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5062U -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5062U
CN212245062U CN202020987987.1U CN202020987987U CN212245062U CN 212245062 U CN212245062 U CN 212245062U CN 202020987987 U CN202020987987 U CN 202020987987U CN 212245062 U CN212245062 U CN 212245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ed
plate body
supporting column
side wall
silicon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879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国庆
何文兵
梁中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879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5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5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506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邻的一侧均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直线光轴,所述第一直线光轴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三转辊,所述第三转辊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焊接有连块,实现了利用配重控制装置对输送机的张进度进行调节,解决了使输送带会因紧度不够而无法传动,或者因紧度过高而受到损坏的问题,有利于硅料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维持正常的生产效率,实用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硅料是光伏行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材料,比如将硅料用于多晶硅铸锭。硅料在使用前,比如在用于多晶硅铸锭之前,需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即需要把硅料进行清洗、分类、分拣等工序。在进行硅料分拣时,往往通过皮带输送机对硅料进行输送,硅料铺在输送带上向前平移输送,供后续人工进行异物分拣及异常料分拣。皮带输送机主要由机架、输送带、皮带辊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
中国公开授权发明:CN209777458U公开了一种硅料分拣用皮带输送机,其配设有用于调节输送带的输送宽度的宽度调节机构,所述的宽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还包括与输送带配合使用的磁性杆,该方案用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待检硅料从输送带两侧掉落,还有助于后续实现硅料分拣的自动化的实现;然而在生产工作中,需要对输送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使输送带不会因紧度不够而无法传动,或者因紧度过高而受到损坏,而此装置没有利用配重控制对输送机的张进度进行调节,对上述情况无法及时做出调整,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邻的一侧均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直线光轴,所述第一直线光轴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三转辊,所述第三转辊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焊接有连块,所述连块的顶部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内侧壁均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缆索,所述缆索的外侧壁与第一滑轮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所述缆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均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焊接有环体,所述环体的内圈与第二转轴的外侧壁套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板体,两个所述第三板体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两个所述第三板体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外侧壁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四板体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直线光轴,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光轴的外侧壁与所述配重块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四板体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垫。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空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焊接有把手,靠近所述把手的第三固定块的外侧壁铰接有限位杆,所述把手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把手的外侧壁与第三固定块的外侧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壁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转辊,所述第四转轴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四角相互对称均焊接有第三支撑柱,四个所述第三支撑柱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外侧壁均与输送带的下表面滚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过调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距离,来调整配重块与靠近第二支撑柱的滑块之间的距离,调整配重块对滑块的拉力的大小,两个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辊,第三转辊上下运动可以对输送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实现了利用配重控制装置对输送机的张进度进行调节,解决了使输送带会因紧度不够而无法传动,或者因紧度过高而受到损坏的问题,有利于硅料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维持正常的生产效率,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第一壳体;3、第一固定块;4、弹簧;5、第一直线光轴;6、第一支撑柱;7、输送带;8、第二固定块;9、第四转轴;10、第一限位块;11、第一转辊;12、连块;13、第一板体;14、第一螺栓;15、第二板体;16、第一滑轮;17、第二滑轮;18、第二螺栓;19、第三板体;20、第四板体;21、缆索;22、第二支撑柱;23、配重块;24、第二直线光轴;25、橡胶垫;29、第二转辊;30、第三支撑柱;31、空槽;35、滑块;36、第三转辊;37、环体;38、连杆;39、第二转轴;40、第二限位块;41、第三固定块;42、限位杆;43、把手;44、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相邻的一侧均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3,两个第一固定块3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直线光轴5,第一直线光轴5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35,滑块3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9,第二转轴39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三转辊36,第三转辊36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有输送带7,第二支撑柱22的上表面焊接有连块12,连块12的顶部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板体13,两个第一板体13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14,两个第一板体13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一螺栓14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15,第一板体13和第二板体15的内侧壁均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6,靠近第二支撑柱22的滑块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缆索21,缆索21的外侧壁与第一滑轮16的外侧壁滚动连接,缆索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3,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壳体2,两个第一壳体2的底部均焊接有弹簧4,弹簧4的一端焊接有连杆38,连杆38的一端焊接有环体37,环体37的内圈与第二转轴39的外侧壁套接。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支撑柱22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板体19,两个第三板体19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8,两个第三板体19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二螺栓18固定连接有第四板体20,第四板体20的外侧壁均开设有螺纹通孔,第四板体20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直线光轴24,两个第二直线光轴24的外侧壁与配重块2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位于下方的第四板体20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垫25;第三板体19和第四板体20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螺栓18调节长度,第四板体20移动带动第二直线光轴24,第二直线光轴24移动带动配重块23,用来适应第一板体13和第二板体15调整后的长度,当配重块23的高度下降时橡胶垫25起到对配重块23的减震缓冲作用,同时对第四板体20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位于上方的第三板体19和第四板体20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空槽31;空槽31可以使缆索21从第三板体19和第四板体20内穿过,方便配重控制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配重块23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固定块41,两个第三固定块41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