时既能排气,水又不能从上排气口中排出。因为竖直排气方管前侧或后侧内管壁到锅盖轴线的垂直距离等于隔板到锅胆轴线的垂直距离。在锅胆逆时针转动小于90°时,竖直排气方管后侧壁上端边缘始终高于竖直排气方管后侧壁下端边缘并且高于米水混合后的水表面,水不能从上排气口流出,同时竖直排气方管前侧壁下端边缘始终高于米水混合后的水表面,间隔板后侧的竖直排气方管通畅,气体可以从排气口排出。在锅胆逆时针转动到90°时,竖直排气方管后侧壁上下端边缘与隔板同高都高于米水混合后的水表面,水不能从上排气口流出,竖直排气方管通畅,气体可以从排气口排出,在锅胆逆时针转动大于90°到180°时,竖直排气方管后侧壁下端边缘始终高于米水混合后的水表面,水不能从上排气口流出。竖直排气方管通畅,气体可以从排气口排出。在锅胆顺时针转动时原理相同,所以煮饭过程中在锅胆转动时既能排气,水又不能从上排气口中排出。排气凹槽中的水随着锅胆转动使得排气凹槽一端逐渐升高一端逐渐降低,水在排气凹槽中由高向低经过分隔板底部间隙流到低处从隔离网孔流入锅胆内,通过调节煮饭时间长短,(在7-8分钟内调节设定值),实现米饭的软硬调整。在煮饭7-8分钟内,米饭始终在水中浸泡加热使得米饭快速吸收水分、均匀受热不能出现夹生饭;煮饭7-8分钟并没有将米饭煮熟,虽然米已经膨胀但不松散,米粒表面不会出现大量微小颗粒脱落到水中,并且水米最小比例为2-2.1(容积比),远大于现有技术水米比例1.12-1.3,所以煮饭7-8分钟后米汤仍然很稀,随着锅胆转动米汤可以经过隔板右端与锅盖内侧面之间的缝隙或圆孔逐渐流入储水室内;隔板的右端面与锅盖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5-2.5mm的缝隙和隔板轴向中心线的后侧靠近右端边缘的部分设有若干个直径为2-3mm的圆孔,在设计上为阻隔米粒通过,缝宽1.5-2.5mm,孔径2-3mm小于米粒的粒经或长度。在锅胆转动时无序的米粒在缝隙和圆孔处会出现拥堵现象,大量米粒不可能通过缝隙进入储水室内。该缝隙起到只能通过水,而米不能通过的作用。所以在锅胆转动时米始终在煮饭室中而不能大量进入储水室中。焖饭过程中储水室的水被加热盘小功率加热能产生微量水蒸气,微量水蒸汽经过隔板右端与锅盖内侧面之间缝隙或隔板上的圆孔流入至煮饭室,使得米饭更加湿润光亮,水蒸气增多时可以通过下排气口露在水面以上的隔离网孔排出锅胆外。煮饭过程中锅胆转动米饭在锅内翻动使得米饭蓬松透气、受热均匀。储水室和煮饭室的温度传感器还具有监测温度作用,当检测到温度高于103℃时,电饭锅控制板、电源板控制电磁炉加热盘停止加热,防止锅胆无水干烧和煮饭时糊锅,热熔断器具有锅体超高温保护作用,当锅体超高温时切断供电电源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用本装置煮饭时米、水比例好掌握,不用任何量具,米的投放量用目测在最大投放量限定刻度线以下,水投放量用目测在最大和最小投放量限定范围刻度线以内,就能做出好饭,方便实用,适用于各类人群煮饭,并且做出的米饭蓬松光亮、软硬适度,口感香糯。储水室内的米汤保证了长时间保温米饭不会干硬,也可供饮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锅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锅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锅胆和电磁炉加热盘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锅盖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锅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它包括底座1,底座由连接在一起的顶板、底板、侧板组成,电磁炉加热盘2安装在底座上,电磁炉加热盘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的弧形凹槽,锅胆3置于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凹槽内,锅胆与电磁炉加热盘的上表面滑动接触,锅胆的左端为封闭状,锅胆左侧设有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安装电机支架5上,电机支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右端设有外花键6,锅胆左端外表面中心处设有内花键7,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插在锅胆左端的内花键中,锅胆的右端开口处设有锅盖8,锅盖与锅胆通过折页连接,搭扣的两部分分别相对应的安装在锅盖和锅胆上,当锅盖盖上时锅盖与锅胆能通过搭扣锁紧,锅胆内的下部设有隔板9,隔板的左、前、后端紧密固定在锅胆的内壁上,隔板的轴向长度小于锅胆的轴向长度,锅盖盖好后,隔板的右端面与锅盖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5-2.5mm,隔板的上方为煮饭室,隔板的下方为储水室,储水室小于煮饭室,隔板到锅胆轴线的垂直距离为锅胆半径的五分之一;步进电机工作带动锅胆转动。
弧形凹槽右端靠近边缘处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的限位楞10,锅胆外壁在对应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的限位楞处设有向锅胆内凹的环形的限位凹槽11。
隔板轴向中心线的后侧靠近右端边缘的部分设有若干个直径为2-3mm的圆孔12。
隔板轴向中心线的前侧右端边缘处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挡板13,挡板为二分之一拱形,挡板的弧形边紧密固定在锅胆上。
