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7974U - 连接线送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线送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7974U
CN212257974U CN202020777465.9U CN202020777465U CN212257974U CN 212257974 U CN212257974 U CN 212257974U CN 202020777465 U CN202020777465 U CN 202020777465U CN 212257974 U CN212257974 U CN 212257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wire
unit
fixing unit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74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乾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uihu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uihu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uihu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uihu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74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7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7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7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线送线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及连接于移动机构的夹线机构、送线机构;该夹线机构包括夹持驱动单元、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张合,以形成对连接线的夹持或松开;该夹线机构连接有移位机构,该移位机构包括移位单元及移位驱动单元;该移位驱动单元驱动移位单元移动以联动夹线机构朝向或背离连接线的端子的根部位移;借此,其能稳固地将连接线定位,尤其是,能稳固夹持于端子的根部处的连接线上,避免了在插胶壳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连接线线软而出现扭曲、偏移、错位等影响插壳精度的现象,可使端子更精确稳固地插入胶壳内。

Description

连接线送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加工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连接线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都会涉及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该连接线可直接插接使用,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其结构通常包括电线和胶壳,电线的一端具有焊锡,另一端具有端子,端子插入胶壳,如此形成连接线。
连接线的加工需要经过剥线、切线、打端、插胶壳等多个工序,现有技术针对插胶壳的设备各种各样,在现有的插胶壳设备中,设置有送线装置,送线装置用以将打好端子的连接线输送至插胶壳装置中,以将连接线的端子插入至胶壳内,为了固定住连接线保证端子的插入,送线装置具备有夹持固定连接线的固定机构,但是,其固定机构无法夹持固定于端子的根部处的连接线上,使得固定机构夹持住连接线后,于端子一侧露出固定机构外的连接线较长,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连接线夹持状态,连接线100的端子200的根部距离固定机构300较远,导致在插胶壳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连接线线软而扭曲、偏移、错位等影响插壳精度的现象。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线送线装置,其能稳固地将连接线定位,尤其是,能稳固夹持于端子的根部处的连接线上,避免了在插胶壳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连接线线软而出现扭曲、偏移、错位等影响插壳精度的现象,可使端子更精确稳固地插入胶壳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线送线装置,包括用于移动连接线的移动机构及连接于移动机构的夹线机构、送线机构;
该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单元及驱动移动单元的移动驱动单元;该夹线机构、送线机构均连接于移动单元;
该夹线机构包括夹持固定单元及驱动夹持固定单元的夹持驱动单元,该夹持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张合,以形成对连接线的夹持或松开;
该夹线机构连接有用于移动夹线机构的移位机构,该移位机构连接于移动单元,该移位机构包括移位单元及驱动移位单元的移位驱动单元;该移位驱动单元驱动移位单元移动以联动夹线机构朝向或背离连接线的端子的根部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分别定义为上夹持固定单元、下夹持固定单元;所述上夹持固定单元受限于连接线的上侧,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连接于夹持驱动单元;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在夹持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于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向上位移以夹持于连接线的下侧或者向下位移以解除对连接线的夹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线机构还包括夹线座,所述上夹持固定单元固定于夹线座的上端,所述夹持驱动单元固定于夹线座上;