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4032U -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4032U
CN212274032U CN202020386571.4U CN202020386571U CN212274032U CN 212274032 U CN212274032 U CN 212274032U CN 202020386571 U CN202020386571 U CN 202020386571U CN 212274032 U CN212274032 U CN 212274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reaction furnace
heat
furnace bod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865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dalianchi Guocha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ingchua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ingchua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ingchua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865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4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4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4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包括反应炉本体,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天然气输送管和第一空气管,所述反应炉本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换热箱,所述第一空气管远离反应炉本体的一端与换热箱的左侧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尾气与助燃空气进行换热,其使进入反应炉内部的助燃气体携有高温,有助于燃烧反应的进行,并提升燃烧反应的效率,同时该反应炉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损耗,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反应炉无法有效利用尾气的热量,且常温气体直接进入反应炉的内部,易使燃烧反应效率受到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背景技术
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全国能源的总消耗中,煤炭占据很大的比重,我国同时也是能源面临短缺的国家,我国中国能源需求超过一半都将由外国进口石油来填补。因此,企业内部进行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是当务之急。现有的燃烧反应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然后输入空气进行助燃。
目前反应炉产生的尾气在排放后仍携有高温,这些尾气直接排放易造成热量的浪费,同时助燃空气为常温,这些气体直接进入反应炉的内部会使燃烧反应变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对尾气与助燃空气进行换热,同时提升热量的利用率,且有助于燃烧反应进行的燃烧反应炉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其能够对尾气与助燃空气进行换热,同时提升热量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的反应炉无法有效利用尾气中的热量,致使这些热量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包括反应炉本体,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天然气输送管和第一空气管,所述反应炉本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换热箱,所述第一空气管远离反应炉本体的一端与换热箱的左侧相互连通,所述换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且换热管的左端与第一排气管相互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右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换热箱右侧表面的后方连通有第二空气管,所述第二空气管远离换热箱的一端设置有接口,所述换热箱的内部栓接有若干个隔板,所述换热管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热片。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蜿蜒分布在换热箱的内部,且换热管为导热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表面套接有若干个管套,所述管套的底部与换热箱的内壁栓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气管靠近反应炉本体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换热箱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栓接有支腿。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换热箱为隔热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尾气与助燃空气进行换热,其使进入反应炉内部的助燃气体携有高温,有助于燃烧反应的进行,并提升燃烧反应的效率,同时该反应炉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损耗,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反应炉无法有效利用尾气的热量,且常温气体直接进入反应炉的内部,易使燃烧反应效率受到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箱的结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箱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1、反应炉本体;2、天然气输送管;3、第一空气管;4、第一排气管;5、换热箱;6、第二排气管;7、第二空气管;8、隔板;9、接口;10、导热片;11、管套;12、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支腿;15、连接板; 16、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包括反应炉本体1,反应炉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天然气输送管2和第一空气管3,反应炉本体1 顶部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排气管4,反应炉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换热箱5,第一空气管3远离反应炉本体1的一端与换热箱5的左侧相互连通,换热箱5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6,且换热管16的左端与第一排气管4相互连通,换热管 16的右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6,换热箱5右侧表面的后方连通有第二空气管7,第二空气管7远离换热箱5的一端设置有接口9,换热箱5的内部栓接有若干个隔板8,换热管16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热片10,该反应炉能够对尾气与助燃空气进行换热,其使进入反应炉内部的助燃气体携有高温,有助于燃烧反应的进行,并提升燃烧反应的效率,同时该反应炉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损耗,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反应炉无法有效利用尾气的热量,且常温气体直接进入反应炉的内部,易使燃烧反应效率受到影响的问题。
