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9172U -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9172U
CN212299172U CN202020825778.7U CN202020825778U CN212299172U CN 212299172 U CN212299172 U CN 212299172U CN 202020825778 U CN202020825778 U CN 202020825778U CN 212299172 U CN212299172 U CN 212299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side wall
hole
wall
auxiliary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57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影炙
廖泓斌
白相星
唐爱红
衷卫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8257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9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9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9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包括:第一主体,第一主体包括底壁及与底壁的周缘连接且朝向底壁的同一侧延伸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以及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第一卡扣设于第一侧壁上,第二卡扣设于第二侧壁上;其中,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分别与辅助条的两端卡接,辅助条用于施加使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趋向靠拢的作用力。面罩上的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可分别与辅助条的两端卡接,辅助条可以施加使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趋向靠拢的作用力,从而防止了面罩的回弹变形。同时,由于辅助条与面罩卡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的方式,不会出现焊痕,且也不会出现虚焊而导致质量不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提高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取暖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电热油汀取暖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电热油汀取暖器简称电热油汀,是一种充油式取暖器,其主要包括汀体及面罩,面罩设于汀体一侧用于容纳电控器件,以用于开启、关闭或调节取暖器。由于充油式取暖器的面罩大多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钣金件成型后回弹力大,易于罩变形,从而影响面罩与汀体的装配。
为了减小面罩的变形,一般在面罩上焊接或者螺钉连接辅助条,以利用辅助条自身的长度限制面罩的变形。但是采用焊接辅助条的方式,易于出现焊痕,需要打磨,同时还可能出现虚焊导致产品质量不良。采用螺钉连接辅助条的方式,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改善上述问题的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一种面罩,所述面罩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的周缘连接且朝向所述底壁的同一侧延伸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以及
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卡扣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与辅助条的两端卡接,所述辅助条用于施加使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趋向靠拢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凸伸于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第二卡扣凸伸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辅助条的两端均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内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装配孔及卡接孔,所述辅助条从所述装配孔进入所述卡接孔内卡接;
其中,所述装配孔在所述辅助条与所述面罩卡接的卡接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卡接孔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还包括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设于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卡接孔之间,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形成用于导向所述辅助条从所述装配孔进入所述卡接孔的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的内壁还形成有与所述导向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辅助条从所述卡接孔返回所述装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设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扣设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距离所述底壁的间距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且相对设置。
一种面罩组件,包括辅助条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面罩,所述辅助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卡扣与第四卡扣,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第四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扣及所述第四卡扣均为弯钩状结构。
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面罩组件。
