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9178U -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9178U
CN212249178U CN202021862744.1U CN202021862744U CN212249178U CN 212249178 U CN212249178 U CN 212249178U CN 202021862744 U CN202021862744 U CN 202021862744U CN 212249178 U CN212249178 U CN 212249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ast
screw
formwork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27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凤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27951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335625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e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9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9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包括:包含现浇区的墙体结构;模板,所述模板和所述墙体结构连接,以封闭所述现浇区的立面;第一加固工装,用于模板和所述墙体结构加固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工装包括内丝母和快丝组件,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内,位于内叶墙时为预埋内墙丝母(MK1),位于外叶板时为预埋外叶板丝母(MK2);所述快丝组件与所述内丝母靠近所述模板的一端连接,以实现所述模板与所述墙体结构的固定;所述内丝母内部具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至少一端内侧具有凸起,用于和所述快丝组件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施工模板加固技术,特别是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墙体在装配施工时,需要将两片墙体对接,两片墙体对接后,之间仍具有一定的间隔,这个间隔就是墙体的现浇区域。现浇区域的立面通常是敞口的,需要支设模板,将模板与两侧的预制墙体固定,对现浇区进行封闭,然后从顶部向现浇区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实现相邻预制墙体的连接。
目前,模板的固定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预制墙体的内墙中预埋内丝作为和模板的固定连接结构,用于拧入丝杆。另一种是在预制墙体中设置透孔,通对拉螺栓将模板和墙体固定。采用预埋的内丝的缺点包括:1、容易进入异物、混凝土等,进入异物导致加固不紧破损胀模;2、预埋时如果内丝倾斜,安装时由于角度问题难以拧入丝杆。3、丝杆安装时需套上PVC管,打灰时PVC管保障丝杆和混凝土隔离,拆除时PVC管留在混凝土中把丝杆拆出来,如果进灰遍无法拆出,只能切割;4、支模时需要加入水泥垫块。而采用透孔的问题在于:1、后期需要封堵,封堵不严容易进水;2、无法加装饰面。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解决现有加固结构造成的种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不需要预埋内丝,避免产生堵塞、胀模的问题,也不需要后期对孔洞进行封堵,防止封堵不密实造成的渗水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包括:
包含现浇区的墙体结构;
模板,所述模板和所述墙体结构连接,以封闭所述现浇区的立面;
第一加固工装,用于模板和所述墙体结构加固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工装包括内丝母和快丝组件,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内,位于内叶墙时为预埋内墙丝母(MK1),位于外叶板时为预埋外叶板丝母(MK2);所述快丝组件与所述内丝母靠近所述模板的一端连接,以实现所述模板与所述墙体结构的固定;
所述内丝母内部具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至少一端内侧具有凸起,用于和所述快丝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为金属模板;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内叶墙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模板的外侧还设有肋结构,所述快丝组件穿过所述肋结构进而和所述内丝母连接固定;所述肋结构包括横肋和/或竖肋。
进一步地,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现浇区中,所述内丝母的中空结构的两端内侧均具有凸起;所述第一加固工装还包括预埋在所述墙体结构的外叶板和保温层的第一埋件,所述第一埋件的端部具有外螺纹且从保温层中伸出,从而与所述内丝母的一端连接,所述内丝母的另一端和所述快丝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埋件包括位于所述外叶板内的片状体以及连在所述片状体上,并依次穿过外叶板和保温层的丝杆。
进一步地,在所述模板的外侧还设有肋结构,所述快丝组件穿过所述肋结构进而和所述内丝母连接固定;所述肋结构包括横肋和/或竖肋。
