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6676U -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6676U
CN212246676U CN202020670964.8U CN202020670964U CN212246676U CN 212246676 U CN212246676 U CN 212246676U CN 202020670964 U CN202020670964 U CN 202020670964U CN 212246676 U CN212246676 U CN 212246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lysis
sedimentation tank
tank
side wall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709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正乾
常姣姣
田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y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y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y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yi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709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6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6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6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所述水解沉淀池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水解池内设置隔板,隔离出沉淀区,使得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实现内循环,实现了水解和沉淀一体化设计,节约空间与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水解酸化工艺污泥流失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水解沉淀池内做到泥水分离,一方面充分截留水解池内微生物,COD去除效率高;另一方面,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可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内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泥水分离后,污泥靠重力回流至水解沉淀池内,减少了常规水解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及管线,达到降低成本,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背景技术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主要目的为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被广泛运用在难生物降解的废水处理中,水解酸化池内含有大量的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在细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水解酸化工艺在可生化性较差的废水中应用较为广泛,现有水解池内污泥会随水解酸化后的污水进入下一处理单元,依靠后续回流污泥来补充水解池内污泥浓度,一般需在水解酸化池后设计厌沉池,在厌沉池内进行污泥沉淀,并将污泥回流至水解池内,以弥补水解池内污泥流失的问题,同时回流污泥内的优势菌种可能需要重新适应水解池内的环境,反应速率降低,且投资较大,运行较为复杂,目前非固定填的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会随污水流失,导致水解池内污泥浓度下降,从而降低处理效率,另一方面,若从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内回流部分污泥至水解池内,可能导致水解池内微生物重新驯化培养,不利于优势菌种的生长。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缺点:目前非固定填的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会随污水流失,导致水解池内污泥浓度下降,从而降低处理效率,另一方面,若从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内回流部分污泥至水解池内,可能导致水解池内微生物重新驯化培养,不利于优势菌种的生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以解决水解池内做到泥水分离,解决传统水解酸化池内污泥与污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解决传统水解酸化池回流困难的问题。该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通过污泥内循环,降低成本,解决污泥流失的问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所述水解沉淀池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的内部为水解反应区,所述隔板的右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的内部为沉淀区,所述隔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水解沉淀池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水解沉淀池左侧的侧壁上并且与水解反应区对应设有进水管道,所述水解沉淀池的右侧壁上并且与沉淀区对应设有出水管道,所述沉淀区的上方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的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渠,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水解沉淀池的右侧壁之间形成回流口,所述隔板上并且靠近回流口均匀开设有一排进水孔,所述水解反应区的内部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设有搅拌机安装座,所述搅拌机安装座的右侧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搅拌机。
优选的,所述隔板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所述隔板与水解沉淀池的池底的倾斜角度为60°-55°,所述隔板顶部与水解沉淀池的池顶在同一高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设置在水解沉淀池的左侧壁中心处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设置在水解沉淀池右侧壁的拐角处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贯穿水解沉淀池的侧壁并且延伸至水解反应区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依次贯穿水解沉淀池的侧壁、出水渠并且出水管道与出水渠为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采用单侧堰,所述搅拌机采用潜水搅拌机并且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在搅拌电机控制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传统水解池内设置隔板,隔离出沉淀区,使得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实现内循环,实现了水解和沉淀一体化设计,节约空间与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水解酸化工艺污泥流失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水解沉淀池内做到泥水分离,一方面充分截留水解池内微生物,COD去除效率高;另一方面,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可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内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泥水分离后,污泥靠重力回流至水解沉淀池内,减少了常规水解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及管线,达到降低成本,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解沉淀池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解沉淀池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淀区域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解沉淀池、2-隔板、3-水解反应区、4-沉淀区、5-进水管道、6-出水管道、7-出水渠、8-回流口、9-进水孔、10-搅拌机安装座、11-搅拌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1,水解沉淀池1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2,隔板2的左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水解反应区3,隔板2的右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沉淀区4,隔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水解沉淀池1相对的侧壁上,水解沉淀池1左侧的侧壁上并且与水解反应区3对应设有进水管道5,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上并且与沉淀区4对应设有出水管道6,沉淀区4的上方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渠7,隔板2的底部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之间形成回流口8,隔板2上并且靠近回流口8均匀开设有一排进水孔9,水解反应区3的内部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设有搅拌机安装座10,搅拌机安装座10的右侧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搅拌机11。