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6536U - 机油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机油冷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96536U CN212296536U CN202021222111.4U CN202021222111U CN212296536U CN 212296536 U CN212296536 U CN 212296536U CN 202021222111 U CN202021222111 U CN 202021222111U CN 212296536 U CN212296536 U CN 2122965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t plate
- hole
- flat
- cooler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涉及冷却器生产制造领域,包括冷却器本体;冷却器本体包括若干片堆叠的换热芯板;换热芯板包括平板部以及折弯翻边部;平板部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环柱凸孔及两个相同的平孔,环柱凸孔经冲压形成一环形表面,平孔的孔部平面与平板部的表面齐平;一个环柱凸孔与一个平孔上在平板部上对角相对设置,环柱凸孔的中心点绕着平板部的中心点旋转180°后可同平孔的中心点重合;平孔的内径小于环形表面的外径;环形表面平行于平板部所在平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免去了传统板式冷却器中复杂的配件结构和庞大的壳体框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冷却器整体空间布局的紧凑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被誉为汽车的“血液”。板式冷却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其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对于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的板式冷却器结构,为了实现机油及冷却液介质在冷却器中的相互传热,需要在在板片构成的芯体外部再套设一个壳体框架,实施时,利用板片芯体中一部分层通道通入待换热的机油介质,然后在壳体框架上进一步加工冷媒介质管路用来通入水或其它冷却介质,使水或其它冷却介质从壳体框架涌入板片芯体中与机油介质通道交错的若干板片间隙中,来实现对机油的冷却。然而,这样的机油冷却器结构,带来了较高的壳体加工成本。同时,整体的冷却器配件结构复杂,生产及安装环节多,且体积和质量较大,不符合冷却器轻量化、小型化发展趋势,不利于企业生产加工效率和效益,也不利于安装布局的紧凑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通过简单的板片堆叠可获得机油冷却器的核心主体,免去了冗杂的壳体框架和配件结构,缩小了传统机油冷却器的体积,减轻了传统机油冷却器的质量,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包括若干堆叠的换热芯板,相邻所述换热芯板组合形成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层流通道;
所述换热芯板包括方形的平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平板部周部边缘的折弯翻边部,所述折弯翻边部用于密封所述层流通道的边界;
所述平板部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环柱凸孔及两个相同的平孔,所述环柱凸孔呈环柱状凸出设置于所述平板部的表面,且上端面为环形表面;所述环形表面经所述平板部所在平面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平孔的孔部平面与所述平板部的表面齐平;一个所述环柱凸孔与一个所述平孔在所述平板部上呈对角相对设置;并且,在所述换热芯板上,所述环柱凸孔的中心点绕着所述平板部的中心点旋转180°后可同所述平孔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平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环形表面的外径;所述环形表面平行于所述平板部所在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向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方向凹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换热芯板位置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不贯穿所述平板部;所述定位凹部的竖直剖面呈V字型或者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折弯翻边部与所述平板部垂直,且所述折弯翻边部的翻边高度与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折弯翻边部与所述平板部的夹角呈钝角;且所述折弯翻边部至所述平板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方向与所述折弯翻边部的折弯方向一致;或者,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方向与所述折弯翻边部的折弯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平板部和所述折弯翻边部的连接处均呈圆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一固定孔、用于连通外部机油管路的机油入口和机油出口、用于连通冷却液管路的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器本体的最顶层的所述换热芯板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一平板状的端面密封板;所述端面密封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