锅盖内安装有密封圈,当锅盖盖在锅胆上锁紧时,密封圈正好将锅胆右端边缘堵住,这样可防止锅胆内的水漏出。锅盖的内侧面(即面向锅胆的一面)开有矩形的下排气口14,下排气口前侧边缘到后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隔板前侧边缘到后侧边缘距离的3/4,下排气口下端到上端之间的距离为40㎜,锅盖内设有长方体形的水平排气凹槽15,水平排气凹槽的左端面为开放面对接在下排气口上,即水平排气凹槽左端面的尺寸与下排气口的尺寸相适应,水平排气凹槽的其余面都为封闭结构,水平排气凹槽右端从锅盖右侧面伸出,竖直排气方管16的下端从锅盖右侧面伸出的水平排气凹槽右端的顶部伸入到水平排气凹槽内,水平排气凹槽在对应竖直排气方管的位置处设开口,竖直排气方管的管壁与水平排气凹槽开口处的侧壁紧密连接,使水平排气凹槽和竖直排气方管形成联通,竖直排气方管穿入到水平排气凹槽内的深度为3mm,竖直排气方管的左侧管壁与锅盖外侧面紧密连接,竖直排气方管的右侧管壁与水平排气凹槽的右侧壁在同一个平面;竖直排气方管的上端开口即为上排气口,竖直排气方管左侧壁到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为20㎜,竖直排气方管内的中部固定有轴向的分隔板17,分隔板与其前后两侧的竖直排气方管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平行,分隔板与下排气口底边线垂直,分隔板向下延伸至水平排气凹槽内并与排气凹槽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5mm,下排气口固定有用来阻挡米粒及煮饭时产生的大气泡通过的隔离网18,隔离网网孔的孔径为:下排气口前侧边线的垂直平分线以上是2-3mm、垂直平分线以下是4-5mm。
下排气口前侧边线的垂直平分线与隔板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排气口的位置以高于锅盖中心为宜,竖直排气方管前侧边缘与水平排气凹槽前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和竖直排气方管后侧边缘与水平排气凹槽后侧边缘之间的距离相同,下排气口底边线的垂直平分线通过锅盖圆心。
竖直排气方管前侧或后侧内管壁到锅盖轴线的垂直距离,等于隔板到锅胆轴线的垂直距离。
还可以在锅胆、锅盖、电磁炉加热盘、电机支架外面设锅体19,锅体由四个侧板及连接在四个侧板顶部的上盖板组成,锅体在对应锅盖处设有门20,门通过折页安装在锅体上,锅体的上盖板上设有散热、排气孔21,锅体底部固定在底座上,锅体左侧板上设有圆孔。在锅胆、锅盖、电磁炉加热盘、电机支架外面设锅体时,步进电机的机身在锅体外面,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圆孔伸入到锅体内与锅胆通过内、外花键连接。
还可以在煮饭室左端锅胆侧壁的前侧边缘上中心处设温度传感器22,在隔板下方的储水室左端锅胆侧壁上设温度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线上都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插头,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头都安装在锅胆的内花键上,与该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头对应的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座都安装在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上。
还可以在煮饭室的锅胆内壁上设置米最大投放量限定刻度线23,在储水室的锅胆内壁上设置水最大和最小投放量限定范围刻度线24。水最大和最小投放量限定范围刻度线限定的容积是米最大投放量限定刻度线限定的容积的2.1-2倍,米水合计限定总容积不大于储水室容积。
电饭锅控制板26安装在门附近的锅体右侧板的外表面上,电源板25安装在底座内,两个温度传感器的插座输出线选用软线穿过锅体的右侧板与电饭锅控制板相连,软线长度保证随着步进电机转动180°不被折拉断,电饭锅控制板上连接的导线穿过锅体的右侧板和底座的顶板后与电源板连接,电磁炉加热盘连接的导线穿过底座的顶板后与电源板上的电磁炉加热盘控制电源连接,步进电机上连接的导线穿过锅体的左侧板再穿过底座的顶板后与电源板上的步进电机控制电源连接,电源板上的电源线上设有热熔断器,电源板上的电源线从底座中伸出露在外面。电饭锅控制板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锅胆内温度,电饭锅控制板通过电磁炉加热盘控制电源来控制电磁炉加热盘的工作状态,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电源来控制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饭锅,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电磁炉加热盘(2)安装在底座上,电磁炉加热盘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的弧形凹槽,锅胆(3)置于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凹槽内,锅胆与电磁炉加热盘的上表面滑动接触,锅胆的左端为封闭状,锅胆左侧设有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安装电机支架(5)上,电机支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右端设有外花键(6),锅胆左端外表面中心处设有内花键(7),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插在锅胆左端的内花键中,锅胆的右端开口处设有锅盖(8),锅胆内的下部设有隔板(9),隔板的左、前、后端紧密固定在锅胆的内壁上,隔板的轴向长度小于锅胆的轴向长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是: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凹槽右端靠近边缘处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的限位楞(10),锅胆外壁在对应电磁炉加热盘的弧形的限位楞处设有向锅胆内凹的环形的限位凹槽(1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是:隔板轴向中心线的后侧靠近右端边缘的部分设有若干个圆孔(12)。