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8745U - 一种豆类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豆类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8745U
CN212278745U CN202021340760.4U CN202021340760U CN212278745U CN 212278745 U CN212278745 U CN 212278745U CN 202021340760 U CN202021340760 U CN 202021340760U CN 212278745 U CN212278745 U CN 212278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ed
soil
earthing
see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07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荣
夏尔冬
赵丹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m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anm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m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anm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3407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8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8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8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豆类播种机,该豆类播种机包括机架,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松土装置,机架上设置有多个左右间隔分布的排种装置,排种装置的下部前方设置有开沟装置,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排种装置交错分布的起垄装置,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位于对应开沟装置后方的覆土装置,机架的后部设置有多个与覆土装置相对应的镇压装置,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装置、松土装置、排种装置和覆土装置工作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独立的驱动装置,并且除了排种装置、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之外,还设置了松土装置和起垄装置等,一次行走能够完成多种作业步骤,有效提高了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豆类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类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大豆播种机具有以下几个问题:(1)一般都与拖拉机配套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耕者的成本费用;(2)播种机的排种装置若采用气吸式排种,则难以实现小距离的双行播种,若采用机械式排种,则难以调整播种粒数,精密播种精度不够高;(3)现有的播种机未设计起垄器,农耕者另需要专门的起垄机完成工作,工作效率较低;(4)有些播种机会设计覆土和镇压相结合的装置,因为要避免镇压力过强而产生死种的现象,所以采用的是圆盘式结构,结构性能不够精良,此结构工作完之后可能会导致覆土不够完整,造成种子出苗质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类播种机,以改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类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松土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多个左右间隔分布的排种装置,所述排种装置的下部前方设置有开沟装置,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排种装置交错分布的起垄装置,所述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位于对应开沟装置后方的覆土装置,所述机架的后部设置有多个与覆土装置相对应的镇压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装置、松土装置、排种装置和覆土装置工作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框架,所述行走装置、松土装置、排种装置、起垄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装置和驱动装置均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后部上方设置有扶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内燃机和多个传动机构,所述内燃机分别通过多个传动机构驱动行走装置、松土装置、排种装置和覆土装置。
优选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承重轮和两个万向轮,两个所述承重轮对称安装在机架的前部左右两边,两个所述万向轮对称安装在机架的后部左右两边,所述松土装置安装在两个承重轮之间,所述行走装置和松土装置由驱动装置同步驱动。
优选地,所述松土装置包括松土轮,所述松土轮包括滚筒和沿滚筒周向均匀布置的挖土齿。