进一步地,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内叶墙中,所述内丝母上穿设有加强钢筋;所述快丝组件穿过所述模板与所述内丝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现浇区为转角现浇区;在所述转角现浇区内设有第二加固工装;所述第二加固工装包括第二埋件、保温拉结件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埋件和保温拉结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埋件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内叶墙中且端部从内叶墙伸出;所述保温拉结件位于自所述内叶墙转过转角的墙体结构的外叶墙和保温层中,且保温拉结件的端部从保温层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埋件的端部以及所述保温拉结件的端部均通过卡钩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拉结件的端部为回折形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卡住所述回折形状的弯钩。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具有调节其长短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长短调节机构包括条形框;所述条形框的一端穿置第一调节螺丝,另一端穿置第二调节螺丝,第一调节螺丝用于和第二埋件连接;第二调节螺丝用于和保温拉结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结构包括pcf板、剪力墙板和/或钢结构的外挂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取消了在墙体内的内丝设置方式,采用内丝母,内丝母内侧的凸起相较于内丝而言,在连接上具有较高的容错率,所以即便内丝母进一点灰尘也不影响连接的稳固性,此外内丝母也不需要套设PVC管,所以整体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紧固结构不需要借助预埋内丝,也不预留任何孔洞,所以在施工时不仅快捷,容错率高、而且不会产生内丝堵塞、孔洞封堵不实造成的无法牢固连接、胀模、和渗水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第一加固工装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内叶墙和模板部分为透视结构)
图3为图1在第二加固工装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外叶墙和保温层部分为透视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加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二加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外叶墙和保温层部分为透视结构);
图9为实施例2中第一类第一加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第二类第一加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另一种第二类第一加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在内丝母点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内叶墙为透视结构);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丝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保温拉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保温拉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保温拉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二加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墙体结构;101-现浇区;102-剪力墙;103-pcf板;102a、103a-内叶墙;102b、103b-保温层;102c、103c-外叶墙;
2-模板;
3-第一加固工装;301-内丝母;3011-凸起;302-垫片;303-螺母;304-丝杆;305-第一埋件;3051-铁片;3052-丝杆;306-横向钢筋;
4-第二加固工装;401-连接件;402-第二埋件;403-保温拉结件;4011-第一调节螺丝;4012-第二调节螺丝;4013-条形框;
51-纵肋;52-横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的加固结构。在以下的各个实施例中,以墙体在转角处的现浇区为例进行说明。墙体可以是pcf板、剪力墙或钢结构的外挂板。pcf板仅有外叶墙和保温层。剪力墙包括外叶墙、保温层和内叶墙。
如图1、6、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包括墙体结构1、模板2和第一加固工装3,其中墙体结构包含两片相邻的墙体以及这两片墙体在连接处或墙体的内侧形成的现浇区101。以pcf板和剪力墙的转角连接结构为例,剪力墙102和pcf板103的过渡区域为现浇区,pcf板的内侧也为现浇区,pcf板内侧的现浇区用于形成内叶墙。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称的现浇区,既可以是相邻墙体之间拼接时产生的“狭义上的现浇区”,也可以是包含了用于浇筑成内叶墙的“广义上的现浇区”。
模板2和所述墙体结构1连接,以封闭现浇区101的立面。模板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木质或其他材料。当采用金属模板时,强度更高,更稳固,所以模板和墙体结构的固定点可以仅在模板的侧缘。
