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2200U - 毛细管熔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毛细管熔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2200U
CN212242200U CN202020696885.4U CN202020696885U CN212242200U CN 212242200 U CN212242200 U CN 212242200U CN 202020696885 U CN202020696885 U CN 202020696885U CN 212242200 U CN212242200 U CN 212242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xedly connected
base
chain wheel
capill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68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宁
王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68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2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2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2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空调毛细管熔接装置,包括两个底座,两个所述底座顶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底端延伸至底座内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底座顶部,所述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架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通过第一电机工作,使得两个支撑环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可适配不同长度规格的毛细管,便于对不同规格毛细管进行稳定支撑,同时通过设置气泵、三通接头、支管和气囊环,可通过气泵工作改变气囊环鼓起程度,进而方便对不同粗细的毛细管进行有效固定,且质地较为柔软的气囊环可有效对毛细管进行保护,操作方便灵活,实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毛细管熔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空调领域,尤其涉及地源热泵空调的毛细管熔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空调领域是新兴的空调技术领域,其将地下热源引入地上参与取暖或制冷,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点,地源热泵空调在进入室内时往往通过毛细管的形式,毛细管通常指的是内径为毫米级毫米的细管,如网络状铺设在墙面或顶面内。
在实际使用时中,通常保温层、散热层、和毛细管网结合使用,复合成毛细管网换热器,大大提高了毛细管网单一构造的散热能力合使用用途,保护了毛细管管壁不受损坏。毛细管在生产制造时,往往为了适配不同的机器及其功能,需要对不同规格的毛细管进行熔接,但由于毛细管规格种类较多,长短以及粗细大小不一,很难使用单个装置将其有效固定,而不断更换固定装置来适配不同规格的毛细管又将导致其熔接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毛细管熔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毛细管熔接装置,可适配多种不同规格的毛细管,方便对各种规格毛细管进行稳定有效支撑,进而提高熔接等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包括两个底座,两个所述底座顶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底端延伸至底座内部: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底座顶部,所述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架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架内部,其中一个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一端延伸至另一个底座内部,所述第一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所述基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基座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延伸至空腔内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位于第二链轮一侧,所述基座内部设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分别位于第一电机输出轴顶部和底部两侧,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延伸至限位柱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与限位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延伸至限位条内部,所述第二螺纹杆与限位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固定套接有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三链轮外侧均套设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三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和第四链轮外侧均套设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轮和第四链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内部均固定嵌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位于基座前侧,两个所述支撑环内部均固定套接有气囊环,所述第一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管,两个所述支管一端分别与两个气囊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壁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部嵌设有熔接环,所述熔接环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熔接头,所述熔接环外侧固定套接有齿圈,所述支撑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至环槽内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齿圈底部,所述齿轮与齿圈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架顶部和底部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底端延伸至底座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基座和第一支架连接处均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条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另一个所述底座顶部和底部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管外侧均设有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杆与底座连接处均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底座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均匀分布在两个底座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链轮位于第一链轮顶部,所述第四链轮位于第二链轮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熔接环一侧与支撑座连接处通过第三轴承活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基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两个底座、限位柱、限位条、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等部件组成的固定机构,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第一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同时转动,进而使得限位柱和限位条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架和其底部的底座发生位移,进而使得两个支撑环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可适配不同长度规格的毛细管,便于对不同规格毛细管进行稳定支撑,同时通过设置气泵、三通接头、支管和气囊环,可通过气泵工作改变气囊环鼓起程度,进而方便对不同粗细的毛细管进行有效固定,方便后续进行熔接工作,且质地较为柔软的气囊环可有效对毛细管进行保护,操作方便灵活,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熔接装置的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熔接装置的图1中B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熔接装置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熔接装置的图1中C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限位柱;5、限位条;6、基座;7、第一电机;8、第一链轮;9、第二链轮;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 