上述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面罩上的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可分别与辅助条的两端卡接,辅助条可以施加使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趋向靠拢的作用力,从而防止了面罩的回弹变形。同时,由于辅助条与面罩卡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的方式,不会出现焊痕,且也不会出现虚焊而导致质量不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组件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面罩组件中的面罩的轴测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面罩组件中的辅助条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面罩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面罩的平面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面罩组件的A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面罩的B处放大图。
100、面罩组件;10、面罩;11、第一主体;111、底壁;112、第一侧壁; 113、第二侧壁;12、第一卡扣;13、第二卡扣;14、第一通孔;141、装配孔; 142、卡接孔;143、导向孔;1431、导向部;1432、限位部;15、第二通孔; 20、辅助条;21、第二主体;211、第一连接段;212、第二连接段;213、第三连接段;214、第四连接段;215、第五连接段;22、第三卡扣;23、第四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器,取暖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相互连接且内部相互连通,取暖器通过散热片向环境中散发热量。
具体地,该取暖器为电热油汀取暖器,电热油汀取暖器为一种充油式取暖器,上述本体即为电热油汀取暖器的汀体,汀体包括电热管(图中未示出)及散热片,电热管安装在散热片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上升到腔体上部,沿散热片对流循环,通过腔体壁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取暖器还可以是其他以电为能源或者其他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1,取暖器还包括面罩组件100,面罩组件100包括面罩10及辅助条20,面罩10内用于容纳电器组件,以用于开启、关闭或调节取暖器,辅助条 20利用自身长度限制面罩10的回弹变形。
参阅图2,面罩10包括第一主体11,第一主体11包括底壁111、第一侧壁 112及第二侧壁113,第一侧壁112及第二侧壁113与底壁111的周缘连接且均朝向底壁111的同一侧延伸,底壁111、第一侧壁112及第二侧壁113三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以用于容置电器组件。
面罩10还包括第一卡扣12及第二卡扣13,第一卡扣12设于第一侧壁112 上,第二卡扣13设于第二侧壁113上。参阅图3,辅助条20包括第二主体21 及分别设于第二主体21两端的第三卡扣22与第四卡扣23,辅助条20的第三卡扣22与第一卡扣12卡接,辅助条20的第四卡扣23与第二卡扣13卡接。
通过上述设置,面罩10上的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可分别与辅助条20 的两端卡接,辅助条20可以施加使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趋向靠拢的作用力,从而防止了面罩10的回弹变形。同时,由于辅助条20与面罩10卡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的方式,不会出现焊痕,且也不会出现虚焊而导致质量不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提高了装配效率。
参阅图4,具体地,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均为多个,且第二卡扣13 的数量与第一卡扣12的数量相等,每个第二卡扣13与每个第一卡扣12相对应。相应地,辅助条20为与第一卡扣12及第二卡扣13数量相等的多个。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第二卡扣13及辅助条20也可以为一个,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2及图4,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底壁111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如此底壁111具有分别对应长方形的四条边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及第四边,其中,第一边与第三边相对,第二边与第四边相对。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壁111的横截面形状不受限定。
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间隔且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一侧壁112与第一边连接,第二侧壁113与第三边连接;或者第一侧壁112与第二边连接,第二侧壁113与第四边连接。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相互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2与第一边连接,第二侧壁113与第二边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2与第一边及第二边均连接,第二侧壁113与第三边及第四边均连接。具体地,第一侧壁1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壁与第二子壁,第一子壁与第一边连接,第二子壁与第二边连接,第二侧壁11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子壁及第四子壁,第三子壁与第三边连接,第四子壁与第四边连接,第三子壁与第一子壁连接,第四子壁与第二子壁连接。更具体地,第一子壁、第二子壁、第三子壁及第四子壁均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此时本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
第一卡扣12设于第一侧壁112远离底壁111的一端,第二卡扣13设于第二侧壁113远离底壁111的一端。如此设置,当辅助条20与面罩10卡接时,可以使作用力作用于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远离底壁111的一端,以进一步减小面罩10的回弹变形。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还可以设于第一侧壁112靠近底壁111的一端,第二卡扣13设于第二侧壁113靠近底壁111的一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也可以设于第一侧壁112 的中间位置,第二卡扣13设于第二侧壁113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距离底壁111的间距相等,这样,当辅助条20与面罩10卡接时,辅助条20施加于第一侧壁112的作用力的第一作用位置与施加于第二侧壁113的作用力的第二作用位置距离底壁111的间距相等,从而保证施力的均匀性。