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可上下活动式定位于夹线座上,并位于上夹持固定单元的下侧;所述夹持驱动单元通过一上顶块连接于下夹持固定单元,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连接于上顶块的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线座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夹线座上,另一端连接于下夹持固定单元的一侧的联动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有基座,所述移动单元、移动驱动单元均安装于基座上;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丝杠、连接座、第一滑块、滑轨,所述移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丝杠,所述连接座连接于丝杠上,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连接座的下方,所述滑轨设置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滑块适配于滑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线机构还包括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位于连接座的前侧,所述夹持固定单元及夹持驱动单元均安装于承接板上,所述承接板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适配于滑轨上;
所述移位驱动单元安装于承接板上;所述移位单元为一移位杆;所述移位杆的一端连接于移位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线机构的后侧设置有压线机构,所述压线机构连接于移动单元的上方,所述压线机构包括有压线单元及驱动压线单元的压线驱动单元;所述压线单元位于夹持固定单元的后侧,所述压线单元包括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所述压线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张合,以形成对连接线的夹持或松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分别定义为上压线单元、下压线单元,所述上压线单元连接于压线驱动单元,所述下压线单元受限于连接线的下侧,所述上压线单元在压线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于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向下位移以夹持于连接线的上侧或者向上位移以解除对连接线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夹线机构的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与移位机构的结合设计,使其能稳固地将连接线定位,尤其是,通过移位机构联动夹线机构的设计,使夹线机构能朝向连接线的端子的根部位移,从而夹线机构能稳固夹持于端子的根部处的连接线上,使露出的连接线较短,避免了在插胶壳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连接线线软而出现扭曲、偏移、错位等影响插壳精度的现象,可使端子更精确稳固地插入胶壳内。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连接线夹持状态的大致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连接线夹持状态的大致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移动机构 11、移动驱动单元
12、基座 13、丝杠
14、连接座 15、第一滑块
16、滑轨 20、夹线机构
21、夹持驱动单元 22、上夹持固定单元
23、下夹持固定单元 231、联动部
24、夹线座 25、上顶块
26、复位弹簧 27、承接板
28、第二滑块 30、送线机构
31、送线座 32、送线滚轮
40、移位机构 41、移位驱动单元
42、移位杆 50、压线机构
51、压线驱动单元 52、上压线单元
53、下压线单元 54、联动杆
60、位置传感器 100、连接线
200、端子 300、固定机构
400、连接线 500、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连接线送线装置包括用于移动连接线400的移动机构10及连接于移动机构10的夹线机构20、送线机构30;其中:
该移动机构10包括移动单元及驱动移动单元的移动驱动单元11;该夹线机构20、送线机构30均连接于移动单元;该夹线机构20包括夹持固定单元及驱动夹持固定单元的夹持驱动单元21,该夹持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该夹持驱动单元21驱动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张合,以形成对连接线400的夹持或松开;该夹线机构20连接有用于移动夹线机构20的移位机构40,该移位机构40连接于移动单元,该移位机构40包括移位单元及驱动移位单元的移位驱动单元41;该移位驱动单元41驱动移位单元移动以联动夹线机构20朝向或背离连接线400的端子500的根部位移。借此,通过夹线机构20的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与移位机构40的结合设计,使其能稳固地将连接线定位,尤其是,通过移位机构40联动夹线机构20的设计,使夹线机构20能朝向连接线400的端子500的根部位移,从而夹线机构20能稳固夹持于端子500的根部处的连接线400上,使露出的连接线400较短(如图9所示),避免了在插胶壳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连接线线软而出现扭曲、偏移、错位等影响插壳精度的现象,可使端子更精确稳固地插入胶壳内。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分别定义为上夹持固定单元22、下夹持固定单元23;所述上夹持固定单元22受限于连接线400的上侧,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23连接于夹持驱动单元21;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23在夹持驱动单元21的驱动下于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向上位移以夹持于连接线400的下侧或者向下位移以解除对连接线400的夹持。
