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6768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6768U
CN212256768U CN202021160978.1U CN202021160978U CN212256768U CN 212256768 U CN212256768 U CN 212256768U CN 202021160978 U CN202021160978 U CN 202021160978U CN 212256768 U CN212256768 U CN 212256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terial layer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609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爽
高亮
黄小霞
李非凡
都阿娟
孙浩
杨虎飞
杨恩建
王彬
张昌
王东
武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609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6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6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6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盖板、柔性面板基材、柔性电路板、以及胶层结构;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柔性面板基材的引脚区相邦定,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用于经背向弯折后与电子部件电连接;胶层结构的一侧与盖板的内侧面相贴附,胶层结构的另一侧与柔性面板基材的引脚区的一侧相贴附。本申请实施例为柔性面板基材增加来自胶层结构的贴附力作用,该贴附力可以与来自柔性电路板的应力相抵消,使得柔性面板基材可以与盖板保持相对稳固,避免柔性面板基材随柔性电路板的弯折而被带起,最终实现柔性电路板的顺利弯折成型,以及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保护。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产品,通常采用FPC(柔性电路板)实现电路板与显示面板之间控制信号的传递。
为适应目前显示产品的窄边框要求,在FPC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的引脚区实现邦定后,需要将FPC背向弯折,即将PFC的另一端弯折到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减小显示产品的边框宽度。
但是在柔性显示产品中,显示面板采用的柔性基材,在弯折FPC的过程中,弯折应力极易将显示面板带起,一方面会导致FPC无法弯折区成型,另一方面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过度弯折,甚至导致显示面板的内部走线断折,造成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柔性显示产品中,弯折FPC时,在应力作用下极易将显示面板带起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盖板、柔性面板基材、柔性电路板、以及胶层结构;
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柔性面板基材的引脚区相邦定,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用于经背向弯折后与电子部件电连接;
胶层结构的一侧与盖板的内侧面相贴附,胶层结构的另一侧与柔性面板基材的引脚区的一侧相贴附。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子部件,以及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电子部件位于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远离盖板的一侧;
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经过背向弯折后与电子部件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采用胶层结构,将柔性面板基材的引脚区与盖板之间建立贴附的连接关系,从而在弯折柔性电路板的过程中,为柔性面板基材增加来自胶层结构的贴附力作用,该贴附力可以与来自柔性电路板的应力相抵消,使得柔性面板基材可以与盖板保持相对稳固,避免柔性面板基材随柔性电路板的弯折而被带起,最终实现柔性电路板的顺利弯折成型,以及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保护。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部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部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盖板;
200-柔性面板基材;210-引脚区;220-驱动电路;
300-柔性电路板;
400-电子部件;
500-胶层结构;501-第一结构区;502-第二结构区;503-第三结构区;
510-第一胶层;
520-导热材料层;521-非金属导热层;522-金属导热层;
530-第二胶层;
540-弹性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现有的现实产品中,显示面板的引脚区与盖板之间不接触,即显示面板的引脚区处于悬空的状态。因此,柔性显示产品在弯折FPC的过程中,弯折应力极易将柔性显示面板带起,一方面会导致FPC无法弯折区成型,另一方面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过度弯折,引起引脚区的邦定处的平整度,引起驱动电路与柔性电路板的邦定接触不良,甚至导致显示面板的内部走线断折,造成产品报废。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盖板100、柔性面板基材200、柔性电路板300、以及胶层结构500。
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相邦定,柔性电路板300的另一端用于经背向弯折后与电子部件400电连接。
胶层结构500的一侧与盖板100的内侧面相贴附,胶层结构500的另一侧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的一侧相贴附。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胶层结构500,将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建立贴附的连接关系,从而在弯折柔性电路板300的过程中,为柔性面板基材200增加来自胶层结构500的贴附力作用,该贴附力可以与来自柔性电路板300的应力相抵消,使得柔性面板基材200可以与盖板100保持相对稳固,避免柔性面板基材200随柔性电路板300的弯折而被带起,最终实现柔性电路板300的顺利弯折成型,以及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保护。
其中,柔性电路板300的弯折成型是指,将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实现邦定后,将柔性电路板300的另一端背向弯折,即将柔性电路板300的另一端弯折到柔性面板基材200的背面,以减小显示产品的边框宽度。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胶层结构500可以采用粘连胶,即在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点涂粘连胶,来实现柔性面板基材200与盖板100的相对稳固。具体地,粘连胶可选用硅酮胶。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中的驱动电路220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此,本申请为胶层结构500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胶层结构5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510和导热材料层520。
第一胶层510的远离导热材料层520的一侧,与盖板100的内侧面相贴附。
导热材料层520的远离第一胶层510的一侧,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的一侧相贴附。