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相对设置。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也可以错位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第一卡扣12凸伸于第一侧壁112设置,第二卡扣13凸伸于第二侧壁113 设置。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也可以凹设于第一侧壁112,第二卡扣13凹设于第二侧壁113,在此亦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2,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上均开设有通孔,第一卡扣12 上的通孔定义为第一通孔14,第二卡扣13上的通孔定义为第二通孔15。辅助条20的第三卡扣22穿设于第一通孔14内与第一卡扣12卡接,辅助条20的第四卡扣23穿设于第二通孔15内与第二卡扣13卡接。还可以想到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的设置方式也不限于此,第一卡扣12 只要可以实现与第三卡扣22卡接,第二卡扣13只要可以实现与第四卡扣23卡接的设置方式均可,在此亦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5的设置方式相同。
参阅图6及图7,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5均包括相互连通的装配孔141 及卡接孔142,装配孔141在辅助条20与面罩10卡接的卡接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卡接孔142的尺寸,辅助条20的第三卡扣22从装配孔141进入卡接孔142内与第一卡扣12卡接。由于装配孔141的尺寸大于卡接孔142的尺寸,当装配辅助条20时,先将辅助条20穿设于尺寸较大的装配孔141内,而后从尺寸较大的装配孔141进入卡接孔142内与第一卡扣12卡接,便于辅助条20的装配。
进一步,第一通孔14还包括导向孔143,导向孔143设于装配孔141与卡接孔142之间,导向孔143的内壁形成用于导向辅助条20从装配孔141进入卡接孔142的导向部1431,这样,在辅助条20从装配孔141进入卡接孔142的过程中,导向部1431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更进一步,导向孔143的内壁还形成于导向部1431连接的限位部1432,限位部1432用于限制辅助条20从卡接孔142返回装配孔141。如此,当辅助条 20进入卡接孔142与第一卡扣12卡接时,限位部1432将限制辅助条20从卡接孔142返回装配孔141,保证了辅助条20与面罩10的卡接牢固性。
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体21为具有多个弯部的弯折状,以增加整个辅助条20的强度。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21也可以为直线状,在此亦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二主体21包括第一连接段211、第二连接段212、第三连接段 213、第四连接段214及第五连接段215,第一连接段211、第二连接段212、第三连接段213、第四连接段214及第五连接段215依次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段 211、第二连接段212、第三连接段213、第四连接段214及第五连接段215均为直线段。
第二连接段212与第四连接段214均相对于第三连接段213朝向其同一侧倾斜,第二连接段212与第四连接段214相对于第三连接段213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一连接段211与第二连接段212均与第三连接段213平行,且第一连接段211的延长线与第五连接的延长线重合。其中,每相邻两个连接段之间形成一个弯部。
第三卡扣22与第四卡扣23均为弯钩状结构,以便于辅助条20与面罩10 卡接牢固。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扣22与第四卡扣23的形状不受限定,第三卡扣22只要可以实现与第一卡扣12卡接,第四卡扣23只要可以实现与第二卡扣13卡接的形状均可。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取暖器所包括的面罩组件100,面罩组件100包括面罩10及辅助条20,面罩10内用于容纳电器组件,以用于开启、关闭或调节取暖器,辅助条20利用自身长度限制面罩10的回弹变形。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面罩组件100所包括的面罩10,面罩10包括第一主体11、第一卡扣12及第二卡扣13,第一主体11包括底壁111、第一侧壁112及第二侧壁113,第一侧壁112及第二侧壁113与底壁111的周缘连接且均朝向底壁111的同一侧延伸,第一卡扣12设于第一侧壁112上,第二卡扣13设于第二侧壁113上,辅助条20的第三卡扣22与第一卡扣12卡接,辅助条20的第四卡扣23与第二卡扣13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罩10、面罩组件100及取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面罩10上的第一卡扣12与第二卡扣13分别与辅助条20的两端卡接,辅助条20可以施加使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趋向靠拢的作用力,从而防止了面罩10的回弹变形;
2、由于辅助条20与面罩10卡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的方式,不会出现焊痕,且也不会出现虚焊而导致质量不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提高了装配效率;
3、第一卡扣12设于第一侧壁112远离底壁111的一端,第二卡扣13设于第二侧壁113远离底壁111的一端,如此,当辅助条20与面罩10卡接时,可以使作用力作用于第一侧壁112与第二侧壁113远离底壁111的一端,以进一步减小面罩10的回弹变形;
4、装配孔141的尺寸大于卡接孔142的尺寸,当装配辅助条20时,先将辅助条20穿设于尺寸较大的装配孔141内,而后从尺寸较大的装配孔141进入卡接孔142内与第一卡扣12卡接,便于辅助条20的装配;
5、导向部1431可以将辅助条20从装配孔141导向到卡接孔142内与面罩 10卡接;且限位部1432可以将辅助条20限位于卡接孔142,防止辅助条20从卡接孔142返回装配孔141,保证了辅助条20装配的牢固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包括:
第一主体(11),所述第一主体(11)包括底壁(111)及与所述底壁(111)的周缘连接且朝向所述底壁(111)的同一侧延伸的第一侧壁(112)及第二侧壁(113);以及