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是:隔板轴向中心线的前侧右端边缘处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挡板(13),挡板为二分之一拱形,挡板的弧形边紧密固定在锅胆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是:锅盖的内侧面开有矩形的下排气口(14),锅盖内设有长方体形的水平排气凹槽(15),水平排气凹槽的左端面为开放面对接在下排气口上,水平排气凹槽的其余面都为封闭结构,水平排气凹槽右端从锅盖右侧面伸出,竖直排气方管(16)的下端从锅盖右侧面伸出的水平排气凹槽右端的顶部伸入到水平排气凹槽内,水平排气凹槽在对应竖直排气方管的位置处设开口,竖直排气方管的管壁与水平排气凹槽开口处的侧壁紧密连接,使水平排气凹槽和竖直排气方管形成联通,竖直排气方管的左侧管壁与锅盖外侧面紧密连接;竖直排气方管的上端开口即为上排气口,竖直排气方管内的中部固定有轴向的分隔板(17),分隔板与其前后两侧的竖直排气方管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平行,分隔板向下延伸至水平排气凹槽内并与排气凹槽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下排气口固定有用来阻挡米粒及煮饭时产生的大气泡通过的隔离网(18)。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是:在锅胆、锅盖、电磁炉加热盘、电机支架外面设锅体(19),锅体由四个侧板及连接在四个侧板顶部的上盖板组成,锅体在对应锅盖处设有门(20),门通过折页安装在锅体上,锅体的上盖板上设有散热、排气孔(21),锅体底部固定在底座上,锅体左侧板上设有圆孔。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是:在煮饭室左端锅胆侧壁的前侧边缘上中心处设温度传感器(22),在隔板下方的储水室左端锅胆侧壁上设温度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线上都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插头,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头都安装在锅胆的内花键上,与该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头对应的两个温度传感器插座都安装在步进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外花键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是:在煮饭室的锅胆内壁上设置米最大投放量限定刻度线(23),在储水室的锅胆内壁上设置水最大和最小投放量限定范围刻度线(24)。
CN202020544701.2U 2019-04-19 2020-04-14 一种电饭锅 Active CN2123075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7557 2019-04-19
CN2019205375577 2019-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7535U true CN212307535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4701.2U Active CN212307535U (zh) 2019-04-19 2020-04-14 一种电饭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7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5412A (zh) 一种节能电饭煲
CN203802234U (zh) 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CN103876609A (zh) 一种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CN103654370A (zh)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CN210114356U (zh) 排气方式改进的空气炸锅
CN203662532U (zh) 电饭甑
CN203619319U (zh) 多功能电饭锅
CN212307535U (zh) 一种电饭锅
CN201001620Y (zh) 一种家用蒸箱
CN203642257U (zh)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CN203802245U (zh)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CN206761455U (zh) 电压力锅
CN104223958B (zh) 一种防溢节能锅盖
CN206565762U (zh) 一种新型电饭锅
CN203314733U (zh) 蒸锅
CN206630450U (zh) 一种带有搅拌装置的双层电饭锅
CN206612598U (zh) 一种双层电饭锅
CN206080094U (zh) 一种新型的保温电饭锅
CN201452836U (zh) 一种独立供气式蒸笼
CN201519069U (zh) 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103720344A (zh) 一种蒸汽加热炉
CN212511282U (zh) 一种集成灶节能结构
CN109953640B (zh) 多功能电饭锅
CN210185361U (zh) 分离组件及电饭煲
CN218791822U (zh) 一种玻璃内胆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