第一加固工装3用于模板2和墙体结构1加固连接,第一加固工装3包括内丝母301和快丝组件,内丝母301位于墙体结构内,位于内叶墙时,内丝母301称为预埋内墙丝母,可以用MK1来简称,位于外叶板时,内丝母301称为预埋外叶板丝母,简称为MK2。快丝组件与内丝母301靠近模板2的一端连接,以实现模板与所述墙体结构的固定。如图14所示,内丝母301内部具有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的至少一端内侧具有凸起3011,用于和快丝组件连接。内丝母301整体上呈条形,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在端部的内侧具有凸起3011。例如当内丝母为金属材质时,可以采用在内丝母301外表面敲打的方式制造出若干个凹陷,相对地在内丝母内侧就形成了凸起3011,这种制造方式相对于内丝的制造十分简单,加工成本也更低。与此同时,凸起3011相对于内丝的螺纹而言比较粗大,形状的精度也比较低,所以在和快丝组件的外丝连接时,对连接精度的要求并不高,即便中空结构内进入一点灰尘也不影响有效连接,所以连接时的容错率更高。而内丝中的螺纹十分精密,如果进入一点灰尘就会导致螺纹被填平,无法实现连接。
根据墙体结构、转角结构的情况,内丝母301可以位于多个位置,例如可以位于内叶墙中、外叶墙和保温板中、现浇区中。
当所述现浇区为转角现浇区,在转角现浇区内设有第二加固工装4;第二加固工装4包括第二埋件402、保温拉结件403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埋件402和保温拉结件403的连接件401;第二埋件402位于墙体结构的内叶墙102a、103a中且端部从内叶墙102a、103a伸出;保温拉结件403位于自内叶墙102a、103a转过转角的墙体结构的外叶墙102c、103c和保温层102b、103b中,且保温拉结件403的端部从保温层102b、103b伸出。第二加固工装4的作用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拉住转角的外叶板和保温层,防止其向外扩张、移动。在十字墙中,第二加固工装4也用十字方式布置。
如图4所示,连接件401与第二埋件402的端部以及保温拉结件403的端部均通过卡钩结构连接。卡钩连接的方式快速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例如,第二埋件402可以是一个钢筋,钢筋端部为圆环。如图15-17所示,保温拉结件403的端部可以是U型件或V型件(即端部为弧形的回折或尖形的回折),自U型件和V型件的封闭端延伸出来的两道钢筋依次穿入保温层102b、103b和外叶墙102c、103c中,且位于外叶墙102c、103c中的部分横向弯折后再竖向弯折,增强与墙体的结合力。连接件401的两端均为弯钩,分别用于连接保温拉结件403的端部和第二埋件403的端部。此外,保温拉结件403也可以如图5所示。
连接件401具有调节其长短的调节机构,长短调节机构包括条形框4013;所述条形框4013的一端穿置第一调节螺丝4011,另一端穿置第二调节螺丝4012,第一调节螺丝4011用于和第二埋件402连接;第一调节螺丝4011用于和保温拉结件403连接,这样连接件401就可以适用于不同墙体距离和不同的现浇区宽度,更为灵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保温拉结件403的端部为V型,这种构造使得保温拉结件403的端部和第二调节螺丝4012的尺寸更贴合,在拉结墙体结构时不容易变形。
下面以三个实施例分别介绍第一加固工装、第二加固工装的适用方式,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具有内叶墙102a的一侧为剪力墙102,即完整的包含内叶墙102a、外叶墙102c和保温板102b。和剪力墙102对接的墙体为pcf板103,仅包含外叶墙103c和保温层103b,内叶墙103a是现浇得到的。墙体之间形成了L形状的转角现浇区。
支起的模板2封闭了现浇区101。模板2采用金属材质,内丝母301位于内叶墙103a中。由于为L角,所以模板也为L型。在模板2的外侧具有肋结构,肋结构包括多道平行排列的、横向布置的横肋51,以及纵向布置的,位于横肋上的纵肋52。在本实施例中,横肋51为开口向下的槽钢形状,纵肋52为两道背向设置的槽钢形状,两道槽钢之间留有空隙,供快丝组件的丝杆部分穿过,且快丝组件的垫片部分贴紧在两道槽钢表面,由螺母固定。转角处两道横肋之间还通过斜肋连接,进一步加强了模板的稳固性。
如前所述,快丝组件由垫片302、螺母303、丝杆304组成,丝杆304穿过纵肋52、跨过横肋51,再穿过模板2,进而与内丝母301连接。内丝母301的端部一直延伸到内叶墙103a的表面,用于和快丝组件对接。
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模板,所以固定点可以仅在内叶墙部分,在加固作业时更为快捷。
第二加固工装包括第二埋件402、保温拉结件403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埋件402和保温拉结件403的连接件401。第二加固工装以异面垂直的方式布置两个,在第一个第二加固工装中,第二埋件402位于pcf板的内叶墙103a中且端部从内叶墙103a伸出;保温拉结件403位于剪力墙102的外叶墙102c和保温层102b中,且保温拉结件403的端部从保温层102b伸出。在第二个加固工装中,第二埋件402位于剪力墙102的内叶墙102a中,保温拉结件403位于和剪力墙内叶墙102a侧面相对的、pcf板的外叶墙103c和保温层103b中。两个异面垂直布置的第二加固工装为一组,在现浇区101自上而下设置多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埋件402是一个一头为钢筋,另一个为圆环的部件。圆环部分作为端部从内叶墙中伸出,作为连接端。保温拉结件403是一个大体上呈U形的钢筋部件,回折的一端为弧形,即标准的U型,或者为尖形。位于外叶板中的一端竖向弯折再横向弯折,从而强大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增强对L角的拉结强度。
连接件401的主体为一个条形框4013,条形框4013的两端开孔且具有内丝,分别穿置第一调节螺丝4011和第二调节螺丝4012,第一调节螺丝4011的端部、第二调节螺丝4012的端部均为弯钩,分别用于和保温拉结件403的回折、第二埋件402的圆环连接。
实施例2
如图6-11所示,本实施例中,具有内叶墙102a的一侧为剪力墙,即完整的包含内叶墙102a、外叶墙102c和保温板102b。和剪力墙对接的墙体为pcf板,仅包含外叶墙103c和保温层103b,内叶墙还没有现浇成型。墙体之间形成了L形状的转角现浇区。