导热材料层520的至少部分与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相接触,驱动电路220位于引脚区210的一侧,导热材料层520用于与导热外壳(图中未绘出)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510可以与盖板100的内侧面形成贴附,以提供贴附力。导热材料层520可以将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中的驱动电路220所产生的热量引导至导热外壳,以实现散热,进而保证整个显示面板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结构500,可以在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实现邦定后,就制作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然后在后续的与盖板100相贴合的工艺环节,使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显示区一起与盖板100内表面相贴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热材料层520包括:非金属导热层521和金属导热层522。
非金属导热层521与金属导热层522至少部分相接触。
非金属导热层521与金属导热层522中的至少一个,与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相接触。
非金属导热层521与金属导热层522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材料层520采用包括非金属导热层521和金属导热层522的组合结构,可以有利于适应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以及导热外壳的材料,有利于提高热传导效率。
可选地,非金属导热层521与金属导热层522可以位于不同层并热传导连接,也可以共处同一层并热传导连接。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非金属导热层521与金属导热层522的物理特性存在区别。为此,本申请为胶层结构500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非金属导热层521与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相接触;金属导热层522用于与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非金属导热层521与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相接触,可以利用非金属导热材料的物理特性,例如弹性、挠性或流动性等,增大与驱动电路220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热材料层520与驱动电路220的热传导效率。
将金属导热层522用于与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可以利用金属导热材料的物理特性,例如延展性、韧性或刚性等,有利于与导热外壳建立更为匹配的连接。
在以上实施例中,可选地,非金属导热层521可选用石墨材质或是导热硅脂;金属导热层522可选用铜箔材质。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可以将胶层结构500在先制作完成。为此,本申请为胶层结构500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胶层结构500还包括:第二胶层530。
第二胶层530位于导热材料层520的远离第一胶层510的一侧;第二胶层530的远离导热材料层520的一侧,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的一侧相贴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胶层530与第一胶层510相配合,将导热材料层520夹在中间,即可形成“第一胶层510/导热材料层520/第二胶层530”的三明治结构,使得胶层结构500两侧均具备贴附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强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的贴附力,提高柔性面板基材200与盖板100之间的相对稳固性。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结构500,可以将胶层结构500在先制作完成,然后在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进行贴合组装,可以极大简化柔性面板基材200与盖板100之间的贴附工艺。并且,胶层结构500可以在先制作完成,有利于实现胶层结构500的规模化生产,这可以有效降低胶层结构50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胶层510与第二胶层530中的至少一个,可选用硅酮胶材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结构500也可以是在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实现邦定后,逐层制作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的。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在柔性面板基材200与盖板100贴合的过程中,或成品显示面板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柔性面板基材200与盖板100的相互触碰,若触碰的冲击力过大,易导致柔性面板基材200的损伤。为此,本申请为胶层结构500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胶层结构500还包括:弹性材料层540。
弹性材料层540位于第一胶层510与导热材料层520之间;或,弹性材料层540位于导热材料层520与第二胶层5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胶层结构500中的弹性材料层540可以吸收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减小盖板10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之间的硬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柔性面板基材200的目的。
具体地,弹性材料层540可以位于第一胶层510与导热材料层520之间,弹性材料层540也可以位于导热材料层520与第二胶层530之间,当然还可以在第一胶层510与导热材料层520之间、导热材料层520与第二胶层530之间均设置弹性材料层540。
可选地,弹性材料层540可选用泡棉材质。
下面提供一种胶层结构500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胶层结构500包括第一结构区501和第二结构区502。
第一结构区501和第二结构区502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510和导热材料层520;第一胶层510的远离导热材料层520的一侧,与盖板100的内侧面相贴附。
第一结构区501中的导热材料层520的至少部分与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相接触,驱动电路220位于引脚区210的一侧。
第二结构区502还包括弹性材料层540和第二胶层530;第二胶层530位于导热材料层520的远离第一胶层510的一侧,并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的一侧相贴附;弹性材料层540位于第一胶层510与导热材料层520之间,或,弹性材料层540位于导热材料层520与第二胶层5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对同一个胶层结构500进行了分区设计。
胶层结构500的第一结构区501对应柔性面板基材200的驱动电路220所在的区域,驱动电路220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胶层结构500的第一结构区501采用包括第一胶层510和导热材料层520的结构。其中,第一胶层510可以与盖板100的内侧面形成贴附,以提供贴附力。导热材料层520可以将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中的驱动电路220所产生的热量引导至导热外壳,以实现散热,进而保证整个显示面板的工作性能。