12、第三链轮;13、第四链轮;14、第一链条;15、第二链条;16、支撑环; 17、气囊环;18、气泵;19、三通接头;20、支管;21、第一滑块;22、第二滑块;23、开关阀;24、支板;25、支撑座;26、熔接环;27、熔接头;28、第二电机;29、齿轮;30、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包括两个底座1,两个所述底座1顶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底端延伸至底座1内部: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底座1顶部,所述第一支架2位于第二支架3 一侧,所述第二支架3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架2内部,其中一个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条5,所述限位条5一端延伸至另一个底座1内部,所述第一支架2一侧固定连接有基座6,所述基座6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部,所述基座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所述基座6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轴延伸至空腔内部,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端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链轮8和第二链轮 9,所述第一链轮8位于第二链轮9一侧,所述基座6内部设有第一螺纹杆10和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一螺纹杆10和第二螺纹杆11分别位于第一电机7输出轴顶部和底部两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延伸至限位柱4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限位柱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一端延伸至限位条5内部,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与限位条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 10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三链轮12,所述第二螺纹杆11外侧固定套接有第四链轮13,所述第一链轮8和第三链轮12外侧均套设有第一链条14,所述第一链轮8和第三链轮12之间通过第一链条14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9 和第四链轮13外侧均套设有第二链条15,所述第二链轮9和第四链轮13 之间通过第二链条15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内部均固定嵌设有支撑环16,所述支撑环16位于基座6前侧,两个所述支撑环16内部均固定套接有气囊环17,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固定连接有气泵18,所述气泵1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通接头19,所述三通接头19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管20,两个所述支管20一端分别与两个气囊环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板24,所述支板24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5,所述支撑座25内壁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部嵌设有熔接环26,所述熔接环26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熔接头27,所述熔接环26外侧固定套接有齿圈30,所述支撑座2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8,所述第二电机28输出轴延伸至环槽内部,所述第二电机28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29,所述齿轮29位于齿圈30底部,所述齿轮29与齿圈30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4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和底部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块21与第一滑槽相匹配,有益于限位柱4在第一支架2内部稳定滑动;
优选的,所述空腔底端延伸至底座1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基座6和第一支架2连接处均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有益于第一螺纹杆10在基座6和第一支架2内部稳定滑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条5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2,另一个所述底座1顶部和底部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2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块22与第二滑槽相匹配,有益于限位条5在另一个底座1内部稳定滑动;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管20外侧均设有开关阀23,有益于对气囊环17 内部气体含量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气囊环17的填充膨胀程度,便于对不同规格大小的毛细管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与底座1连接处均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益于第二螺纹杆11在底座1内部转动更加稳定。
优选的,两个所述底座1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均匀分布在两个底座1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链轮12位于第一链轮8顶部,所述第四链轮13位于第二链轮9底部。
优选的,所述熔接环26一侧与支撑座25连接处通过第三轴承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投入实际使用中,将毛细管插入两个支撑环16内的气囊环17内部,而后可根据毛细管的长度来对两个支撑环16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调节时接通电源,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工作带动第一链轮8 和第二链轮9转动,而后通过第一链条14和第二链条15将带动第三链轮 12和第四链轮1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10和第二螺纹杆11转动,第一螺纹杆10转动后将使得限位柱4向第二支架3一侧移动,同时第二螺纹杆11转动后限位条5将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架3和另一个底座 1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支撑环16间距改变,可相应的适配不同长短规格的毛细管,以便对多种规格毛细管进行稳定支撑,两个支撑环16间距调节好后,可启动气泵18,气泵18工作通过三通接头19和两个支管20 分别对两个气囊环17进行充气,两个气囊环17进而将鼓起从而对毛细管进行固定,而后可启动第二电机28工作,带动齿轮29转动,进而使得齿圈30和熔接环26转动,从而带动熔接头27不断转动,进而对毛细管一周进行熔接。