二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端面密封板上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有一放液螺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相邻所述换热芯板堆叠成的层流通道中均设置有内翅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优选地,所述内翅片为矩形翅片或三角翅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涉及冷却器生产制造领域,包括冷却器本体;冷却器本体包括若干堆叠的换热芯板;换热芯板包括平板部以及折弯翻边部;平板部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环柱凸孔及两个相同的平孔,环柱凸孔经冲压形成一环形表面,平孔的孔部平面与平板部的表面齐平;一个环柱凸孔与一个平孔上在平板部上对角相对设置,环柱凸孔的中心点绕着平板部的中心点旋转180°后可同平孔的中心点重合;平孔的内径小于环形表面的外径;环形表面平行于平板部所在平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免去了传统板式冷却器中复杂的配件结构和庞大的壳体框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实现冷却器整体的紧凑化空间布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F-F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中换热芯板的一种实施结构的简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机油冷却器的仰视结构的简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进行理解,包括冷却器本体1;所述冷却器本体1包括若干堆叠的换热芯板11,相邻所述换热芯板11组合形成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层流通道;
所述换热芯板11包括方形的平板部111以及设置在所述平板部111周部边缘的折弯翻边部112,所述折弯翻边部112用于在所述换热芯板11叠置时密封所述层流通道的边界;
所述平板部111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环柱凸孔113及两个相同的平孔114,所述环柱凸孔113呈环柱状凸出设置于所述平板部111的表面,且上端面为环形表面1131;所述环形表面1131经所述平板部111所在平面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平孔114的孔部平面与所述平板部111的表面齐平;一个所述环柱凸孔113与一个所述平孔114在所述平板部111上呈对角相对设置;并且,参照图3,在所述换热芯板11上,所述环柱凸孔113的中心点绕着所述平板部111的中心点旋转180°后可同所述平孔114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平孔114的内径小于所述环形表面1131的外径;所述环形表面1131平行于所述平板部111所在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其由若干换热芯板11(参照图2)同向叠置焊接而成,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仅需加工一种换热芯板11,经反复的180°旋转叠置即可形成交错隔离的层流通道。在实施时,以一块换热芯板11为基准,将另一块相同的换热芯板11绕着平板部111的中心点位置旋转180°,将对应位置的平孔114表面与同心的环柱凸孔113的环形表面1131平整贴合,当相邻的换热芯板11叠置时,参照图2,上层(或下层)的环柱凸部113的圆环表面1131可以与下层(或上层)的平孔114表面平行(因为圆环表面1131与平板部111平行),使得环柱凸孔113和平孔114的平整贴合的程度较高,且平孔114的内径小于环形表面1131的外径,因此平孔114的口部平面和环形表面1131具有一定的焊接接触面积,在涂敷焊料后,密封可靠性较高,实现了层流通道在层间的良好的密封性,防止不同换热介质在介质入口分散或介质出口汇流时,从环柱凸孔113与平孔114的间隙中发生渗透或混合而影响层间的换热性能。参照图2,以其中一种介质流体-冷却液介质的入口和出口所在的位置作出的剖面图为例进行说明(机油介质在冷却器本体1中的流径与冷却液介质类似,可参照理解,在此不予赘述),当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液入口124通入冷却液介质后,会从若干间隔相邻的层流通道中平行流动,然后换热后的冷却液介质会从冷却液出口125汇集流出,实现了多层平行换热。在此过程中,冷却液介质在冷却器本体1中流通的过程中,遇到环柱凸孔113和平孔114的焊接固定处则发生通道截止,无法渗透至相邻的机油介质层流通道中(可参照图2进行理解),由此实现了机油介质及冷却液介质良好的错层流动,环柱凸孔113与平孔114的可靠钎焊可以很好地实现相邻层通道的介质隔离,由此形成整体的冷却器本体1的核心主体,层流通道排布紧凑,所需的冷却器配件种类少,免去了复杂的框架结构和装配配件,结构简单,加工便利。
优选地,参照图3,所述平板部111的上表面向所述平板部111的下表面方向凹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换热芯板11位置的定位凹部115;所述定位凹部115不贯穿所述平板部111;所述定位凹部的竖直剖面呈V字型或者弧形。通过在平板部111的上表面上设置一个定位凹部115,使得当相邻的换热芯板11旋转180°进行相互组装时,能够直观地判断出装配方向,便于检查相邻堆叠的换热芯板11是否在层间正确地交错放置,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两片换热芯板11被工人同向放置后钎焊成型,而造成的整体冷却器工作失效的问题。对于定位凹部115在换热芯板11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不做出具体限定,只要不处于所述换热芯板11平板部111的中心点即可,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实施的,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对于折弯翻边部112,只要满足当相邻两块换热芯板11叠置时,环柱凸孔113的圆环表面1131能够与平孔114表面密封贴合固定,且折弯翻边部112能够实现层流通道的边界密封即可,不限于具体的结构和形式。