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4951U -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4951U
CN212254951U CN202020497803.3U CN202020497803U CN212254951U CN 212254951 U CN212254951 U CN 212254951U CN 202020497803 U CN202020497803 U CN 202020497803U CN 212254951 U CN212254951 U CN 212254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rsing agent
dispersing
detection
weighing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78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静
廖剑平
谢宇飞
郭县华
邢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78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4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4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4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包括:计时元件;第一称重机构,所述第一称重机构用于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检测容器,所述检测容器设有用于容纳分散剂的检测腔;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称重机构传动连接,用于使所述测试样品能够浸入所述分散剂中或与所述分散剂分离。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通过关系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大小能够简单、方便、直观的对分散剂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进行表示。

Description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机进行掘进过程中,良好的渣土状态能够大大提高盾构机的掘进效率。分散剂作为一种渣土改良剂,因其能够避免刀盘结泥饼、仓门堵塞等状况,在盾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散剂的分散能力主要用于衡量分散剂对渣土的性能的影响程度,分散剂的分散能力越强,对渣土的改良性能越好。对分散剂的分散能力进行检测,传统的方式为利用改良后的渣土的流塑性、和易性反映分散剂的分散能力的强弱,检测过程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检测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包括:
计时元件;
第一称重机构,所述第一称重机构用于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
检测容器,所述检测容器设有用于容纳分散剂的检测腔;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称重机构传动连接,用于使所述测试样品能够浸入所述分散剂中或与所述分散剂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烘干机构及第二称重机构,所述烘干机构用于对土样进行烘干处理得到第一样品,所述第二称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样品进行称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打碎机构、混合容器及成型机构,所述打碎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样品进行打碎处理以得到第一颗粒样品,所述混合容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颗粒样品与预设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成型机构用于对所述混合物进行成型以得到含水率为W%的所述测试样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测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计时元件、所述第一称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及所述温控组件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用于对所述检测腔进行清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检测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用于对所述检测腔内进行加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料机构包括加料箱及连通所述加料箱与所述检测腔的加料管。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包括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相比传统的利用改良后的渣土的流塑性、和易性反映分散剂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称重质量M1及Mn与时间T0及Tm之间的关系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大小即可对分散剂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进行表示,简单、方便且直观;(2)、只需在不同时刻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并记录称重值即可完成检测过程,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3)、能够模拟测试样品的自然状态,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称重机构,200、检测容器,210、检测腔,300、盛放台,400、牵引件,500、加热元件,600、控制器,700、搅拌叶片,800、排放管,910、加料箱,920、加料管,1000、分散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并得到称重质量M1。如此,利用第一称重机构100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并将称重量M1进行记录,从而得到测试样品的初始质量,为后续的检测做好准备。
S200、在T0时刻将测试样品浸入预设温度、预设浓度的分散剂1000中。如此,在T0时刻利用传动机构(未图示)将测试样品浸入检测腔210内的分散剂1000中,使得分散剂1000开始对测试样品进行分散,从而能够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进行检测。
S300、到达Tm时刻,将测试样品与分散剂1000分离并进行称重,得到称重质量Mn,称重完成后,将测试样品再次浸入分散剂1000中,其中m≥1,n≥2。如此,利用计时元件(未图示)进行计时,从T0时刻到达Tm时刻,则利用传动机构将测试样品从分散剂1000中分离出来,再次对测试样品的质量进行称重并将称重量Mn进行记录;记录完成后再利用传动机构将测试样品浸入分散剂1000中,直至下一时刻(即Tm+1时刻)再次利用传动机构将测试样品从分散剂1000中分离出来并称重得到Mn+1,如此循环。将Mn与M1进行对比,若Mn与M1的差值越大,则表示T0时刻至Tm时刻内,分散剂1000对测试样品的分散效果越好,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越强;若Mn与M1的差值越小,则表示T0时刻至Tm时刻内,分散剂1000对测试样品的分散效果越差,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越弱。同理,若Mn与M1的差值越小,T0时刻至Tm时刻的时间差越小,也表示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越强。
