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83742U - 一种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83742U
CN212283742U CN202021508898.0U CN202021508898U CN212283742U CN 212283742 U CN212283742 U CN 212283742U CN 202021508898 U CN202021508898 U CN 202021508898U CN 212283742 U CN212283742 U CN 212283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evel
cavity
stirring
blanking devic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88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士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onaite Silicon Carbide Ceram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onaite Silicon Carbide Cera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onaite Silicon Carbide Ceram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onaite Silicon Carbide Cera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88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83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83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83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料装置,涉及自动搅拌及液位监测技术领域。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自动搅拌系统、液位监测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的下料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搅拌不均匀现象,所述的下料装置无需手动控制,从而保证下料速度适中,可以精准控制液位高度,自动搅拌和监测液位两者协同工作,无需人工搬运物料,因此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搅拌及液位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搅拌和监测液位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物料混合装置是一种能够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的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多组分混合产品,由于混合料中组分比较多,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搅拌,现有的搅拌技术中机械搅拌是通过搅拌头进行搅拌,搅拌速度较慢,在需要快速搅拌时又容易出现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并且在需要调整物料比例时,又需要停止搅拌机进行重新加料,非常不方便,而人工进行搅拌更是存在效率低下和灵活性差的情况,虽然经验足的工人可以随时通过肉眼观察来进行添加物料,但还是容易造成比例不平衡和浪费的情况。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743356.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下料装置的自动搅拌箱,包括入料漏斗,所述入料漏斗底部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入料漏斗一端设有搅拌箱体,所述搅拌箱体顶部设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上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贯穿于所述搅拌箱体并延伸至所述搅拌箱体内,所述搅拌轴对称设有若干个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远离所述搅拌轴一侧均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箱体远离所述进料管一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一侧设有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侧设有滑杆一,所述滑杆一上套设有滑块一。有益效果为这样就完成对搅拌完成后的物料定量下料,避免一次性下料对出料口造成堵塞,提高了搅拌箱的工作效率。但是该申请并没有涉及液位监控装置,因此无法控制液位高度,因此不能保证每次原料投放到位。
为了更好的控制进出料,避免物料添加过多,现有的进出料装置中,多采用液位器进行液位测量,通过液位器得知进出料装置的存储部件内部的液位高度,从而利用外部设备对存储部件的进料出料进行调控,控制其液位处于安全范围。但液位器仅具备液位显示功能,并无法做到有效的监控,仍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液位器的显示情况,人工控制外部设备进行调控,当紧急情况出现时,工作人员往往无法及时进行救援措施,容易发生生产事故,安全性较差。
中国专利申请201420045892.2中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混凝土高速喷涂机的浆料高度监测装置,该装置由分别具有搅拌和输送功能的水平设置的I级搅拌系统和竖直设置的II级搅拌系统组成,所述II级搅拌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并与I级搅拌系统连通的II级搅拌仓,II级搅拌仓的一侧上设有液位监测元件,液位监测元件的下端连接有探针,探针伸入到II级搅拌仓内,液位监测元件与I级搅拌系统之间通过PLC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该实用新型通过高度监测元件的检测,可有效控制浆料高度,使其不会高出高液位检测线溢出,避免了人工控制不及时,使浆料从II级搅拌仓中溢出的现象,减少了物料浪费,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成本。但是该申请中并没有涉及自动搅拌装置,并且其使用探针对液位进行监控,探针容易损坏,因此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的自动搅拌和监测液位的下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料装置,该装置包括自动搅拌系统、液位监测系统和电控系统。
所述的自动搅拌系统包括腔体、电机和搅拌桨;所述的电机设置于腔体上方;所述的腔体的一侧安装有进料口;所述的电机下端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伸入到腔体内部,所述的转动轴末端安装有搅拌桨;所述的液位监测系统包括电磁阀、感应探头和红外感应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腔体为漏斗形,所述的腔体可承受物料重量≥20kg,所述的腔体的空间≥5L。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桨为平叶式搅拌桨,桨面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可调速220V电机,功率≥2200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桨上方的角度为15-80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桨上方的角度为60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腔体下端还安装有下料管道;所述的下料管道末端为出料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阀安装于腔体与下料管道之间,用于控制腔体中的物料进入下料管道。