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道5进入水解沉淀池1内部水解反应区3进行水解反应,通过潜水搅拌机11的搅拌作用,在水解反应区3与污泥充分混合,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水解产酸菌和产甲烷菌降解为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经进水孔9向沉淀区4内部进水,在沉淀区4内泥水分离,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自污泥回流口8回流至水解池内,泥水分离后的污水自上方出水渠7收集并且通过出水管道6出水,此过程在传统水解池内设置隔板2,隔离2出沉淀区4,使得水解沉淀池1内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实现内循环,实现了水解和沉淀一体化设计,节约空间与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水解酸化工艺污泥流失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水解沉淀池1内做到泥水分离,一方面充分截留水解池内微生物,COD去除效率高;另一方面,水解沉淀池1内污泥可内循环,水解沉淀池1内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泥水分离后,污泥靠重力回流至水解沉淀池1内,减少了常规水解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及管线,达到降低成本,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沉淀池(1)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左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水解反应区(3),所述隔板(2)的右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沉淀区(4),所述隔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水解沉淀池(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水解沉淀池(1)左侧的侧壁上并且与水解反应区(3)对应设有进水管道(5),所述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上并且与沉淀区(4)对应设有出水管道(6),所述沉淀区(4)的上方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渠(7),所述隔板(2)的底部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之间形成回流口(8),所述隔板(2)上并且靠近回流口(8)均匀开设有一排进水孔(9),所述水解反应区(3)的内部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设有搅拌机安装座(10),所述搅拌机安装座(10)的右侧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搅拌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所述隔板(2)与水解沉淀池(1)的池底的倾斜角度为60°-55°,所述隔板(2)顶部与水解沉淀池(1)的池顶在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5)设置在水解沉淀池(1)的左侧壁中心处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6)设置在水解沉淀池(1)右侧壁的拐角处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5)贯穿水解沉淀池(1)的侧壁并且延伸至水解反应区(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6)的一端依次贯穿水解沉淀池(1)的侧壁、出水渠(7)并且出水管道(6)与出水渠(7)为连通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7)采用单侧堰,所述搅拌机(11)采用潜水搅拌机并且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在搅拌电机控制器上。
CN202020670964.8U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Active CN212246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0964.8U CN212246676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0964.8U CN212246676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6676U true CN212246676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70964.8U Active CN212246676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6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3757Y (zh) 一种用于果汁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3613067U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7608464U (zh) 倒置aao+mbr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装置
CN109879420A (zh) 一种碳源制备-存储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4710005A (zh) 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CN208200696U (zh) 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反应系统
CN212246676U (zh)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CN111196665A (zh) 基于a2/o耦合mbbr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CN101941761A (zh) 生化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6219375U (zh) 一种用于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4743659A (zh) 新型水解酸化污水处理工艺
CN210825614U (zh) (ao)2--沉淀一体多级循环反应器
CN209778574U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反应装置
CN106892538A (zh) 木薯酒精废水的生化物化组合处理工艺
CN203866153U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CN214088177U (zh) 一种稳定调节式强化除磷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07963782B (zh) 一种强化脱氮功能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系统
CN201520689U (zh) 一种去除废水中甲醛的反应器
CN201301265Y (zh) 高效生物处理焦化废水装置
CN216998085U (zh) 一种低运行成本的立式污水处理模块集成化反应器
CN211946677U (zh) 光伏驱动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CN216687842U (zh) 一种高氨氮污水深度除总氮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CN2143226Y (zh) 一种两步发酵式厌氧消化器
CN114656105B (zh) 多功能废水处理装置
CN215102249U (zh) 一种用于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