S400、得出称重质量M1及Mn与时间T0及Tm之间的关系曲线。如此,在T0时刻记录测试样品的质量M1,在T1时刻记录测试样品的质量M2,在T2时刻记录测试样品的质量M3,依次获取到至少三组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值,以时间为横轴,以称重质量为纵轴绘制相应的坐标系,从而得到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通过关系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大小能够简单、方便、直观的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进行表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测试样品可以是渣土、泥土或其他需要使用到分散剂1000进行改良的样品。将测试样品浸入预设温度的分散剂1000中,分散剂1000的预设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测量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将分散剂1000的温度作为唯一变量来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进行检测与对比。将测试样品浸入预设浓度的分散剂1000中,分散剂1000的预设浓度可以根据实际测量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将分散剂1000的浓度作为唯一变量来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进行检测与对比。
需要进行强调的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当测试样品第一次浸入分散剂1000中直至测试样品第一次与分散剂1000分离,此时,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由于测试样品会对分散剂1000或水进行吸收,可能此时的称重质量会大于M1,即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先上升后下降。测试样品还可以浸入预设浓度的分散剂1000水溶液中,只需满足能够对测试样品进行分散即可。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对比例(例如选用不同种类的测试样品、不同种类的分散剂1000、不同浓度梯度的分散剂1000、不同温度的分散剂1000)以得出不同的检测数据而综合进行分析与比对,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还可以设置将测试样品浸没在水中的对照组以更加直观的对比分散剂1000对测试样品的分散效果。
如图2所示,具体地,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并得到称重质量M1步骤之前,还包括:
S500、选取土样,对土样进行烘干处理得到第一样品。如此,通过烘干机构(未图示)对土样进行烘干处理,从而将土样中存在的相关杂质进行去除,避免杂质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或影响,保证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更具体地,对土样进行切块后,在一定温度(50℃~70℃,可以是50℃、60℃或70℃)下将土样恒温烘干4h~6h。
S600、称取M0质量的第一样品与预设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含水率为W%的测试样品。如此,利用第二称重机构(未图示)对第一样品称重,得到若干份(两份、三份或更多)质量为M0的第一样品,从而满足多次检测需要。将质量为M0的第一样品与质量为M的水在混合容器(未图示)的混合腔内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含水率为W%=(M)/(M+M0)的测试样品,进而使得测试样品的状态更加近似自然状态,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其中,测试样品的含水率W%可以根据实际测试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是10%、20%或其他。
如图2所示,更具体地,S610、称取M0质量的第一样品并打碎成颗粒,得到第一颗粒样品。如此,利用打碎机构(未图示)将第一样品打碎成第一颗粒样品,能够更好的与水进行混合,混合均匀,更加近似自然状态下的原状土体。
S620、将第一颗粒样品与预设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并对混合物进行成型,得到含水率为W%的测试样品。如此,利用成型机构(未图示)对第一颗粒样品与水的混合物进行成型得到测试样品,使得测试样品的状态和形状满足测试要求,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的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方法,相比传统的利用改良后的渣土的流塑性、和易性反映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称重质量M1及Mn与时间T0及Tm之间的关系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大小即可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进行表示,简单、方便且直观;(2)、只需在不同时刻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并记录称重值即可完成检测过程,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3)、能够模拟测试样品的自然状态,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包括计时元件;第一称重机构100,第一称重机构100用于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检测容器200,检测容器200设有用于容纳分散剂1000的检测腔210;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第一称重机构100传动连接,用于使测试样品能够浸入分散剂1000中或与分散剂1000分离。
上述实施例的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进行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时,利用第一称重机构100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并将称重量M1进行记录,从而得到测试样品的初始质量;在T0时刻利用传动机构将测试样品浸入检测腔210内的分散剂1000中,使得分散剂1000开始对测试样品进行分散;利用计时元件进行计时,从T0时刻到达Tm时刻,则利用传动机构将测试样品从分散剂1000中分离出来,再次对测试样品的质量进行称重并将称重量Mn进行记录,记录完成后再利用传动机构将测试样品浸入分散剂1000中,直至下一时刻(即Tm+1时刻)再次利用传动机构将测试样品从分散剂1000中分离出来并称重得到Mn+1,如此循环;从而获取到至少三组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时间为横轴,以称重质量为纵轴绘制相应的坐标系,从而得到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通过关系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大小能够简单、方便、直观的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进行表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计时元件可以是电子计时器等能够对时间进行记录的元件。第一称重机构100可以是重力电子秤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物体进行称重的机构或元件。