胶层结构500的第二结构区502对应柔性电路板30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相邦定的区域,胶层结构500的第二结构区502采用包括第一胶层510、导热材料层520、弹性材料层540和第二胶层530的结构。其中,第二胶层530与第一胶层510相配合,将导热材料层520夹在中间,即可形成“第一胶层510/导热材料层520/弹性材料层540/第二胶层530”的三明治结构,使得胶层结构500两侧均具备贴附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强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的贴附力,提高柔性面板基材200与盖板100之间的相对稳固性。弹性材料层540可以吸收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减小盖板10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之间的硬冲击,从而保护柔性电路板30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之间的邦定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胶层结构500还包括第三结构区503。
第三结构区50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510、导热材料层520、弹性材料层540和第二胶层530。
第三结构区503中的第二胶层530用于与导热外壳(图中未绘出)相贴附。
第三结构区503中的弹性材料层540的厚度,比第二结构区502中的弹性材料层540的厚度大。
第一结构区501、第二结构区502和第三结构区503中至少一个的导热材料层520,用于与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胶层结构500的第三结构区503对应盖板100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是指由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沿显示面板的边框延伸,可与导热外壳相贴附的区域。胶层结构500的第三结构区503也采用包括第一胶层510、导热材料层520、弹性材料层540和第二胶层530的结构,各结构层的具体位置关系可以与前述第二结构区502相同。其中,第二胶层530与第一胶层510相配合,将导热材料层520夹在中间,即可形成“第一胶层510/导热材料层520/弹性材料层540/第二胶层530”的三明治结构,使得胶层结构500两侧均具备贴附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强盖板100与导热外壳之间的贴附力。弹性材料层540可以吸收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减小盖板100与导热外壳之间的硬冲击,从而间接减小盖板10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之间的硬冲击,以保护柔性面板基材200。
由于盖板100与导热外壳之间的距离比盖板10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之间的距离大,因此第三结构区503中的弹性材料层540的厚度比第二结构区502中的弹性材料层540的厚度大,以适应距离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进行了分区设计的同一个胶层结构500中,第一结构区501、第二结构区502和第三分区结构503中的各相同结构层(例如位于第一结构区501、第二结构区502和第三分区结构503的第一胶层510部分)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根据需要部分中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装置的结构意图如图2或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电子部件400,以及如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
电子部件400位于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300远离盖板100的一侧。
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300的另一端经过背向弯折后与电子部件40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采用了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其原理和技术效果请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子部件400可以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导热外壳(图中未绘出)。
导热底壳与显示面板的盖板100内侧面相罩合,与盖板100形成器件腔;
显示面板与电子部件400均位于器件腔内;
显示面板的胶层结构500中的导热材料层520与导热底壳热传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外壳一方面可以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部件400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与显示面板的胶层结构500中的导热材料层520建立热传导连接,从而可将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中的驱动电路220所产生的热量引导至导热外壳,以实现散热,进而保证整个显示面板的工作性能。
可选地,导热材料层520中的金属导热层522与导热底壳热传导连接。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胶层结构500,将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建立贴附的连接关系,从而在弯折柔性电路板300的过程中,为柔性面板基材200增加来自胶层结构500的贴附力作用,该贴附力可以与来自柔性电路板300的应力相抵消,使得柔性面板基材200可以与盖板100保持相对稳固,避免柔性面板基材200随柔性电路板300的弯折而被带起,最终实现柔性电路板300的顺利弯折成型,以及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保护。
2、第一胶层510可以与盖板100的内侧面形成贴附,以提供贴附力。导热材料层520可以将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中的驱动电路220所产生的热量引导至导热外壳,以实现散热,进而保证整个显示面板的工作性能。
3、导热材料层520采用包括非金属导热层521和金属导热层522的组合结构,可以有利于适应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以及导热外壳的材料,有利于提高热传导效率。
4、将非金属导热层521与引脚区210的驱动电路220相接触,可以增大与驱动电路220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热材料层520与驱动电路220的热传导效率。将金属导热层522用于与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有利于与导热外壳建立更为匹配的连接。
5、第二胶层530与第一胶层510相配合,将导热材料层520夹在中间,即可形成“第一胶层510/导热材料层520/第二胶层530”的三明治结构,使得胶层结构500两侧均具备贴附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强柔性面板基材200的引脚区210与盖板100之间的贴附力,提高柔性面板基材200与盖板100之间的相对稳固性。
6、胶层结构500中的弹性材料层540可以吸收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有效减小盖板100与柔性面板基材200之间的硬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柔性面板基材200的目的。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柔性面板基材、柔性电路板、以及胶层结构;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面板基材的引脚区相邦定,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用于经背向弯折后与电子部件电连接;
所述胶层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相贴附,所述胶层结构的另一侧与所述柔性面板基材的所述引脚区的一侧相贴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和导热材料层;