优选地,所述排种装置包括种子桶、搅拌器、拨盘和出种盘,所述种子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漏斗,所述搅拌器的固定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搅拌器的搅拌端伸入于种子桶内,两个所述漏斗共同固定在拨盘上,所述拨盘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多个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出种孔,所述拨盘的左右两端内分别开设有贯穿对应端第一出种孔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插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出种孔工作个数的插板,所述拨盘的底部转动安装在出种盘上,所述出种盘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多个与对应端第一出种孔相对应的第二出种孔,所述出种盘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出种盘的左右两端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对应端所有第二出种孔相连通的排种管,所述排种管的下端向后倾斜,所述开沟装置安装在排种管的下部且高度可调。
优选地,所述开沟装置包括呈V型的开沟器,所述开沟器的尖头向前,所述开沟器的前端刀刃呈向后凹的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起垄装置包括呈V型的起垄器,所述起垄器包括左侧推板和右侧推板,所述左侧推板的前端与右侧推板的前端相铰接,所述左侧推板的右侧中间与右侧推板的左侧中间之间连接有可调伸缩机构。
优选地,所述覆土装置包括前覆土夹和后覆土夹,所述前覆土夹和后覆土夹均包括左夹片和右夹片,所述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中部对称铰接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上端共同滑动铰接在升降杆上,所述升降杆由驱动装置驱动。
优选地,所述镇压装置包括镇压轮、活动架、固定架和弹性机构,所述镇压轮转动安装在活动架的后端,所述活动架的前端铰接在固定架的下端,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弹性机构的上下两端铰接在活动架的中部与机架之间。
与现有的普通播种机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豆类播种机设置了独立的驱动装置,并且除了排种装置、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之外,还设置了松土装置和起垄装置等,能够通过松土装置进行播前疏松浅层土壤,通过开沟装置在播前疏松后的土壤开出种沟,通过排种装置在播时将种子排放到种沟内,通过起垄装置在播时种沟两旁分别起垄沟,一次行走能够完成多种作业步骤,有效提高了播种机的工作效率。另外,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豆类播种机的排种装置带有搅拌器且可调节粒数,提高了播种精度,减少了种子的卡籽、漏播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松土轮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排种装置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种子桶和拨盘一体连接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搅拌器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拨盘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拨盘半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插板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种盘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排种管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沟器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沟器左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沟器和排种管固定连接结构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起垄装置立体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调伸缩机构立体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覆土装置打开时立体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覆土装置打开时后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镇压装置立体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齿轮传动机构立体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后凸轮传动机构分布图。