检测容器200可以是检测杯、检测桶等容器,可以在检测容器200的侧壁开始放料口。传动机构可以通过升降的方式将检测样品浸入分散剂1000或与分散剂1000分离,也可以通过收卷的方式使得检测样品浸入分散剂1000或与分散剂1000分离,只需满足能够将检测样品浸入分散剂1000或与分散剂1000分离即可。第一称重机构100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可以是直接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还可以是将测试样品放置在已知质量的中间容器内,通过称量中间容器与测试样品的总质量后在减去中间容器的质量获得;优选为采用中间容器的方式,能够避免对测试样品本身进行转移,避免损耗,提高称重精度。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测试样品的盛放台300,盛放台300的顶部通过牵引件400(牵引绳或牵引带)与第一称重机构100连接,使得第一称重机构100能够对盛放台300和盛放台300内的测试样品进行称重;传动机构通过收卷牵引件400的方式实现盛放台300的上升与下降,从而实现盛放台300从分散剂1000中抽出及浸入分散剂1000中,进而实现测试样品与分散剂1000分离及浸入分散剂1000中;盛放台300的底部设有供分散后的测试样品掉落的通孔或通槽,使得分散开来的测试样品能够及时脱落,保证每次称重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在盛放台300上设置相应的插针,将测试样品插在插针上即可实现固定。盛放台300可以设置相应的供测试样品放置的凹槽等放置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烘干机构及第二称重机构,烘干机构用于对土样进行烘干处理得到第一样品,第二称重机构用于对第一样品进行称重。如此,通过烘干机构对土样进行烘干处理,从而将土样中存在的相关杂质进行去除以得到第一样品,避免杂质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或影响,保证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利用第二称重机构对第一样品称重,得到若干份(两份、三份或更多)质量为M0的第一样品,从而满足多次检测需要。其中,烘干机构可以是恒温箱、蒸发箱等能够对土样进行烘干的器件。第二称重机构可以是重力电子秤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物体进行称重的机构或元件;同理,第二称重机构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可以是直接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还可以是将测试样品放置在已知质量的中间容器内,通过称量中间容器与测试样品的总质量后在减去中间容器的质量获得。
进一步地,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打碎机构、混合容器及成型机构,打碎机构用于对第一样品进行打碎处理以得到第一颗粒样品,混合容器用于将第一颗粒样品与预设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成型机构用于对混合物进行成型以得到含水率为W%的测试样品。如此,利用打碎机构将第一样品打碎成第一颗粒样品,能够更好的与水进行混合,混合均匀,更加近似自然状态下的原状土体;利用成型机构对第一颗粒样品与水的混合物进行成型得到测试样品,使得测试样品的状态和形状满足测试要求,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其中,打碎机构可以采用搅拌打碎的形式(搅拌机),也可以采用压碎的形式(压碎机)。混合容器合页是混合杯或混合桶。成型机构可以是成型模具,通过成型模具得到预设形状(块状、球状)的测试样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温控组件,温控组件设置于检测腔210内。如此,利用温控组件对检测腔210内的分散剂1000进行加热与温度检测,使得分散剂1000在预设温度下对测试样品进行测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3及图4所示,具体地,温控组件包括加热元件500及温度检测元件(未图示),利用温度检测元件对分散剂1000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加热元件500启动而对分散剂1000进行加热,直至分散剂1000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当分散剂1000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加热元件500停止工作。其中,加热元件500可以设置为电热丝或电热棒,通过铆接或卡接的形式固设在检测腔210的内壁上;温度检测元件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或感温探头,也可以通过铆接或卡接的形式固设在检测腔210的内壁上。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600,控制器600与计时元件、第一称重机构100、传动机构及温控组件均电性连接。如此,利用控制器600对计时元件的计时、第一称重机构100的称重、传动机构的启动与停止、及温控组件的启动进行控制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智能化,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检测精度。其中,控制器600可以是单片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00);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等有线连接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无线连接方式实现。当然,还可以加设显示屏等显示元件,利用显示元件对各类数据(温度、重量、时间)进行显示,便于操作。也可以加设旋钮、按键或操作屏等部件对各类数据进行输入或设定。
具体地,第一称重机构100对测试样品行称重,并将得到的称重质量M1传输至控制器600进行记录;温度检测元件对检测腔210内的分散剂1000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器600,若分散剂100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控制器600控制加热元件500启动而对分散剂1000进行加热,直至分散剂1000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当检测到分散剂1000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则控制器600控制传动机构启动而使得测试样品浸入分散剂1000中;计时元件记录时间,到达Tm时刻时,控制器600控制传动机构启动而使得测试样品与分散剂1000分离,在此利用第一称重机构100对测试样品行称重,并将得到的称重质量Mn传输至控制器600进行记录,称重完成后控制器600控制传动机构启动而使得测试样品再次浸入分散剂1000中,如此循环,而得到至少三组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值,以时间为横轴,以称重质量为纵轴绘制相应的坐标系,从而得到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通过关系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大小能够简单、方便、直观的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进行表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清洗机构,清洗机构用于对检测腔210进行清洗。如此,检测完成后,利用清洗机构对检测腔210内进行充分、彻底的清洗,避免对下次检测造成干扰或影响,保证每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清洗机构可以通过冲洗的方式实现清洗,也可以通过搅拌的方式实现清洗。