所述第一胶层的远离所述导热材料层的一侧,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相贴附;
所述导热材料层的远离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与所述柔性面板基材的所述引脚区的一侧相贴附;
所述导热材料层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引脚区的驱动电路相接触,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引脚区的一侧,所述导热材料层用于与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层包括:非金属导热层和金属导热层;
所述非金属导热层与所述金属导热层至少部分相接触;
所述非金属导热层与所述金属导热层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引脚区的所述驱动电路相接触;
所述非金属导热层与所述金属导热层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导热层与所述引脚区的所述驱动电路相接触;所述金属导热层用于与所述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结构还包括:第二胶层;
所述第二胶层位于所述导热材料层的远离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胶层的远离所述导热材料层的一侧,与所述柔性面板基材的所述引脚区的一侧相贴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结构还包括:弹性材料层;
所述弹性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导热材料层之间;或,所述弹性材料层位于所述导热材料层与所述第二胶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结构包括第一结构区和第二结构区;
所述第一结构区和第二结构区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和导热材料层;所述第一胶层的远离所述导热材料层的一侧,与所述盖板的内侧面相贴附;
所述第一结构区中的所述导热材料层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引脚区的驱动电路相接触;
所述第二结构区还包括弹性材料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位于所述导热材料层的远离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并与所述柔性面板基材的所述引脚区的一侧相贴附;所述弹性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导热材料层之间,或,弹性材料层位于所述导热材料层与所述第二胶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结构还包括第三结构区;
所述第三结构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导热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和第二胶层;
所述第三结构区中的所述第二胶层用于与导热外壳相贴附;
所述第三结构区中的所述弹性材料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二结构区中的所述弹性材料层的厚度大;
所述第一结构区、第二结构区和第三结构区中至少一个的所述导热材料层,用于与所述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部件,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远离盖板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经过背向弯折后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导热外壳;
所述导热外壳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盖板内侧面相罩合,与所述盖板形成器件腔;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电子部件均位于所述器件腔内;
所述显示面板的胶层结构中的导热材料层与所述导热外壳热传导连接。
CN202021160978.1U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256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0978.1U CN212256768U (zh)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0978.1U CN212256768U (zh)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6768U true CN212256768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8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60978.1U Active CN212256768U (zh) 2020-06-19 2020-06-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67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8164A (zh) * 2021-01-21 2021-06-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2213426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8164A (zh) * 2021-01-21 2021-06-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2213426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8682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1225676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2685797B1 (e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electron device
CN109785754B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装置
CN210535212U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US7532478B2 (en) Plasma display module
US11917859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5838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93748B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0930881B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4078942B (zh)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CN114822234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4617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839659U (zh) 电子设备
CN108513434B (zh) 一种平板用多层柔性线路板
CN211959087U (zh) 压电马达及电子装置
CN210065631U (zh) 一种导电铜箔
CN210928134U (zh) 一种低阻抗柔性线路板
CN110515500B (zh) 一种力感应器及显示装置
CN208806385U (zh) 一种新型沉板式连接器
CN217426333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991321U (zh) 一种自带外部防护罩的fpc软性线路板
CN215266560U (zh) Fpc板内藏钢片的锂聚合物电池
CN220123314U (zh) 一种车载屏模组
CN220755135U (zh) 一种耐挠折软硬结合线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