所述夹线机构20还包括夹线座24,所述上夹持固定单元22固定于夹线座24的上端,所述夹持驱动单元21固定于夹线座24上;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23可上下活动式定位于夹线座24上,并位于上夹持固定单元22的下侧;所述夹持驱动单元21通过一上顶块25连接于下夹持固定单元23,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23连接于上顶块25的上端。所述夹线座24上设置有复位弹簧26;所述复位弹簧26的一端固定于夹线座24上,另一端连接于下夹持固定单元23的一侧的联动部231上。
所述移动机构10还包括有基座12,所述移动单元、移动驱动单元11均安装于基座12上;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丝杠13、连接座14、第一滑块15、滑轨16,所述移动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于丝杠13,所述连接座14连接于丝杠13上,所述第一滑块15连接于连接座14的下方,所述滑轨16设置于基座12上,所述第一滑块15适配于滑轨16上。
所述夹线机构20还包括有承接板27,所述承接板27位于连接座14的前侧,所述夹持固定单元及夹持驱动单元21均安装于承接板27上,所述承接板27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滑块28,所述第二滑块28适配于滑轨16上;所述移位驱动单元41安装于承接板27上;所述移位单元为一移位杆42;所述移位杆42的一端连接于移位驱动单元41,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座14上。以及,所述夹线座24固定于承接板27的上端。如此,移动机构10可带动夹线机构20整体位移。
所述夹线机构20的后侧设置有压线机构50,所述压线机构50连接于移动单元的上方,所述压线机构50包括有压线单元及驱动压线单元的压线驱动单元51;所述压线单元位于夹持固定单元的后侧,所述压线单元包括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所述压线驱动单元51驱动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张合,以形成对连接线400的夹持或松开。
具体地,所述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分别定义为上压线单元52、下压线单元53,所述上压线单元52连接于压线驱动单元51,所述下压线单元53受限于连接线400的下侧,所述上压线单元52位于上夹持固定单元22的后侧,所述下压线单元53位于下夹持固定单元23的后侧,所述上压线单元52在压线驱动单元51的驱动下于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向下位移以夹持于连接线400的上侧或者向上位移以解除对连接线400的夹持。如此,可通过上压线单元52、下压线单元53的结合设计,对连接线400的中部进行稳固夹持定位,从而结合前述上夹持固定单元22、下夹持固定单元23,使其能稳固地将连接线400定位,避免在插胶壳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连接线400定位不够稳固而出现错位、扭曲等影响精度的现象。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线单元53连接于连接座14的上端,所述压线驱动单元51固定于连接座14上,所述压线驱动单元51通过一联动杆54连接于上压线单元52,所述联动杆54位于下压线单元53的下方。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送线机构30包括送线座31及安装于送线座31上的若干送线滚轮32,所述送线座31固定于连接座14的上端一侧。还有,所述基座12的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60,以感应第一滑块15、第二滑块28的移动位置来判断夹线机构20、移动机构10的移动位置。
以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驱动单元11优选采用电机驱动,所述夹线驱动单元、移位驱动单元41、压线驱动单元51均优选采用气缸驱动。
其大致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由送线机构30由后往前输送连接线400,直至连接线400的头部露于夹线单元外;然后,由压线机构50的上压线单元52将连接线400的中部压紧于下压线单元53上,随后,进行打端;在打好端子500后,由移位机构40带动夹线机构20整体向前移动,使夹线机构20的夹持固定单元移动至端子500的根部的连接线400处,然后,由夹持驱动单元21驱动下夹持固定单元23向上移动,以使上夹持固定单元22、下夹持固定单元23共同夹持于端子500的根部的连接线400处,如图9所示。如此,夹紧端子500的根部的连接线400处后即可进行夹端子后插胶壳的工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夹线机构的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与移位机构的结合设计,使其能稳固地将连接线定位,尤其是,通过移位机构联动夹线机构的设计,使夹线机构能朝向连接线的端子的根部位移,从而夹线机构能稳固夹持于端子的根部处的连接线上,使露出的连接线较短,避免了在插胶壳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连接线线软而出现扭曲、偏移、错位等影响插壳精度的现象,可使端子更精确稳固地插入胶壳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移动连接线的移动机构及连接于移动机构的夹线机构、送线机构;
该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单元及驱动移动单元的移动驱动单元;该夹线机构、送线机构均连接于移动单元;
该夹线机构包括夹持固定单元及驱动夹持固定单元的夹持驱动单元,该夹持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张合,以形成对连接线的夹持或松开;