第一卡扣(12)及第二卡扣(13),所述第一卡扣(12)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2)上,所述第二卡扣(13)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13)上;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12)与所述第二卡扣(13)分别与辅助条(20)的两端卡接,所述辅助条(20)用于施加使所述第一侧壁(112)与所述第二侧壁(113)趋向靠拢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12)凸伸于所述第一侧壁(112)设置,所述第二卡扣(13)凸伸于所述第二侧壁(113)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12)与所述第二卡扣(13)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辅助条(20)的两端均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内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装配孔(141)及卡接孔(142),所述辅助条(20)从所述装配孔(141)进入所述卡接孔(142)内卡接;
其中,所述装配孔(141)在所述辅助条(20)与所述面罩卡接的卡接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卡接孔(142)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还包括导向孔(143),所述导向孔(143)设于所述装配孔(141)与所述卡接孔(142)之间,所述导向孔(143)的内壁形成用于导向所述辅助条(20)从所述装配孔(141)进入所述卡接孔(142)的导向部(14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143)的内壁还形成有与所述导向部(1431)连接的限位部(1432),所述限位部(1432)用于限制辅助条(20)从所述卡接孔(142)返回所述装配孔(1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12)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2)远离所述底壁(111)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扣(13)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13)远离所述底壁(11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12)与所述第二卡扣(13)距离所述底壁(111)的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2)与所述第二侧壁(113)间隔且相对设置。
10.一种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条(20)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面罩,所述辅助条(2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卡扣(22)与第四卡扣(23),所述第三卡扣(22)与所述第一卡扣(12)卡接,所述第四卡扣(23)与所述第二卡扣(13)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22)及所述第四卡扣(23)均为弯钩状结构。
12.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面罩组件。
CN202020825778.7U 2020-05-18 2020-05-18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Active CN212299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5778.7U CN212299172U (zh) 2020-05-18 2020-05-18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5778.7U CN212299172U (zh) 2020-05-18 2020-05-18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9172U true CN212299172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5778.7U Active CN212299172U (zh) 2020-05-18 2020-05-18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9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10515T3 (es) Controlador de parrilla eléctrica extraíble con montaje
JP4856128B2 (ja) 電気補助ヒータ
JP4059840B2 (ja) 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た電気ヒータ
CN102403480B (zh) 电池模块
CN104955666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器
RU2502163C2 (ru) Клемма с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ой расчетной мощностью короткого замыкания
CN212299172U (zh) 面罩、面罩组件及取暖器
CN111224256B (zh) 连接器
CN217306899U (zh) 一种墙壁插座及其插座模块与连接座
CN106469874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900940B (zh) 电能表
JP2010122088A (ja) 温度検出モジュール
CN107634167B (zh) 燃气灶及其电池盒
CN106848781B (zh) 快速插拔组件
US20210066823A1 (en) Parallel-type wire connector
CN106376106B (zh) 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19164939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
CN210899663U (zh) 组装效率高的发热管和加热设备
CN212319921U (zh) 电加热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和空调器
US7910864B2 (en) PTC heating element
CN215501680U (zh) 智能加热男士胡梳
CN218041997U (zh) 用于电控盒的接地片、电控盒盖和电控盒
CN215911541U (zh) 模组插件的固定结构和电池包
CN217215378U (zh) 机器人设备及充电装配结构
CN211982392U (zh) 一种散热防水式变频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