图中标记:100、机架;110、框架;120、扶手;200、行走装置;210、承重轮;220、万向轮;221、万向支架;300、松土装置;310、松土轮;311、滚筒;312、挖土齿;400、排种装置;410、种子桶;411、漏斗;420、搅拌器;430、拨盘;431、第一出种孔;432、插孔;433、竖向转轴;440、插板;441、滑孔;442、第一螺栓;443、第一螺母;450、出种盘;451、第二出种孔;460、排种管;500、开沟装置;510、开沟器;511、长条孔;600、起垄装置;610、起垄器;611、左侧推板;612、右侧推板;613、铰接轴;620、可调伸缩机构;621、外杆;622、内杆;623、凸台;624、限位螺母;700、覆土装置;701、左夹片;702、右夹片;703、固定座;704、升降杆;710、前覆土夹;720、后覆土夹;800、镇压装置;810、镇压轮;820、活动架;830、固定架;840、弹性机构;900、驱动装置;910、内燃机;920、第一链条传动机构;930、第二链条传动机构;940、第三链条传动机构;950、第四链条传动机构;960、齿轮传动机构;961、主动锥齿轮;962、从动锥齿轮;970、前凸轮传动机构;971、凸轮;980、后凸轮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200,所述机架100的前部设置有松土装置3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多个(如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排种装置400,所述排种装置400的下部前方设置有(如两个)开沟装置500,所述机架1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如三个)与排种装置300交错分布的起垄装置600,所述机架100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如两个)位于对应开沟装置500后方的覆土装置700,所述机架100的后部设置有多个(如两个)与覆土装置700相对应的镇压装置800,所述机架10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装置200、松土装置300、排种装置400和覆土装置700工作的驱动装置900。
本实施例,所述开沟装置500优选但不局限于可升降地安装在排种装置400的下部,即可以按照农耕者的需求上下调节位置;所述排种装置400优选但不局限于可以选择播种粒数,所述起垄装置600优选但不局限于可以调节宽度,所述镇压装置800优选但不局限于可以上下弹性活动。
实施例二: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机架100包括框架110,所述行走装置200、松土装置300、排种装置400、起垄装置600、覆土装置700、镇压装置800和驱动装置900均安装在框架110上,松土装置300转动安装在框架110的前部,排种装置400安装在框架110的中部,起垄装置600安装在框架110的底部,覆土装置700安装在框架110的后部下方,所述框架110的后部上方设置有扶手120;所述驱动装置900包括内燃机910和多个传动机构,所述内燃机910分别通过多个传动机构驱动行走装置200、松土装置300、排种装置400和覆土装置700。
其中,所述机架100的框架110作为所有工作部件的支承部分,所述内燃机910优选但不局限于柴油机。多个传动机构优选但不局限于包括第一链条传动机构920、第二链条传动机构930、第三链条传动机构940、第四链条传动机构950、齿轮传动机构960和凸轮传动机构970,所述内燃机9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链条传动机构920,所述第一链条传动机构920通过第二链条传动机构930驱动行走装置200和松土装置300工作,所述第一链条传动机构920通过齿轮传动机构960驱动排种装置400工作,所述第一链条传动机构920通过第三链条传动机构940驱动前凸轮传动机构970,所述前凸轮传动机构970驱动前覆土装置700中的前覆土夹工作,所述第三链条传动机构940通过第四链条传动机构950驱动后凸轮传动机构980,所述后凸轮传动机构980驱动前覆土装置700中的后覆土夹工作。
实施例三: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或二的区别在于:所述行走装置200包括两个承重轮210和两个万向轮220,两个所述承重轮210对称安装在机架100的前部左右两边,两个所述万向轮220对称安装在机架100的后部左右两边,所述松土装置300安装在两个承重轮210之间,所述行走装置200和松土装置300由驱动装置900同步驱动。其中,所述承重轮210可以支撑大部分播种机的重量,而万向轮220能够实现转向,使农耕者能够更加轻松、高效地进行播种工作。
其中,所述承重轮210包括第一轮毂和套设在第一轮毂上的第一轮胎,所述第一轮毂转动安装在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110)的前部内侧;所述万向轮220包括第二轮毂和套设在第二轮毂上的第二轮胎,所述第二轮毂可前后转动地安装在万向支架221上,所述万向支架221的顶部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110)的后部底侧。所述松土装置300的中心轴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轮毂的轮轴固定连接,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二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松土装置300的中心轴转动。
实施例四: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区别在于:所述松土装置300包括松土轮310,所述松土轮310可以由薄钢板制成,所述松土轮310包括滚筒311和沿滚筒311周向均匀布置的挖土齿312,如10列挖土齿312、每列8个挖土齿312,挖土齿312优选但不局限于呈圆弧形,挖土齿312能够插入土壤一定深度,因为每一个挖土齿312都是有角度(挖土齿312的前角为锐角,如60~80°)的,所以在滚筒311转动的同时,挖土齿312能够带动土壤翻松,达到松土的目的。
本实施例通过松土轮310可以在播前疏松浅层的土壤,提高了土壤的质量。整地深耕(土壤往下20cm左右)是基础,浅表疏松(土壤表面10cm左右)为保墒,松土轮310的作用就是对土壤进行一个预处理,为了让土质更加地细软,水分也能更容易地保留在土壤里,提高了出苗质量。