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洗机构包括搅拌叶片700,将清洗液放入检测腔210内,通过搅拌叶片700的搅动从而对检测腔210的内部进行充分的搅拌清洗,最终通过排放管800将清洗液排出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加料机构,加料机构用于对检测腔210内进行加料。如此,利用加料机构能够简单、方便的将分散剂1000或清洗液加入检测腔210内,避免出现液体飞溅的问题,保证加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加料机构包括加料箱910及连通加料箱910与检测腔210的加料管920。加料箱910内的分散剂1000或清洗液通过加料管920进入检测腔210内,能把避免液体飞溅。同时,还可以在加料管920上设置流量阀等控制元件,从而能够对流量或流速进行控制,保证加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需要进行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检测时,能够获取到至少三组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值,以时间为横轴,以称重质量为纵轴绘制相应的坐标系,从而得到称重质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通过关系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大小能够简单、方便、直观的对分散剂1000的分散能力的强弱进行表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时元件;
第一称重机构,所述第一称重机构用于对测试样品进行称重;
检测容器,所述检测容器设有用于容纳分散剂的检测腔;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称重机构传动连接,用于使所述测试样品能够浸入所述分散剂中或与所述分散剂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烘干机构及第二称重机构,所述烘干机构用于对土样进行烘干处理得到第一样品,所述第二称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样品进行称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打碎机构、混合容器及成型机构,所述打碎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样品进行打碎处理以得到第一颗粒样品,所述混合容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颗粒样品与预设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成型机构用于对所述混合物进行成型以得到含水率为W%的所述测试样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测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计时元件、所述第一称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及所述温控组件均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用于对所述检测腔进行清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检测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用于对所述检测腔内进行加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机构包括加料箱及连通所述加料箱与所述检测腔的加料管。
10.一种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装置。
CN202020497803.3U 2020-04-07 2020-04-07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Active CN212254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7803.3U CN212254951U (zh) 2020-04-07 2020-04-07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7803.3U CN212254951U (zh) 2020-04-07 2020-04-07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4951U true CN212254951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7803.3U Active CN212254951U (zh) 2020-04-07 2020-04-07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4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505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ncrete mass
CN212254951U (zh)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装置
CN108872549A (zh) 一种混凝土塌落度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458252A (zh) 分散剂的分散能力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WO2024051711A1 (zh) 一种尾砂沉降试验装置及方法
CA2264855A1 (en) Method for analyzing a sample of a starch-containing product and a device for such analyses
CN217277656U (zh) 一种用于pvc粉体混配料流动性测试的装置
CN217819868U (zh) 一种智能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装置
CN105136624A (zh) 一种土壤颗粒分析的自动化测定装置
CN114965167A (zh) 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
CN213433933U (zh) 一种计量设备检测装置
CN114858548A (zh) 一种黏土液塑限联合测定方法及测定系统
CN205067279U (zh) 土壤颗粒分析测定装置
PL203747B1 (pl) Sposób sporządzania próbek z pofiltrowego lub lotnego popiołu
CN208000286U (zh) 生石灰消化速率快速检测装置
CN1049909A (zh) 重量法测定碳黑的碘值
CN111366683A (zh) 一种固液两相流体的浆料稳定性快速检测的方法
CN212722464U (zh) 溶液浓度测量装置
CN207042322U (zh) 一种涂料配料罐
CN220490771U (zh) 一种石灰性能测试装置
CN205909917U (zh) 一种高效物料计量装置
CN208060330U (zh) 一种具有粘度测试功能的锂离子电池浆料配制装置
CN221056152U (zh) 一种金属材料检测自动取样装置
CN209173878U (zh) 多组自动搅拌测温装置
CN219320293U (zh) 一种用于渣土改良性能评价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5

Address after: 511462 No.1-1, Xin'an section 1, rainbow Avenue, Xin'an village, Wanqingsha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RCC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No.106 Fengze East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compiled Building 1) x1301-g352 (office use only) (JM)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