44,第三转轴44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滑轮17,第三转轴44的一端焊接有把手43,靠近把手43的第三固定块41的外侧壁铰接有限位杆42,把手43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凹槽,把手43的外侧壁与第三固定块4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第三固定块41起到对第三转轴44和第二滑轮17进行固定的作用,通过转动把手43带动第二滑轮17转动,可以收放缆索21的长度,用来适应第一板体13和第二板体15之间的长度调节,保持松紧度,限位杆42对把手43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8,两个第二固定块8的内侧壁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9,第四转轴9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转辊11,第四转轴9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0,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四角相互对称均焊接有第三支撑柱30,四个第三支撑柱30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辊29,第一转辊11和第二转辊29的外侧壁均与输送带7的下表面滚动连接;第四转轴9起到对第一转辊11支撑的作用,第一限位块10对第一转辊11进行限位,第一转辊11和第二转辊29都对输送带7起到支撑和辅助滑动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相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限位块40;第二限位块40对滑块35起到限位作用,使滑块35对输送带7的张紧度调节有一定限度,不会使输送带7过于紧绷而对输送带7造成损坏。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使用人员通过调整第一板体13和第二板体15之间的距离,来调整配重块23与靠近第二支撑柱22的滑块35之间的距离,来调整配重块23对滑块35的拉力的大小,两个滑块35之间通过第二转轴39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辊36,第三转辊36上下运动可以对输送带7的张紧度进行调节,同时可以辅助输送带7滑动,弹簧4和环体37对第二转轴39进行下拉限位工作,使滑块35不会被配重块23直接拉至顶部,第三板体19和第四板体20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螺栓18调节长度,第四板体20移动带动第二直线光轴24,第二直线光轴24移动带动配重块23,用来适应第一板体13和第二板体15调整后的长度,第三固定块41起到对第三转轴44和第二滑轮17进行固定的作用,通过转动把手43带动第二滑轮17转动,可以收放缆索21的长度,用来适应第一板体13和第二板体15之间的长度调节,保持松紧度,限位杆42对把手43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所述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相邻的一侧均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3),两个第一固定块(3)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直线光轴(5),所述第一直线光轴(5)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35),所述滑块(3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9),所述第二转轴(39)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三转辊(36),所述第三转辊(36)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有输送带(7),所述第二支撑柱(22)的上表面焊接有连块(12),所述连块(12)的顶部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板体(13),两个所述第一板体(13)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14),两个所述第一板体(13)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一螺栓(14)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15),所述第一板体(13)和第二板体(15)的内侧壁均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6),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柱(22)的滑块(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缆索(21),所述缆索(21)的外侧壁与第一滑轮(16)的外侧壁滚动连接,所述缆索(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3),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壳体(2),两个所述第一壳体(2)的底部均焊接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一端焊接有连杆(38),所述连杆(38)的一端焊接有环体(37),所述环体(37)的内圈与第二转轴(39)的外侧壁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22)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板体(19),两个所述第三板体(19)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8),两个所述第三板体(19)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二螺栓(18)固定连接有第四板体(20),所述第四板体(20)的外侧壁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四板体(20)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直线光轴(24),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光轴(24)的外侧壁与所述配重块(2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四板体(20)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垫(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三板体(19)和所述第四板体(20)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空槽(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23)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固定块(41),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41)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44),所述第三转轴(44)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滑轮(17),所述第三转轴(44)的一端焊接有把手(43),靠近所述把手(43)的第三固定块(41)的外侧壁铰接有限位杆(42),所述把手(43)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把手(43)的外侧壁与第三固定块(4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8),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8)的内侧壁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9),所述第四转轴(9)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一转辊(11),所述第四转轴(9)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0),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四角相互对称均焊接有第三支撑柱(30),四个所述第三支撑柱(30)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辊(29),所述第一转辊(11)和第二转辊(29)的外侧壁均与输送带(7)的下表面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22)相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限位块(40)。
CN202020987987.1U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245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7987.1U CN21224506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7987.1U CN21224506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5062U true CN212245062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87987.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24506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5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5623B (zh) 一种大重及易碎快递件助力装卸装置
CN206384235U (zh) 一种立柱式传送带升降机构
CN217262607U (zh) 一种输送带的张紧用滚筒结构
CN212245062U (zh) 一种改进的硅料配重控制装置
CN208979692U (zh) 一种振动出矿机的支撑调节装置
CN218144195U (zh) 一种对中装置
CN215751036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隔热型切袋机
CN214778603U (zh) 一种滚筒线用固定边框
CN214731854U (zh) 一种节能输送带
CN212923074U (zh)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传动保护装置
CN211811800U (zh) 一种双向驱动输送装置
CN113086508A (zh) 一种可调节槽角和防止输送带偏离的托辊辅助设备
CN210681352U (zh) 一种摆臂式旋转输送机
CN208166042U (zh) 一种用于注吹机的取料装置
CN208897986U (zh) 一种装料包的输送装置
CN219970887U (zh) 一种传送带用张紧装置
CN206216108U (zh) 升降式送料工作平台
CN218808275U (zh) 一种胶带自动传送装置
CN214683083U (zh)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产品表面清洁装置
CN214877691U (zh) 一种调整皮带张紧跑偏的装置
CN220683791U (zh) 一种矿业设备皮带输送机承载托辊
CN210547031U (zh) 一种电梯导轨轧线微张力控制装置
CN215844254U (zh) 一种用于食用油壶生产的瓶盖筛选装置
CN218600762U (zh) 用于在线检漏装置的辅助托起支架
CN218878423U (zh) 一种履带式料片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2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