实施例五: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二、三或四的区别在于:所述排种装置400包括种子桶410、搅拌器420、拨盘430和出种盘450,所述种子桶41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漏斗411,所述搅拌器420的固定端(具体是立架)固定在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110)上,所述搅拌器420的搅拌端(具体是螺旋桨)伸入于种子桶410内,两个所述漏斗411共同固定在拨盘430上,所述拨盘430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多个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出种孔431,所述拨盘430的左右两端内分别开设有贯穿对应端所有第一出种孔431的插孔432,所述插孔432内插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出种孔431工作个数的插板440,所述插板440的外端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孔441,所述插板440通过与滑孔441滑动配合的第一螺栓442和对应的第一螺母443固定在拨盘430上,调节插板440位置前可以旋松第一螺母443,调节插板位置后再锁紧第一螺母443,调节非常方便;所述拨盘430的底部转动安装在出种盘450上,所述出种盘450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多个与对应端第一出种孔431相对应的第二出种孔451,所述出种盘450固定在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110)上,所述出种盘450的左右两端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对应端所有第二出种孔451相连通的排种管460,所述排种管460可以固定在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110)上或出种盘450的底部,所述排种管460的下端向后倾斜,所述开沟装置500安装在排种管460的下部且高度可调。
其中,所述漏斗411的倾斜角稍大于豆类等植物种子的滑动摩擦角,能保证种子能够顺利落入排种管460,不会产生堆积现象。所述搅拌器420相对机架100静止,当种子桶410旋转时,搅拌器420搅动种子,主要起到不会卡籽作用。所述拨盘430和种子桶410一起转动,因此二者固定连接(如焊接)为一体;为拨盘430和种子桶410提供支撑和驱动力的是固定安装在拨盘430底部的竖向转轴433,竖向转轴433和出种盘450的轴孔转动配合,竖向转轴43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962,所述从动锥齿轮962啮合有主动锥齿轮961,所述从动锥齿轮962和主动锥齿轮961等组成了上述的齿轮传动机构,从而使拨盘430随着驱动装置900输出的动力驱动而转动,所以拨盘430上的第一出种孔431除了具有排种的作用外,还可以刮掉想继续进入出种盘450的种子,这样的设计利用了拨盘430本身的旋转,既可以疏通种子,又能减少种子桶410的负载,提高排种装置400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第一出种孔431和第二出种孔451的形状、大小由待播种子的形状、尺寸决定。所述第一出种孔431和第二出种孔451的数量优选但不局限于为3个,若农耕者有其他的需求,不需要3粒种子,可以通过插板440的左右移动遮盖住第一出种孔431,使实现0~3粒的变化。考虑到拨盘430还存在一个高度差,所以插板440安置在拨盘430内部,从源头就阻隔种子的掉落,不会产生卡籽的现象。播种前,农耕者可通过调节排种装置400中的插板440位置,根据要求选择需要的播种粒数,提高了播种机的灵活性,增强了农艺要求的适应性。该排种装置400属于机械式排种器,结构简单,能够直接实现垄上双行的播种,特别适用于大豆等农作物垄上双行种植。
其中,所述出种盘450是种子桶410里的种子能落入排种管460的一个关键部件,也是起到一个“中介”、“传导”的效果。出种盘450与拨盘430不同的是,前者是固定在机架100上的。当出种盘450上的第二出种孔451与拨盘430上的第一出种孔431对齐时,种子有了出口,凭借自身重力,穿过出种盘450,落入至排种管460中。所述排种管460的功能是把出种盘450排出的种子引入开沟器中,像是出种盘450与开沟器之间的一个桥梁;排种管460内壁应该光滑,使做落体运动的种子不被阻隔,并且能适应可以上下调节的开沟器的位置。为了使大部分的种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排种管460的倾斜角应向后倾斜(因为播种机不间歇的向前行走);排种管460优选但不局限于是由金属制成的,下端向后的倾斜角优选但不局限于为30°,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种子落下时具有一个向后的速度,水平分速度能减小最后种子的落地速度,可以使种子落入种沟时不会弹跳和滚动,减少发生种植不均现象的概率。
实施例六: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二、三、四或五的区别在于:所述开沟装置500包括呈V型的开沟器510,所述开沟器510高度可调地安装在排种装置400的下部,由于开沟器510的高度位置可调节,因此能够开出不同深度的种沟,以适应多种农艺要求;所述开沟器510的尖头向前,尖头部分可将土壤顶开,即开沟器510的两侧刀片前端固定连接成一体并形成前端刀刃,所述开沟器510的前端刀刃呈向后凹的圆弧形,前端具有自行入土的趋势,可以更深地插入土壤中,并将土壤往两侧排放,整体结构较紧凑,并且形成的沟底较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沟器510优选但不局限于采用以下高度可调结构:在开沟器510的两侧刀片上均开设(如上下两条)长条孔511,两侧刀片分别通过螺栓穿过对应的长条孔511锁紧在排种装置400上(具体可以是排种管460上);当然也可以将长条孔511开设在排种装置400上(具体可以是排种管460上)。V型的开沟器510开出来的种沟内壁平整,深度一致,提升了播种的效率和质量,符合垄上双行种植技术的农艺要求。
实施例七: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二、三、四、五或六的区别在于:所述起垄装置600包括呈V型的起垄器610,所述起垄器610包括左侧推板611和右侧推板612,所述左侧推板611的前端与右侧推板612的前端相铰接,所述左侧推板611的右侧中间与右侧推板612的左侧中间之间连接有可调伸缩机构620,通过可调伸缩机构620可调节起垄器610的宽度,能够根据农耕者需求开出大垄或小垄,更好地实现播种机的一体化。所述左侧推板611和右侧推板612之间的铰接轴613上端可以直接固定在机架100(具体可以是上述的框架110)上。