所述的感应探头安装于转动轴一侧,所述的感应探头高度可随液位的变化而变化。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感应装置安装于下料管道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感应探头、电磁阀和红外感应装置通过电控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搅拌不均匀现象,无需手动控制,从而保证下料速度适中,可以精准控制液位高度,自动搅拌和监测液位两者协同工作,无需人工搬运,因此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料装置可以完全取消专人看守,自动完成原料投放;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料装置可以保证每次的原料搅拌均匀,投料到位;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料装置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工时,减少人工搅拌不均匀造成的产品报废和人工投放料过多产生的浪费,降低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装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装置搅拌桨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机,2-腔体,3-搅拌桨,4-转动轴,5-电磁阀,6-红外感应装置,7-下料管道,8-电控系统,9-进料口,10-出料口,11-感应探头,α为15-80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焊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料装置,该装置自动搅拌系统、液位监测系统和电控系统8。
所述的自动搅拌系统包括腔体2、电机1和搅拌桨3;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腔体2上方;所述的电机1下端安装有转动轴4,所述的转动轴4伸入到腔体2内部,所述的转动轴4末端安装有搅拌桨3;所述的液位监测系统包括电磁阀5、感应探头11和红外感应装置6。
所述的腔体2为漏斗形,所述的腔体2可承受物料重量20kg,所述的腔体的空间≥5L。
所述的搅拌桨3为平叶式搅拌桨,桨面呈三角形。
所述的电机1为可调速220V电机,功率≥2200瓦。
所述的搅拌桨3上方的角度为60度。
所述的腔体2下端还安装有下料管道7。
所述的电磁阀5安装于腔体2与下料管道7之间,用于控制腔体2中的物料进入下料管道7,并从下料管道7末端的出料口10流出。
所述的感应探头11安装于转动轴4一侧,所述的感应探头11高度可随液位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的红外感应装置6安装于下料管道7的一侧。
所述的电机1、感应探头11、电磁阀5和红外感应装置6通过电控系统8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搅拌和监测液位的下料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电控系统8控制电机带动搅拌桨3把原料搅拌均匀,并利用电控系统8设置液位高度,探头11感应液位,检测液位高度,将液位信息反馈给液位检测系统中的红外感应装置6,然后将液位信息反馈给电控系统8,电控系统8接收红外感应装置6反馈信息,控制电磁阀5的开闭,实现物料的添加与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搅拌和监测液位的下料装置的工作流程为:
1、打开电控系统8电源设置液位高度;
2、打开搅拌电机1调整转速;
3、投入原料开始自动搅拌;
4、打开电磁阀5开始放料;
5、待投放的物料到达液位设置高度,电控系统8自动关闭电磁阀5,结束放料。
在实施过程中测量液位的方法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装置中包括监测液位的探头,探头随着液位的升高而升高,当液位升高至电控系统设置的液位高度时,探头感应液位,将液位信息反馈给红外监测装置,红外监测装置将监测液位反馈给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自动关闭电磁阀,从而实现液位的测量。
为了证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按照上述工艺流程,使用同样的产品进行人工操作生产和自动化生产,对比了6件产品,使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动搅拌和液位监测装置比人工操作工时减少50个小时,原料节约280KG,其中人工操作由于搅拌不均匀报废1件。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搅拌不均匀现象,该下料装置无需手动控制,从而保证下料速度适中,可以精准控制液位高度,自动搅拌和监测液位两者协同工作,无需人工搬运,因此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自动搅拌系统、液位监测系统和电控系统;
所述的自动搅拌系统包括腔体、电机和搅拌桨;所述的电机设置于腔体上方;所述的电机下端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伸入到腔体内部,所述的转动轴末端安装有搅拌桨;
所述的液位监测系统包括电磁阀、感应探头和红外感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为漏斗形,所述的腔体可承受物料重量≥20kg,所述的腔体的空间≥5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桨为平叶式搅拌桨,桨面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桨上方的角度为15-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桨上方的角度为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为可调速220V电机,功率≥2200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下端还安装有下料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安装于腔体与下料管道之间,用于控制腔体中的物料进入下料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探头安装于转动轴一侧,所述的感应探头高度可随液位的变化而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感应探头、电磁阀和红外感应装置通过电控系统连接。
CN202021508898.0U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下料装置 Active CN212283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898.0U CN2122837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898.0U CN2122837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83742U true CN212283742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8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8898.0U Active CN2122837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83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4298B (zh) 一种标准化自动化铸造涂料生产装置
CN111616065A (zh) 一种猪用液体饲料喂养装置
CN212283742U (zh) 一种下料装置
CN215586334U (zh) 粘度调节装置
CN213699561U (zh) 一种石膏粉生产线预混料装置
CN207156152U (zh) 一种混凝土放料系统
CN111773962A (zh) 一种下料装置
CN205255268U (zh) 料浆制备稠度控制系统
CN217698890U (zh) 一种乳胶手套生产用乳胶搅拌装置
CN209226986U (zh) 厌氧反应器进料装置
CN213113435U (zh) 湿法炼锌净化系统
CN212040273U (zh) 搅拌控制系统及混砂车
CN211194417U (zh) 一种建筑水泥搅拌机
CN208927950U (zh) 连续溶胶系统
CN208645980U (zh) 塑胶半成品搅拌、上料一体装置
CN111791367A (zh) 水泥浆制浆搅拌输送集成系统
CN209903575U (zh) 一种含有搅拌功能的注浆机
CN208927951U (zh) 连续溶胶设备
CN109294894A (zh) 厌氧反应器进料装置
CN204338066U (zh) 液体水泥助磨剂自动化生产装置
CN213556416U (zh) 一种自动加药装置
CN220763090U (zh) 一种混凝土自动配料装置
CN215877297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分散搅拌机
CN210733010U (zh) 一种聚氨酯生产系统
CN108939961A (zh) 连续溶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