请参阅图2所示,换热管16蜿蜒分布在换热箱5的内部,且换热管16 为导热材料制成,此种设计能够增加换热管16与助燃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提升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2所示,换热管16的表面套接有若干个管套11,管套11的底部与换热箱5的内壁栓接,通过管套11的设置,它能够将换热管16与换热箱5固定,增加其稳定性。
请参阅图1所示,第一空气管3靠近反应炉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12,第一排气管4的表面安装有第二阀门13,通过第一阀门12和第二阀门13的设置,实现对第一排气管4和第二排气管6的开合进行控制的效果。
请参阅图1所示,换热箱5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的底部栓接有支腿14,通过连接板15和支腿14的设置,它们能够给予换热箱 5向上的支撑。
请参阅图1所示,第一排气管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换热箱5为隔热材料制成,通过隔热层的设置,它能够在第一排气管4输送尾气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隔热保温,避免尾气在输送过程中损失过多的热量,同时换热箱5为隔热材料能够提升换热效果。
工作原理:在工作时,首先将接口9外接助燃空气罐,随后通过天然气输送管2向反应炉的内部输送燃气,开始进行燃烧反应,与此同时打开第一阀门12和第二阀门13,随后助燃空气通过第二空气管7、换热箱5和第一空气管3进入反应炉本体1的内部进行助燃作业,与此同时燃烧反应炉产生的尾气通过第一排气管4进入换热管16的内部,随后尾气将其自身携带的热量传导至换热管16以及导热片10的表面,与此同时助燃空气在换热箱5的内部流通并与换热管16和导热片10的表面接触,随后换热管16与导热片10 表面的热量被助燃空气吸收完成换热,然后这携带有热量的助燃空气通过第一空气管3进入反应炉本体1的内部,提升后续燃烧反应的效率;在换热过程中,由于隔板8的设置,使换热箱5内部的助燃空气整体走向与换热管16 大致相同,增大助燃空气与换热管16的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和热量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包括反应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炉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天然气输送管(2)和第一空气管(3),所述反应炉本体(1)顶部的右侧连通有第一排气管(4),所述反应炉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换热箱(5),所述第一空气管(3)远离反应炉本体(1)的一端与换热箱(5)的左侧相互连通,所述换热箱(5)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6),且换热管(16)的左端与第一排气管(4)相互连通,所述换热管(16)的右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6),所述换热箱(5)右侧表面的后方连通有第二空气管(7),所述第二空气管(7)远离换热箱(5)的一端设置有接口(9),所述换热箱(5)的内部栓接有若干个隔板(8),所述换热管(16)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热片(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6)蜿蜒分布在换热箱(5)的内部,且换热管(16)为导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6)的表面套接有若干个管套(11),所述管套(11)的底部与换热箱(5)的内壁栓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管(3)靠近反应炉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12),所述第一排气管(4)的表面安装有第二阀门(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5)底部的四角均栓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底部栓接有支腿(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换热箱(5)为隔热材料制成。
CN202020386571.4U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Active CN212274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6571.4U CN212274032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6571.4U CN212274032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4032U true CN212274032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83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86571.4U Active CN212274032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4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75841U (zh) 谷电蓄热装置
CN212274032U (zh) 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CN201066195Y (zh) 卧式逆燃燃煤锅炉
WO2022252492A1 (zh) 一种移动式一体化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装置
CN214620090U (zh) 一种燃生物质角管式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12930450U (zh) 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外层保温装置
CN206018984U (zh) 一种节能型锅炉
CN212511188U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的焚烧炉
CN213067131U (zh) 带储能的炼钢高效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1667845U (zh) 一种环保高效型燃气锅炉
CN201476072U (zh) 一种采暖炉
CN110623295A (zh) 一种集约高效生物质能源密集烤房供热装置
CN205897548U (zh) 一种可进行电加热的导热油锅炉
CN213090558U (zh) 换热式加热系统
CN216409301U (zh) 一种立式余热锅炉
CN212252679U (zh) 一种生物热电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8033153U (zh) 蓄热式氧化焚烧炉
CN101634484B (zh) 一种新型能量自给式燃气热水器
CN211839537U (zh) 一种处理垃圾磁力闪蒸矿化处理器
CN209101298U (zh) 一种焚烧窑炉用余热发热系统
CN212133328U (zh) 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21055018U (zh) 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烟气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CN218409968U (zh) 一种风冷干式排渣机
CN211739049U (zh)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7899833U (zh) 一种高效受热的生物质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Address after: 164100 East Sidao street, Qingshan Town, Wudalianchi City, Heihe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dalianchi Guochang Thermal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1002, floor 10, building 1, No. 530, middle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xingchuang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