其中,所述可调伸缩机构620优选但不局限于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以下结构:所述伸缩杆包括外杆621、内杆622、凸台623和限位螺母624,所述外杆621的一端与左侧推板611和右侧推板612中的一者相铰接,所述内杆622的一端与左侧推板611和右侧推板612中的另一者相铰接,所述内杆622的另一端插入于外杆621的另一端内,所述外杆6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延伸至外杆621另一端的外螺纹,所述外杆621的侧壁开设有延伸至外杆621另一端的滑槽,所述凸台623固定在内杆622的另一端部外侧壁并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限位螺母624套设在外杆621的外螺纹上限制凸台623从滑槽中滑出,通过调节限位螺母624的位置可以调节凸台623的位置,凸台623保证最大限度,限位螺母624保证最小限度,在此范围内随意调节垄宽,同时凸台623和限位螺母624的存在使起垄器610不会因为外力压迫而产生滑移,所以能高质量地开出垄距一致且土面平滑的垄沟,线直不歪。
其中,所述起垄器610不用动力驱动,节省成本。因为在实际种植作业时,同一块地往往会需要种植多种作物,以便土地资源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样就要求有不同的垄高及不同宽度的垄沟,所以在左侧推板611和右侧推板612的中间用可调伸缩机构620连接,通过调节可调伸缩机构620的长度实现左侧推板611和右侧推板612之间不同的夹角宽度,进而调节出不同的垄宽,能使土地资源最大化地利用。
实施例八: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区别在于:所述覆土装置700包括前覆土夹710和后覆土夹720,所述前覆土夹710和后覆土夹720均包括左夹片701和右夹片702,所述左夹片701和右夹片702的中部对称铰接在固定座703上,所述固定座703固定在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上,所述左夹片701和右夹片702的上端共同滑动铰接在升降杆704上,所述升降杆704由驱动装置900(具体是对应的凸轮传动机构)驱动。
其中,上述的凸轮传动机构均包括凸轮971,所述凸轮971与升降杆704配合形成凸轮-导杆机构,通过凸轮971驱动升降杆704上下运动,通过升降杆704上下运动实现前覆土夹710和后覆土夹720的简单开合动作,使两边的土壤往中间挤压合拢,从而实现覆土工作。
该覆土装置700采用夹子的形式,为了保证种沟都能被覆土,所以安置成前后两排。不工作时,前覆土夹710为“夹合状”,后覆土夹720为“分开状”;工作时,前覆土夹710为“分开状”,后覆土夹720为“夹合状”;由凸轮-导杆机构带动前覆土夹710和后覆土夹720择一做挤压合拢运动,循环往复。前覆土夹710和后覆土夹720的开合运动让开沟器510推开的土壤向中间堆积,开放式的设计使覆土装置700不易堵塞,覆土厚度能够满足种植要求,由于是把之前的土壤重新覆盖,因此不会改变周围的土壤结构,不会损坏种子的生长环境。
实施例九:如图1~27所示,一种豆类播种机,与其实施例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的区别在于:所述镇压装置800包括镇压轮810、活动架820、固定架830和弹性机构840,所述镇压轮810转动安装在活动架820的后端,所述活动架820的前端铰接在固定架830的下端,所述固定架830的上端固定在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上,所述弹性机构840的上下两端铰接在活动架820的中部与机架100(具体是上述的框架)之间,通过弹性机构840的反向作用力可以保证镇压轮810在大部分土况下都能正常工作。其中,所述弹性机构840优选但不局限于为弹簧支柱。
其中,所述镇压轮810优选但不局限于采用圆柱体+橡胶套的复合型镇压轮,具有刚性和弹性的双重特点。工作时,镇压轮810通过橡胶套的弹性形变能力使之可以变形——恢复的交替实现,受压后可以弹性复原,对土壤的压力也是恒定的。橡胶套外表面的花纹又可减少镇压过程中打滑的现象,又利用圆柱型的镇压轮810和土壤有较宽的接触面的特点,大大减少了镇压力不均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豆类播种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松土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多个左右间隔分布的排种装置,所述排种装置的下部前方设置有开沟装置,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排种装置交错分布的起垄装置,所述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位于对应开沟装置后方的覆土装置,所述机架的后部设置有多个与覆土装置相对应的镇压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装置、松土装置、排种装置和覆土装置工作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框架,所述行走装置、松土装置、排种装置、起垄装置、覆土装置、镇压装置和驱动装置均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后部上方设置有扶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内燃机和多个传动机构,所述内燃机分别通过多个传动机构驱动行走装置、松土装置、排种装置和覆土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承重轮和两个万向轮,两个所述承重轮对称安装在机架的前部左右两边,两个所述万向轮对称安装在机架的后部左右两边,所述松土装置安装在两个承重轮之间,所述行走装置和松土装置由驱动装置同步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土装置包括松土轮,所述松土轮包括滚筒和沿滚筒周向均匀布置的挖土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装置包括种子桶、搅拌器、拨盘和出种盘,所述种子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漏斗,所述搅拌器的固定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搅拌器的搅拌端伸入于种子桶内,两个所述漏斗共同固定在拨盘上,所述拨盘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多个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出种孔,所述拨盘的左右两端内分别开设有贯穿对应端第一出种孔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