作为一种折弯翻边部112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折弯翻边部112与所述平板部111垂直,且所述折弯翻边部112的翻边高度与所述环柱凸孔113的凸设高度一致(该实施方式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说明书的记载是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折弯翻边部112垂直于平板部111设置,且翻边的高度同环形表面1131至平板部111的距离相等,这样一来,当换热芯板11交错方向层层叠置之时,能够使得叠置形成的冷却器本体1具有较为紧凑的结构,钎焊时在折弯翻边部112的顶部端面涂敷焊料,即可实现层通道边缘的有效密封。作为另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进行理解,所述折弯翻边部112与所述平板部111的夹角呈钝角;且所述折弯翻边部112至所述平板部111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环柱凸孔113的凸设高度。如此一来,折弯翻边部112与平板部111所呈的钝角,可以使得换热芯板11交错叠置时,换热芯板11相互错位向上堆叠时能够通过折弯的翻边实现相互嵌合,相邻两个换热芯板11的折弯翻边部112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不仅固定更加稳固,而且在涂敷焊料后焊料接触面积也相应增大,不仅利于焊料的涂敷,同时也使得焊缝可靠性相应提高,整体的冷却器本体1具有更强的结构性能,不易因虚焊、漏焊情况导致层流通道中的介质发生泄露。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参照图3,换热芯板11的所述环柱凸孔113的凸设方向与所述折弯翻边部112的折弯方向一致。或者,参照图2,所述环柱凸孔113的凸设方向与所述折弯翻边部112的折弯方向相反,这两种结构的换热芯板11经交错堆叠后都可以实现冷却器本体1的相邻层通道的密封,且结构合理,易于实施。优选地,对于所述换热芯板11,所述平板部111和所述折弯翻边部112的连接处均呈圆角过渡。这样一来,换热芯板11交错叠置而成的冷却器本体1内部层流通道中的流体导向性好,可加剧机油介质及冷却液介质在冷却器本体1中的流动效果,优化换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及图4,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法兰板12;所述法兰板1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第一固定孔121、用于连通外部机油管路的机油入口122和机油出口123、用于连通冷却液管路的冷却液入口124及冷却液出口125;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最顶层的所述换热芯板11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一平板状的端面密封板13;所述端面密封板1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第二固定孔131。通过设置端面密封板13以及位于冷却器本体1底部的法兰板12,通过在法兰板12上开设第一固定孔121,在端面密封板上开设第二固定孔131,可以将冷却器本体1与外部系统可拆卸固定,同时借由法兰板12及端面密封板13的板面,可以对冷却器本体1的底层及顶层的换热芯板11的端面进行末端密封。在法兰板12的板面上同时开设的机油入口122、机油出口123、冷却液入口124及冷却液出口125,使得各个介质入口和出口处于同一平面上,起到了进一步减小冷却器本体1空间布局的作用,有利于换热系统装配的紧凑性,冷却器本体1最顶层的换热芯板11顶部设置的端面密封板13可以使得整体冷却器本体1具有较为方正平整的外形,便于依照外部系统的参考平面进行可靠装配。
优选地,参照图1及图2进行理解,所述端面密封板13上开设有一安装孔132;所述安装孔132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有一放液螺母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中,通过设置放液螺母14,当机油冷却器长期不用或需要拆卸维护时,能够通过放液螺母14迅速将与之连通的冷却液(例如水)或者机油排出,可以有效提高机油冷却器维护的效率,同时,也可延长机油冷却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相邻所述换热芯板11堆叠成的层流通道中均设置有内翅片16。通过设置的内翅片16,换热介质在每一层的层流通道的换热流径延长,增加了机油介质或者冷却液介质在各自的层流通道中的停留换热时间和传热面积,进一步强化了机油介质同冷却液介质在冷却器本体1中的传热效果。对于内翅片16,起到进一步传热散热的效果,不限于具体的翅片结构,例如,可以采用矩形内翅片、三角内翅片等常规散热翅片结构对层流通道中的介质作出进一步换热作用,因其结构简单,加工便利,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整体机油冷却器的生产加工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包括若干堆叠的换热芯板,相邻所述换热芯板组合形成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层流通道;
所述换热芯板包括方形的平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平板部周部边缘的折弯翻边部,所述折弯翻边部用于在所述换热芯板叠置时密封所述层流通道的边界;