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毛细管熔接装置,包括两个底座(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座(1)顶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底端延伸至底座(1)内部;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底座(1)顶部,所述第一支架(2)位于第二支架(3)一侧,所述第二支架(3)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架(2)内部,其中一个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条(5),所述限位条(5)一端延伸至另一个底座(1)内部,所述第一支架(2)一侧固定连接有基座(6),所述基座(6)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部,所述基座(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所述基座(6)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轴延伸至空腔内部,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端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链轮(8)和第二链轮(9),所述第一链轮(8)位于第二链轮(9)一侧,所述基座(6)内部设有第一螺纹杆(10)和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一螺纹杆(10)和第二螺纹杆(11)分别位于第一电机(7)输出轴顶部和底部两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延伸至限位柱(4)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限位柱(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一端延伸至限位条(5)内部,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与限位条(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0)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三链轮(12),所述第二螺纹杆(11)外侧固定套接有第四链轮(13),所述第一链轮(8)和第三链轮(12)外侧均套设有第一链条(14),所述第一链轮(8)和第三链轮(12)之间通过第一链条(14)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9)和第四链轮(13)外侧均套设有第二链条(15),所述第二链轮(9)和第四链轮(13)之间通过第二链条(15)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内部均固定嵌设有支撑环(16),所述支撑环(16)位于基座(6)前侧,两个所述支撑环(16)内部均固定套接有气囊环(17),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固定连接有气泵(18),所述气泵(1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通接头(19),所述三通接头(19)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管(20),两个所述支管(20)一端分别与两个气囊环(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板(24),所述支板(24)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5),所述支撑座(25)内壁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部嵌设有熔接环(26),所述熔接环(26)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熔接头(27),所述熔接环(26)外侧固定套接有齿圈(30),所述支撑座(2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8),所述第二电机(28)输出轴延伸至环槽内部,所述第二电机(28)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29),所述齿轮(29)位于齿圈(30)底部,所述齿轮(29)与齿圈(30)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和底部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块(21)与第一滑槽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底端延伸至底座(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基座(6)和第一支架(2)连接处均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5)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2),另一个所述底座(1)顶部和底部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2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块(22)与第二滑槽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管(20)外侧均设有开关阀(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与底座(1)连接处均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座(1)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均匀分布在两个底座(1)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链轮(12)位于第一链轮(8)顶部,所述第四链轮(13)位于第二链轮(9)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环(26)一侧与支撑座(25)连接处通过第三轴承活动连接。
CN202020696885.4U 2020-04-30 2020-04-30 毛细管熔接装置 Active CN212242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885.4U CN212242200U (zh) 2020-04-30 2020-04-30 毛细管熔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885.4U CN212242200U (zh) 2020-04-30 2020-04-30 毛细管熔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2200U true CN212242200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6885.4U Active CN212242200U (zh) 2020-04-30 2020-04-30 毛细管熔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2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83749U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管道的定长截断设备
CN114131179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材焊接设备
CN21108309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拆卸式临时支架
CN218612613U (zh) 一种锅炉集箱管接头自动焊接装置
CN208930743U (zh) 一种带自动行走机构的管道焊接装置
CN212242200U (zh) 毛细管熔接装置
CN218016638U (zh) 一种水泵控制柜的焊接装置
CN102601190B (zh) 一种用于薄壁圆筒体滚压螺旋槽的设备
CN215700813U (zh) 一种五金不锈钢管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3033945U (zh) 一种金属家具生产用的焊接装置
CN210046247U (zh) 一种便于管道焊接用定位装置
CN209532573U (zh) 一种管道法兰焊接定位工装
CN207240896U (zh) 一种用于七孔梅花管无缝对焊机
CN214581965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冷却装置
CN218170571U (zh) 一种防腐保温管道保温泡沫层切割机
CN214816384U (zh) 一种保温管生产连续自动穿管工装
CN213916230U (zh) 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用钻孔装置
CN113619126B (zh) 一种塑料管对缝夹紧焊接系统
CN210908786U (zh) 一种热泵管道安装用辅助装置
CN211667288U (zh) 一种pe管支撑装置
CN112171117A (zh) 一种钢架连接结构焊接辅助装置
CN203738264U (zh) 螺旋板式换热器焊接装置
CN214448570U (zh) 一种塑料管材热熔对接焊机
CN214721945U (zh) 一种基坑顶管管道焊接作业的辅助平台
CN211162701U (zh) 一种大型水利管道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