插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出种孔工作个数的插板,所述拨盘的底部转动安装在出种盘上,所述出种盘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多个与对应端第一出种孔相对应的第二出种孔,所述出种盘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出种盘的左右两端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对应端所有第二出种孔相连通的排种管,所述排种管的下端向后倾斜,所述开沟装置安装在排种管的下部且高度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装置包括呈V型的开沟器,所述开沟器的尖头向前,所述开沟器的前端刀刃呈向后凹的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垄装置包括呈V型的起垄器,所述起垄器包括左侧推板和右侧推板,所述左侧推板的前端与右侧推板的前端相铰接,所述左侧推板的右侧中间与右侧推板的左侧中间之间连接有可调伸缩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装置包括前覆土夹和后覆土夹,所述前覆土夹和后覆土夹均包括左夹片和右夹片,所述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中部对称铰接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上端共同滑动铰接在升降杆上,所述升降杆由驱动装置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镇压装置包括镇压轮、活动架、固定架和弹性机构,所述镇压轮转动安装在活动架的后端,所述活动架的前端铰接在固定架的下端,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弹性机构的上下两端铰接在活动架的中部与机架之间。
CN202021340760.4U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豆类播种机 Active CN212278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0760.4U CN212278745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豆类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0760.4U CN212278745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豆类播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8745U true CN212278745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5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0760.4U Active CN212278745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豆类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87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5043A (zh) * 2021-06-22 2021-11-02 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一种玉米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5043A (zh) * 2021-06-22 2021-11-02 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一种玉米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3575043B (zh) * 2021-06-22 2022-09-06 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一种玉米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9931A (zh) 一种豆类播种机及其播种方法
CN108718564B (zh) 一种农业机械播种机
CN110692294B (zh) 一种温室内马铃薯播种机
CN210491641U (zh) 一种手推式玉米播种机
CN111328484A (zh) 一种带状免耕农家肥深施起垄机
CN212278745U (zh) 一种豆类播种机
CN219555628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定量播种设备
CN116998280A (zh) 多功能芝麻播种机
CN215188226U (zh) 一种播种装置
CN211019969U (zh) 一种温室内马铃薯播种机
CN2260441Y (zh) 旱田播种机
CN112772057A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播种设备
CN2626200Y (zh) 一种多功能联合播种机
CN2183655Y (zh) 高效多功能播种机
CN217608301U (zh) 一种新型蔬菜播种器
CN210745974U (zh) 一种自走式小颗粒种子播种装置
KR20200073383A (ko) 두둑 성형을 위한 회전날들을 구비하는 논콩 전용 두둑 조성 및 파종 복합기
CN2565247Y (zh) 一种播种机
CN2189814Y (zh) 人畜力多功能耕播机
CN219330015U (zh) 一种前置圆盘开沟播种机
CN219893779U (zh) 茶树施肥及种植装置
JP3075661B2 (ja) 代掻同時移植機
CN215582591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花生播种机
CN116267061B (zh) 一种双镇压复合型耕播一体机
CN215121858U (zh) 一种飞土覆盖式联合播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