该夹线机构连接有用于移动夹线机构的移位机构,该移位机构连接于移动单元,该移位机构包括移位单元及驱动移位单元的移位驱动单元;该移位驱动单元驱动移位单元移动以联动夹线机构朝向或背离连接线的端子的根部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固定单元、第二夹持固定单元分别定义为上夹持固定单元、下夹持固定单元;所述上夹持固定单元受限于连接线的上侧,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连接于夹持驱动单元;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在夹持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于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向上位移以夹持于连接线的下侧或者向下位移以解除对连接线的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机构还包括夹线座,所述上夹持固定单元固定于夹线座的上端,所述夹持驱动单元固定于夹线座上;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可上下活动式定位于夹线座上,并位于上夹持固定单元的下侧;所述夹持驱动单元通过一上顶块连接于下夹持固定单元,所述下夹持固定单元连接于上顶块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座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夹线座上,另一端连接于下夹持固定单元的一侧的联动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有基座,所述移动单元、移动驱动单元均安装于基座上;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丝杠、连接座、第一滑块、滑轨,所述移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丝杠,所述连接座连接于丝杠上,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连接座的下方,所述滑轨设置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滑块适配于滑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机构还包括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位于连接座的前侧,所述夹持固定单元及夹持驱动单元均安装于承接板上,所述承接板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适配于滑轨上;
所述移位驱动单元安装于承接板上;所述移位单元为一移位杆;所述移位杆的一端连接于移位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机构的后侧设置有压线机构,所述压线机构连接于移动单元的上方,所述压线机构包括有压线单元及驱动压线单元的压线驱动单元;所述压线单元位于夹持固定单元的后侧,所述压线单元包括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所述压线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张合,以形成对连接线的夹持或松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线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单元、第二压线单元分别定义为上压线单元、下压线单元,所述上压线单元连接于压线驱动单元,所述下压线单元受限于连接线的下侧,所述上压线单元在压线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于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向下位移以夹持于连接线的上侧或者向上位移以解除对连接线的夹持。
CN202020777465.9U 2020-05-12 2020-05-12 连接线送线装置 Active CN212257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7465.9U CN212257974U (zh) 2020-05-12 2020-05-12 连接线送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7465.9U CN212257974U (zh) 2020-05-12 2020-05-12 连接线送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7974U true CN212257974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7465.9U Active CN212257974U (zh) 2020-05-12 2020-05-12 连接线送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7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6684A (zh) 连接线打端插壳机
CN109107921B (zh) 电测及视觉检测系统
CN210754838U (zh) 电子元件焊脚成型机及电子元件焊脚成型输送一体机
CN111509522A (zh) 连接线送线装置及其方法
CN212257974U (zh) 连接线送线装置
CN210966781U (zh) 一种双引脚电子元器件送料装置
CN210723651U (zh) 连接线插壳装置
CN110480700B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的组装装置
CN220155939U (zh) 插针机自动插针机构
CN210723626U (zh) 连接线打端插壳机
CN210607993U (zh) 连接线梳线剥线装置
CN106768866A (zh) To自动焦距偏角测试装置
CN100460209C (zh) 一种pcb板定位夹紧可快速更换的方法和治具
CN201252196Y (zh) 电连接器
CN212442721U (zh) 自动调节锁紧扭弯模具
CN212159876U (zh) 一种电路板夹具
CN213152522U (zh) 一种便于连接存放的smt治具
CN210878003U (zh) 一种耳机插头自动焊线机
CN212352292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冲切结构
CN212304167U (zh) 插壳上料机构
CN210670829U (zh) Smt印刷治具
CN210607975U (zh) 连接线自动打端插壳机
CN210200546U (zh) 全自动变压器pin脚压线设备
CN205987559U (zh) 一种用于fpc板打夹设备的开夹装置
CN210281188U (zh) 一种快速装夹对位的焊接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