模板2可以为木质或其他材质。在模板2的背面具有圆柱状或其他类似形状的、平行排列多组的横肋51,横肋51的内侧为纵肋52,本实施例中纵肋52为多道竖向布置的木方。
第一加固工装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用于加固模板和保温层、外叶墙。第二类是用于加固模板和剪力墙的内叶墙。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类第一加固工装3包括自模板外侧至外叶板依次设置快丝组件、内丝母301、第一埋件305。
快丝组件的结构和之前的实施例中相同,不再重复。内丝母301的结构和上述的实施相同,特别之处在于内丝母的两端均开口,内侧均具有凸起。一端用于连接快丝组件,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埋件305。内丝母301位于现浇区101内,既可以是位于靠近剪力墙102一侧的现浇区,也可以位于靠近pcf板103一侧的现浇区。第一埋件305位于外叶墙102c、103c和保温层102b、103b中,既可以是pcf板的外叶墙和保温层,也可以是剪力墙的外叶板和保温层。
第一埋件305包括圆形的铁片3051以及与铁片一体的丝杆3052,铁片3051位于外叶墙102c、103c中,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大,起到拉结加固的作用,丝杆3052从外叶墙102c、103c、穿过保温层102b、103b,并从保温层102b、103b表面伸出,用于连接内丝母。第一埋件305取代了传统的内丝,所以不用担心第一埋件会进入灰尘。而如前所述,内丝母301的结构使得即便有部分灰尘进入,也不会影响连接。
第二类第一加固工装位于模板2和剪力墙内叶墙102a边缘的连接。第一加固工装包括快丝组件、内丝母301和横向钢筋306。其中快丝组件的结构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内丝母301位于内叶墙102a内,一端与穿过模板2的快丝组件连接,另一端穿置一个横向钢筋306,用于增加内丝母301在内叶墙中的拉结力。
在本实施例中,也采用的了第二加固工装,结构与实施例1中类似,只不过第二加固工装只需要连接剪力墙的内叶墙和pcf板的外叶板和保温层,在此不再重复。
实施例3
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pcf板内侧的内叶墙103a已经形成,该内叶墙采用的第一加固工装3为实施例2中第二类的第一加固工装,第二加固工装4也像实施例1一样呈十字型布置。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对接两片相邻墙体,支设模板,形成墙体结构的现浇区;
步骤二:通过第一加固工装连接模板和所述墙体结构;所述第一加固工装包括内丝母和快丝组件,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内,所述快丝组件与所述内丝母靠近所述模板的一端连接,以实现所述模板与所述墙体结构的固定;
所述内丝母内部具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至少一端内侧具有凸起,用于和所述快丝组件连接。
步骤三:用第二加固工装对转角现浇区进行拉结。所述第二加固工装包括第二埋件、保温拉结件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埋件和保温拉结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埋件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内叶墙中且端部从内叶墙伸出;所述保温拉结件位于自所述内叶墙转过转角的墙体结构的外叶墙和保温层中,且保温拉结件的端部从保温层伸出。
其中,现浇区的构造、快丝组件、内丝母、第一加固工装、第二加固工装的位置和结构请参考以上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含现浇区的墙体结构;
模板,所述模板和所述墙体结构连接,以封闭所述现浇区的立面;
第一加固工装,用于模板和所述墙体结构加固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工装包括内丝母和快丝组件,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内,位于内叶墙时为预埋内墙丝母(MK1),位于外叶板时为预埋外叶板丝母(MK2);所述快丝组件与所述内丝母靠近所述模板的一端连接,以实现所述模板与所述墙体结构的固定;
所述内丝母内部具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至少一端内侧具有凸起,用于和所述快丝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为金属模板;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内叶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板的外侧还设有肋结构,所述快丝组件穿过所述肋结构进而和所述内丝母连接固定;所述肋结构包括横肋和/或竖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现浇区中,所述内丝母的中空结构的两端内侧均具有凸起;所述第一加固工装还包括预埋在所述墙体结构的外叶板和保温层的第一埋件,所述第一埋件的端部具有外螺纹且从保温层中伸出,从而与所述内丝母的一端连接,所述内丝母的另一端和所述快丝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件包括位于所述外叶板内的片状体以及连在所述片状体上,并依次穿过外叶板和保温层的丝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板的外侧还设有肋结构,所述快丝组件穿过所述肋结构进而和所述内丝母连接固定;所述肋结构包括横肋和/或竖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母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内叶墙中,所述内丝母上穿设有加强钢筋;所述快丝组件穿过所述模板与所述内丝