所述平板部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环柱凸孔及两个相同的平孔,所述环柱凸孔呈环柱状凸出设置于所述平板部的表面,且上端面为环形表面;所述环形表面经所述平板部所在平面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平孔的孔部平面与所述平板部的表面齐平;一个所述环柱凸孔与一个所述平孔在所述平板部上呈对角相对设置;并且,在所述换热芯板上,所述环柱凸孔的中心点绕着所述平板部的中心点旋转180°后可同所述平孔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平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环形表面的外径;所述环形表面平行于所述平板部所在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向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方向凹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换热芯板位置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不贯穿所述平板部;所述定位凹部的竖直剖面呈V字型或者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翻边部与所述平板部垂直,且所述折弯翻边部的翻边高度与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翻边部与所述平板部的夹角呈钝角;且所述折弯翻边部至所述平板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方向与所述折弯翻边部的折弯方向一致;或者,所述环柱凸孔的凸设方向与所述折弯翻边部的折弯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一固定孔、用于连通外部机油管路的机油入口和机油出口、用于连通冷却液管路的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器本体的最顶层的所述换热芯板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一平板状的端面密封板;所述端面密封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二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和所述折弯翻边部的连接处均呈圆角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密封板上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有一放液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换热芯板堆叠成的所述层流通道中均设置有内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翅片为矩形翅片或三角翅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2111.4U CN212296536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机油冷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2111.4U CN212296536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机油冷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96536U true CN212296536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3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22111.4U Active CN212296536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机油冷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96536U (zh) |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21222111.4U patent/CN2122965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532C (zh) | 三回路叠层板式热交换器 | |
CN106918165B (zh) | 一种换热装置 | |
JP6616115B2 (ja) | 熱交換器 | |
US20060011333A1 (en) | Stacked plate heat exchanger | |
JP6126358B2 (ja) | 多板式オイルクーラ | |
US20130092359A1 (en) |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an oil cool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oling oil | |
WO2021136017A1 (zh) | 中冷器的主板、中冷器及中冷器的制造方法 | |
JPH0444193B2 (zh) | ||
CN101589286A (zh) | 热交换器和方法 | |
EP3037772A1 (en) | Heat exchanger | |
TW202120877A (zh) | 雙介質安全熱交換器 | |
US20240151475A1 (en) | Heat Exchanger | |
CN212296536U (zh) | 机油冷却器 | |
WO2020238781A1 (zh) | 板式换热器 | |
CN113532166B (zh) | 换热芯体及换热器 | |
KR20210013827A (ko) | 판형 열교환기 | |
JP3388823B2 (ja) | 熱交換コアの製造方法 | |
JP2021188844A (ja) | 熱交換器 | |
JPS5928219Y2 (ja) | 内燃機関用オイルク−ラ− | |
JP6753994B2 (ja) | 熱交換器 | |
CN220929500U (zh) | 一种机油冷却器 | |
CN216954157U (zh) | 一种铝制钎焊板式换热器 | |
US20220155031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 |
CN214666289U (zh) | 换热翅片和换热装置 | |
CN214666291U (zh) | 换热翅片和换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