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区为转角现浇区;在所述转角现浇区内设有第二加固工装;所述第二加固工装包括第二埋件、保温拉结件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埋件和保温拉结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埋件位于所述墙体结构的内叶墙中且端部从内叶墙伸出;所述保温拉结件位于自所述内叶墙转过转角的墙体结构的外叶墙和保温层中,且保温拉结件的端部从保温层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埋件的端部以及所述保温拉结件的端部均通过卡钩结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拉结件的端部为回折形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卡住所述回折形状的弯钩。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调节其长短的调节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短调节机构包括条形框;所述条形框的一端穿置第一调节螺丝,另一端穿置第二调节螺丝,第一调节螺丝用于和第二埋件连接;第二调节螺丝用于和保温拉结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结构包括pcf板、剪力墙板和/或钢结构的外挂板。
CN202021862744.1U 2020-04-10 2020-08-31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 Active CN2122491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65512 2020-04-10
CN2020102795102 2020-04-10
CN202010279510.2A CN111335625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和施工方法
CN202020526551 2020-04-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9178U true CN212249178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2744.1U Active CN212249178U (zh) 2020-04-10 2020-08-31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9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224A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06760050B (zh) 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结构及贯通式处理方法
CN204645268U (zh) 一种填充墙拉结筋预埋件
CN107724678B (zh) 保温预制板连接节点构造及保温预制板连接节点施工方法
CN207003713U (zh) 一种部分现浇剪力墙
CN111794496A (zh)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和施工方法
CN212249178U (zh) 一种墙体现浇区模板加固结构
JP3735781B2 (ja) ダブル配筋用スペーサ
CN210563363U (zh) 无拉条孔的浇筑模板
CN111576620A (zh) 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梁柱核心区的施工方法
KR101994089B1 (ko) 인발전단메쉬부재가 구성되며 넓은 폭을 갖는 현장 타설용 하프 pc 슬래브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JP2009287249A (ja) 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接合方法、pc部材の接合方法、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接合構造、pc部材
JP2002213193A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体の改修方法
CN210288159U (zh) 分割式预制混凝土涵洞的拼接构造
CN215519946U (zh) 一种墙体转角处构造柱免支模施工结构
CN205444570U (zh) 一种墙板连接节点
KR101559919B1 (ko) 삽입돌기형 스페이서가 구비된 단열데크플레이트
JPS61122320A (ja) 連続地中壁と地下構築物との結合方法
JP2001032409A (ja) 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耐震壁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構造
JPH0642039A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大梁に取り付く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小梁の端部接合方法およびその接合構造
CN112359873A (zh) 带有加腋结构的导墙的施工方法
KR200464400Y1 (ko) 프리캐스트 암거 조립체
US20060185283A1 (en) Interlocking construction panel showing fabrication thereof and the building system
CN112647611A (zh) 一种用于墙板竖向连接的栓钉锚固型自带坡口连接盒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30230B (zh) 基于对拉螺杆的一次性混凝土模板连接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